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海陸地理位置的特點是什麼
⑴ 中亞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中亞地抄理位置的重要性:
(1) 溝通亞襲歐之間交通的必經之路: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十分 重要,自古即成為各民族遷徙、征戰和融合之地, 也是溝通亞歐之間交通的必經之路。
(2)古代的「絲綢之路」:古代的「 古代的 絲綢之路」 東起我國長安(今西安),經中亞,西抵歐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條亞歐大陸橋」經過的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的鐵路——北疆線在阿拉山口與哈薩克的鐵路接通,在中國太平洋沿岸的連雲港,經中亞,與歐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間架起了「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大大縮短了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路程。
⑵ 中亞海陸地理位置的特點是
總體上呈現東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帕米爾地區和吉爾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區山勢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產主義峰和7134米的列寧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薩克西部裏海附
列寧峰
近卡拉吉耶窪地發現有前蘇聯陸上低於海平面132米的最低點。在這東西之間廣闊地區,荒漠、綠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間,丘陵、
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間,而東部山區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亞地區綿亘著溫帶最壯觀的山地,冰川超過4000條,總面積達11000平方公里,
其中最大的費德欽科冰川長71公里,它包括33條支流、面積達900平方公里,而山腳下卻是一片一望無際的乾旱炎熱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線在彌漫如煙的粉塵
黃土中漸趨消失。崇山環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廣袤荒漠中的綠洲是中亞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養著這一方農人,而遼闊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馳騁著一個個馬背
上的民族。山脈盆地
塔吉克境內的帕米爾是中亞的制高點。它的東部占優勢的是剝蝕高原和壠崗地形,這里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徐緩地向絕對高度3500-4000米的山間谷地傾斜。它的西部占優勢的是切割劇烈的高山地形、狹窄而幽深的峽谷。帕米爾高原北緣是兩座平行的高山──阿賴山脈和外阿賴山脈,由西向東傾斜。阿賴
天山
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脈──突厥斯坦山、澤拉夫尚山和吉薩爾山,繼續向西傾斜而最終消失在撒馬爾罕綠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賴山向東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脈,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騰格里峰。由汗騰格里峰往西又有兩支平行的天山支脈──昆格阿拉套-吉爾吉斯山和捷爾斯克依阿拉套山,環抱著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口岸吐爾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脈費爾干納山往西北延伸再轉西南恰特卡爾-庫拉明山,圈出中亞最著名的盆地──費爾干納。費爾干納盆地東西長300公里,南北最寬150公里,形如一隻巨大的橢圓形碟子,緩緩地由西向東傾斜。哈薩克東部邊緣地區有幾組平行山脈:阿爾泰山、塔爾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薩克與俄羅斯聯邦交界線上的別盧哈峰海拔也達4506米。在中亞的西南緣土庫曼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爾向東南延伸出的興都庫什山的余脈,其高峰卡拉古拉峰僅有1977米。哈薩克西部還有幾座山,但與東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⑶ 中亞五國地理位置獨特,在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
(1)中亞五國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蘊藏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集中分布在裏海沿岸,如果我國從中亞進口石油,最佳的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因為管道運輸運量大、連續性強且有利於運輸安全.
(2)據圖分析,巴爾喀什湖的西部有河流淡水注入,因此西半部的鹽度要比東部低.
(3)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距海較遠,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多內流河、內陸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為鹹水湖.地形以平原與丘陵為主,地勢東高西低.由於降水少,植被主要以草原和荒漠為主.
(4)該題主要從吉爾吉斯斯坦的水源去分析,吉爾吉斯斯坦位於中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吉爾吉斯斯坦位於錫爾河的上游,河流徑流量大,加上天山上高山冰雪融水豐富.同時吉爾吉斯斯坦在錫爾河修建許多水庫,蓄積河水.
(5)烏茲別克地處中亞,氣候乾旱,該地能夠成為「白金之國」得益於阿姆河和錫爾河提供了灌溉水源,但如果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鹹海面積萎縮,河流斷流,不合理的灌溉還會導致土壤鹽漬化和土地荒漠化.
故答案為:
(1)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
(2)低,有河流淡水注入
(3)①位置:地處亞歐大陸中部,距海較遠;②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平原與丘陵為主;③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④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內陸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為鹹水湖;⑤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4)①吉爾吉斯斯坦位於中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②吉爾吉斯斯坦位於錫爾河上游,河流徑流量大;③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豐富;④吉爾吉斯斯坦在錫爾河修建許多水庫,蓄積河水.
