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江西省鄱陽湖地理知識

江西省鄱陽湖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28 09:27:44

『壹』 鄱陽湖景區的自然地理

地質地貌
保護區位於湖的西北面,基本處於海拔11-12米之間,地勢平坦,西半部受修河水影響,東部受贛江水影響(圖4),這兩河在吳城鎮相匯。吳城是由沉積岩構成的平緩的「小島」,最高處獅子山高39.6米,地層斷裂和河水侵蝕共同作用形成了吳城現在的地貌。
氣候
鄱陽湖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型氣候,夏季炎熱潮濕,冬季乾燥寒冷,冬季甚少出現霜凍。1983-1985年水修縣錄得最低溫度為-4.9℃(1985年12月),夏季氣溫高達30℃以上,水溫近似於氣溫。
降水全年都有,最大的降水量在4?月,但降水分布每年區別很大,年總降水量約為1700毫米。相對濕度頗為穩定,全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
鄱陽湖為多強風地區,特別是湖的北面,由長江經湖口狹窄通道進入鄱陽湖,對風有加速作用。水修縣月平均風速為2.4-2.8米/秒。目前尚缺乏風向方面的數據,一般來說,冬季多北風,夏季多南風。冬季下雪不多,雪量僅3-7毫米。
水文
「鄱陽湖盆」的形成可追溯到地質史上300萬年以前,當時發生了三組大的地層斷裂共同作用形成了「鄱陽湖盆」。在距今約18000年以前最後一次冰川期,估計當時海平面比現在低120-130米,當時的長江底床比今天陡峭,在九江下游形成一個約40米的深漕,使得「鄱陽湖」水很迅速地進入長江,不能在「鄱陽湖盆」形成湖泊。冰期過後,氣溫逐漸變暖,海平而慢慢上升到現在的水平。由於海水的頂托作用,長江河床的溯流侵蝕作用停止,使得長江和「鄱陽湖盆」的高差因淤積而逐漸減少,從公元5世紀開始,鄱陽湖因河水瀦留逐漸形成,到18世紀鄱陽湖達到現在的規模。
鄱陽湖可籠統地稱之為「吞吐型」湖泊,或者說是「過水型」湖泊,積水面積達16.22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全部面積的9.72%。一般來說,從2月到6月,進湖水量大於出湖水量,從7月達翌年1月,出湖水量大於進湖水量,出湖量取決於五條河(贛江、修河、信江、撫河和饒河)和長江的水位差,最大出湖量為28800立方米/秒,最小的出湖量可以是負數,即長江倒灌,達9450立方米/秒,鄱陽湖平均每年出湖量是1347億立方米。在水位為21.69米時,鄱陽湖的水而積達3210.22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51.7億立方米。當水位只有9米時,水而僅216.62平方公里,蓄水量僅4.6億立方米。鄱陽湖平均每10天更新一次湖水。
