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送灶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送灶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2-27 19:28:06

1. 在臘月二十三要送灶神上天,這個民俗的來源是什麼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祭灶的由來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的傳說

廿三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

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里,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剪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

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綉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沐浴理發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發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2. 祭灶的過程和來歷~~急需 謝謝各位了

每逢臘月二十三晚上,長輩早早准備好豐盛的飯菜,然後恭敬、獨立於正堂的台前。擺上貢品、點上三支香,低頭雙手合十、嘴裡念念有詞。這就是老輩兒傳承的小年「祭灶」風俗。「祭灶」結束,灶爺隨著香火的繚繞,飄然升天而去。之後,全家人才開始團座一起,歡度小年的開始。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灶神是中國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小年「祭灶」,並非封建迷信。它是一個家庭對一年來,經過辛勤努力,家庭生活幸福、老有所養、小有所愛、全家幸福、生活改善的回顧和寫照。

目前,在農村還傳承著,小年放鞭炮、全家吃麻糖、全村炕「火燒」(河南的一種小年必備晚餐。形似燒餅,但是比燒餅小、扁而厚,需要先炕後蒸,有咸有甜,香嫩可口,象徵生活圓滿、香甜)等歡度小年的傳統。

3. 吳川的春節習俗與其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吳川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和全國各地一樣,吳川春節這天也一樣家家戶張燈結綵,貼「年紅」(春聯、橫批、門神、年畫),掛年桔,擺年糕,穿新衣,派砸(壓)歲錢,室內外煥然一新,充滿喜慶氣氛。
改革開放以來,舊歷年廿九、三十晚,吳川人還喜歡逛花市,買年桔鮮花回家擺放,還買帶葉的整條甘蔗、各種水果、新鮮蔬菜過年,其中甘蔗有「節節高升節節甜」的意思,生菜寓意「生財」,大蒜表示「合想合算」,薯類暗示「好仕途」,生蔥寓意「聰明」,芹菜表示「勤懇」。
除傳統的炸煎堆、炊年糕砸(壓)年外,由於受省港風氣影響,二十多年前,吳川還流行炸油角過年,三、五個親友圍在一起一邊捏制和炸油角,一邊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既增進親情,又可分享自己親手炮製的美味點心,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可惜此景不再,現在人們講究健康,很少炸制和食用油膩熱氣的油角了,但炸煎堆現在農村仍有。
新年初一從零時起直至天明,各家都燃放炮仗迎春賀年。大家燒炮暗中斗長短、斗聲音大小,門口燒炮留下的紙屑看誰家的又多又紅。
春節早上一起床,父母除為小孩穿戴好又長又闊全新的衣褲鞋帽外(小孩長得快,衣服又長又闊可多穿一年半載),自己也穿上整潔的衣裝。春節早上年輕的要向長輩恭喜拜年,年長的要向小孩派「利是」。有人吃湯圓、糖水包,寓全家團圓、生活甜蜜之意。有人早餐或整天吃素,不殺生,不倒水,不掃地,以示修心積福和免使財氣外流。
從初二至初十都很熱鬧,人們互相賀年,互送煎堆、年糕、狀元糕,給親友的小孩派紅包、送「利是」,因而春節是小孩零錢最多、最富有、最快樂的時光。他們會在父母過問和收回前大方地「支配」自己的砸(壓)歲錢和「利是」。
初二「開年」,切年糕,宰雞,還要買鮮活的鯉魚來拜神祭祖先;
初三「赤口」,清早燒炮仗,掃除污穢,還有人寫「題破赤口」的紅紙條貼在門上,認為可以避免是非口舌;
初四接灶君回位(在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晚已送灶神回天);
初五、六,一般商店開門做生意;
初七「人日」,清早燒炮仗,宰雞拜神;
初八或初十開始「開燈」和游神。「開燈」是生男孩的人家,在祠堂、土地廟或神廟里燃掛花燈,有人還做燈酒,請親友來慶賀。游神是抬著菩薩神像,舉大旗,打鑼鼓,舞獅舞龍,穿街過巷,各家焚香,擺三牲叩拜,叫「擺盅」。晚上游神,各家都派人提燈籠參加遊行,叫游燈。
初十至十五各村都有人輪流做「齋頭」,請菩薩入屋敬拜。這是難得的榮耀,因而做「齋頭」的都傾盡所能,大擺酒席廣宴親朋,以祈幫福幫運,大展鴻圖。

4. 中國民間「送灶神」時要吃什麼有什麼說法

祭灶王,最重要的就是灶糖啦。古時傳說,灶神一年之間端坐在百姓版家裡的廚灶中間權,記錄人們的生活起居、善惡行徑,待到每年臘月二十四,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所以人們要用又黏又甜的灶糖抹甜灶王爺的嘴,讓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今天,不管是烹飪調味,還是製作糕點、糖果,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蔗糖。那麼,為什麼古人的灶糖一定要用粘得人張不開嘴的麥芽糖,不來點兒不粘嘴又甜度高的蔗糖呢?

