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可視化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可視化

發布時間: 2021-02-28 02:45:24

㈠ 可視化GIS 系統功能設計

( 1) 地圖瀏覽

地圖瀏覽是 GIS 的最基本功能,它包括地圖的漫遊、放大、縮小和全圖查看等詳細功能。為增加系統的可操作性,地圖的放大縮小還提供了滑鼠滾動支持,當使用 3D 及以上的滑鼠時,滾動滑鼠滾輪,根據滾輪的滾動方向,地圖會隨著放大或縮小。滑鼠形狀能形象生動地表示當前的工具,譬如當前工具為放大地圖時,滑鼠形狀則變為一放大鏡,用戶會非常樂意看到滑鼠的這種變形。系統提供了圖中圖 ( 又稱鷹眼) 功能,以方便當用戶將地圖放大到很大視野時的定位。用戶可以通過圖層設置對話框來設置圖層的可見狀態、可選擇狀態和自動標注狀態,還可以自己配置地圖的背景色,選擇是否顯示地圖標題以及是否支持滑鼠滾動的放大縮小功能。

圖 7. 4 系統網路拓撲圖

距離測量也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由於地圖一直可以放大縮小,用戶對地圖上任意兩點之間沒有距離感。系統有針對性地提供了任意兩點間的距離測量功能。假使地圖上只有空間數據而沒有與這些空間數據相對應的文字說明和注釋,這樣的地圖是不適合查看的。所以,系統還提供了專門的標注工具以及讓整個地圖全部自動標注的功能。

( 2) 地圖編輯

在系統的使用過程中,隨著礦山生產的進行,系統的數據肯定要隨著更新。系統提供了對地圖的編輯功能,包括對空間圖形數據的編輯和對後台屬性數據的修改。用戶可以很方便地新增、修改、刪除或合並地圖圖元,以及編輯圖元的屬性信息。系統還提供了單步回撤功能,支持對上一步空間數據編輯的撤銷。

( 3) 圖屬互訪

圖屬互訪指空間數據 ( 又稱圖形數據) 與屬性數據的相互查詢。GIS 相比 MIS ( 管理信息系統) 系統和機助制圖系統 ( 譬如 AutoCAD) 的優越性就在於它將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了良好的關聯,而在 GIS 中,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互訪也就成為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系統中,雙擊地圖上某圖元,即可查看其屬性信息。而通過屬性信息名稱的匹配,也可以快速地在地圖上定點陣圖元,支持模糊查詢。

( 4) 統計報表

系統能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生成統計報表。統計結果包括評價過程中輸入的各種評分值及最終產生的評價結果。

( 5) 地圖輸出

某些時候用戶需要將當前的地圖窗口內容輸出,以方便查看地圖某局部放大後的內容。地圖的輸出包括空間數據的輸出和屬性數據的輸出。系統支持將空間地圖數據輸出為常見的點陣圖格式 ( bmp) ,支持地圖列印,輸出內容為當前地圖窗口的地圖。系統支持將屬性數據輸出到 Microsoft Excel,以執行進一步的操作。

( 6) 評價功能

通過上述礦山安全評價信息系統來實現系統的評價功能,並利用評價結果將兩個子系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礦山安全評價地理信息系統。

( 7) 評價結果管理、報表生成列印

評價結果可以進行分析統計,並自動產生報表,用戶可以導出或者列印這些報表。

㈡ 地理信息系統動態可視化方式有哪些

  1.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空間信息可視化從表現內容上來分:

  2. 有地圖(圖形)、多專媒體、虛擬現實等,從空間屬維數上來分有:二維可視化、三維可視化、多維動態可視化等。

  3. 地理信息可視化是運用圖形學、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地學信息輸入、處理、查詢、分析以及預測的結果和數據以圖形符號、圖標、文字、表格、視頻等可視化形式顯示並進行交互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4. 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可視化則以地理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地圖學、認知科學、信息傳輸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並通過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動態,直觀、形象地表現、解釋、傳輸地理空間信息並揭示其規律,是關於信息表達和傳輸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一門學科。