鄱陽湖南北長170公里,平均寬度16.9公里(最大寬度70公里)。湖岸線1200公里,隨著自然季節性的水位下降形成330000公頃濕地,其中保護區佔22400公頃。
鄱陽湖的泥沙淤積主要來自五大河流,每年帶進湖中的泥沙量達2104000噸,其中半數流入長江,剩餘部分沉積在鄱陽湖,使湖床每年升高1.7毫米。
大量的圍湖造田,使湖的容量減少,造成了鄱陽湖調節洪水能力下降,加劇了洪澇災害。因此,湖堤不得不越修越高。長江流域其它湖泊也出現類似情況,使得長江水位上升。過去的40年中,由於圍墾,與長江相連的湖區而積由20000平方公里萎縮到7000平方公里(鄱陽湖和洞庭湖是僅存的兩個沒有受人工控制的湖泊),1954年長江曾發生歷史上最大洪水(水位達21.69米)。如果現在再發生這樣大的洪水,由於鄱陽湖調節能力的降低,水位將比1954年增高2米。
鄱陽湖在控制長江洪水中有著重要的調蓄作用。通常情況下,雨季由東向西通過中國南部,因此,五河水流高蜂出現在長江高峰到來之前,這樣,在長江水倒灌進鄱陽湖之前五河的洪水已流出了鄱陽湖。
鄱陽湖一般水質優良,局部地區的污染主要是有機廢物、重金屬(銅、鋅、鉛)污染和有機酚污染,在枯水季節水質較差,最大主要污染在鄱陽湖的南面,來自南昌的生活和工業污水。饒何上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銅礦基地,由饒河帶進的主要是重金屬銅污染。污染最輕微的地區是鄱陽湖的西北面,也就是鄱陽湖保護區所在地。鄱陽湖是大型的淺水湖泊,湖面大部分在海拔12?7米之間,最深點海拔7.5米,差不多位於湖的最南端。湖床的形成起因於泥沙的淤積。
植被情況
保護區內植物分布受到全年水位大幅升降變動的重大影響,導致一些親緣接近的植物群落環湖分布並隨著高度逐漸改變。1985年12月至1986年元月,吳英豪、戴惠平、黃祖友三人對鄱陽湖保護區的植被進行過簡單的調查,鑒定出保護區內16個群叢和區鄰近地點另三個群叢(將來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會把部分獨立的群叢劃歸同類),簡述如下。
1、水生植被
(1)馬來眼子菜-苦草群叢
分布於各湖池水域深處。主要以馬來眼子菜、苦草生物量最高。常見的還有黑藻、大茨藻、小茨藻(Naias minor Rll.)、--菜、菹菜、金魚藻等。本群叢面積最大,生物量高。尤其是馬來眼子菜,它的塊莖是珍禽白鶴和天鵝的主要餌料。
(2)牛毛氈群叢
本群叢基本上由牛毛氈組成,介入值物除了極少量的水蓼和馬來眼子菜外,並無其它植物介入,分布在梅西湖等處。
(3)荻-苔草,馬來眼子菜群叢
本群叢見於蚌湖湖灘與水際文匯處,面積不大,介入植物有水蓼等。其中荻呈片狀分布,佔主要成份。在荻未佔領的區域由苔草和馬來眼子菜稀疏覆蓋。
2、草洲植被
草洲植被主要是指生長在湖灘上除水生植物外的陸生、濕生植物的構成。草洲植被的面積嚴重地受湖水水位控制。汛期,湖面擴大,使得大部分草洲植物縮短了生長期,即必須在汛期前完成生長,水淹後進入休眠狀態。在秋天汛期結束後,不少植物為了積聚有機物,在冬天並不落葉,如蛇含委陵菜等。
