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長沙市的地理環境

長沙市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8 07:00:38

A. 長沙地理環境怎樣

【位置】長沙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其地域范圍為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東鄰江西省宜春地區和萍鄉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1819.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56平方公里。長沙市轄芙蓉、天心、嶽麓、開福、雨花5區,長沙、望城、寧鄉3縣及瀏陽市。

【氣 候】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各縣16.8℃—17.3℃,年積溫為5457℃,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B. 長沙市的自然環境(主要指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

長沙位於中國中南部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省的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與岳陽、益陽、婁底、株洲、湘潭和江西萍鄉接壤。總面積為1181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954.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56平方千米(截至09年底)。位於瀏陽境內的大圍山七星嶺海拔1616米,為轄區最高處;嶽麓山的雲麓峰海拔300.8米,為城區至高點。 湘江為長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貫穿全境,境內長度約75公里。湘江自南向北貫穿長沙城區,把城市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大部分。河東以商業經濟為主,河西以文化教育為主。2001年10月10日,市政府駐地由河東藩正街遷至河西觀沙嶺,力在發展河西的經濟以平衡長沙兩岸。 地圖坐標為東經111°53'-114°5',北緯27°51'-28°40',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地域呈東西向長條形狀,地貌北、西、南緣為山地,東南丘陵為主,東北以崗地為主;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大體各佔四分之一。長沙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濕多變,夏秋多睛,嚴冬期短,暑熱期長。全年無霜期約275天,年平均氣溫16.8~17.2℃,極端最高氣溫為40.6℃,極端最低氣溫為-12℃。年平均總降水量1422.4毫米。水資源以地表水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徑流量達808億立方米。 除了湘江外,還有匯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主要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和溈水河。最大的水庫為寧鄉縣境內的黃材水庫和瀏陽市境內的朱樹橋水庫。

C. 湖南長沙地理位置.氣候.文化及資源等介紹!(越詳細越好!)

長沙為湖南省省來會,位於湖南省自東部,湘江下游長瀏盆地西緣。長沙市南接株洲市和湘潭市,西抵婁底市,北達岳陽市、益陽市,東挨江西省宜春市、萍鄉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3'~114°5',北緯27°51'~28°40',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截至2011年7月1日,長沙市轄:長沙市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及瀏陽市、長沙縣、寧鄉縣,共六區一市兩縣。中文名稱:長沙外文名稱:Changsha別名:星城行政區類別:地級市(湖南省省會)所屬地區:中國中部下轄地區:六區一市兩縣政府駐地:長沙市俯前路208號電話區號:0731郵政區碼:410000地理位置:湖南省東部面積:11819.5平方千米人口:704萬(2010年)方言:湘語-長益片-長沙話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著名景點:愛晚亭,天心閣,嶽麓書院,馬王堆,橘子洲、花明樓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火車站:長沙站,長沙南站車牌代碼:湘A市委書記:陳潤兒市長:張劍飛著名高校:國防科大、湖南大學、中南大學

D. 長沙在中國的什麼位置

長沙位於中國中部。

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中國華中地區包括河南內、湖北、湖南三容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沙盆地西緣。

長沙介於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之間。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

(4)長沙市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黔中郡。秦設長沙郡,為秦初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長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權的行政區劃,郡治湘縣。

公元589年,隋統一中國,廢州郡,行州縣二級制,長沙郡改潭州,轄長沙、衡山、益陽、邵陽4縣。臨湘縣(省湘西縣)改稱長沙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仍隸湖廣),長沙(府)城自此為湖南省會。