㈢ 如何進行三維gis 建模和可視化

試試北京超維創想的GSIS系列軟體吧,該系列軟體依託北京大學科研實力,進行自主回創新開發而成。廣答泛應用於工程勘察、城市地質、礦產勘查、災害氣象預警、石油勘探開發等眾多地學相關領域。
該軟體是我國第一個參加科技部軟體測評的真三維GIS(1999),面向地學行業應用、功能齊全、操作方便,在三維地質建模、柵格一體化、海量模型處理、多元數據一體化顯示等關鍵技術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該系列軟體包括數據採集和預處理、三維地質建模、三維空間分析、數據查詢與管理和決策支持等功能部分。
你可以去超維創想公司網站看看
www.creatar.com

㈣ 時空數據的可視化和動態可視化的區別

地理信息系統中的空間信息可視化從表現內容上來分:有地圖(圖形)、多媒體、虛內擬容現實等,從空間維數上來分有:二維可視化、三維可視化、多維動態可視化等。地理信息可視化是運用圖形學、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地學信息輸入、處理、查詢、分析以及預測的結果和數據以圖形符號、圖標、文字、表格、視頻等可視化形式顯示並進行交互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可視化則以地理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地圖學、認知科學、信息傳輸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並通過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動態,直觀、形象地表現、解釋、傳輸地理空間信息並揭示其規律,是關於信息表達和傳輸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一門學科。

㈤ gis可視化表達

本文主要介紹了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甘肅省引洮灌溉工程中的應用及所取得2、三維設計,GIS的另一優勢就是良好的可視化表達,工程地質的研究成果可以

㈥ 地理信息的可視化表現形式有哪些

地圖是空間實體的符號化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統產品的主要表現形式,地圖具有以下特徵: 1.採用特殊數學法則產生的可量測性:製作地圖採用地圖投影、比例尺和定向將地球表面的實體投影到二維平面並製成各種分幅的地圖。 2.使用符號化模型產生的直觀性:地圖使用符號表示實體,符號的視覺感受由符號的視覺變數決定,視覺變數包括形狀、尺寸、色相、色值、色強度、圖案排列、圖案方向、圖案紋理等。地圖符號根據其形式可分為點狀符號、線狀符號、面狀符號。地圖的符號模型簡化了地物圖形,可以選擇性地表示地物並與地物的實際大小無關,能夠表示視覺上相互重疊的多種要素和不能直接看到的現象,還可反映實體的質量特徵。 3.採用制圖綜合產生的一覽性:制圖綜合對實體質量特徵進行分類分級,對次要的實體或實體特徵進行選取概括,使得反映的地理現象主次分明,確切地表示出各要素間相互關系,更易於理解事物本質和規律。 根據地理實體的空間形態,常用的地圖種類有點位符號圖。線狀符號圖、面狀符號圖、等值線圖、三維立體圖、暈渲圖等。點位符號圖在點狀實體或面狀實體的中心以制圖符號表示實體質量特徵;線狀符號圖採用線狀符號表示線狀實體的特徵;面狀符號圖在面狀區域內用填充模式表示區域的類別及數量差異;等值線圖將曲面上等值的點以線劃連接起來表示曲面的形態;三維立體圖採用透視變換產生透視投影使讀者對地物產生深度感並表示三維曲面的起伏;暈渲圖以地物對光線的反射產生的明暗使讀者對三維表面產生起伏感,從而達到表示立體形態的目的。 圖像也是空間實體的一種模型,它不採用符號化的方法,而是採用人的直觀視覺變數(如灰度、顏色、模式)表示各空間位置實體的質量特徵。它一般將空間范圍劃分為規則的單元(如正方形),然後在根據幾何規則確定的圖像平面的相應位置用直觀視覺變數表示該單元的特徵。 非空間信息可採用統計圖表表示。統計圖將實體的特徵和實體間與空間無關的相互關系採用圖形表示,它將與空間無關的信息傳遞給使用者,使得使用者對這些信息有全面、直觀的了解。統計圖常用的形式有柱狀圖、扇形圖、直方圖、折線圖和散點圖等。統計表格將數據直接表示在表格中,使讀者可直接看到具體數據值。 隨著數字圖像處理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制圖系統以及各種分析模擬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的廣泛應用,數字產品成為廣泛採用的一種產品形式,供信息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輸出,使得多種系統的功能得到綜合。數字產品的製作是將系統內的數據轉換成其它系統採用的數據形式。