葦叢植被,主要包含苔草、蘆葦、紫雲英、水田碎米薺等。
(1)苔草群叢
本群叢主要分布在大湖池、大汊湖、梅西湖等離湖水有較遠距離的區域。以苔草佔主要地位,有委陵菜、藜蒿等植物介人。
(2)苔草,水田碎米薺、藜蒿-荸薺群叢
本群叢主要分布在大湖池近湖100?000米的部分地域。組成植物除苔草、水田碎米薺、藜蒿和剛毛荸薺外,滲入的植物還有水蓼、野艾蒿等。
(3)苔草,水蓼群叢
本群叢面積較小,分布在梅西湖湖灘的中間地段,除苔草和水蓼外,很少有其它植物介入。
(4)苔草,藜篙-蘆葦群叢
本群叢分布在沙湖南面。面積約1平方公里以上。
(5)蘆葦,季陵菜群叢
本群叢分布面積比較廣,大湖池西南、南緣,沙湖南緣及令公洲均有。以蘆葦為主要種,多為人工栽培,在梅西湖地區沙山邊也有生長。
(6)狗牙根,破銅錢,紫雲英群叢
本群叢常見於河岸、湖緣及路邊,尤以常湖池和象湖為多。滲入植物有少量藜蒿、野艾蒿、馬蘭和水田碎米薺。
(7)委陵菜群叢
本群叢面積極小,分布在沙湖東南。
(8)苔草,剛毛荸薺群叢
本群叢面積較小,分布在象湖,介入植物有水蓼等。
(9)苔草,剛毛荸薺-野義蒿群叢
本群叢分布在梅西湖西緣,由苔草、剛毛荸薺、野艾蒿組成。范圍內有若干小塘池,池內行有荇菜、剛毛荸薺、水蓼、輪生狐尾藻和苔草等。
(10)苔草,藜蒿,蛇含委陵菜,紫雲英群叢
本群叢分布在蚌湖,面積比較大,組成植物也較固定。有苔草、藜蒿、蛇含委陵菜、紫雲英等植物組成。
(11)苔草,蛇含委陵菜,紫雲英群叢
本群叢也見於蚌湖。在本群叢內圍,組成植物以苔草為主,蛇含委陵菜、紫雲英為副。由於土壤肥沃,各種植物生長旺盛,競爭激烈,以苔草占優勢。
(12)肉根毛茛,水田碎米薺,水蓼群叢
本群叢分布比較廣,在中湖池、常湖池、大汊湖等有分布。其中在中湖池分布較勻,在常湖池水田碎米薺較少。肉根毛茛有時迅速地先於其他植物從才退出的湖灘上萌出,開花結果,會至在較淺水中萌出。在大汊湖,介入本群叢的還可見南亞稷、馬蘭、結縷草、水田碎米薺等。
(13)苔草-董菜,委陵菜,野艾蒿-紫雲英群叢
本群叢主要分布在中湖池外緣。
除以上群叢外,還可以區分出(17)蛇含委陵菜,紫雲英群叢和(18)酢漿草,薺菜,豬殃殃群叢等。
(14)沙生植被
只分布於吳城鎮東北的吉山的沙質地帶。
沙生植被的構造簡單,其中以馬鞭草科的落葉灌木,單葉蔓荊子為主,它能在沙地上利用匍匐莖向前伸展,同時各莖節還能生根扎入沙中,屬於一種良好的固沙灌木。它的黑色球果入葯,能治神經性頭痛,風濕骨痛和感冒等。
(15)單葉蔓荊子,茵陳蒿,苔草群叢
本群叢分布在梅西湖附近的吉山沙區,介入植物有結縷草、白茅、羊蹄、胡枝子、一年蓬等。吉山一帶曾為林區,在19世紀60年代,大部分林木被砍伐。在抗戰期間也有伐林,最後一片林區在1958年砍盡。
3、保護區內主要的植物由禾本科,莎草科,眼子菜科,菊科,蓼科,水鱉科組成。據考察,鄱陽湖有102種水生維管束植物(附錄1),其中大部分(可能全部)部分布於保護區內。