E. 長沙的地理位置是

湖南省省會,位於湖南省東部,湘江下游長瀏盆地西緣。長沙市南接株洲市和湘潭市,西抵婁底市,北達岳陽市、益陽市,東挨江西省宜春市、萍鄉市

F. 長沙地理情況

長沙概況-----
長沙位於湘中東北部之湘江下游,跨湘江兩岸。全市面積11819.46(其中市區554)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溫和濕潤,季節變化明顯。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綿長,充分體現了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典型特點。長沙距海較遠,又位於沖積盆地,邊緣地勢高峻,向北傾斜,北方冷空氣可深入聚集,冬季比同緯度地區稍冷,而夏季比同緯度地區更熱,是江南「四大火爐」之一。長沙平均氣溫為17.2℃。1月最冷,平均4.7℃,歷史上絕對最低溫度曾在2月份出現,達零下11.3℃。7月最熱,平均氣溫29.4℃,歷史上絕對最高溫曾在8月初出現,達43℃。全年無霜期平均275天,積雪日為 6天。東西山勢高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60毫米,東部山區高達1600-2200毫米,西部為1400-1600毫米,年平均雨日 152天。長沙降雨不均勻,3~5月平均降雨日數有52.8天,約佔全年總降雨日數的35%;夏季降水不均,旱澇無定;秋冬雨水明顯減少。長沙地區日照時數達1677小時.作物生長期長。冬春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全年保持著溫和濕潤的氣候特點,使得長沙冬季並不蕭索,常綠的闊葉樹,如香樟、女貞等仍然蔥籠滴翠,唐代杜荀鶴有詩雲:「殘臘泛舟何處好,最多吟興是滯湘」。

山水勝況 :長沙,嶽麓為屏,湘江為帶,水陸洲浮碧江心,瀏陽河曲繞城外,湖泊星布,崗巒交替,城廓錯落其間,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湘江是長沙的母親河,它滔滔南來,汩汩北去,過昭山而進入長沙城,經三漢礬又轉向西北,至喬口而出望城縣,再過岳陽入洞庭,流經長沙市境約25公里。湘江兩岸赤壁如霞,白砂如雪,垂柳如絲,檣帆如雲,構成美麗的長沙沿江風光帶。湘江水流平緩,河床寬闊,東西兩岸,支流匯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頂托,因而形成綠洲片片。十里長島,浮於江心;凌波長橋,橫貫東西。桔子洲久負盛名,春來,明光瀲灧,沙鷗點點;秋至,柚黃桔紅,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風戲雪,是滯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牛頭洲、桔子洲、傅家洲、月亮島、騰飛島,大大小小沙渚連綿,串成長島,垂柳依依,白帆點點,時浮時沒,極富靈動之感。長沙地區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最大的是瀏陽河。瀏陽河發源於大圍山,全長 234公里,十曲九彎,終年不絕。兩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名人故里,寺廟遺跡,多不勝數。發源於瀏陽石柱峰的撈刀河,發源於寧鄉偽山的偽水,也於長沙市區注入湘江。這些大小支流,因受湘瀏盆地地形的控制,大都發源於盆地邊緣的丘崗地區,且流向盆地底部的市區與湘江匯合,因而河網密布,湖泊珠聯,使長沙城三面環水,四季江風吹拂,空氣清新宜人。湘江及其支流,水量充沛,長沙段水流量達2370秒立方米,更為長沙增添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俯首是溶溶秀水,舉目是巍巍青山。「西南雲氣來衡岳,日夜江聲下洞庭」,是對嶽麓山的絕妙概括。嶽麓山溝壑溪谷連綿,地下水沿斷層匯向低谷,形成「白鶴」、「青楓」等眾多名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營造出名譽宇內的嶽麓山自然景觀。這里古木參天,四時景色各不相同,春天杜鵑吐艷,夏季岩樹蔭濃,秋天漫山紅遍,冬季松巒裹素,「翠落重城內,屏開萬戶前」,「霜葉紅如錦,松聲響作濤」,歷代遷客騷人留下許多題詠與贊嘆。長沙地區已列為旅遊勝地的名山還有瀏陽大圍山和寧鄉溈山。大圍山位於瀏陽市東部,距長沙市136公里,群峰逶迤,盤繞150餘公里,故名大圍。主峰七星嶺海拔1600餘米。大圍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林木蔥籠,懸岩飛瀑,珍禽奇樹藏之深山,間有草原、湖泊、庵廟。神奇莫測,現已辟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寧鄉縣西端的溈山,距長沙市 130多公里,主峰瓦子寨海拔1070餘米。溈山四面皆水,四周雲氣相匯於斯,攪動旋轉,漫山升騰,形成,「大溈凌雲」的奇特景觀。這里坡嶺逶迤,山谷幽深,冬暖夏涼,是旅遊和避暑的好處所。山四周遺跡遍布。唐相裴休、唐詩憎齊己、宋抗金名相張浚、湖湘學派創始人張拭、南宋經學大師易拔等名人的墓葬藏匿青山之中,使溈山平添幾多神秘色彩。

G. 說說長沙的風土人情,它們與當地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長沙屬於典型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都市。語言、飲食、民俗、傳統街道和民劇都具內有濃郁的湖容南特色。火辣辣的湘菜和膾炙人口的湘劇、湘綉、花鼓戲等是湖南傳統文化的代表,電視湘軍則是湖南市民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前鋒。
長沙的方言復雜且極富特色,市區、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以瀏陽市西部少數地區都通行湘方言,瀏陽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則是贛方言,瀏陽東部還有少部分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長沙市居民多為漢族(很大一部分祖先來自江西,共和國建立後北方也遷移來許多居民),同時還有土家、苗、侗、瑤、回、壯、白族等46個少數民族。