㈦ 地理信息三維可視化系統的應用前景如何

主要應用領域有災害監測 、環境評估 作戰指揮 交通運輸、宏觀決策、商業金融通訊郵電日常生活等各領域、資源管理、區域和城鄉規劃
GIS用戶分布的主要行業
空間基礎數據建設部門:勘測測繪、遙感等
城市市政管理部門:規劃、土地、房地產、市政水電氣
能源部門:石油、天然氣、地質
自然利用:農林、水利、環保
公眾服務部門:公安、消防、緊急救援
金融服務部門:銀行、保險
社會經濟部門:統計局、信息中心
教育部門:高校、中學等

資源清查是GIS的最基本的職能
包括:
1)土地資源的清查、管理;
2)森林資源的清查、管理;
3)礦產資源的清查、管理;
4)土地利用規劃;
5)野生動物的保護
GIS在區域和城鄉規劃中的應用包括:
1)城鎮總體規劃;
2)公共設施配置;
3)道路交通規劃;
4)城市環境動態監測;
5)城市環境質量評價;
6)城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
災害監測
GIS方法和多時相的遙感數據,用於:
1)森林火災的預測預報;
2)洪水災情監測和淹沒損失估算;
3)確定泄洪區內人員撤退、財產轉移和救災物資供應的最佳路線;
4)為救災搶險和防洪決策提供及時准確的信息。
宏觀決策
GIS利用地理數
據庫,通過一系列
決策模型的構建和
對比分析,可為國
家宏觀決策提供依
據。

目前GIS的發展狀況
1.GIS組件化取得重要進展(Com-GIS)
2.GIS網路化取得重要進展(WebGIS)
3.純關系型資料庫技術在GIS中逐步得到應用
4.真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取得進一步進展(3DGIS)

㈧ 地理信息系統空間信息可視化系統的技術方案如何編寫

李同學,我給你班布置的作業要自己完成,別去弄這種歪門邪道

㈨ gis空間分析區別於其他系統的特點

1. 空間可視化(Spatial Visualizaiton)

a. 空間地物輪廓特徵的可視化

信息系統是對現實世界的計算機模擬,而地理信息系統則突出了它對現實世界空間關系的模擬。使用我們對於在空間中各事物的狀態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無論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無級縮放和信息查詢的地圖,還是展現一幅三維的地形模型,都使我們對現實世界空間關系的認識更為直觀、具體。或許我們可以用計算機科學中常用的「所見即所得」一詞來解釋這一點。

b. 具有空間參照特點的地物專題屬性信息的可視化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可視化功能還包括對空間分布的地物的屬性信息的圖形可視化,這一點是由地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徵來保證的,即GIS實現了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的集成管理,並能夠完善地建立二者之間的聯系。例如,利用一張中國的行政區劃圖,我們可以從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中提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1994年的人口統計數據,計算人口密度,並按人口密度的分級指標指定不同的色彩和填充方式顯示行政區所對應的圖斑(這實現上是一個從屬性到空間的關聯過程),這樣空間地物的專題屬性特徵就可以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工具實現具有空間參照信息的可視化。

2. 空間導向(Spatial Navigation) 專業的3S站 3s8.cn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我們不僅可以縱覽研究區域的全域,還可以利用縮放和漫遊等GIS所提供的基本功能深入到我們更感興趣的區域去研究。

一個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空間資料庫功能,使用我們可以以小比例尺查看全局,以中比例尺查看局部,以大比例尺查看細部。在比例尺不斷增大的同時,展現給用戶的空間信息內容會不斷更新。例如在瀏覽一個行政省全局時,只需要顯示大的河流、省級公路鐵路以及市縣級行政分區圖斑等全局信息,而隨著比例尺的不斷增大,就需要顯示宗地、建築物、公園等具體的空間地物。這些與地圖學中強調的制圖綜合的概念是相似的。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導向功能還可以從空間查詢功能中得到體現。例利用一張省級土地利用圖,我們可以通過空間查詢找到「城市中的公園」,並即時將地圖的顯示範圍縮放到所有「公園」空間分布的范圍內,這樣同樣是空間導向作用的體現。