『貳』 鄱陽湖的詳細資料

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距南昌市東北部50km。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在正常的水位情況下,鄱陽湖面積有 3914 平方公里,容積達 300 億立方米。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鄱陽湖在九江的水面約 20 萬公頃,流域有都昌、湖口、星子、永修、德安、廬山區等六個縣(區),它是贛北的一顆明珠。
煙波浩渺、水域遼闊的鄱陽湖,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
在我國的湖泊中,鄱陽湖具有最大的淡水水產養殖的水域,是長江中一些珍貴魚類漫遊、產卵與育肥的場所。水域中有魚類 122 種、浮游植物 50 種。鄱陽湖還有 200 萬畝草洲,水草豐美,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有數十萬只珍禽候鳥來這里越冬。1983 年 6 月,江西省政府在永修縣吳城鎮建立了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1988 年 5 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個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鶴群體所在地,白鶴種群約佔全球的 98% 以上,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鴻雁群體所在地,鴻雁數量達 3 萬只以上。保護區棲息著 54 種國家級保護動物,有 13 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豐富珍貴的鳥類資源為我國贏得了聲譽。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英國菲利普親王、丹麥亨利克親王及國內外專家、學者都專程來到這里考察,眾多的國內外旅遊者紛紛慕名前來游覽,稱這里是「珍禽王國」、「中國第二長城」。
鄱陽湖的動植物
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和外國人冬季到保護區觀鳥,觀鳥的季節為11月至翌年3月。湖區著名的景點有落星墩、湖濱沙灘、火焰山、老爺廟等。
a.紫陽堤,是由花崗石砌成的堤壩,為宋朝朱熹任南知軍時修建,因朱熹號「紫陽」,當地人民為紀念他而取名「紫陽堤」。
b.落星墩,位於星子縣城南兩公里的湖中,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載:「落星石,周回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星子縣便因此而得名,五代時,落星墩被封為寶石山,宋初曾在其上建亭院,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一酒杯」更是千古傳名。駐足落星寺,遠眺廬山秀色,近看鄱湖美景,金鱗競躍,白鷺翻飛,田園詩人陶淵明當年「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的歸田情景,彷彿依稀可見。
c.湖濱沙灘,由落星墩乘快艇向東南行八分鍾,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垠的「十里金灘」。這里坡平沙細,陽光充足,是非常好的陽光浴、沙浴、湖浴場所,湖濱沙灘將以自然、純朴的豐姿,使廣大的內地遊客盡情享受沙灘而不必去沿海。沙灘旅遊,將一掃您旅途勞頓,感嘆大自然豐厚的賞賜。
d.火焰山,位於旅遊碼頭東北八公里的湖中,由砂礫岩組成的石群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且呈赤色,所以當地百姓皆稱此景為 「火焰山」,置身其中,不禁令人贊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特,盡享神秘、幽靜似仙境般的美妙。
e.老爺廟,又名「顯應宮」。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太祖與偽漢戰於鄱陽。初失利,走湖濱,遇老人艤舟近岸,太祖得濟,賜以金環,返顧之則黿也。是夕,宿祠中,題詩於壁。」之後,明太祖御封之為「元將軍廟」。老爺廟門前的水域有「中國百慕大」之稱,水流湍急,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更使老爺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f.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由旅遊碼頭乘船向南四十公里,便是候鳥觀賞區。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頂目,正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旅遊者的青睞。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水落灘出,面積廣大的草洲與湖池成為各類越冬鳥類最為理想的棲息之地。據國際鶴類基金會考察,越冬候鳥達150多種,近11萬只。其中白鶴1350隻,當候鳥群飛來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因此,鄱陽湖候鳥區被列為「世界A級候鳥保護區」。
水上旅遊線路及價格
紫陽堤·落星墩 紫陽堤·落星墩·湖濱沙灘·老爺廟 紫陽堤·落星墩·火焰山 25元/人 40元/人 35元/人
水上娛樂中心(即旅遊碼頭)至各風景點距離
周瑜點將台 觀音橋 愛蓮池 白鹿書院 秀 峰 廬 山
0.5公里 6公里 0.5公里 10公里 6公里 50公里
落星墩 老爺廟 火焰山 鞋 山 湖濱沙灘 候鳥區
2公里 15公里 8公里 38公里 12公里 40公里
鄱陽湖正在成為珍稀野生動物的天堂
鄱陽湖位於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白鰭豚、江豚、中華鱘、白鶴等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近些年來,由於長江水質污染加重,生態環境惡化,白鰭豚、江豚等珍稀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也遭到了破壞,它們的數量驟減。現在這些珍稀動物在長江流域已經很難見到,在鄱陽湖等少數幾個地方偶而會出現。
在鄱陽湖,過去白鰭豚很常見,現在也難覓芳蹤;而江豚的數量還保持相當的規模。據鄱陽湖管理局的周局長介紹,最近兩年只發現一到兩頭次白鰭豚在江中活動,但發現了江豚300多頭次。白鰭豚等野生動物數目減少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江豚、白鰭豚自然繁殖能力比較低,生長周期比較長,發展能力比較弱;二是進入70、80年代以後,由於捕撈強度加大,漁類資源有所減少;三是人工的挖砂、爆破、長江航運的影響;四是環境等各方面的污染也對些動物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為了保護這些珍稀的動物,當地政府在鄱陽湖地區設立了江豚等動物的保護區,保護區內每年都進行幾個月的休漁,以便使這些動物能夠得到充足的食物。當地政府還致力於喚起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現在鄱陽湖地區漁民們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識正在增強。
鄱陽湖不僅僅為白鰭豚、江豚、中華鱘等提供了廣闊而安全的生存空間,它作為世界上重要的濕地之一,每年都吸引鶴類、鸛類、天鵝等大量珍稀候鳥來這里越冬。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世界白鶴最重要的冬季棲息地之一。每年到江西潘陽湖來越冬的白鶴大概有2900隻,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98%.
據介紹,為了給這些珍稀候鳥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場所,早在1988年中國政府就在鄱陽湖設立了候鳥保護區。通過多年來的宣傳和管理,珍稀候鳥被捕殺、走私的現象明顯地減少。與此同時,保護區內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漁民也就告別了靠捕漁為生的傳統生活方式,這樣就使人與鳥爭魚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可以為鳥類提供更多的食物來源。

