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因紐特人的地理環境

因紐特人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23 08:39:05

1. 因紐特人捕魚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阿拉伯人居住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徵是終年高溫少雨,穿白色長袍,戴頭巾是為了反射陽光,專避免陽光照射;屬
因紐特人聚居區位於寒帶地區,氣候寒冷,冰層廣布,可以在冰天雪地捕魚;
非洲人能歌善舞,其質朴粗狂的傳統舞蹈世界聞名;
西雙版納地區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傣族的竹樓,這種房屋屋頂坡度很大,便於雨水流瀉,竹樓底部離地面2米左右,既通風涼快又可以避免潮濕,適應了西雙版納地區降水多、氣候濕熱的特點,而華北平原年降水量較少,其屋脊坡度較小.根據題意.
故選:D.

2. 因紐特人分布在哪裡

加拿大北部居住著因紐特人或叫愛斯基摩人,在格陵蘭、阿拉斯加能看到他們。因紐特人居住得十分分散,SIBERIE和TCHOUKTCHES半島北端,只有幾千人。在加拿大,他們主要生活在Nunavut地區,人口約3萬人。
因紐特人不喜歡人們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Eskimo),因為這種說法來自他們的敵人,印第安阿爾袞琴部落的語言,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而「因紐特」是他們的自稱,意思是「人類」。
法國傳教士這樣拼寫"ESQUIMAU",陰性"ESQUIMAUDE",復數為"ESQUIMAUX"。英語則是"ESKIMO"是我們常用的形式。 他們和印第安人一樣,只是晚一些從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因紐特人主要表現出蒙古人的種族特徵。
他們在海岸邊安家落戶,主要靠獵捕海生哺乳動物(主要是RHOQUE,海象,獨角鯨和各類鯨)和陸地哺乳動物為食(鴨子,加拿大馴鹿,白熊,麝牛,極地狐和北極象)。
捕獵的方法有很多種,雖然步槍取代了傳統武器,但魚叉還是一種有效的補充工具。因紐特人也從事漁業。主要捕食海魚(鯊,鱈魚,庸魚菜,肉色像鮭魚的鱒魚和紅鮭魚)。一些地方化的種族也捕捉淡水魚。
捕魚活動一般是在大浮冰上,更多時候在浮冰下進行,不同的種族用不同捕魚工具,捕不同類型的魚:釣魚鉤,漁網,捕魚簍,魚叉。因紐特人在北極地區短暫的夏天也從事採摘業,但他們的食譜中還是主要以肉食為主,這種生活環境中,他們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馴鹿生存。也是那些動物的皮毛為因紐特人提供了抵禦嚴寒的衣服。
至於居住形式,傳統的是雪磚壘成的圓屋頂的房屋-雪屋。然而,雪屋這個詞不僅僅指這種雪磚房屋,而是指各種居住形式,這要依季節而變化:夏天,因紐特人住在獸皮搭成的帳篷里;冬天則住在雪屋,石頭屋或泥土塊屋子裡。
游牧生活也起源於遷移形式,後來發明了狗拉雪橇——美洲印第安人也用這種工具,和海豹皮小艇、獨木舟。不同的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縱的小船,用雙短槳劃動,加上窄窄的船體,使海豹皮小艇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冰上活動起來都十分靈活。
在新魁北克UNGAVA海灣那裡,海豹皮小艇最顯神通,然而,在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中,游牧生活方式已經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營房代替了雪屋。

3. 因紐特人是如何適應當地的環境

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氣候惡劣,版環境嚴酷,他們權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於洶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於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應該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用火、馴犬及某些特殊儀式與醫療方法分別居住社會以地域集團為單位。首領多為薩滿,行一夫一妻制。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來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獵和建屋,婦女制皮和縫紉。

4. 愛斯基摩人主要居住在地球上什麼地方

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自稱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社會以地域集團為單位.首領多為薩滿,行一夫一妻制.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獵和建屋,婦女制皮和縫紉.已使用現代漁獵工具,並乘汽艇從事海上狩獵,亦從事毛皮貿易.日益受到白人文化影響,在格陵蘭地區已有80%的人移居小城鎮;出現貧富分化,美國愛斯基摩人已有個別資本家.
從白令海峽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經格陵蘭島一帶,在北極圈生活的蒙古人種的一個集團.在身體上,文化上都適應於北極地區的生活.面部寬大,頰骨顯著突出,眼角皺襞發達,四肢短,軀干大,不僅有這種形態,而且生理上也適應寒冷.但是外鼻比較突出,上、下顎骨強有力地橫張著,因頭蓋正中線像龍骨一樣突起,所以面部模樣呈五角形.由於克服極端的環境生活,在人類學上引起注意.

