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黃河長江河段的地理信息

黃河長江河段的地理信息

發布時間: 2021-02-28 00:21:14

① 長江黃河地理位置內容

黃河流域西起巴顏喀拉山,東臨渤海,南至秦嶺,北抵陰山,流域面積75.2萬km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青海、四川、 甘肅、 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 9省、自治區,在山東墾利縣注入渤海,幹流全長約5400km。

黃河可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勢、氣候等環境特徵。上游規劃自源頭至內蒙古的河口鎮,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積384,000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之半。自甘肅省蘭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東,流域內地勢崎嶇,平地稀少,每年雨量處於300-600毫米之間。雖然雨量並不豐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為黃河水資源主要供應區。自蘭州以下,河道轉往北方,進入沙漠地區,雨量略減,流域面積也小,但途經青銅峽(寧夏)灌區和巴盟黃河(河套)灌區,這兩地區的用水量極大。以黃河平均年流量581億立方米計算,上游自蘭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為323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不過是18億立方米,可是自蘭州至河口鎮地段,流入量為6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佔103立方米,是為黃河得益最大地區,也是從水資源考慮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黃河中游設於河口鎮至河南省的花園口之間,流域面積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中游北段途經黃土高原,流域氣候乾旱,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為黃河流域的主要產沙區,每年產沙十多億噸,詳細情況下面再敘。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為汾河與渭河,兩流域的氣候與雨量都算優惠,自古以來農業發達,人口稠密文明昌盛,為古代中華文化與經濟的發源地,贏得「中華文化搖籃」之稱。

中游地區每年流入黃河水量有247億立方米,而採用量不過是62億立方米,該是「供超於求」的水資源區,但是它是產沙區,流入黃河泥沙很多,大部分水資源浪費於輸沙出海的負擔上。估計每年輸沙用水需要200-240億立方米,是目前黃河年出海流量323億立方米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

黃河下游流域面積佔地極小,只擁有兩岸大堤以內的灘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流域兩旁地區人口密集,農業發達,對河水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年流入量為21億立方米,而採用量達88億立方米。隨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對水源供應的要求不斷增加,黃河水資源不勝負擔,如用水方法不作有效調整,預測在2000年黃河流域將每年缺水160億立方米。

黃河下游水患頻繁,近兩百年來,破壞巨大的洪水災害就有三次。1843年黃河遇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於開封地段決堤,黃河因此改道,由以往從泰山南路出海河道(所謂「明清故道」)改從泰山北路入渤海灣,成為現有河道。之後於1933年,大堤延線54處出險,淹沒田地11,000平方公里,使三百多萬人流離失所。兩年後,大堤又於山東決口,淹沒田地12,000平方公里,受難災民又達三百萬人。

②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形、緯度位置、河流

平原,處於中緯度地區,有汛期,無結冰期

③ 黃河各河段分界名稱

黃河已經有人說了,就說說長江

長江的源頭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為上游,宜昌至江西省湖口縣為中游,曲流發達,多湖泊(鄱陽湖最大,洞庭湖次之);湖口以下至入海口為下游,江寬,江口有水流堆積而成的崇明島。長江水量和水利資源豐富,盛水期,萬噸輪可通武漢,小輪可上溯宜賓。長江流域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最繁榮的地區。

在「長江」這一總名稱下,有些江段又有它自己的名稱。這是長江與黃河顯著不同的一點。自長江源頭至長江南源當曲河口,通稱為長江正源沱沱河,長度為358千米;自當曲河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通稱為通天河,長度為813千米;自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市岷江河口,通稱為金沙江,長度為2308千米;自宜賓市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俗稱為川江,長度為1033千米。自湖北省宜都市枝城至湖南省岳陽市的城陵磯,該江段因流經古荊州地區,通稱為荊江,長度為337千米;「萬里長江,險在荊江」,就指的是這一段,也是長江流經山區、丘陵區後而進入平原區的第一段,荊江的下半段素有「素顏」之稱。江西省九江市附近的一段長江,俗稱城府,因九江市古稱潯陽而得名。江蘇省鎮江、揚州一帶的長江,古稱揚子江,因揚州市南面有一通往鎮江市的揚子津渡口而得名。清朝末年,長江門戶在帝國主義的炮艦政策下被迫開放,外國船隻由吳淞口上溯航行,首經揚子江,外國人便把它作為長江的代稱,音譯為"Yangtze River",廣為流傳。但是這只是俗稱,自宜賓至入海口這一段,統稱為長江。

④ 黃河長江的地理知識.急!!!!!!!!!!!