『叄』 關於鄱陽湖的地理題

應該是選擇C,
具備條件
①糧食生產條件較好,高產穩產農田比重較大,余糧內較多;
②人均佔有糧食數容量多,商品率高,增產潛力大,且投資少而見效快的地區;
③糧食生產集中連片,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基本類似,便於統一規劃、建設和布局生產;
④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糧食生產用地與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生產用地矛盾不大,交通運輸方便.

『肆』 鄱陽湖的簡介

鄱陽湖旅遊景區,主要指湖區內的景點及自然保護區整體。湖區有41個島內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容區。
保護區內鳥類已達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珍禽50多種,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世界上現有白鶴大約為4000多隻。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鄱陽湖是白鶴的世界,水鳥的天堂。
鄱陽湖是長江江豚重要棲息地和種質資源庫,江豚數量穩定,種群結構合理,屬於長江江豚的優質種群。「截止2016年,鄱陽湖現有江豚數量為450頭左右,是洞庭湖擁有江豚數量的5倍,佔全中國一半。[1]
中文名
鄱陽湖
外文名
Poyang Lake
地理位置
中國江西省北部
氣候類型
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湖中島嶼
41個,最大為蓮湖山
湖邊城鎮
南昌、南昌縣、新建、九江、湖口
.
星子、都昌、鄱陽等
主要保護區
7個
水利項目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

『伍』 江西省的地理知識

一、地理位置:
江西省位於北緯24°7′至29°9′,東經114°02′至117°97′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

二、城市職能:
南昌市,江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商貿、交通和信息中心。
景德鎮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要組成,也是國家重要的山水生態歷史文化名城。景德鎮由於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產品質地精良,對外影響大,「瓷都」兩字成了景德鎮的代名詞。
九江市,有江西北門之稱。境內京九鐵路、合九鐵路、銅九鐵路等鐵路線貫通。交通十分便利。她左鄰鄱陽湖,右連洞庭水,京九鐵路與長江黃金水道在這里構成了中國南北、東西交流的軸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著名旅遊城市。建成區面積90.1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
贛州市,處於東南沿海地區向中部內地延伸的過渡地帶,是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世界重要的鎢產地,有「世界鎢都」之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三、氣候:
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於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18℃左右;江西年均日照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全省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
全省主要自然災害有寒害、洪澇、乾旱和凍害以及持續時間較為短暫的高溫危害等

四、經濟:
2009年江西財政總收入完成928.7億元,生產總值約7600億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83.1億元。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94.8億美元。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010.3萬人次。

五、旅遊:
全省共擁有2處世界遺產、1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各類風景名勝區(點)多達2400餘處。
世界遺產:廬山、三清山。
世界遺產提名地:龍虎山、龜峰。
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婺源理坑、汪口古村落。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廬山、三清山、龍虎山、仙女湖、三百山、滕王閣、龜峰、高嶺—瑤里、武功山、雲居山—柘林湖等11處。
國家森林公園:廬山、梅嶺風景區、明月山、梅關、岩泉、雲碧峰、三百山、翠微峰、峰山、清涼山、九嶺山、五指峰、三爪侖、楓樹山、瑤里、九連山、上清等36處。
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鄱陽湖國家級候鳥自然保護區。
全國重點保護單位: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井岡山。