5. 因紐特人的冰屋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還有我國的黃土高原的上的窯洞

1、北美洲高緯度地區常年大風不斷,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那酷寒的莽原中,生活著數萬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由於氣溫極低,帳篷無法禦寒,所以這一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建造了有名的圓頂雪屋,遷入地下居住。

2、黃土高原乾燥少雨、夏季高溫冬季寒冷。黃土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為窯洞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前提。同時黃土高原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又兼乾燥少雨、夏季高溫冬季寒冷、木材較少等自然狀況也為冬暖夏涼、十分經濟、不需木材的窯洞創造了發展和延續的契機。

由於自然環境、地貌特徵和地方風土的影響窯洞形成各式各樣的形式。

(5)因紐特人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1、冰屋的特點:

冰屋的密封性很好,可以做到冰磚之間沒有一絲縫隙,讓人免受寒風侵襲。冰的熱傳導性較差,冰屋內產生的熱量能夠很大程度地被封在屋內,起到非常好的保暖效果。相對於屋外零下幾十度的極地低溫,冰屋內的溫度能夠維持在零下幾度到十幾度之間。這足以讓因紐特人安穩地度過嚴冬。

2、窯洞的特點:

1、窯洞是依山勢開鑿出來,由於黃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質,而拱頂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頂要好,所以窯洞一般都是採取拱頂的方式來保證了它的穩固性。

2、陝北取黃土高原土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作民居,有冬暖夏涼的優點。

3、窯洞民居可分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種。此外還有磚石砌的窯洞式民居。這種地坑式窯洞建築是完美的不破壞自然的文明建築。

4、地下窯洞的組合,仍然保持北方傳統四合院的格局,有廚房和貯存糧食的倉庫、飲水井和滲水井,以及飼養牲畜的棚欄,形成一個舒適的地下庭院。

5、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劃分、上下層的交通關系、採光通風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處理方法。

6. 愛斯基摩人的確生存環境

愛斯基摩人(印第安語),3000多年前到北極地區,傳說是蒙古族的後代。

「愛斯基摩(Eskimos)」一詞出自印第安語,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人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自稱為「因紐特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多住在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丹麥)、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和美國的阿拉斯加州。

愛斯基摩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發,這樣的容貌特徵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
近年來的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西藏人。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傳統的愛斯基摩人過著近乎原始的生活,他們四處打獵,靠天吃飯,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每天為食物而奔波。與之相適應的是,愛斯基摩人有共享自然資源的傳統,只有武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衣服歸個人所有。雖然他們的社會生活簡單,但是家庭生活卻很復雜。愛斯基摩人的婚姻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有的地區是一夫多妻制(2~3個妻子)。家庭是愛斯基摩人社會生活的重要基本單元,也是個人生存的重要依靠家庭規模一般固定在20幾人到30幾人的范圍。

提起愛斯基摩人就聯想到他們住在雪屋中,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實際上有3/4的愛斯基摩人都沒見過這種雪屋,常年住在雪屋的只是極地愛斯基摩人。由於沒有木材、草泥,他們只能就地取材,用雪塊建造房屋。建造圓頂雪屋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力學上的穩定,外形要求也頗為嚴格。有經驗的愛斯基摩人建成的雪屋堪稱建築上的傑作。

現在真正的愛斯基摩人大約只有15萬人,他們的生活今非昔比,已經相當現代化了。在20年的時間里,從原始的傳統生活一躍而進入了現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變化之大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然而巨大的文化反差也同時打亂了愛斯基摩人固有的心理平衡,他們也面臨了很多社會問題。

北極地區的其他居民除了因紐特人外,還有極少的涅涅茨人,楚科奇人、俄羅斯人和挪威人。

社會成員的關系

愛斯基摩人社會成員的關系可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就是通過聯姻形成的親戚關系;第二種是同姓名人之間因為姓名相同而形成的特殊關系,雖然這些人沒有血統關系,但愛斯基摩人認為同姓名的人之間必然存在著奇異的聯系。除了亞洲海岸的愛斯基摩人不認為同姓名的人存在著某種聯系,對其他愛斯基摩人來說,同姓名是連接不同家庭成為一個大的社會群體的重要紐帶;第三種社會成員關系是夥伴關系,是雙方自願結成的關系。愛斯基摩人認為夥伴就要共同分享食物和贈送禮物給對方,通常以跳舞或在宗教儀式上分享美味的海豹鰭等方式,來表達夥伴間的親密關系。

