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馬達加斯加島的地理位置

馬達加斯加島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6 21:36:16

⑴ 馬達加斯加在哪裡

馬達加斯加在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島國, 位於非洲大陸以東、印度洋西部回,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答第四大島。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馬達加斯加海岸線長約5000公里。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年平均氣溫24°C;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年平均氣溫18.3°C;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年平均氣溫26.6°C。

(1)馬達加斯加島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

馬達加斯加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墨儲量占非洲首位,除此之外還有雲母、鈾、鉛、寶石、金、銀、銅、鎳、鋁礬土、鉻、煤等。

河流湍急,水力發電潛力很大。2013年,森林面積1470萬公頃。糧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給。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丁香、劍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的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首位。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馬達加斯加國家概況

網路—馬達加斯加

⑵ 描述馬達加斯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答案

馬達來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自海面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嶼,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最近距離為386千米。面積為62.7萬平方千米。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而多山的陸塊。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千米。海岸線總長3991千米。是南回歸線穿過印度洋的最大島。

⑶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哪裡

馬達加斯加島

(Madajiasijia) 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方的印度洋中,與非洲大陸東海岸相距400餘公里,面積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下簡稱馬島)原來是非洲大陸的一部分,地質構造與非洲大陸相似,全島基底由古老的結晶岩構成,2/3的基底出露在地表,形成縱貫全島的高原。高原偏居島的東部,全島地形不對稱。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錯綜分布;高原東部邊緣是一大斷層,致使東坡陡峻,沿海平原狹窄(寬16—80公里);高原西部坡度較緩,呈階梯狀緩慢下降,沿海平原寬100—200公里,由覆蓋在古老結晶岩上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岩構成。馬島的絕大部分位於熱帶,南回歸線從島嶼南部穿過,氣候受東南信風和地形制約。東部沿海和高原東坡終年受東南信風影響,高溫多雨,年雨量一般都超過2500毫米,而且季節分配均勻,形成熱帶雨林景觀;島的西部因處於雨陰面,降水較少,北部可達1000多毫米,向南逐漸遞減到400毫米左右,有干濕季之分,乾季由北向南增長,自然植被主要是熱帶稀樹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見到面積不大的半荒漠;高原中部地勢較高(平均1200—1400米),月平均溫不超過2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短草是主要植被,森林所佔比重不大。島上面積廣大的草原,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養牛業是畜牧業的主要部門,牛的頭數超過全島的人口數,因此馬島又有「牛島」之稱。

⑷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哪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沿海地帶,是是非洲的最大島嶼,同時也是世界第四大島,面積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和加里曼丹。位於印度洋西南部,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最近距離為386公里。面積為62.7萬平方公里。馬達加斯加島是一個沿海岸為3991公里狹長的島嶼,它向西傾斜而多山,南北狹窄、中部較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公里。

馬達加斯加是該島惟一的國家,其旅遊資源相當豐富,但由於服務設施不足,政府正在積極籌建,並把旅遊業作為重點發展,同時鼓勵外商投資。而境內的遊客主要來自西歐的一些國家,貝島、聖瑪麗島等是其主要的旅遊景點。

地勢

從地質上來看,該島原本是屬於非洲大陸的一部分,因其地質構造與非洲大陸十分相似。全島基底由古老的結晶岩構成,2/3的基底出露在地表,形成縱貫全島的高原。高原面上丘陵、火山、盆地錯綜分布。高原的東部邊緣是一大斷層,致使東坡陡峻,沿海平原狹窄(寬16~80公里);西部為較緩的坡地,呈階梯狀緩慢下降。馬達加斯加島中央部分平均海拔為800~1500米,通常被稱為中央高原。察拉塔納納山主峰馬魯穆庫特魯山位於高原的北部,海拔2876米,為全國最高點。阿勞特拉湖位於高原中央,是馬達加斯加的最大湖泊。東部為帶狀低地,多沙丘和瀉湖。西部則為緩傾斜的平原,最最高的500米高原逐漸下降到沿海平原。高原有4條主要的河流,分別是貝齊布卡、齊里比希納、曼古基和曼古魯。

氣候

該島幾乎都處於熱帶區域,南回歸線從島嶼的南部穿過,氣候受東南信風和其地形的制約。東部沿海和高原東坡終年受東南信風影響,高溫多雨,年雨量一般都超過2500毫米,而且季節分配均勻,形成熱帶雨林景觀;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季節變化不明顯,年平均氣溫24℃,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生長著茂密的熱帶植物和森林。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土地肥沃。其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因島的西部處於雨陰面,降水較少,而在島的北部卻達1000多毫米。降雨量向南逐漸遞減到400毫米左右,有干濕季之分,乾季由北向南增長,自然植被主要是熱帶稀樹草原或疏林,西南部可見到面積不大的半荒漠;高原的中部地勢較高,平均海拔在1200~1400米,月平均溫不超過2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主要的植被為短草,森林面積較小。

資源

島上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石墨的儲量位於非洲首位,其次雲母、鈾、寶石、金、銀、銅、鎳、鉻、煤等含量也十分豐富。島上河流湍急,水力發電潛力很大。森林面積為1470萬公頃。糧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給。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丁香、劍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華尼拉)的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首位。島上草原面積廣大,這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而在其畜牧業中,養牛業是最主要的部門,全島上牛的總數量超過了全島的人口數,因此馬達加斯加島又有「牛島」之稱。

在2000多年前,人類首次發現了該島,並居於此。這些早期的居民多來自亞洲和非洲,自此也對這里造成了深刻的影響。馬達加斯加的獨特的歷史似乎可以解釋它不同尋常的豐富物種——大約有20多萬種動植物,包括fossa、小型食肉動物和大約35種狐猴在內,這些都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由於島上森林面積較小,所以fossa是島嶼上最大的野獸。這里還有青蔥茂盛的雨林與烈日灼人的平原並存,就連這里的樹冠,都像是伸向天空的樹根。這里充滿了奇異的、多刺的植物和眾多冷峻的石筍。總之,島內物種繁多、奇異,是一個充滿了無數神奇生命的自然殿堂。

⑸ 馬達加斯加島在哪裡啊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面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

⑹ 馬達加斯加島在那兒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抄大陸的東南海面上,為僅次於格陵蘭、新幾內亞(也稱伊里安)和加里曼丹的世界第四大島,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最近距離為386公里。面積為62.7萬平方公里。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而多山的陸塊。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公里。海岸線總長3991公里。

⑺ 馬達加斯加島經緯度

馬達加斯加復經緯度范圍是:南緯12-25度,制東經43-51度。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位於南半球非洲大陸的東南部,印度洋西南面的馬達加斯加島上,為世界第四大島,習慣稱為「大島」。南回歸線穿過該島南部,全島大部分地區位於南回歸線以北的熱帶地區,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在莫三比克海峽最窄處,該國與非洲相距只有400公里。在馬達加斯加周圍,分布有葛摩群島和塞席爾群島,模里西斯島和留尼汪島以及屬於本國領土的大小島嶼,其中有西北部的諾西貝島(Nosy-be)和東部的聖馬里島(Saint-Marie)。

⑻ 馬達加斯加島在非洲的地理位置

在非洲大陸東南部,記得去書店買本教材配套的地圖冊,就當長知識了。

⑼ 描述馬達加斯島的地理位置特點

馬達加來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源的東南海面上,為世界第四大島嶼,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馬達加斯加島是向西傾斜而多山的陸塊。島的形狀呈狹長形,南北窄、中部寬,全境最寬處達576千米。海岸線總長3991千米。是南回歸線穿過印度洋的最大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