六、發展方向:
南北 東西部交通樞紐,沿海地區、台商等產業轉移內陸的前沿基地。

『陸』 江西的鄱陽湖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呢

你所指的應該是有「中國百慕大」之稱的鄱陽湖老爺廟水域。 老爺廟水域位於鄱陽湖區的江西都昌縣,在湖東岸山邊有一座廟宇稱作老爺廟,水域由此得名。千百年來,這片水域一直是一個謎,在這里神秘失蹤的船隻不計其數,甚至有載重2000多噸的大船在此沉沒,江西省九江市海事部門以及都昌縣志有關記載顯示,僅在1985年8月3日一天,就有13艘船隻在此接連失事,這在世界沉船史上也是罕見。因此這片水域又被冠於「中國百慕大」的稱號。 為了探尋這片水域的奧秘,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它的研究,可都未有結果。最近,鄱陽湖老爺廟水域再次迎來了一次解密的機遇。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被確定為國家水下文物普查試點。從今年11月開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將利用目前鄱陽湖枯水季節,開展對鄱陽湖區大規模的水下專項科學考察,而老爺廟水域則是此次科考的一個重點。 在本次科考中,專家們希望尋找一些鄱陽湖中的沉船或者其他水下文物,為揭開老爺廟水域的船舶失蹤謎團提供一些線索,另外研究人員也希望通過對水文、氣象、地理、地質等各個方面進行一些有價值的觀察、探測和研究,揭開這里的船舶失蹤真相。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多年來一直都在對鄱陽湖進行考察與研究,該所研究員姜加虎表示,雖然在老爺廟水域沉沒的船隻不計其數,也埋葬了許多財寶,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在湖底進行過多次考察,都沒有發現任何沉船的遺物,也從來沒有見到過遇難者的遺骸。就正常情況而言,湖底應該會有一些遺留物,它們會到哪裡去呢?老爺廟水域最讓人感到困惑的事情是一旦有船在這片區域出現失蹤,就是人船俱失,什麼也找不到。 姜加虎告訴記者,侵華日軍也曾經在老爺廟水域遭受厄運。1945年4月16日,侵華日軍一艘2000多噸的運輸船「神戶丸號」裝滿了搶奪搜刮來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等,准備從鄱陽湖下行出海運回日本,可是當這艘船行駛到老爺廟水域時,就悄無聲息地沉沒了。船上200多名日本官兵全部沉入水底,無一倖免。日軍得知船隻在老爺廟水域失蹤後,便命令駐九江的日本海軍派人打撈,但下去的潛水員中最後只有1人回到了岸上,而這個潛水員上岸後驚恐萬狀,一句話也不說,已經精神失常。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想把沉船打撈上來,於是請來美國最著名的潛水打撈專家愛得華