(5)①過度開墾導致土地荒漠化嚴重;②過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導致鹹海面積萎縮,河流斷流;③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壤鹽漬化.
⑷ 中亞海陸地理位置的特點
中亞海陸地理有以下特點和意義:
(1)緯度位置:約35°N——54°N之間,地處中緯度溫帶地區版;權
(2)海陸位置: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
(3)相對位置:西臨裏海,其他三面與中國、俄羅斯及西亞國家相鄰;
(4)交通位置:是東亞通往歐洲等地陸地上的重要通道.
⑸ 概述中亞地區地形地勢特徵
中亞地區地形地勢特徵
中亞地區的地形特徵: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為主;
中亞地區的地勢特徵:地勢東南高, 中部及西北低。
⑹ 中亞河流有何特點
中亞河流特點:河流少,多為內流河;流量小,水能少;有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夏汛較大;水源為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雨補給;冰期主要在冬季;含沙量較高。
⑺ 中亞海陸位置特點 對氣候的影響是
距離海洋近,能夠到達的海洋水汽多,降水越多,氣候濕潤;距海越遠水汽越少,降水越少,內陸形成大面積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⑻ 中亞地理位置(經緯度)
35°N-55°N,50°E-80°E
⑼ 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東臨廣闊的海域,這樣的地理位置特點有什麼優勢
中國地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有利於東面海洋的水汽進入內陸,東南多平原,水分充足,有利於農業種植。西高東低,河水自西向東流,有利於溝通東西,加強交流。
中國地形多種多樣,有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需要。
中國海岸線較長,有利於對外溝通交流和海洋漁業的發展。
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江河眾多,水資源尚可.經緯跨度大,三級落差明顯,氣候基本齊全
臨海靠山,戰略地理優勢突出
海岸線綿長,專屬開發區廣闊,海底資源豐富,漁業資源豐富
西北西南內陸多山,森林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
北部海拔高,地勢平坦,適宜畜牧業
南方地勢低窪,多丘陵,種植業優勢突出。中國地形多樣,類型齊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無不典型壯觀。地形分布的規律是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自西而東,逐級下降。中國平原少,山地多,陸地高差懸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約占總面積的66%,平地約佔34%。全國近70%的縣區分布於山區。山地和高原多集中於西部地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僅佔全國面積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達65%。全球高於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國就有7座。中國和尼泊爾接界處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國陸地正負比差超過9000米,為世界之最,中國地域內的海岸與大陸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巨大的開發價值。中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長約1.8萬公里。加上島嶼海岸線,總長約3萬公里。沿岸多優良海灣和港口城市,自北向南依次有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廈門、廣州、湛江、北海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中國的淺海大陸架是世界最寬廣的大陸架之一,包括渤海、黃海全部,東海大部和南海的一部分。 中國的地理優勢條件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中國沿海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這也促進了中國交通事業的發展特別是海上運輸的發展。例如,台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著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為「海上走廊」。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隨著人們交往的增多,物流量人流量的增多,其交通價值更是明顯。這個功能也主要顯示出強烈的區位優勢,向東可到日本,美洲等國家,向南可到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區;另外,中國大陸又背靠亞歐大陸,為建設陸上發達交通提供可能。中國的「第二亞歐大陸橋」可以一直從連雲港向西到達歐洲荷蘭國家境內。這充分顯示出我國海陸位置的天然區位優勢。
。世界上幾乎所有動植物都可在我國找到生存場所,為中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我國絕大部分領土在北溫帶,南部一小部分在熱帶。這樣的緯度位置既適於人類生活,又使溫帶、亞熱帶的各種動植物在我國都能繁殖生長,給我國發展多種經濟提供了更有利條件。
⑽ 簡述中亞地理位置對當地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影響
自然環境的形成受地理位置影響明顯。由於中亞地處中緯度地區,形成溫帶氣候;由於中亞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空氣乾燥,降水很少。中亞地區氣候乾旱又影響到這里的河流、湖泊特徵和生物特徵。
中亞地區交通線分布深受地形和水源的影響。高山山麓地帶有高山冰雪融化水,水資源比較豐富,人口和城市較多。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規模較大,對交通線建設需求量大,因此主要交通線沿高山山麓或河流分布。
由於地形特徵為東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氣節,原因是冰山融化 和 夏季降雨 。
(10)中亞海陸地理位置的特點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亞氣候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
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
第二,中緯度大陸內部地區,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溫度高,蒸發旺盛。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
從哈薩克最北端到土庫曼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