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台灣的知識點
㈠ 關於台灣的地理知識
台灣位於西太來平洋邊,源四面環海,海岸線共長1,566公里。
原本與大陸相連,後來因造山運動引起地層變動而成島嶼,以風光優美綺麗而聞名於世。
台灣地區包括台灣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屬島共86個,土地總面積36,000平方公里﹝台灣省面積35,575平方公里﹞。
台灣本島南北縱長為377公里,東西最寬處為142公里。台灣多山,海拔100公尺以上土地佔70%,海拔10公尺以下者佔30%。
中央山脈綿亘南北,分全島為東西兩部,東部多山,西部多平原。主要山嶽共有49座,其中以玉山最高,海拔3,950公尺。
台灣因受地勢影響,坡陡水急,流程甚短,10公里以上河流計有6條,其中以濁水溪最長為186公里。
而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境,分本省為熱帶及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緯較低,故炎熱潮濕,年平均溫在20 ℃以上。
㈡ 八年級地理八下地理台灣省一節知識點
台灣省包括台灣島來,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島源,釣魚島等許多小島,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它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台灣島是個富饒的寶島,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島上約一半以上的土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台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經濟以農業和農產品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從60年代開始,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台灣"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詞是指新竹科學園區.
㈢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台灣知識點
台灣與新疆
一、 選擇題
【2010廣東省湛江市中考真題】68.關於台灣敘述正確的是
A.台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
B.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省是湖南
C.台灣東部是肥沃的平原
D.日月潭是台灣的風景名勝
【答案】AD
16.【2010江蘇省南京市中考真題】下列有關台灣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口、城市和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B.「進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經濟特點明顯
C.日月潭為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D.平原面積狹小,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
【答案】B
7.【2010江蘇省南京市中考真題】曉曉利用暑假到新疆旅遊,在新疆他可以看到的景觀是
A.椰林廣布B氂牛遍野
C.雄偉的布達拉宮D,古老的坎兒井
【答案】B
台灣省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讀圖回答10-12題。
【2010天津市中考真題】10.下面四幅地圖中正確反映台灣省范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2010天津市中考真題】11.台灣島瀕臨的邊緣海是
A、黃海、南海 B 渤海、黃海
C 渤海、東海 D東海、南海
【答案】D
【2010天津市中考真題】12.結合台灣氣候圖,對台灣氣候特點的描述,
正確的是
A.6到9月降水較多 B終年寒冷乾燥 C全年炎熱多雨 D.1、2月份非常寒冷
【答案】A
坎兒井是新疆吐魯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從最多時的門80多條,減少到約600條,照
此預測,20年後可能消失,因此加強坎兒並的保護已刻不容緩。閱讀上述材料和圖4,回
答11一13問題。