『柒』 有關鄱陽湖方面的地理專業知識

鄱陽湖位於北緯28°22′至29°45′,東經115°47′至116°45′。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鄱陽湖以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面為入江水道,長40公里,寬3至5公里,最窄處約2.8公里;南面為主湖體,長133公里,最寬處達74公里。[1]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內,其餘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饒市境內,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內。匯集贛江、修水、鄱江(饒河)、信江、撫河等水經九江市湖口縣城注入長江。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枯水一線,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鳥翩飛,牛羊倘佯。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世代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鄱陽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鄱陽湖畔鳥天堂,鷸鸛低飛鶴鷺翔;野鴨尋魚鷗擊水,叢叢蘆葦雁鵠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萬只候鳥,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冬。如今,保護區內鳥類有300多種,近百萬只,其中白鶴等珍禽50多種。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湖體特徵匯集贛江、修水、鄱江(饒河)、信江、撫河等水經九江市湖口縣城注入長江。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形似葫蘆,南北長110km,東西寬50~70km,北部狹窄處僅5~15km。在平水位(14~15m)時湖水面積為3,150k㎡,高水位(20m)時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時僅500k㎡,以致「夏秋一水連天,冬春荒灘無邊」,使數百萬畝湖灘地不能大量耕種,還易孳生草灘釘螺,而釘螺又能寄存血吸蟲。湖體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長40km,寬3~5km,最窄處約2.8km。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長133km,最寬處達74km。平水位時湖面高於長江水面,湖水北洩長江。經鄱陽湖調節,贛江等河流的洪峰可減弱15~30%,減輕了長江洪峰對沿岸的威脅。鄱陽湖及其周圍的青山湖、象湖、軍山湖等數十個大小湖泊湖水溫暖,水草豐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產魚類100餘種,以鯉魚為主,其次為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貝、螺產量也較豐。濱湖平原盛產水稻、黃麻、大豆、小麥,是江西省主要農業區。該湖區秋冬季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響,每年進入秋冬季節到第二年仲春,鄱陽湖則進入枯水期,形成「碧野無垠接天雲」的廣闊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小湖泊連接,成為北方候鳥遷徙越冬的最佳之地。這個季節蘆花飛舞藜蒿飄香(藜蒿是鄱陽湖的天然特產,是江西人喜愛的美食佳品)。1992年,鄱陽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候鳥及濕地生態系統。由於受暖濕東南季風的影響,鄱陽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mm,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濕潤季風型氣候,並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專家指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態,目的是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在發展中保護生態,在保護生態中加快發展,從根本上擯棄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然而,由於現階段鄱陽湖區系列生態修復和污染治理僅在部分地區試行,還處於探索起步階段,加之沿鄱陽湖地區的污染現象仍然較普遍地存在,生態修復從「示範」走向「全面推廣」仍面臨多重困境。鄱陽湖區生態退化是自然和人為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存在水質污染、濕地退化、土地沙化等多種生態環境問題,「點多面廣」,涉及地方政府、企業、農戶等多方利益,生態修復工程僅僅靠科技和農業部門的「單兵作戰」顯然「力量單薄」。以都昌縣多寶鄉土地沙化治理為例,該縣科技局副局長陳志強指出,雖然當地濕地生態修復的工作也正在積極開展,但要根本上扭轉沙化現狀仍然艱難。鄱陽湖周邊僅都昌全縣被沙化的濕地面積有4萬畝,僅僅600畝基地內的治理還處於「示範」階段,要將沙化治理工作在鄱陽湖周邊全面推廣,必須要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從全局考慮,統一規劃,綜合治理,他建議建立生態補償的治理機制,健全制度保障,並按照「資源有償使用」「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逐步探索徵收資源開發補償稅費,提高社會環保意識。星子縣王曉玲表示,利用「表面流人工濕地系統」及「三級濕地」技術處理生活污水還只是在少數村示範,今後還要在全縣進行推廣,但是她也坦言,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如果下一步要推廣,巨額經費從何而來將是第一大難題。除了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預算內財政投入和財政轉移支付外,通過財稅和信貸政策優惠,引導社會資金和外部企業參與生態修復項目中來,集合資金、人力、科技優勢,形成生態修復規模效益。江西鄢幫有認為,治理最終還要依靠技術,因此,要重視生態修復技術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加大對環保科技研發投入,利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力量,與高校建立產學研聯盟,對重點項目以產學研合作的形式進行集中攻關。鄢幫有認為,鄱陽湖生態修復關系重大,要從根本上實現對鄱陽湖的生態保護、修復,既要整合國內資源,調動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和廣大群眾的參與,也要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交流,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的支持。

『捌』 江西的鄱陽湖經濟區有什麼區位優勢,用高中地理知識怎麼論述

自然條件:
1.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充足(年降水量800mm以上),光熱條件好.受工業污染小,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2.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濕地面積廣闊,生物物種豐富(野禽有鳧、雁、天鵝、鴇、鷗、鷺等,最名貴的屬國家一級保護的丹頂鶴),是我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之一,對維系區域和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礦產資源豐富.
社會經濟條件:
1.農業基礎好,具有悠久的農業歷史,素有「魚米之鄉」、「富饒之州」、「銀鄱陽」的美譽.為中國淡水漁業主要基地之一。魚類達90餘種,以鯉、鱅、鯽、□、鯿、□、鱖、鯰、鯖等較多,以鰣、銀魚著名.濱湖平原盛產水稻、黃麻、大豆、小麥,是江西省主要農業區。
2.交通便利,京九鐵路經過此區.
3.人口密集,市場廣闊,有大量廉價勞動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還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重要經濟板塊的直接腹地,受輻射帶動影響較大,是中部地區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長極之一,具有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良好條件。
4.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國務院於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志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玖』 鄱陽湖資料

