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地理環境
㈠ 黑山共和國的地理位置及風俗習慣
黑山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巴爾干半島的中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國家回。面積答1.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度: 293公里 ( 海灘長度73公里 )。黑山用餐根基遵守中餐禮儀,無特殊忌諱。到黑山友人家中做客,用餐禮儀較為隨便。黑山每日三餐時較中國有所區別,早餐時候為10:30分左右,午餐時候為15:00-16:00之間,晚餐時候為21:00左右。若對方為穆斯林人,需屬意不吃豬肉,有些宗教信奉高的穆斯林人甚至不飲紅酒。
㈡ 大黑山鄉的自然條件
大黑山鄉地處李來仙江東源北部,全境均為山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撮洛村委會靛塘梁子是全鄉最高峰,主峰海拔為1925.8米,最低處為李仙江邊,海拔為320米,鄉政府駐地海拔為550米。這里的年平均氣溫為21.9℃,年降雨量為2313毫米,80%的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5月份至9月份,氣候濕熱,屬山地季風氣候,全年基本無霜期。主要自然災害為旱災和洪澇災,其次尚有風、雹、病蟲害發生。
㈢ 黑山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黑山國,是位於巴爾干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一個多山國家,截止到2018年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3萬。其中黑山族佔43.16%、塞爾維亞族31.99%,波什尼亞克族佔7.77%,阿爾巴尼亞佔5.03%。
黑山是世界貿易組織、地中海聯盟成員國。2010年12月17日,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6月5日,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黑山國旗啟用於2004年7月12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為前黑山王國國旗改造而成。紅色旗面,四邊鑲有金邊,中央為「雙頭鷹」。鷹胸前的金獅子是黑山古王朝的象徵。
(3)黑山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黑山國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
黑山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巴爾干半島的中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國家。面積1.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度: 293公里 ( 海灘長度73公里 )。
黑山共和國其東北為塞爾維亞,東部為屬於塞爾維亞由聯合國管轄的科索沃,舊黑山(西南部)主要為喀斯特地貌,荒山野嶺寸草不生,也有一些可耕地,如前首都采蒂涅和澤塔谷地。
位於中北部的博博托夫庫克山為全國第一高峰,海拔2522米,附近的塔拉河有高達1300米的峽谷,該地亦已列為世界遺產。東部地區比較富饒,有大片深林和草地。
只有沿海地區為狹長的平原地區,河流向兩個相反方向流動,皮卡河、塔拉河和利姆河向北流;莫拉察河和澤塔河向南流。其中西北部的科托爾峽灣為歐洲位置最靠南的峽灣,該峽灣東岸有古城科托爾,現已列為世界遺產。有杜米托爾國家公園和斯卡達爾湖國家公園。
黑山共和國西部和中部為丘陵平原地帶,北部和東北部為高原和山地。森林覆蓋率為39.43%,
㈣ 黑山國家的世界地理位置
位於巴爾干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小國。其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版(2008年2月17日單方面宣權布獨立),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黑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部為地中海的一部分—亞得里亞海。
㈤ 黑山在哪裡簡介
【國名】:黑山(Montenegro)
【國家政要】:總統菲利普·武亞諾維奇(Filip Vujanovic);總理久卡諾專維奇。
【地理位屬置】:面積僅為1.38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中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東北與塞爾維亞、東南與阿爾巴尼亞、西北與波黑、西部與克羅埃西亞相連。氣候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沿海地區為地中海氣候。一月平均氣溫-1℃,七月平均氣溫28℃。年平均氣溫13.5℃。
【國旗】:雙頭鷹是斯拉夫人共同的圖騰,鷹胸前的金獅子是黑山古王朝的象徵。
【國徽】:雙頭鷹是斯拉夫人共同的圖騰,鷹胸前的金獅子是黑山古王朝的象徵。
【面積】 1.38萬平方公里。
㈥ 遼寧黑山縣地理位置詳細介紹
州市轄縣來,位於省中部源,人口64.5萬,面積2436平方公里,轄16鎮13鄉,縣府駐黑山鎮。
經濟發展: 工業的主導產業有機械、造紙、采礦,農業主產高粱、玉米、稻穀、小麥、花生。
交通運輸: 沈山鐵路、大鄭鐵路、高新鐵路、102國道、鞍羊公路、奈廣公路過境。
自然環境: 年均溫9攝氏度,年均降水量568毫米,屬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東沙河、羊腸河、繞陽河 流經境內。礦藏中氟石、耐火土、瑪瑙等儲量豐富。
名勝古跡: 有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紀念地。