【2010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題】11.坎兒井的水源主要來自
A.雨水B.湖泊水C.冰雪融水D.河流水
【答案】C
【2010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題】12.坎兒井是新疆最古老的地下取水方式之一,之所以在地下取水是為了
A.利於灌溉B.避免蒸發C.利用地勢自流D.節約成本
【答案】B
【2010福建省漳州市中考真題】13.該地區的瓜果特別甜的原因是
A.晝夜溫差大、光照強烈B.地下水含糖分多
C.土壤中含糖分多D.溫差小,利於植物糖分積累
【答案】A
20、【2010福建省福州市中考真題】在今年「5.18」海交會上,來自寶島台灣的農產品大受歡迎,這些農產品最可能是:
A、大米 菠蘿 B、蘋果 梨 C、棉花 甜菜 D、哈密瓜 大豆
【答案】A
21. 【2010福建省龍岩市中考真題】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於2009年7月11日在長沙市隆重開幕。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中,
台灣具有明顯優勢的條件是
A. 資金、技術 B. 資源、勞動力 C. 市場、交通 D. 政策、勞動力
【答案】A
【2010山東省淄博市中考真題】6.以下是關於台灣人口、農業、工業分布特點的原因組合,正確的是
①開發歷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而開闊 ③土壤肥沃 ④交通便利 ⑤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2008年4月,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簫萬長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要積極實現兩岸「三通」。兩岸「三通」以來,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成為熱點。據此完成22~23題。
【2010山東省聊城市中考真題】22.下列著名風景名勝屬於台灣省的是()
A.天壇B.青銅坐佛C.赤嵌樓D.大三巴牌坊
【答案】C
【2010山東省聊城市中考真題】23.關於台灣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主要少數民族是高山族B.全省最大的城市是高雄
C.水能資源貧乏D.工業原材料自給有餘
【答案】A
【2010湖北省武漢市中考真題】16.下面關於台灣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少數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B.最高山峰是黃崗山
C.經濟以「進口-加工-出口」型為主
D.居民的祖籍以福建為主
【答案】B
㈣ 台灣的地理
一、地理位置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緣,太平洋西岸花彩列島的中樞,北濱東海,與琉球群島相隔600公里,西以平均寬度200公里的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南緣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距350公里,東臨廣大的太平洋,在區位上,是太平洋盆西緣地區的南北與東西連結之樞紐,位置十分重要。
二、范圍與面積
台灣地區的范圍,主體部份包括本島、澎湖群島64個小島及環本島的20餘個附屬島;其他擁有行政權或駐軍的部份,尚有中國大陸福建外海的金門列嶼、馬祖列島以及南海中的東沙島及南沙群島的太平島。
主體區總面積雖僅3萬6千餘平方公里,但其四極跨越頗廣,極西在東經119°18'3"(澎湖縣望安鄉花嶼西端)、極東在東經124°34'30"(宜蘭縣釣魚台列嶼的赤尾嶼東端)、極北在北緯25°56'30"(宜蘭縣釣魚台列嶼的黃尾嶼北端)、極南在北緯21°45'25"(屏東縣恆春 鎮七星岩南端)。合計跨經度5°16'27"、緯度4°11'5"。
三、自然地理特性
(一) 地質
島弧作用形成的大陸島,物種與歐亞板塊者同源:台灣島體位於歐亞板塊東南緣,直到第三紀在距今1,200萬年左右才因島弧作用,台灣海峽陷落形成大陸島。所以,台灣島上擁有與歐亞板塊同源的動、植物種。
(二)氣候
北回歸線橫貫中央,黑潮主流流經東岸,氣候溫暖濕潤:由於台灣島中部有北回歸線 (23.5°N)經過,南部氣候屬熱帶、北部屬副熱帶,全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東岸外海有黑潮主流北上,攜來熱濕氣流,配合不同季節盛行風,如冬季的東北風、夏季的西南風,在迎風坡及內陸山區致雨,使得台灣雨量豐沛、全年平均雨量達2500公釐。
(三) 地形及土壤