愛斯基摩人很善於維持相互間的和諧關系,雖然他們居住分散,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不疏遠。為了尋找食物人們不得不分開,但只要有可能,愛斯基摩人就互相拜訪,互贈禮物,唱歌,跳舞,講故事,舉行宗教活動等。愛斯基摩人常常共同勞動,共同娛樂,甚至連吃飯睡覺也在一起。文明社會中的個人私生活這個概念,在愛斯基摩社會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孩子不論走到誰家,隨便吃喝,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愛斯基摩人到別人家做客,推門而入,根本不需要敲門,而且在那裡可以毫無顧忌地坐上幾個小時,一直坐到他想離去。初次接觸愛斯基摩人的外來人往往會感到非常不習慣。日本記者本多騰一在《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一書中曾經描寫初到愛斯基摩村落的情景:村裡的人走進他的帳篷就像到自己家一樣,登堂直入,沒有任何拘束,自己隨意坐下,然後一直望著他,時間過了一兩個鍾頭,直到疲倦的作者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鑽進睡袋。到第二天中午醒來,還有五六個好奇的孩子在圍觀他。了解了愛斯基摩人的這一風俗習慣後,就能做到即使滿屋子人,你也可以從容人睡了。

傳統道德

愛斯基摩人的社會心態中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推崇康慨大方。不論對誰,即使是過路人來到愛斯基摩村莊,村裡的人都會熱情款待,拿出家裡貯存的食物給客人。雖然生存環境惡劣,但愛斯基摩人保持著良好的道德觀念,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面臨食物短缺,愛斯基摩人因此形成自私、冷酷的性格。通過深入的觀察,人們了解到,謙恭、禮貌、忍耐、安分、誠實,服從長者,忠誠於親戚,嚴格遵守各種禁忌,善於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都是愛斯基摩人畢生認真恪守的准則。當愛斯基摩人判斷某個事件,或者一個人的某種行為是否正確時,他們的判斷標準是看它是否符合傳統習俗。在他們的觀念中沒有犯罪的概念,最嚴重的過錯是破壞習俗,犯了禁忌。

在愛斯基摩人的社會結構中,並沒有什麼組織機構來監督或者強迫人們遵循傳統習俗,也沒有法庭和監獄,更談不上什麼立法機構制定法律,政府機構執行法律以解決社會問題等等,這就是傳統愛斯基摩人單純的世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愛斯基摩人的社會稱得上是世外桃源。當然,如果出現了貪婪或自私行為,愛斯基摩人也有獨特的制裁措施。他們在各種場合想法嘲笑犯錯誤的人,或者孤立他一段時間,讓犯錯誤的人感到羞恥。到迫不得已時,最嚴厲的措施就是遺棄他。例如當村落遷移時不通知他,就等於判了他的死刑。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人都知道,單獨一個人在冰原上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愛斯基摩人常採用嘲笑、諷刺的方法制止錯誤行為,通過精心製作的諷刺表演奚落犯錯誤的人。如果一個年輕人多拿了食物,人們就在娛樂或宗教活動中即興演唱,貶斥貪心的人,以此來警告他。在西部地區,如果這樣還不能解決問題,家中的長者就會建議或命令他不許吃東西。東部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相對來說比較民主,他們覺得強行使用權力解決問題不夠妥貼,便採取在宗教儀式上演唱精心安排的諷刺歌曲來羞辱貪婪自私的人。再嚴厲一些的懲罰就是人們假裝犯錯誤的人不存在,躲開他,沒有人和他講話,沒有人給他東西,也沒有人從他那裡拿東西。這對於喜群居、愛熱鬧的愛斯基摩人來說己非常不好過了。但對於暴力事件,以上的方法解決不了問題,只能順其自然,強者為勝了。

在愛斯基摩人的社會群體之間很少發生沖突和戰爭,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這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可以說愛斯基摩人是世界上最講和平的民族。愛斯基摩人的歷史上從未出現為爭奪領土而發生的戰事。但在家庭范圍內,如果家庭成員脾氣不合,食物短缺,或者為爭奪女人,則有可能導致流血沖突。由於愛斯基摩人的傳統道德提倡忍耐、安分守己和控制自我情緒,所以暴力事件很少發生。盡管愛斯基摩人內部和平共處,同其他相鄰民族的沖突還是存在的,比如和北美印第安人的矛盾淵源就很深。正是因為印第安人的存在,愛斯基摩人的祖先才不得不到更寒冷的地區生活。但今天的愛斯基摩人和北美印第安人為了共同的利益,又走到了一起。

