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韓州古城地理位置

韓州古城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8 05:11:44

㈠ 我國南方有哪些著名的古都

南方有南京,杭州,成都等。
建業是南京的古稱,歷史上是三國之一的吳版國建立都城的地方權。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秣陵為建業,同時修築石頭城。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9月即遷都於此,稱作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
臨安原為地方政權吳越國(907~978年)的西府,由於其經濟基礎好,被選定為南宋行在,此後便擴建原有吳越宮殿,增建禮制壇廟,疏浚河湖,增闢道路,改善交通,發展商業、手工業,使之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滅亡,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
宋臨安城,坐落於今浙江杭州城。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㈡ 中國歷史悠久,最有名的七大古都現在在哪幾個省份

中國七大古都是:西安、南京、北京、洛陽、開封、杭州、安陽,所在省份分別是:陝西、江蘇、北京、河南、河南、浙江、河南。

1、西安:

在西周時稱為「豐鎬」;秦朝稱「咸陽」;漢朝立名「長安」;西漢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馬王莽正式稱帝,曾改都城長安為「常安」;唐朝稱」長安「;五代時,為」雍州「,明代」西安「,稱呼沿用至今。

2、洛陽:

商朝西亳;戰國時,始有」雒陽「之名;五代時,後梁、後唐、後晉均以洛陽為都,後漢、後周、北宋、金為陪都。後梁稱「西都」,後唐稱「雒京」,後晉至北宋稱「西京」,金稱「中京」。

3、南京:

春秋戰國時期」石頭城「,三國時,改為」建業「。西晉滅吳,改建業為建鄴。後因避晉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名建康。隋煬帝時改為丹陽郡。五代西都。南唐立國,定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宋高宗,改江寧府為建康府,作為東都。

元朝,以建康府為建康路。明朝為應天府。太平天國」天京「。民國」南京「。

4、北京:

薊最早,堯的後裔周朝時,在北京建立第一個諸侯國;幽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涿州范陽郡,漢(劉備住這里);燕都,燕國都城。日下,晉朝時國都的代稱,(明清時書籍中用過)。幽都,唐朝 。范陽,唐朝。燕京,安史之亂之一史思明,在此建國改「范陽」為「燕京」 。

春明,唐朝時國度的代稱(明清時書籍中用過)。京城,唐朝時國度的代稱(明清時書籍中用過)。南京,遼國時,契丹人成北京為「南京」 。燕山,北宋。中都,金國。大興,金國(此時北京實際叫大興。)。大都,元朝(改大興為大都)。汗八里,元朝(蒙古語「大汗的城市」)。

北平,明朝 。北京,明朝 。京師,明朝。宛平,民國。京兆,民國。

5、開封:

秋時期,定名為「啟封」。秦朝「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五代時期,稱之為「東都」或「東京」。

靖康二年(1127年)金國滅北宋後,稱為「汴京」。明朝,朱元璋改汴梁路為北京開封府。

6、杭州: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秦漢稱錢唐。隋王朝建立後,「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唐朝改「錢唐」為「錢塘」。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

7、安陽:

商朝「殷」。「安陽」一名始於戰國。隋朝,鄴城。北魏,相州。金代稱彰德,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國初年。

(2)韓州古城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七朝古都」指現今河南省安陽市。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和易經的故鄉,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南北交通要沖,東接齊魯,西倚太行,北瀕幽燕,南望中原,自然環境優越,自古人傑地靈,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被譽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

早在2.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這里留下了活動的遺跡,創造了著名的「小南海文化」。

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率鄰部族遷徙到安陽,歷八代十二王,共255年。這一時期的商王朝疆域遼闊,國力空前強盛,開創了中國上古史的新紀元,也成為公元前14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世界青銅文明的重要代表。

此後,相繼有三國時期的曹魏,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北朝時期的東魏、北齊等在此建都,殷都廢而鄴都起,鄴都衰而相州繼,相州改而彰德立,古都文明的薪火,在安陽這片土地上傳承不斷,安陽成為「七朝古都」。