山脈南北縱走,地形與土壤多樣性高:台灣本島地勢的高低由中央山脈(又稱台灣脊樑山脈)向東、西兩側低降,全島依地勢高低分成高山區(佔全島面積約30%)、丘陵及台地區(佔40%)、平原區(約30%)三區。由於台灣島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566公里,擁有豐富的海岸地形景觀:東部斷層海岸、西部隆起海岸(堆積沙岸)、北部升降混合海岸(疊置海岸)及南部珊瑚礁海岸。
台灣地區的土壤受母岩、氣候、地形、水文、生物、人為及時間等因子共同作用下生成的,可分為十種類型:石質土和灰化土多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紅黃色灰化土、棕色森林土及黃棕色壤多分布於海拔1,000~100公尺之丘陵區,海拔100公尺以下的台地、平原區則有紅棕壤、沖積土、鹽土、擬盤層土與砂性土。
(四) 生物多樣性
台灣原是一個物種豐富的高山島。全島面積雖然不大,只有3萬6千平方公里,卻擁有豐富的植物種與動物種, 多樣性相當高,特有種亦相當多。以1990年代統計數字而言,植物方面:被子植物約3,579種、裸子植物31種、蕨類植物638種、地衣類521種、苔蘚類1,129種;而動物方面:哺乳動物62種、兩棲動物29種、爬蟲動物80種、鳥類約450種、淡水魚約60種、昆蟲約50,000種。
四、人文地理特性
(一)人口
台灣在漢人移入之前,是南島語族原住民的居住地,但因人數不多,所以台灣的人口成長主要在於漢人的遷移。西元1650年荷據末期,台灣人口5萬人;西元1680年明鄭末期,台灣人口12萬人;西元1811年清朝中葉,台灣已有194萬5千人;1905年日治初期,約300多萬人,到1945年日本結束對台的統治時,約600萬人;台灣光復以後,人口持續成長,且速度更快,西元2000年已有2,219萬1,00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88人,僅次於孟加拉每平方公里872人,居世界第二位。台灣人口在城鄉分布上,有向台北和高雄兩大都會區集中之極化現象。二十一世紀台灣的人口結構將呈現高齡化及人口成長率持續下降趨勢,但集中至都會地區及地方中心城鎮之人口仍有持續增加之現象。
(二)經濟
台灣農業由於耕地狹小、單位面積產量高,是典型集約稻作農業,未來因應周休二日及加入WTO的沖擊,將朝向休閑農業發展。
台灣礦產種類甚多,但儲量不大,煤、硫磺、石油、黃金等礦產,開采歷史悠久,可惜目前的產量,已趨枯竭。至於大理石、石灰石等的儲量和產量均豐,是目前最主要的礦業資源。
台灣工業發展,早期是輕工業,民國60年代開始發展重工業,70年代以後是高科技產業,目前政府正積極發展策略性工業,盡速完成工業升級,以趕上先進國家的工業水準。
台灣的對外貿易早期為入超,民國60年以後轉為出超,76年以後出超額逐漸縮小。出口商品以機械、電子產品、塑膠為大宗,進口商品以電子產品、機械、化學、鋼鐵為大宗。主要貿易夥伴,輸出方面依序為美國、香港、日本等;輸入方面依序為日本、美國、德國等。
(三)交通
台灣位於東亞航運網的中心,現代化交通設施的興建始於19世紀末,由於島內地勢西低東高、山脈南北縱走,故交通網的密度西高東低,主要交通設施以鐵路、公路、海運和航空為主。
(四) 聚落
台灣的聚落可分為原住民及漢人聚落。原住民的平埔族聚落采游耕、狩獵混合的生活方式,以小米及高粱為主食,由於飲水、土地公有制度或防禦等因素,聚落型態多為集村;高山族北部之泰雅族及賽夏族以散村為主,中、南部排灣族、阿美族、曹族則以集村為主,中部布農族及蘭嶼雅美族之聚落型態介於兩者之間。日本地理學者富田芳郎認為台灣漢人的傳統聚落形式,南部多為集村聚落,北部多為散村聚落;至於聚落形成的因素,南部多血緣性聚落,北部多地緣性聚落。台灣都市體系在日治時代被規劃為西方現代型式,且開始著手建設,後來受太平洋戰爭影響,許多都市因轟炸受損,光復初期滿目瘡痍。光復後,在都市規劃下,因商業活動與工業發展,聚落呈高度都市化現象,都市化程度達80%,並形成台北、高雄、台中等三大都會區。
(五)政治
台灣的政治地理隨時代而變遷,大致可分四期:(一)17世紀前,南島語族各族分治;(二)17世紀開始,陸續為荷蘭、明鄭及清領時期;(三)1895~1945年為日本人殖民時期;(四)1945年光復為中華民國一省,1949年至今則為分裂的中國之一部份。
(六)觀光
直至今日,最為人知的台灣游記是1697年(清康熙 36年)浙江人郁永河所著的裨海記游。清朝中葉台灣開埠,外籍人士來台旅行者亦眾,目的以自然觀察、傳教佈道、種族調查、商務考察等為主。日本人治台前後,基於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理由,也曾有計畫地派遣專業學者對台灣作全面性的調查,使得今日我們仍能由文獻及照片掌握台灣全面開發前的部分原初風貌。日治時代台灣著名的8景有:雙潭秋月(日月潭)、阿里雲海、玉山積雪、大屯春色、安平夕照、魯閣幽峽、清水斷崖、澎湖漁火等。
