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巿地理信息中心號碼
Ⅰ 海南簡訊中心號碼是什麼
海南移動簡訊中心號碼:+8613800898500或008613800898500
海南聯通簡訊中心號碼:+8613010501500或008613010501500
Ⅱ 我是黑河的聯通用戶,現在到三亞了,還需要重新設置簡訊中心號碼嗎
需要重新設置,黑河簡訊中心號碼:非漫遊狀態下:8613010993500;漫遊狀態下:+8613010993500。
Ⅲ 0898-88360833是三亞什麼單位的電話號碼
就是現在很多人都會接到的網路電話。很多都是騙子的,不要信。 網路電話內又稱為VOIP電話,是通過互聯容網直接撥打對方的固定電話和手機,包括國內長途和國際長途,而且資費是傳統電話費用的10%到20%,宏觀上講可以分為軟體電話和硬體電話。軟體電話就是在電腦上下載軟體, 然後購買網路電話卡,然後通過耳麥實現和對方(固話或手機)進行通話; 硬體電話比較適合公司、話吧等使用,首先要一個語音網關,網關一邊接到路由器上,另一邊接到普通的話機上,然後 普通話機即可直接通過網路自由呼出了。
Ⅳ 關於三亞的地理信息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位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全市面積1919.58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市區面積37平方公里。東西長91.6公里,南北寬51公里。全境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09.1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有西瑁洲島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島1.05平方公里。 區位 三亞在國際經濟關系中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從三亞向東經菲律賓至西太平洋,向南經澳大利亞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廣州出發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國真正的南大門。三亞還是保護南海諸島的後方基地,其戰略位置在國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三亞市區坐落在這樣一種幽美的以山、海、河為特點的自然環境之中,城市的建設注意城市與自然景觀環境、生態環境的協調關系,「山——海——河——城」巧妙組合,渾然一體,構成了三亞市區獨特的環境特色。 三亞市區環境極為獨特,山、海、河三種自然美景集中一地,構成了三亞市特有的自然景觀。市區三面環山,北有抱坡嶺,東有大會嶺、虎豹嶺和海拔393米的高嶺(狗嶺),南有南邊嶺,形成環抱之勢,山嶺綿延起伏、層次分明;同時,山脈的延伸將市區分成若干青山圍成的空間,為城市不同地區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間景觀環境。海上回望,群山如綠色屏障輝映出三亞市的嫵媚多姿。眾多山頭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灣和城市景觀的制高點。三亞面臨南海,海灣較多,眾多海灣各有佳景。處於市區的大東海、小東海、三亞灣與市民生活的關系最為密切。海上的東、西二島彷彿是面向南海的一張大門,為寬闊的海面增加了層次感,海霧飄過,兩島掩其中,平添了幾分神秘;漫步沙灘,作為三亞市標志的鹿回頭隱約可見。三亞有東、西二條河穿過市區,二條河交叉南匯於南邊海,北匯於中島端,自然岸線曲折多變,上游水網縱橫交錯,兩岸自然生長的紅樹林綠影婆娑,時有水鳥飛弋,魚躍錦鱗,景緻優美,生機盎然。
Ⅳ 找海南的地理信息
海南的地理和氣候
地形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位置與疆域: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全省陸地(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南島形似一個呈東北至西南向的橢圓形大雪梨,總面積(不包括衛星島)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是我國最南端的領土。
山脈與河流: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嶺的山脈位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海南島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其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47%。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 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嶺的山脈位 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
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水面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38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 47%。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長 311公里;昌化江發源於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長 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於瓊中縣五指山和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
氣候與降水:
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性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干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台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太陽總輻射量約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650小時,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全年無冬。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中部和東部沿海為濕潤區,西南部沿海為半乾燥區,其它地區為半濕潤區。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乾旱,夏秋雨量多,光照率為50- 60%。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按季節分,依夏、春、 秋、冬順序,從多到少。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中部山區較低,西 南部較高。全年沒有冬季,1至2月為最冷,平均溫度16-24攝氏度,平均極端低溫 大部分在5攝氏度以上。夏季從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為平均溫度最高月份, 在25-29 攝氏度。西、南、中沙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氣候,長夏無冬,全年平均氣 溫 26.5 攝氏度。海南島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東濕西干明顯。多雨中心在中部偏東的山區,年降雨量約 2000至 2400毫米,西部少雨區年降雨量約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冬春乾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長達6至7個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總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等。海南島全年濕度大,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中部和東部沿海為濕潤區,西南部沿海為半乾燥區,其它地區為半濕潤區。
Ⅵ 三亞的地理位置
三亞市地處海南島最南端,地理坐標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東鄰陵水縣,北依保亭縣,西毗樂東縣,南臨南海。
三亞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8年,全市年末戶籍人口614647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等20多個民族。
三亞是具有熱帶海濱風景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又被稱為「東方夏威夷」。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對外發布《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三亞宜居指數在全國40個城市中位居第三。
(6)三亞巿地理信息中心號碼擴展閱讀:
三亞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千米,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
2、氣候
三亞地處低緯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5.7°C,氣溫最高月為6月,平均28.7°C;氣溫最低月為1月,平均21.4°C。全年日照時間25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47.5毫米。
3、水文
三亞市境內有中、小河流12條,集雨面積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寧遠河、藤橋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三亞河、大茅水、龍江河;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有九曲水、六道水、燒旗水、文昌水、東溝溪、茅彭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亞
Ⅶ 三亞分為哪幾個區哪個區是市中心
1,三亞市一共有4個區,分別是:崖州區、天涯區、吉陽區、海棠區。
2014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復三亞市撤六鎮新設四區,分別為吉陽區(撤銷原河東管理區、吉陽鎮、亞龍灣管委會)、天涯區(撤銷原河西管理區、鳳凰鎮、天涯鎮、三亞灣管委會,育才鎮)、海棠區(撤銷原海棠灣鎮、海棠灣管委會)、崖州區(撤銷原崖城鎮)。
2014年9月30日,撤銷育才鎮,在原育才鎮的行政區劃內,成立中共三亞市育才生態區工作委員會和三亞市育才生態區管理委員會。
2015年1月2日,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天涯區、吉陽區、海棠區正式掛牌成立。
2,吉陽區為市中心,位於三亞解放路一帶。
(7)三亞巿地理信息中心號碼擴展閱讀:
吉陽區面積372平方公里,占據三亞的心臟位置,是三亞的中心城區,管轄原河東區和原吉陽鎮的行政區域,共計17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天涯區位於三亞市中西部,佔地面積944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天涯區管轄原河西區和原天涯鎮、原鳳凰鎮行政區域,共計22個社區20個行政村。
崖州區位於三亞市西部,北、西臨樂東縣,總面積347平方公里,距三亞市區42公里。截至2015年崖州區管轄原崖城鎮的行政區域,共計7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海棠區位於南中國海之濱,總面積384.2平方公里。海棠區的行政區域為原海棠灣鎮的行政區域,海棠區不設鄉、鎮、街道等鄉級行政區。截至2013年8月31日,海棠區轄區共有3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Ⅷ 三亞緯度是多少
地理坐標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