鄱(pó)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回隸屬於答上饒市。介於北緯28度22分~29度45分,東經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
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蠡湖、彭蠡澤、彭澤湖、彭湖、揚瀾湖、宮亭湖等多種稱謂,知名度可媲美杭州西子湖和濟南大明湖。 一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澤藪名,《漢書·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條載:「彭蠡澤在西」。還有另一種說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陽湖如大瓢一樣; 二為「宮亭湖」,原來專指星子縣東南鄱陽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宮亭廟而得名,後來逐泛指鄱陽湖的全部; 三為「揚瀾湖」,是由—一些親身經歷過鄱陽湖風濤險惡的人們而得名,李綱《彭蠡》詩:「世傳揚瀾並左蠡,無風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揚瀾》詩:「彭蠡古來險,湯湯貫侯衛。源長雲共浮,望極天無際。傳聞五月交,茲時一陰至。颶風生海隅,餘力千里噎。萬竅爭怒號,驚濤得狂勢。」

『拾』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理環境

保護區為半濕潤區域, 區內相對濕度穩定。鄱陽湖,古稱彭蠡、彭澤,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為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水五大河流的匯集處。分南北兩湖,南北長 170km,東西寬 50~70km,湖水北經九江注入長江。湖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影響,水位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每年的 10 月至次年 3 月是枯水季節,這時水面僅有 500k㎡,低水位僅13m,晚冬最低水位時湖水僅 0.2~0.8m,形成大大小小9個獨立的季節性湖泊及湖灘草地,暴露出來的湖底,形成曠如平野的泥灘和草洲;4~9 月是豐水季節,水面約 3000k㎡,最高水位達海拔 21m,9 個湖泊與鄱陽湖連成一片,融為一體,形成鄱陽湖水一片汪洋,具水鄉澤國的景觀。因此,人們經常用「枯水一線,豐水一片」來形容鄱陽湖的水位變化景觀。鄱陽湖具有典型濕地的特點,按成因和分布主要有潮間帶灘塗和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岸濕地;季節性漫灘與泛濫窪地形成的河流濕地;水位消落區灘地與入湖三角洲形成的湖泊濕地。鄱陽湖濕地面積(即水位消落區及其鄰近淺水區)逾 2500k㎡,占鄱陽湖面積的78%。
9 個湖均處在贛江西支、修河尾閭入湖洲前緣,其水文特徵受贛江西支、修河及鄱陽湖水文情勢的三重影響。保護區水位與鄱陽湖水位的年內變化趨勢一致,月平均水位 7 月最高,其次是 8 月;1 月最低,12 月次之。贛江吳城站歷年最高水位 22.29m,歷年最低水位10.46m。都昌站歷年最高水位 21.78m,歷年最低水位 8.84m。贛江吳城站和鄱陽湖都昌站的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現在 5~9 月。兩站的年最低水位為 10.46~12.61m 和 8.84~11.63m,多年平均值分別為 11.34m 和 9.77m,一般出現在12月至次年3月。
鄱陽湖區平均水溫 18.3℃,比平均氣溫偏高1.2℃。歷年極端最低水溫0℃,極端最高水溫 37.8℃。月平均水溫 8 月為最高,1 月最低,年較差21.8~26.0℃,平均24.3℃。在汛期, 保護區的湖泊與草洲被洪水淹沒,與大鄱陽湖融為一體,湖流以吞吐流為主。其中中低水位期以重力型湖流為主,中高水位期以頂托型湖流為主,也經常出現倒灌型湖流,頂托型湖流的流向與重力型湖流基本相同。贛江西支和修河是鄱陽湖各入湖河流中含沙量較大者,年輸沙量分別為 284.0 萬噸和 224.6 萬噸(包括懸移質和推移質) 。湖水含沙量隨水位的變化而改變,兩者關系密切。保護區是鄱陽湖泥沙淤積較嚴重的區域。贛江西支尾閭河床平均每年約淤高 20mm,自然堤淤高速度相對慢些,平均每年約淤積 10~15mm,自然湖堤內的窪地泥沙淤積速度很慢,均在 1.5mm/年以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