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結合圖地理環境

結合圖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7 16:52:37

❶ 讀世界區域略圖,完成下列問題。(32分) (1)結合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A區域地表景觀的成因。(12分)(2


(1)A處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的影響,為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內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容乏,植被覆蓋率低;因為氣候乾燥降水少、植被缺乏,加之晝夜溫差大,物理風化顯著,形成大面積的沙漠,在風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積不斷擴大;因為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肥力不足。
(2)南、北緯30°~40°大陸的西岸。
(3)D處主要是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發育成熱帶雨林帶,體現了地理環境的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E處主要是受地形與暖流的影響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發育成熱帶雨林帶,體現了地理環境的非地帶性分異規律。
(4)標記在溫帶海洋氣候區或溫帶季風氣候區。

❷ (20分)根據材料和圖18,結合所學 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 ,一個區域地表形態的變化


(1)陸地面積擴大(2分);向東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擴展(2分);延伸速度越來越專快(2分)。黃土屬高原(2分)。共8分。
(2)暴雨(2分)、洪澇(2分)。黃土高原土質疏鬆(1分),植被稀少(1分),地形破碎(1分),溝谷發育(1分),坡度大(1分),暴雨和洪水對地表的侵蝕強大(1分),形成的徑流搬運能力強(1分),攜帶大量泥沙在該區域沉積(1分)。共12分。

❸ 讀下面區域圖和圖中文字信息,回答問題。 (1)甲、乙兩區域開發治理措施都結合了各自地理環境特點,這


(1)因地制宜;保護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
(2)①上游坡度大(內上游以山地丘陵為容主、支流多);②年徑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勢低平(下游以平原為主、河口地區有河流交匯)。
(3)N城市:冬季溫暖,夏季炎熱;K城市:季節分配均勻;乙。

❹ 如何通過地圖反映地理環境特徵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地理事物多種多樣,地理關系錯綜復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只有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化難為易,學得扎實而靈活。學習時注意方法是「橋和船」,只要有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則可做到事半功倍。 一、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二、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藉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圖的閱讀 要運用地圖,首先必須會讀地圖。這也是考試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圖都會涉及比例尺、方向、圖例注記等要素,讀圖時必須先看一下這些要素。 接下來要根據提供的圖表特點,判斷這是哪一類地圖,分布圖、原理圖、統計圖、景觀圖還是其他的圖。根據具體圖類,運用具體方法讀圖。如等高線圖,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讀:等高距為多少,何處為山峰,何處為山谷,何處為山脊線,何處為集水線,等等。究竟讀哪幾個方面要視題目要求而定。 2、地圖運用 地圖的運用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 (1) 運用政區圖,記國家、省(區)、市的空間分布及彼此相對位置關系。 讀政區圖,要注意觀察國家、省(區)的輪廓特徵,境內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礎上多次重復閱讀,漸漸的在自己同形成有關國家與地區圖。這樣當時卷中出現某國家圖形時,頭腦中存儲有關國家的圖形會立刻浮現出來,經過聯系、核對,片刻即可判斷出該圖所示國家。 (2) 運用地形圖、記地勢變化、地形區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狀。 現行的圖冊中的地形圖均為分層設色法所繪制,給人的感官刺激強,印象深,反復運讀後,可在頭腦中形成立體感很強的地形圖,藉此科教容易地記注大洲、國家、地區的地勢起伏、地形區分布及受制於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狀。 (3) 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 在復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藉助於示意圖,寓文於圖,則十分簡單得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三、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四、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五、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六、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

❺ 讀區域圖(如圖)和圖中文字信息,回答問題.(1)甲、乙兩區域開發治理措施都結合了各自地理環境特點,


(1)兩個區域都根據來自源身的特點,發展了不同特色的產業,體現了因地制宜的原則.
(2)洪水泛濫的原因通常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水量大,二是排水不暢,形成這兩個方面的自然因素可結合區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3)N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K城市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適合發展畜牧業.
故答案為:
(1)因地制宜;保護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
(2)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為主、支流多);
②年徑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③下游地勢低平(下游以平原為主、河口地區有河流交匯).
(3)N城市:冬季溫暖,夏季炎熱;K城市:季節分配均勻;乙.

❻ 結合地圖描述烏魯木齊的自然地理特徵.(可從地理位置,氣候等角度描述)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准噶爾盆地東南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因而,降水稀少;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全年氣候乾燥。

❼ 結合上圖,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烏斯懷亞為什麼被稱為世界盡頭

烏斯懷亞市座落在阿根廷的最南部地區,為地球最南端城市,是火地島的首府。中間一版條被稱權為比格爾海峽的水道,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線。烏斯懷亞扼海峽咽喉,東可去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西可至大洋洲,南可到南極洲,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從烏斯懷亞渡海到南極洲大陸最近處僅有800多公里,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城市。地球上最南部的城市一火地島首府烏斯懷亞 "烏斯懷亞」是印第安語「觀賞落日的海灣」的意思.

❽ (10分)根據圖28,綜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圖中信息和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分析該地

(1)分析:從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資源等回方面入手答,結合圖中地理信息分析回答。
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有山間盆地和局部平原(1分)。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冬季低溫少雨(1分)。河流:流量較大,徑流季節和年際變化較大,無結冰期.含沙量較少(1分)。土壤:紅壤分布較廣,土質粘重,有機質少,呈酸性,土壤貧瘠(1分)。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植被覆蓋率較高。(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分析:從大壩的經濟效益(防洪、發電、灌溉、旅遊、養殖、供水、航運等)和對環境影響(生態環境改變、調節氣候、誘發次生災害等)方面分析回答問題。
調節大壩下遊河流的徑流,使下游徑流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趨於穩定,減少該地區旱澇災害,有利於發展經濟(1分)。調節該地區氣候。為該地發展旅遊業提供有利條件(1分)。利用水庫大壩的落差發電,為該地區提供清潔能源(1分)。為人們生活、工農生產提供清潔而充足的水源(1分)。可能誘導地震和土壤鹽漬化。(1分)。

❾ 圖是「地理要素相互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5分) (1)此圖反映地理環境具有_________特徵

(1)整體性(2) C A B D

❿ 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地理知識,說明喀什地區自然環境的整體性。(6分

①喀什內處內陸盆地,屬溫帶大陸氣候,降水少,自然環境有乾旱的特徵內
②所以河流短小容,徑流量小
③所以地表植被覆蓋率低,以荒漠荒漠草原為主,
④所以土壤的有機成分含量少,發育程度差,
⑤所以地形地貌受風力作用影響明顯,
⑥北西南三面環山(高原),多冰川,山麓地區多綠洲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