3. 空間思維(Spatial Thinking)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資料庫在存貯各地物的空間描述信息的同時,還存貯了地物之間的空間關系,這一特點為進行空間分析提供了基礎。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思維,就是要利用GIS資料庫中已經存貯的信息,通過GIS的工具(例如緩沖區分析、疊置分析),生成GIS空間資料庫中並求存貯的信息。 專業的3S站 3s8.cn

地理信息系統將許多空間分析工具集成起來,並提供二次開發工具。在進行空間分析時,用戶將各種分析工具按所研究領域的專業模型組織成一個程序(即計算機可以識別和操作的思路),交由地理信息系統完成,最後提供空間可視化的分析結果。

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思維功能使我們能夠揭示空間關系、空間分布模式和空間發展趨勢等其它類型信息系統所無法完成的任務。

城市與區域規劃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體現空間思維特徵的最典型的應用領域

㈩ ArcGIS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實驗教程的圖書目錄

導論
1.1地理信息系統
1.1.1基本概念
1.1.2 GIS系統構成
1.1.3 GIS功能與應用
1.1.4 GIS技術與發展
1.2 GIS空間分析
1.2.1空間分析
1.2.2基於GIS的空間分析
1.2.3常用GIS平台空間分析功能比較
1.3 ArcGIS 9概述
1.3.1 ArcGIS 9體系結構
L 3.2 ArcGIS 9軟體特色
1.3.3 ArcGIS 9空間分析 ArcGIS應用基礎
2.1 ArcMap基礎
2.1.1 ArcMap的窗口組成
2.1.2新地圖文檔創建
2.1.3數據層的載入
2.1.4數據層的基本操作
2.1.5數據層的保存
2.2 ArcCatalog應用基礎
2.2.1 ArcCatalog基礎操作
2.2.2 目錄內容瀏覽
2.2.3數據搜索
2.2.4地圖與圖層操作
2.2.5地理數據輸出
2.3 Geoprocessing空間處理框架
2.3.1空間處理框架的基本介紹
2.3.2ArcToolbox應用基礎
2.3.3 ArcToolBox內容簡介 空間數據的採集與組織
3.1 Shapefile文件創建
3.1.1創建Shapefile和dBASE表
3.1.2添加和刪除屬性項
3.2 Coverage文件創建
3.2.1創建新的Coverage和INFO表
3.2.2建立拓撲
3.2.3定義Coverage的坐標系統
3.2.4 Coverage維護操作
3.3 Geodatabase資料庫創建
3.3.1 Geodatabase概述
3.3.2 Geodatabase建立的一般過程
3.3.3創建一個新的Geodatabase
3.3.4建立資料庫中的基本組成項
3.3.5向Geodatabase載入數據
3.3.6進一步定義資料庫
3.4數據編輯
3.4.1圖形編輯
3.4.2屬性編輯
3.5實例與練習
3.5.1某地區地塊的拓撲關系建立
3.5.2某市區幾何網路的建立 空間數據的轉換與處理
4.1投影變換
4.1.1定義投影
4.1.2投影變換
4.1.3數據變換
4.2數據格式轉換
4.2.1數據結構轉換
4.2.2數據格式轉換
4.3數據處理
4.3.1數據裁切
4.3.2數據拼接
4.3.3數據提取
4.4練習:數據更新變換 空間數據的可視化表達
5.1數據符號化
5.1.1矢量數據符號化
5.1.2柵格數據符號化
5.2專題地圖編制
5.2.1版面設計
5.2.2制圖數據操作
5.2.3地圖標注
5.2.4地圖整飾
5.2.5地圖輸出
5.3實例與練習——製作上海市行政區劃圖 GIS空間分析導論
6.1空間分析的數據模型
6.2 GIS空間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6.2.1柵格數據分析的模式
6.2.2矢量數據分析方法
6.2.3空間統計分析與內插
6.2.4三維空間分析