㈢ 古代韓州在哪裡

一、北周、唐所置韓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設潞州於襄垣(山西襄垣縣堡底村一帶),開皇三年(583)罷州。十六年(596)改置韓州,隋大業初罷州為襄垣縣,屬上黨郡。唐武德初,復置韓州,因漳水浸城,築新城於甘水之南(山西襄垣縣城區)。領襄垣、銅輥、黎城、涉縣、武鄉等五縣。貞觀十七年(643)廢韓州入潞州。
二,遼、金所置韓州
據《遼東行部志》記載,韓州治所從遼至金共有四處,其中遷徙三次。
韓州的前身為三河、榆河二州,遼聖宗耶律隆緒當政時(983-1030)並二州為韓州,才正式有韓州之稱。王寂稱「三河本燕(今河北省)之三河縣,遼祖掠其民於此置州」,說明遼之三河即原燕地之居民,並非燕地之三河縣地。並二州為韓州,地點「在遼水之側」,位於今哲里木盟科左後旗浩坦鄉五家子古城,此為韓州最初的州治。
後來,因為風沙太大原因遷移至白塔寨。白塔寨位於今遼寧省昌圖縣三江口鄉小塔子屯,北鄰梨樹縣,此為韓州州治首次遷移。
再後來,因為遼水所侵的緣故,移於柳河縣,此柳河縣不是通化的那個柳河縣,是今天的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鎮,此為第二次遷移。
最後,又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州非沖途」),徙於舊九百奚營。這個九百奚營就是今天的梨樹縣偏臉城。此為第三次遷移。
以上古跡今址,為吉林史家張博泉、段一平和遼寧省博物館的武家昌先生考證所得,並得到史學界肯定。至於每次遷移的具體時間《遼東行部志》等書沒有記載,有待繼續求證。

㈣ 古城 餘杭,臨安是現在的什麼城市

古城餘杭其實是今天的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但因隋朝開皇九年(589年)設杭州回時(最初杭州的來歷)答,州治最初在餘杭、590年才搬到錢唐(今杭州市轄區),所以後來也有用「餘杭」作為杭州的古稱。
古城臨安有兩個,一個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區,南宋高宗避禍江南,升杭州為臨安府。一個是今天的浙江省臨安市錦城鎮,晉朝時280年開始即為臨安縣治所在,期間名稱大部分時間稱為臨安,即使南宋存在臨安府(杭州)期間當地任稱作臨安縣。

㈤ 古韓州歷史

古韓州,乃遼金時期的塞外城池,即今梨樹縣城北十里偏臉城所在。

遼金韓州在今遼寧昌圖,治所在今縣北。

一、北周、唐所置韓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設潞州於襄垣(山西襄垣縣堡底村一帶),開皇三年(583)罷州。十六年(596)改置韓州,隋大業初罷州為襄垣縣,屬上黨郡。唐武德初,復置韓州,因漳水浸城,築新城於甘水之南(山西襄垣縣城區)。領襄垣、銅輥、黎城、涉縣、武鄉等五縣。貞觀十七年(643)廢韓州入潞州。
二,遼、金所置韓州
據《遼東行部志》記載,韓州治所從遼至金共有四處,其中遷徙三次。
韓州的前身為三河、榆河二州,遼聖宗耶律隆緒當政時(983-1030)並二州為韓州,才正式有韓州之稱。王寂稱「三河本燕(今河北省)之三河縣,遼祖掠其民於此置州」,說明遼之三河即原燕地之居民,並非燕地之三河縣地。並二州為韓州,地點「在遼水之側」,位於今哲里木盟科左後旗浩坦鄉五家子古城,此為韓州最初的州治。
後來,因為風沙太大原因遷移至白塔寨。白塔寨位於今遼寧省昌圖縣三江口鄉小塔子屯,北鄰梨樹縣,此為韓州州治首次遷移。
再後來,因為遼水所侵的緣故,移於柳河縣,此柳河縣不是通化的那個柳河縣,是今天的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鎮,此為第二次遷移。
最後,又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州非沖途」),徙於舊九百奚營。這個九百奚營就是今天的梨樹縣偏臉城。此為第三次遷移。
以上古跡今址,為吉林史家張博泉、段一平和遼寧省博物館的武家昌先生考證所得,並得到史學界肯定。至於每次遷移的具體時間《遼東行部志》等書沒有記載,有待繼續求證。