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初期,中日戰爭剛結束、又逢國共內戰,社會一直處在戒嚴時期(直至1987年7月15日解嚴),經濟凋蔽、民生困頓,國內休閑遊憩活動不被提倡,學生戶外活動由教育部及救國團規劃寒暑假活動營隊,國外觀光被禁止,直至1979年因國民所得年年提高,加上解嚴等相關政策才獲開放,至於大陸探親的解禁則是1987年兩岸關系的改善。這些改變除了造成國內休閑遊憩業的蓬勃,也形成風起雲涌的國外觀光潮。
2001年起實施「周休二日制」,人們休閑時間增加;加上網路科技的演進,旅行業界提供線上旅遊資訊;這些要素皆促使台灣觀光業更加彭勃發展。
(七)文化
台灣原為南島語族文化圈的一部份。17世紀初,漢人尚未大量移入前,曾被荷蘭人占據38年(1624~1662年),接受歐洲文化影響。其後,漢人大量移入,發展出華南農漁業文化。19世紀末,割讓給日本50年(1895~1945年)又融入大和文化;今日的台灣社會,是上述歷史影響下的多元文化社會。
(八)社會
台灣的社會在17世紀以前是以南島語族的社會形式為主,17世紀以後,來自不同原鄉的一批批漢人移民進入台灣後,因為生存競爭而發生摩擦—移民與原住民之間發生沖突;移民與移民之間也爆發械鬥;老移民與新移民也產生對立。然而,由於原鄉意識的逐漸遠去、新挑戰或新統治者的出現,使得沖突日漸淡化、消弭,共同的命運感逐漸形成,於是300多年來,台灣的社會從一個移墾社會逐漸轉變成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本土社會。
http://twgeog.geo.ntnu.e.tw/chinese/index3.htm
㈤ 台灣的地理知識
絕對位置:120ºE~122ºE, 22ºN~25ºN
相對位置:亞洲大陸東南沿海,太平洋西岸,菲律賓北方,琉球群島西南方
時區:GMT+8:00 Taipei
台灣島位於西太平洋上,形狀似蕃薯,東岸為太平洋,與日本石垣島距離約75公里. 西岸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距離約150公里.南濱巴士海峽,與菲律賓距離約300公里. 北接東中國海。全島面積為35,798平方公里,南北狹長,東西窄。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平原為主體。山地、丘陵約佔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台灣島因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交界處,地殼被擠壓抬升而形成的山脈,南北縱貫全台,其中以中央山脈為主體,地勢高峻陡峭。由此向東西兩側,逐漸降為較低且平緩的丘陵或台地,最後由河流沖積為低平的平原。盆地則散布於山地、丘陵或台地之間。其中平原、丘陵、台地主要分布於西部。
由於台灣島位於東亞島弧的中央位置,加上地扼台灣海峽這個國際重要航道,因此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地形
全島共有5條震旦走向的山脈,分為中央山地與東部海岸山脈。中央山地自北而南分別由雪山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所組成。台灣地形以山地最為廣大,許多高山均超過三千米,其中又有一百座山峰被選為台灣百岳。中央山脈北起蘇澳,南至鵝鑾鼻,為台灣島脊樑,也是東、西部河川分水嶺。玉山山脈的玉山主峰高度3,952米,為全島第一高峰。也是東北亞第一高峰。
丘陵分布於山地與平原之間,主要分布在桃竹苗、恆春半島地帶;平原則分布於西南海岸及東部山脈谷地,占總面積的30%,西南部的嘉南平原最大,另有彰化平原、蘭陽平原、屏東平原、台東(花東)縱谷(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地形如平原平坦,而地勢較高的台地,有林口台地、桃園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等;至於盆地地形,則以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較為典型。
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帶,有若干火山地形,主要有北部的基隆大屯火山群、東部的海岸山脈火山群(含綠島、蘭嶼)和離島的澎湖火山群。但目前本島並無明顯活躍的火山活動。
海拔極限:
最低點:南中國海 0米
最高點:玉山 3,952 米
水文
大、小河川共129條,超過100公里只有六條,分別是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大肚溪。中部的濁水溪為台灣最長的河川,而南部的高屏溪流域面積最廣。其他主要河流有基隆河、鳳山溪、大安溪、大肚溪、八掌溪、秀姑巒溪、蘭陽溪等。平均年降雨量2,500mm(為世界陸地平均降雨量的3.5倍,但平均每人每年所分配的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一半),位於台北縣平溪鄉的火燒寮是台灣也是東亞年降雨量最多之地。