1、三門峽水壩
2、塞上江南
3、長江
4、都江堰
5、黃土高原
下游的華北平原
6、長江中下游
太湖
亂砍亂伐
降雨集中

⑤ 長江和黃河的河段劃分

長江:宜昌為上游 宜昌--湖口為中游 湖口以下為下游 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上中下游的特徵1、上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急流,多水能。 字串1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字串8 3、下游:水流平穩,江闊水深。 黃河,古稱 河 ,發源於 青海省 巴顏喀拉山脈 ,流經 青海 、 四川 、 甘肅 、 寧夏 、 內蒙古 、 陝西 、 山西 、 河南、 山東 9個省區,最後於 山東 省墾利縣注入 渤海 。幹流河道全長5464公里,僅次於 長江 ,為 中國 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河長5464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河。對於黃河,根據河道流經地區的自然壞境和水文情勢,將其作了上、中、下游的劃分。 黃河上游長346公里,從河源至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河口鎮),河流穿越青藏高原,流經峽谷,其間分布有20多個著名的峽谷。這里山高坡陡,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水多沙少、河水較清、流量均勻是該河段的水文特徵。黃河流出青銅峽之後,其地勢平坦開闊,進入寧夏平原和內蒙古河套平原。這里水渠縱橫交錯,成為黃河上游最早的農業開發區之一。 黃河中游1234公里,從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的河口鎮到河南鄭州桃花峪。該段河道的水文特徵:由於夏秋季多暴雨,沙源豐富,多水多沙,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成為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河道淤積與侵蝕河段交互出現,峽谷與寬谷相間。 黃河下游767公里,從河南鄭州桃花峪到山東墾利縣,由西向東流經華北平原。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緩。加之河道寬淺散亂,泥沙淤積嚴重,河床逐漸升高,兩岸幾乎全靠大堤為屏障。河道灘面一般高出兩岸地面約2—5米,有的高達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懸河」。 以上是黃河水利委員會劃分方案,也是普通採用的方案。此外,還有一種意見,即以河源至龍羊峽(或劉家峽)為上游,龍羊峽(或劉家峽)至花園口為中游,花園口以下為下游。還有一種意見是,從河源到河口鎮為上游,河口鎮至三門峽為中游,三門峽以下為下游

⑥ 黃河 長江的水文水系特徵

長江水復文特徵:河流夏季制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較小;冬季無結冰期;中上游流速較快,下游流速較慢。
長江水系特徵:河流長度大,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大;支流多,大致在幹流兩岸呈對稱分布,河網密度大;水能豐富。
黃河水文特徵: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冬季形成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結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中上游流速較快,下游流速較慢。
黃河水系特徵:河流長度較大,是我國第二長的河流;流域面積較小;支流較少,下游幾乎無支流,河網密度小;水能豐富。

⑦ 長江、黃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線、河段特徵及其治理方法謝謝。

長江:河口、舊孟津
黃河:宜昌、湖口

一、長江上中下游分界
1、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的長江河段為長江上游。
2、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之間的長江河段為長江中游。
3、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以下的長江河段為長江下游。

二、黃河上中下游分界
1、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以上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上游。
2、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之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
3、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以下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下游。

長江、黃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徵,洪澇災害成因及綜合治理

(一)長江

(1)長江各河段水流特徵

上游:落差大、多峽谷、水能豐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江闊水深、少支流。

(2)易洪段: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尤其是荊江段。

(3)成因

①自然原因——位於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暴雨時南北兩岸支流同時漲水;荊江河段河道彎曲,有「九曲回腸」之稱,排水不暢,有長江的「地上河」之稱;中游地區湖泊淤積嚴重,蓄洪能力下降。

②人為原因——中上游地區濫墾亂伐,水土流失加劇,河水含沙量增加;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河道彎曲,泥沙淤積,河床變淺、湖泊面積縮小;中下游地區圍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4)措施:上游地區植樹造林;中下游地區退耕還林、還湖;三峽水庫防洪作用巨大;裁彎取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二)黃河

(1)黃河各河段的水流特徵

上游:河源水清,峽谷段水能豐富,河套段水流平緩;

中游:多支流、多峽谷、含沙量大;

下游: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

(2)易洪河段:下游。

(3)成因: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後,帶來大量泥沙,進入下游華北平原後,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抬高,從而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4)措施:①上、中游地區,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樹種草、打壩淤地、修築梯田等);修建水庫(小浪底水庫)。

②下游修堤築壩,加固黃河大堤。

⑧ 黃河長江的地理知識點

黃河:
1.上中來下游的分界點:
2.水電站自、水利樞紐;
3.中游的水土流失(原因,措施);
4.下游的「地上河」(原因,措施);
5.支流:
長江:
1.支流;
2.洪澇災害;
3.荊江的治理;
4.沿江經濟;
5.上中下游的分界點;
6.上游的水能資源

⑨ "河底日隆今日高,黃河竟是天上濤」蘊含著什麼地理信息

蘊含的地理信息是:由於上遊河水流速湍急,沖刷河床,裹挾著大量專的泥沙,在中下游地屬區由於地勢平坦,河面開闊,水流緩慢,泥沙逐漸沉積下來,導致黃河的河床逐漸的增高。成百上千年的積累導致在黃河的中下游的某些河段出現河床高於地面的情況,形成地上河。

⑩ 長江和黃河的地圖分別是怎樣的

長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內。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容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約6300㎞,比黃河(5464㎞)長8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