愛斯基摩人的文化

由於北極地區土著居民生活在冰雪世界,所以發展了世界上一種獨特的文化。除拉普人以外,各土著民族的文化內涵具有許多共同點,因而被稱為「白色文化」或「冷文化」。在眾多的北極土著民族中,最有特色的民族當屬愛斯基摩人,他們的文化在形態各異的世界文化之林中,閃耀著奇異的光芒,充滿了神奇的魅力,因而吸引著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不斷地追根探源。尤其是他們獨特的衣、食、住、行,更為人類如何適應寒冷惡劣的自然環境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依據,因此可以說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愛斯基摩人穿戴著迄今世界上最好的、又輕又保暖的防寒服;在缺少糧食的情況下,他們一直生吃動物肉;他們可以不用任何常規建築材料,而只用積雪建造起溫暖的雪屋;他們乘坐狗拉雪橇橫越千里冰原,使用獸皮劃艇在冰海中捕獵鯨、海象、海豹。在與嚴寒搏鬥的千萬年中,他們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非凡的民族。他們的過去、現在和今後的發展方向,代表了整個北極土著居民的歷史演變及未來前景。中文的「愛斯基摩」是英文Eskimo的譯音,而Eskimo又來自北美印第安語,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輕蔑的意味。不同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對自己有不同的稱呼。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因紐皮特人」,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因紐特人」,格陵蘭島的愛斯基摩人稱自己為「卡拉特里特」,意思都是「人」。愛斯基摩人認為「人」是生命王國里至高無上的代表。

愛斯基摩人是北極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廣的民族,其居住地域從亞洲東海岸一直向東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島和格陵蘭島,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陸。通常西方人把愛斯基摩人分為東部愛斯基摩人和西部愛斯基摩人。西部愛斯基摩人指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麥肯齊三角洲地區講因紐特語的居民。這些地區的愛斯基摩文化深受相鄰地區亞洲和美國印第安人文化的影響。

東部愛斯基摩人指北美北極地區的中部和東部講因紐特語的居民。在西方人的眼光中,他們是典型的愛斯基摩人。東部愛斯基摩人的分布面積占整個愛斯基摩人居住范圍的 3/4而人口卻只佔1/3。由於東部地區的自然資源沒有西部的豐富,所以今天西部地區的愛斯基摩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要比東部地區的高一些。愛斯基摩人居住地分散,地區差異很大,所以文化差異也很大。當人們不分青紅皂白籠統地稱之為愛斯基摩人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愛斯基摩人實際上說著不同的語言。當然,這些語言屬於同一個語系,即現在所說的愛斯克蘭特語。人們相信這個語系和東亞地區的某些語言有關系,只是至今還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說明這一點。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愛斯克蘭特語系於4000年前分為兩支——阿留申語和愛斯基摩語。這兩種分支語言相差很大,以至於有些人乾脆把他們看成是兩個民族。愛斯基摩語又進一步分為尤皮克語和因紐特語兩個分支。在18世紀中期時,大約有24000人講尤皮克語,他們分布在阿拉斯加中南部和西南部、亞洲海岸及白令海的聖勞倫斯島一帶。

尤皮克語又演化為五種方言,它們是:阿拉斯加南部的太平洋尤皮克方言,阿拉斯加中部尤皮克方言,白令海工洲海岸和白令海峽的諾堪奇方言、察普林斯奇方言和西瑞尼克斯奇方言。因紐特語沒有分支,18世紀末期,從白令海峽到格陵蘭島東部,大約有35000人講因紐特語。盡管尤皮克語和因紐特語同屬愛斯基摩語系,但是兩者相差很大,人們相互聽不懂對方的語言。例如阿拉斯加西北海岸講因紐特語的愛斯基摩人和西伯利亞講尤皮克語的愛斯基摩人互相無法勾通,雖然他們只有一水之隔。