台灣的天然湖泊不多,最大的是日月潭,面積僅4平方公里。其餘大多是由人工所修築的埤塘、水庫居多,如虎頭埤、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石門水庫。
島嶼
台灣的附屬離島包括蘭嶼、綠島、小琉球、龜山島及基隆東北方的棉花嶼、彭佳嶼、釣魚台列嶼,總共22個。
火山島:台灣周圍離島絕大部分屬於火山島。其中澎湖群島的岩石構成較特殊為玄武岩,此乃因南海曾短期海底擴張所造成,其餘皆屬安山岩。龜山島最近一次噴發距今約7000年, 目前仍有火山活動。
珊瑚礁島:多分布於南部海域。
特例:金門與馬祖則是因為沿海丘陵受到海水面相對上升的影響,沒入水中形成島嶼。
氣候
台灣以北回歸線為界,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夏吹西南風,冬吹東北風)。冬季溫暖(山地低於平地、北部低於南部)、夏季炎熱(除山地外,其餘皆在20℃以上)、雨量多(山地多於平地、東岸多於西岸、北部多於南部)。五、六月為梅雨季, 六至九月為台風季。
台灣的天然災害
台風:平均每年三至四個。台風是影響台灣氣候的主要因素,除了強風造成的屋舍毀損,熱帶性低氣壓所帶來的瞬間雨量也容易造成豪雨,由於降雨空間和時間分布十分不均,容易引發水災以及土石流。另一方面,由於熱帶島嶼地形若缺少夏季台風所帶來的雨水,到了冬季就容易出現乾旱。
地震: 由於台灣地處板塊交界處,因此地震頻繁,平均每年發生的有感地震超過百次,災害性的強震約5-10年一次,最近一次的大地震是1999年在南投縣發生芮氏規模7.3的九二一大地震。
寒害:台灣冬季雖溫暖,但偶爾大陸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至10℃以下,造成農漁作物損失。
海岸
西部海岸(沙岸)--多沙灘、沙洲、潟湖,海岸平直單調、海水較淺。
東部海岸(岩岸)--高山與深海相鄰,沿岸平原狹窄,海水較深。
北部海岸(岩岸)--岩石岬角與海灣相間,為台灣海岸最曲折的一段。
南部海岸(岩岸)--以珊瑚礁地形為主。
區域地形
山脈
中央山脈 —為台灣最長最大之山脈,北起蘇澳,南止鵝鑾鼻。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長達330公里。有台灣屋脊之稱。
雪山山脈 —位於台灣西北部,北起三貂角,南止濁水溪,長180公里。呈東北,西南走向。
玉山山脈 —位於中央山脈西側,北以濁水溪與雪山山脈為界,南達高雄縣旗山。
阿里山山脈 —位於玉山山脈西側,北起於濁水溪上游,南達曾文溪上游,長135公里,呈南北走向。山脈較低已無3000米以上的高峰。
海岸山脈 —北起花蓮溪出海口之南,南止於台東之北,呈南北走向,長148公里。北段較低,南段較高可達1,500米。
丘陵
桃竹苗丘陵
恆春丘陵
盆地
台北盆地
台中盆地
埔里盆地
泰源盆地
平原
彰化平原
嘉南平原
屏東平原
蘭陽平原
台東縱谷平原
台地
林口台地
桃園台地
大肚台地
八卦台地
河川
濁水溪 (最長)
高屏溪 (最廣)
淡水河 (人口最多)
湖泊
日月潭
鯉魚潭 (花蓮)
蓮池潭
澄清湖
海域
太平洋
台灣海峽
東中國海
巴士海峽
離島與外島
蘭嶼
綠島
龜山島
小琉球
基隆嶼
棉花嶼
彭佳嶼
東沙島
太平島
中洲島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由64個小島嶼所組成。
釣魚台列嶼
釣魚台列嶼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飛瀨島等11個島嶼所組成。
金門群島
由金門島、烈嶼等12島嶼組成。
馬祖列島
由南竿、北竿等36個小島嶼組成馬祖列島。
面積
總計:35,980 平方公里
陸地:32,260 平方公里
水域:3,720 平方公里
注意:數字包含 澎湖列島、馬祖和金門
陸地邊界線:
0公里
海岸線長:
1,566.3 公里
海事請求:
領海:12海哩
專屬經濟海域:200 海哩
自然資源
只有儲量不多的煤、黃金、硫磺、天然氣、石灰石、大理石和石棉。
土地利用:
耕地:24%
長期作物:1%
其他: 75% (2001年)
環境問題
空氣污染
來自於工業廢棄物和未處理污水的水污染
飲用水供應的污染
保育動物的買賣
水土保持問題
河川地砂石盜采問題
地層下陷問題
外來種生物問題
低放射性核廢料處理問題
由於政治處境的問題,目前台灣並無參與任何國際環境保護條例
㈥ 台灣地理位置特點。
地殼運動與造山運動發達使台灣地形復雜多樣,絕大部分地質構造由歐亞板塊組成,菲律賓板塊則往下成為隱沒帶。
東部和南部地區受呂宋火山島弧等板塊影響形成復雜地質,如與花東縱谷地質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脈。地處板塊交界處也使台灣有許多容易引發地震的地體斷層,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間中國共發生的3888起5級及以上地震就有35.9%發生在台灣。
