貿易與地理位置
A. 地理位置如何影響國際貿易
地理位置。中緯度地區氣候適中,沿海地區交通方便,對發展國際貿易有利。回高緯度地區氣候嚴寒答,內陸山區交通閉塞,則對發展國際貿易不利。日本以「貿易立國」,這與它的島國位置有關。另外,鄰國之間有利於發展雙邊貿易。
B. 什麼是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也叫對外貿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上一內些國家容或地區的商品在某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中所佔有的位,一般是以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在該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既標明了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也標明了該國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著該國進出口貿易的國別分布,表明著它同世界各國或地區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也叫國際貿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各洲\\各國或各個國經濟集團的對外商品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觀察和研究不同時期的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對於我們掌握市場行情的發變化,認識世界各國間的經濟交換關系及密切程度,開拓新的國外市場,均有重要的意義.
C. 國際之間的往來貿易與各種地理學科有什麼關系
要:國際貿易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友好交往的重要紐帶。國際范圍的商品生產與交換活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地理環境是制約因素之一。 人類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地之間的相互作用越來越大。本文論述了自然地理環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氣候條件等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包括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市場潛力、環境質量及其他人文地理要素)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國地理位置的優劣不僅關繫到該國對外貿易的便利程度,而且對於該國的貿易意識和貿易傾向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目前世界上共有190 多個國家,其中有140多個國家為沿海國,其餘為內陸國。由於海運是世界貿易的主要運輸方式,因此與內陸國相比,沿海國佔有明顯的位置優勢。如中緯度地區的島國日本,氣候適中、海運便利,這些成為其發展貿易的有利條件,但其國土狹窄、山地丘陵為主地地形、極其貧乏的礦產資源,又是制約其工農業的不利因素,權衡利弊,日本人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制定了「教育、科技、貿易」這一立國的基本國策。特別是在二戰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揚長避短,執行了一條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的政策,利用其便利的海運,形成「臨海型」的工業布局。大量進口原料和燃料等初級產品,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業製成品,使其「出口主導型」的經貿戰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相反,在高緯度和低緯度的內陸山區,因氣候惡劣,交通閉塞,往往造成經貿的長期落後。如:橫跨赤道的非洲大國扎伊爾和緯度偏高的亞洲國家蒙古,雖然面積廣闊,資源豐富,但經濟卻長期落後;中亞五國地域遼闊,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但因交通不暢,使經濟難以發展。此外,沿海國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對外貿易的意識較為強烈,而內陸國則較為淡漠。地球上有20多個內陸國家,除歐洲的8個屬於發達國家外,其餘都是發展中國家。早期西方的海洋文明誕生於希臘,後轉移至波羅的海沿岸,其本質是一種貿易文明。近代以來的英、法、西、葡、德、意、荷、美以及二次大戰以後的日、澳、加、新等國之所以能在短期內成為舉世矚目的貿易大國,除了一系列其他因素之外,由地理位置誘發的強烈的貿易意識和貿易傾向無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自然資源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所謂資源,內涵廣泛,這里著重論述礦產資源對經貿活動的影響。礦產資源是寶貴的物質財富,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和活躍貿易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之一。它具有非再生性質,且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其消耗量與日俱增。因此,礦產資源的賦存儲量、規格品種、組合結構、品位狀況、地理分布以及新礦產、新礦點的發現等,不僅嚴重影響著一個國家與地區的經貿活動,而且強烈地影響著整個世界的國際分工、商品交往、貨物流向、貿易格局和貿易運輸等。
國際貿易活動是離不開一定的地理環境的,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有明顯的影響。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地域分工日益廣泛和深化、國際間的競爭愈益激烈的今天,地理環境各因素對國際經貿活動的影響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激烈和深刻。積極開展地理環境對國際經貿活動的影響及其規律性的探索研究,對預測國際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國際貿易變化和做好對外經援工作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國際貿易是一種跨越國界的商品交換活動。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際貿易量的大小不僅已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而且事關一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任何國家間的雙邊或多邊貿易都是在具體、特定的地理環境下進行的。因此,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十分密切,它不僅直接制約著貿易產品的數量與種類,而且直接影響著對外貿易的成本與利潤。就這個意義來講,研究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兩大類。