神秘的宗教

處於原始階段的人類無法認識自然界和他們自身,也無法克服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而他們又具有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對無限和未知的恐懼與嚮往。當所有這些精神因素反映到心理層面上,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原始精神文化。其中最主要的兩個領域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藝術。愛斯基摩人的精神文化大體上就是處於原始精神文化階段的,他們信奉的宗教也就是原始的萬物有靈論,或稱泛靈論。他們相信世上一切事物皆有生命和靈魂。萬物有靈論是原始民族普遍具有的原始宗教形態,也是發展演變成其他各種各樣宗教流派的基礎。愛斯基摩人深深地相信天地間有許多超物質的靈魂在支配著大自然的一切;靈魂可以超脫於物質表象之外,可以進人或者離開人的身體或其他任何物體;即使物質被消滅,靈魂依然存在。

原始宗教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圖騰崇拜、巫術等。愛斯基摩人的圖騰是多種多樣的,因而圖騰崇拜在各地也不一樣。但對大自然的崇拜與畏懼、對死者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對偶像的崇拜卻是普遍存在的。

雖然各地愛斯基摩人受同一古老文化影響,但由於受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以及氣候、環境的差異等因素,因而他們互相交往很少,長時間處於相對的地域封閉狀態,所以造成他們在許多方面的不同。但就總體而言,在愛斯基摩人的眼中沒有可能與不可能之分,他們認為一切都是可能的。

愛斯基摩人相信任何東西都有靈魂,因而它們具有自己的形狀,並且有自己所處的位置。例如,山坡上突出的岩石被認為是有生命的,巫師或神靈甚至可以將人或動物的身體賦予它們,雖然它只是靜靜地呆在那裡。當愛斯基摩人凝視眼前的大地時,在他腦海里映現的並不是一片景物,而是一系列復雜的、充滿了超自然現象的令人激動的世界。山川、泥土、樹木、雲霧、冰雪、狂風等等都包含著各自的意志和可以運動的力量。動物則比其他物體高一個等級,因為他們除了有靈魂、有各自的形狀和所處的位置以外,最重要的特點是可以呼吸。呼吸使動物具有和空氣之神交流的特殊能力,這意味著動物比植物和岩石的能力更大。而人則是最偉大的,因為人不僅有靈魂、形狀、位置和呼吸,更重要的是因為人有名字,所以人的能力比海豹、馴鹿、岩石等更強。

愛斯基摩人信奉的神

愛斯基摩人信奉的眾神中,最有名的是空氣之神。空氣之神無處不在,大氣本身就是它的形體。通過風和天氣,空氣之神的威力影響著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

耐茨里克愛斯基摩人認為空氣之神喜怒無常,而且變化多端,其變化的形式之一就是風暴神,稱為諾特蘇克。傳說風暴神原來是一個巨人之子,它的父親和母親先後被敵人殺害,謀殺者把他們的孩子留在其父母被殺的地方,讓他聽憑命運的安排。這反而促成孩子成為神靈,他飛入天空,成了掌管天氣變化的神。

風暴神總是穿著一件馴鹿皮上衣,下擺又寬又長,就像愛斯基摩小孩通常穿的衣服一樣。只要他搖動下擺,天空就開始刮風。愛斯基摩人普遍信仰的另一個神是海神,海神被認為是掌管著生活在海洋中的一切生物的靈魂。依靠海洋哺乳動物為生的愛斯基摩人信奉海神是非常自然的。

月亮神也是愛斯基摩人信奉的神靈,但他們崇拜的不是月亮本身。月亮神控制著大地上的各種動物,這對於以馴鹿為主要食物的愛斯基摩人來說則是非常重要的。在愛斯基摩人的精神世界裡,空氣之神、海神、月亮神等掌管著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它們通過天氣的好壞變化、獵物是否豐富等直接顯示自己的威力。

7. 因紐特人住在哪裡,他們的歷史怎樣,屬於什麼人種

因紐特人(Inuit),一般稱愛斯基摩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歷史:
「愛斯基摩」 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愛斯基摩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Inuit)」或「因紐皮特(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於洶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於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應該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很久以來,愛斯基摩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今天我們就帶您走進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甚至是宗教領域,更深一層地了解北極這塊神奇土地上的土著居民。

8. 因紐特人的地理環境

愛斯基摩人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自稱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屬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9. 因紐特人簡介地理位置

愛斯基摩來人北極地區的土著民族。源自稱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多信萬物有靈和薩滿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門道極低。一般養狗,用以拉雪橇。主要從事陸地或海上狩獵,輔以捕魚和馴鹿。以獵物為主要生活來源:以肉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於照明和烹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10. 愛斯基摩人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生活氣候的資料

生活在常年嚴寒的北極圈附近,住冰屋(地下室那種),考捕魚為生,氣候是極地氣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