㈥ 蘇州,杭州的地理位置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副省級城市。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城而過。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中低山丘陵,東北部屬浙北平原,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物產豐富。杭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

杭州生物種類繁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13種,二級保護動物有55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3種。全市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礦產資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屬和金屬礦床。臨安昌化出產一種世界罕見的雞血石,為收藏石和圖章石中的珍品。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1°19』,東經120°37』。

蘇州礦產資源有高嶺土、瓷石、硫、花崗石、石灰石、石英、煤、天然氣、銅、鐵、鉛、銦、鎘、銀、磁鐵等16種。礦產以非金屬為主,其中高嶺土、花崗石以儲量豐富、質量優異名冠全國。全市現有耕地288168公頃,水面38.3萬公頃(575萬畝),丘陵2.3萬公頃(34萬畝)。主產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鴨血糯和太倉白蒜;特產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銀魚、蒓菜、珍珠和陽澄湖大閘蟹聞名遐邇。

蘇州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蘇州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1°19,東經120°37。

㈦ 誰知道韓州在什麼地方

韓州,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名。遼聖宗並三河、榆河兩州置。在遼水之側,版常苦風沙,移於白塔寨(今權吉林省雙遼市南雙城子,一說今遼寧省昌圖縣西北三江口鄉小塔子村塔基)。後為遼水所侵,移治柳河縣(今昌圖縣北八面城東南二里許古城)。屬東京道。金皇統四年(1144年)至正隆五年(1160年)間又以非交通要沖,遷治九百奚營,後設臨津縣(今吉林梨樹縣北偏臉城)為州治。轄境約相當今遼寧省昌圖縣及吉林省梨樹縣地。屬東京路。約元中統元年(1260年)後廢。

㈧ 我國的七大古都是哪裡

安陽,西安,洛陽,北京,開封,南京和杭州。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文字歷史已經有數千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遼闊的國土上,出現了不少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尤其是歷代的國都,因其特殊的地位,更是大興土木,著意修建。這些古都,無論在建築規模、建築模式或建築風格上,都有其獨到之處,往往表現了同時代最高的建築水平,對全國其它城市的建築有特殊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各大古都的建築沿革史,就是一部較完整的城市建築史。我國曾作為國都的城市數以百計,最著名的有七個,號稱七大古都,即安陽、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

安陽作為都城有兩段歷史:第一段:自「盤庚遷殷「到商紂滅亡,共傳位八代十二王,安陽作為都城,歷時273年,安陽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有文字可考的,穩定的國都。第二段:安陽北去20公里的古鄴城,曾為魏晉南北朝時幾個朝代的都城,當時是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後來隋文帝楊堅毀鄴城,將鄴遷移到相州(即安陽),這兩段歷史共計有300餘年。
杭州古稱錢塘、臨安,吳越、南宋先後建都於此,已有2200年的悠久歷史。
南京,古稱金陵,自公元229年東吳始,南京曾是東吳、東晉、南朗宋、齊、梁、陳及五代南唐的國都,太平天國"天京"也曾立都於此。
西安,古稱長安,先後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
洛陽自東周始,歷經東漢、曹魏(魏文帝)、西晉、北魏、後梁、後唐七朝。隋煬帝與唐時武則天也曾從長安遷都到這里,故又有"九朝古都"之稱。
開封,古稱東京汴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於此,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北京,北京曾是春秋時期的燕都薊城、十六國時期前燕國都,又曹為金朝中都、元代大都和明、清帝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