1 自然地理與國際貿易
自然地理環境包括一個國家和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特徵、氣候條件、水文狀況、自然資源的豐歉與分布等。這些因素的綜合,對一個國家和地區長期貿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貿易行為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D. 地理位置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一般是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和與鄰國或鄰區的相對位置四方面去分析。
一、講出位置的重要性要有范圍,就是說在什麼范圍內這個位置重要。例如說「中東」處於五海三洲之地這個位置重要,這樣一個交叉地帶對什麼重要呢,通過讀圖就可以看出對溝通東西方面的交通是重要的,即在交通這個范圍內它的位置是重要的,其次,對於石油是重要的,因為這個地區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全世界的眼睛都盯著這個位置,所以說在石油生產這個范圍內它是最重要的。
二、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有全局觀。一個位地理是否重要,要看它在全球或一個大的區域內的作用,例如馬六甲海峽,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就在於它是溝通世界東西方的一個咽喉要道,沒它不可,日本在從中東,從歐洲,從非洲等運送的物資原料就必須走馬六甲海峽,因此,日本稱它是海上生命線。和馬六甲海峽一樣的還有很多比如蘇伊氏運河,巴拿馬運河,等等,對於全球的交通,商業,軍事等來說都是重要的。
三、講好位置的重要性要突出人的意識。一個地理事物,如果沒有人的參與,它就是一個大陸,就是一個海峽,就是一個山地,和其他的自然事物沒有區別,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的需要,如果沒有縮短航程,節省開支,歐洲人就不會花巨資開挖蘇伊氏運河,如要不是各個國家對石油的需要,中東也不會成為世界的焦點,也就不會有戰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四、講好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各種資料作為佐證。歷史資料最有說服力。講中國東南沿海位置的重要性可以運用我國清末外國入侵中國,在各地開通商口岸這一史料,也可以運用東南各省在改革開放之後創造出的巨大財富等經濟方面的資料說明。
E. 地理位置對國家貿易的影響
中國
臨海,對進出口有好處。
地勢西高東低,不利於運輸。
F. 何謂「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的地理方向也叫對外貿易的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上一些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在版某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中權所佔有的位,一般是以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商品在該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既標明了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也標明了該國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著該國進出口貿易的國別分布,表明著它同世界各國或地區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也叫國際貿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各洲\\各國或各個國經濟集團的對外商品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所佔的地位.觀察和研究不同時期的國際貿易地理方向,對於我們掌握市場行情的發變化,認識世界各國間的經濟交換關系及密切程度,開拓新的國外市場,均有重要的意義.
G. 地理位置對一國發展經濟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性
如;香港來位於珠江口東側,位於我源國的南大門,夾在新界和香港島中間的維多利亞港是優良海港,海闊水深,為發展對外貿易提供了有利條件。
新加坡瀕臨馬六甲海峽,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溝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來往的船隻。
H. 地理位置有哪些類型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如何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
分析它的區位優勢 如自然條件(包括地形地勢、河流湖泊、氣候條件)、交通條件、資源條件、市場條件、技術、能源、資金以及政策等多方面考慮分析 就可以知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了 不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知道是什麼貿易的話 能夠更好地分析
I. 你對中國地理位置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有什麼看法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漫長的海岸線,多優良港口,便於發展海洋運輸,對外交貿易方便。漫長的國境線,鄰國多,便於發展邊境貿易
J. 地理位置有哪些類型它們對國際貿易有什麼影響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事物在地球表面所處的空間區域,包括海陸位置內和經緯度位置,它們容與經濟、政治意義結合起來,又派生出經濟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
(1)經濟地理位置。經濟地理位置指某一地理事物與其相鄰的具有經濟意義的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優越的海陸位置是貿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條件。
(2)政治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個國家與其相鄰的其他國家之間的空間關系。鄰國國力的強弱,兩國之間的關系,鄰國的對外政策和政治經濟制度,都將影響彼此的對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