6.3 ArcGIS 9空間分析模塊和功能 矢量數據的空間分析
7.1緩沖區分析
7.1.1基本概念
7.1.2緩沖區的建立
7.2疊置分析
7.2.1圖層擦除(Erase)
7.2.2識別疊加(Identity)
7.2.3交集操作(Intersect)
7.2.4對稱區別(symrnetrical Difference)
7.2.5圖層合並(Union)
7.2.6修正更新(Update)
7.3網路分析
7.3.1網路的組成和建立
7.3.2網路分析的預處理
7.3.3網路分析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7.4實例與練習
7.4.1市區擇房分析
7.4.2最短路徑問題分析與應用 柵格數據的空間分析
8.1設置分析環境
8.1.1載入分析模塊
8.1.2設置工作路徑
8.1.3設置單元大小
8.1.4設置分析區域
8.1.5選擇坐標系統
8.1.6管理過程文件
8.2距離制圖
8.2.1距離制圖基礎
8.2.2直線距離
8.2.3區域分配
8.2.4成本距離加權
8.2.5最短路徑
8.3密度制圖
8.4表面分析
8.4.1柵格插值
8.4.2等值線繪制
8.4.3地形因子提取
8.4.4山體陰影
8.5統計分析
8.5.1單元統計
8.5.2鄰域統計
8.5.3分類區統計
8.6重分類
8.6.1新值替代
8.6.2舊值合並
8.6.3重新分類
8.6.4空值設置
8.7柵格計算
8.7.1數學運算
8.7.2函數運算
8.7.3柵格計算器
8.8實例與練習
8.8.1學校選址
8.8.2尋找最佳路徑
8.8.3熊貓分布密度制圖
8.8.4 GDP區域分布圖的生成與對比
8.8.5山頂點的提取 三維分析
9.1創建表面
9.1.1柵格表面的創建
9.1.2 TIN表面的創建
9.2表面分析
9.2.1計算表面積與體積
9.2.2坡度與坡向的計算
9.2.3可視性分析
9.2.4提取斷面
9.2.5表面陰影
9.2.6表面長度的計算
9.3 ArcScene三維可視化
9.3.1要素的立體顯示
9.3.2設置場景屬性
9.3.3飛行動畫
9.4數據轉換
9.4.1二維要素三維化
9.4.2表面數據的矢量轉換
9.5實例與練習
9.5.1地形指標提取
9.5.2地形特徵信息提取
9.5.3表面創建及景觀圖製作
9.5.4污染物在蓄水層中的可視化
9.5.5模擬場景飛行 地統計分析
10.1地統計基礎
10.1.1基本原理
10.1.2克里格插值
10.1.3 ArcGIs地統計分析
10.2探索性數據分析
10.2.1數據分析工具
10.2.2檢驗數據分布
10.2.3尋找數據離群值
10.2.4全局趨勢分析
10.2.5空間自相關及方向變異
10.2.6多數據集協變分析
10.3空間確定性插值
10.3.1反距離加權插值
10.3.2全局多項式插值
10.3.3局部多項式插值
10.3.4徑向基函數插值
10.4地統計插值
10.4.1克里格插值基礎
10.4.2普通克里格插值
10.4.3簡單克里格插值
10.4.4泛克里格插值
10.4.5指示克里格插值
10.4.6概率克里格插值
10.4.7析取克里格插值
10.4.8協同克里格插值
10.5練習:克里格方法內插生成高程曲面 水文分析
11.1無窪地DEM生成
11.1.1水流方向提取
11.1.2窪地計算
11.1.3窪地填充
11.2匯流累積量
11.3水流長度
11.4河網的提取
11.4.1河網的生成
11.4.2 Stream Link的生成
11.4.3河網分級
11.5流域的分割
11.5.1流域盆地的確定
11.5.2匯水區出水口的確定
11.5.3集水流域的生成
11.6實例與練習
11.6.1山脊、山谷線的提取
11.6.2地形鞍部的提取
11.6.3溝谷網路的提取及溝壑密度的計算 空間分析建模
12.1空間分析模型與建模
12.1.1空間分析模型及其分類
12.1.2空間分析建模
12.2圖解建模
12.2.1基本概念及類型
12.2.2圖解模型的形成過程
12.2.3實例分析
12.3腳本文件
12.3.1簡介
12.3.2腳本編寫基礎
12.3.3創建腳本文件
12.4實例與練習
12.4.1明暗等高線製作
12.4.2提取坡向變率(SClA)
參考文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