原來,生產蔗糖的甘蔗原產南亞,是典型的熱帶植物。隨著甘蔗向北傳播,印度人最早從甘蔗汁中提煉出了結晶的糖。到了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期,甘蔗才傳入中國南方,而用甘蔗製糖的技術直到唐代才推廣到全國。在此之前,人們想要嘗到寶貴的「甜」味,就只有靠採集費力的蜂蜜,或是要耗費糧食的飴糖了。

春節廟會最受歡迎的糖葫蘆,它上面的糖就是蔗糖了

不過,當我們的祖先們好不容易才過上了「甜蜜」生活時,歐洲人卻還過著難嘗甜味的「苦」日子,他們一直要等到哥倫布開創的大航海時代之後,才能享受到這一口甘甜。

5. 春節風俗習慣 送灶神是早上還是晚上

晚上。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廿三夜為「送灶日」也是原來在人間鑒察人們內言行善惡的灶神與其它諸容神,一年一度返回上天向玉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以定我們來年的吉凶禍福。送灶時間一般在吃過晚飯之後或者天黑之後。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全名又叫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謝灶又稱送灶、是中國人的一貫傳統,是為了祈福我們新的一年裡如意吉祥,心想事成。臘月廿三這天俗稱小年,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同時也是為了敬謝灶神在上一年裡對我們的庇佑。

6. 關於民風民俗的資料

民風民俗:

1、壯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2、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裡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綉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里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3、哈尼族:盪鞦韆

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夥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准備立鞦韆。那裡的鞦韆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盪鞦韆。節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盪鞦韆,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4、傣族: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招待跟來的小伙。

5、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6)送灶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擴展閱讀

民風民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的。

7. 春節時候臘月二十四送灶神,與什麼神話故事有關

我們中國每年都要過年,過年習俗大概從每年的的臘月二十四開始就要准備持續整整二十天,直到正月十五才會結束,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習俗與准備。


哈哈,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呢?筆者在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傳說的時候,就覺得灶神肯定是個大胖子,甚至還偷偷吃過大人們擺給他的供品,現在想起來覺得灶王爺最好是沒有發現吧,要不然他肯定給玉皇大帝打了我的小報告了。

8. 四會過年有哪些習俗

1、買年貨

年貨按大類,可分飲食、衣著、日用、迷信、玩耍、點綴六類。飲食中大專路貨如豬、羊肉,雞鴨屬這是最普通的。

2、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3、掛年畫

木版年畫作為地道的中國傳統畫,植根於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和勤勞智慧,凝結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和強烈願望。

4、拜年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5、壓歲錢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9. 送灶神有什麼意義

這是因為灶來神全年都會呆在家中庇自護家人,但到了臘月二十四這天,他需要去到天庭想玉皇大帝做年終匯報。

人們感謝灶神這一年的辛苦守護,同時也希望灶神能在玉皇大帝面前對給自己家美言幾句,讓下一年家庭得到更多的福運。

所以人們會在灶神去天庭這一天為他進行送別儀式。送灶神是中過傳承千年的民俗儀式,寄託了人們祈福祛宅的美好心願。

灶神又叫做灶王爺,是道教中掌管人們家中爐灶的神像,是掌管全家人吃飯大事的重要神靈。在舊社會家家戶戶都要在廚房裡給灶神設立神位,常常敬拜,祈求他擁有家人豐衣足食,身體健康。

時代變化,現在灶神只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們還在供奉,年輕人卻很少知道灶神和它所代表的寓意。

10. 春節風俗、習俗與地理的關系

春節習俗分為北方和南方,北方人一般到了春節的時候都是以麵食為主的,因為北方內寒冷的緣故再加容上因為春節距離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時間更替了。有多少個王朝更替,以前在古代的時候北方人基本上都是以游牧民族為主所以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北方當時他們還是以原始的打獵為主沒有米飯,所以只能通過打獵來謀生比如說吃兔子豬肉羊肉等。後面到了漢朝漢武帝時期流行聯姻的這個政策所以有很多的南方人大量遷徙到北方去,因為北方人少,當時南方也是比較流行吃米面的,南方人到了北方去因為當地環境的緣故,後面就慢慢的演變成吃饅頭和面條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