H. 湖南省長沙市地理位置、氣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狀況和衣服、食物、往、行、娛

1、 氣候乾旱,降水少,大風日數多且風力強盛。
2、地面多沙質沉積物,風沙剱害嚴重。
3、地表徑流少,河流欠發育
4、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護。
5、冬季吹乾燥的西北風

I. 長沙氣候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各縣16.8℃—17.3℃,年積溫為5457℃,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長沙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

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後,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

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9)長沙市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一、位置境域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沙盆地西緣。介於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之間。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幅員面積11819平方公里。

二、地質特徵

長沙市境內地質特徵是:地層出露齊全,花崗岩體廣布,地質構造復雜,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在長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10億年以前形成的。

約6億年前,長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後,海水逐步由東而西退出,瀏陽、長沙與望城大部分地區升出海面,成為江南古陸的西北緣。

距今約1.4億年,長沙地區海浸結束,上升成為陸地,由於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的影響,形成長條形的山間坳陷盆地——長(沙)平(江)盆地。新生代開始,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距今約35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第三次冰期,瀏陽保留冰川地貌遺跡。

J. 湖南的地理環境

湖南地勢屬於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
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山勢雄偉的武陵山、雪峰山盤踞,是湖南省東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從城步苗族自治縣至益陽境內是資水和沅水的分水嶺,是湖南省東、西自然條件的分界線。
湘南有南嶺山脈,峰頂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東西方向延伸,是長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為交通要道。
湘東有幕阜山、連雲山、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山,海拔一般為500-1000米,均為東北—西南走向。湘中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廣布。這些盆地多為河谷溝通,並有河流沖積平地。
湘北為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
全省東、西、南三面山地環繞,逐漸向中部及東北部傾斜,形成向東北開口不對稱的馬蹄形。省內大於海拔2000米高點的分布與地勢總特點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東、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炎陵縣的神農峰(酃峰)是省內地勢的最高點,峰頂海拔2122.35米。東南部有桂東縣的八面山,峰頂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縣的韭菜嶺,峰頂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縣的二寶鼎,峰頂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門縣的壺瓶山,峰頂海拔2099米。湖南地勢的最低點,是臨湘縣的黃蓋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與省內最高點相差2000米左右。
湖南全省可劃分為六個地貌區:湘西北山原山地區、湘西山地區、湘南丘山區、湘東山丘區、湘中丘陵區、湘北平原區。地貌按成因可分為:以流水地貌為主,佔全省總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佔25.97%;湖成地貌最小,僅佔2.88%,水面積佔6.39%。按組成物質(不含水域)分沉積岩(包括砂質岩、碳酸鹽岩、紅岩、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地貌為主,佔全總總面積的57.75%;變質岩類地貌次之,佔24.99%;岩漿岩類地貌,僅佔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為主,佔全省總面積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佔22.58%;500-800米地貌佔18.43%;800米以上地貌佔11.72%。按形態分,山地(含山原)佔全省總面積51.22%,丘陵佔15.40%,崗地佔13.87%,平原佔13.11%,水面佔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為主,合占總面積的66.62%。
湖南省河網密布,流長5千米以上的河流5341條,總長度9萬千米,其中流域面積在55000㎞²以上的大河11117條。省內除少數屬珠江水系和贛江水系外,主要為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四水及其支流,順著地勢由南向北匯入洞庭湖、長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跨湘、鄂兩省。
湖南為大陸性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光、熱、水資源豐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氣候年內變化較大。冬寒冷而夏酷熱,春溫多變,秋溫陡降,春夏多雨,秋冬乾旱。氣候的年際變化也較大。第三,氣候垂直變化最明顯的地帶為三面環山的山地。尤以湘西與湘南山地更為顯著。湖南年日照時數為1300-1800小時,湖南熱量豐富。年氣溫高,年平均溫度在15-18℃之間。湖南冬季處在冬季風控制下,而東南西三面環山,向北敞開的地貌特性,有利於冷空氣的長驅直入,故一月平均溫度多在4-7℃之間,湖南無霜期長達260-310天,大部分地區都在280-300天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間,雨量充沛,為我國雨水較多的省區之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