因位居環太平洋火山帶使台灣有數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應的火山地形,不過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龜山島外並無明顯活動。台灣也因位處斷層地帶而有眾多的溫泉景點,吸引許多中外遊客觀光。
台灣島四面環海,孕育了各種海岸地形,可分為岬角與海灣相間的北部岩岸、海岸線平直單調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鄰的東部斷層海岸。
(6)地理台灣的知識點擴展閱讀:
台灣的氣候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中南部的嘉義、花蓮等地,將台灣南北劃為兩個氣候區,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夏季長且潮濕,冬季較短且溫暖。
北部受東北季風影響使1月至3月出現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區沒有受到明顯影響,5月台灣進入梅雨季節。6月到9月為台灣的夏季,天氣炎熱,其中台北都會區是盆地地形,熱能無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夏季最高氣溫常可達35℃及以上,7月平均氣溫可接近30℃。
台灣島四面環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亞冷高壓南下時,冷空氣受海洋調和,冬季氣溫相對華南地區稍顯溫暖。
冬季台南以北的平地氣溫偶爾出現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氣溫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氣溫可高達18℃左右。合歡山、玉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勢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
㈦ 很想看看台灣的地理課都學些什麼內容
初中一年級至小學 是學台灣地理
初中二年級是學中國地理
初中三年級學外國地理
無非氣候 地理位置 民情風俗
㈧ 請用地理知識說明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這個是認知問題
跟地理毫無關系
如果要這樣區分
那麼有很多古老有地理關系的鄰國都脫離不暸關系的
㈨ 台灣的介紹,地理
灣(簡稱:台,英語:Taiwan),由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回和澎湖答列島64個島嶼構成,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靠近大陸的金門與馬祖等島嶼,為中國的「多島之省」。台灣本島南北長而東西狹。南北最長達394公里、東西最寬為144公里,呈紡錘形。台灣海峽為中國南北方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遠東海上走廊。她與廟島群島、舟山群島、海南島,台灣
台灣
構成一條海上「長城」,為中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東南鎖鑰」,「七省藩籬」之稱。
㈩ 台灣地理的介紹
台灣地理的劃分范來圍分為狹義與自廣義兩種,狹義僅指台灣本島,廣義指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的區域,包含了本島及外圍島嶼與島嶼群: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群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與釣魚台列嶼。台灣西與西北臨台灣海峽,距歐亞大陸(主要距福建)海岸平均距離約200公里;北邊隔東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隔海與琉球群島相望;西南邊為南海,距中國大陸廣東省海岸距離約300公里;東邊為太平洋,和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相鄰110公里以下;南邊則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鄰。在西太平洋由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菲律賓等眾多島嶼所形成的島弧花彩列島中,台灣位於中樞位置。從地緣政治理論上來看,台灣正好位於東亞島弧中央區域,為亞太經貿運輸重要樞紐及重要戰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