㈦ 大黑山風景區的地理環境
大黑山是仁和的自然來、人文、社會旅遊自資源豐富的地區,大黑山屬橫斷山脈,山上長滿茂盛而蒼勁的森林。與攀枝花市區隔江相望的大黑山叢林密布,植物多樣,是天然的「氧吧」。擁簇的箭竹林和高山杜鵑花,給森林公園平添了幾分魅力。山中龍洞一帶有五十萬株桃樹,春來滿山遍野的桃樹燦若彩霞,恍若步入「桃源仙境」。夏季,這里涼爽宜人,冬季,這里晴空萬里,陽光普照,是旅遊避暑驅寒,釋放身心的好地方。
㈧ 塞爾維亞地理環境
塞爾維亞
地理位置:(英語: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爾維亞語:Срби??а或Srbija)為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內陸國,面積8.8萬平方公里。與黑山、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
自20世紀初起,塞爾維亞便成為了南斯拉夫聯邦的一部分,但是在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只有塞爾維亞和黑山沒有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南斯拉夫聯邦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通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黑聯邦因而解散。
另外,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就脫離了塞爾維亞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其未來狀況仍待確定。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宣布獨立。
【國名】塞爾維亞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Serbia)
塞爾維亞地圖【國歌】「嗨,斯拉夫人」
【國石】珊瑚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一小時;比北京時間晚七小時。
國家政要:
總統博里斯·塔迪奇(Boris Tadic),2004年6月當選;議長普雷德拉格·馬爾科維奇 (Predrag Markovic);總理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 (Vojislav Kostunica)。
經濟:
因受戰亂、制裁影響,塞經濟長期低迷不振。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和各項經濟改革的推進,塞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2005年塞爾維亞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4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5%。,人均3273美元。失業率為26.42%。貨幣名稱:第納爾(DINAR)。匯率(2006年5月):1美元≈67.8第納爾。 2007塞爾維亞共和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上一年有7.8%的增長。2008年一季度經濟增長較上一年第一季度增長了8.1%。但塞爾維亞目前的失業率達到了18.8%。
首都:
美麗的塞爾維亞鄉村
貝爾格萊德(Belgrade)地處巴爾干半島核心位置,座落在多瑙河與薩瓦河的交匯處,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脈的延伸舒馬迪亞丘陵,居多瑙河和巴爾干半島的水陸交通要道,是歐洲和近東的重要聯絡點,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被稱為巴爾干之鑰。美麗的薩瓦河從市區穿過,將貝爾格萊德一分為二,一邊是古香古色的老城區,一邊是現代化建築群集中的新城區。地勢南高北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最低氣溫可至-25℃,夏季最高氣溫40℃,年降水量688毫米且年際變化大。面積2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人(2002年),居民以塞爾維亞人居多,余為克羅埃西亞人和黑山人。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有塞爾維亞有伏伊伏丁那一個社會主義自治省,而塞爾維亞其餘地區通稱「塞爾維亞中部」,但是該地區沒有相應的行政建制。
塞爾維亞分為24州和一個直轄市,伏伊伏丁那7州,塞爾維亞中部17州,首都貝爾格萊德為唯一的直轄市。州下再分區,全國有78區,伏伊伏丁那有54區。
人口:
塞爾維亞族為塞爾維亞的主要民族,其他少數民族包括阿爾巴尼亞族、匈牙利族、穆斯林族(不認同其他民族的穆斯林)、波斯尼亞族、羅姆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伐克族、保加利亞族、羅馬尼亞族等。其中,阿爾巴尼亞族主要居住在科索沃自治省,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則是多民族聚集區。
與中國關系:
1955年1月2日,南斯拉夫與中國建交。2006年6月14日,外交部歐洲司司長孔泉約見塞爾維亞共和國駐華大使烏多維契基,通知塞方自即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和黑山特命全權大使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和黑山大使館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塞爾維亞共和國大使館。
㈨ 黑山縣的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黑山縣位於遼寧省西部,錦州市東北端。東部依繞陽河與遼中區、新回民市為鄰,南部與台安縣搭界,西部答與北寧市接壤,北部、西北部與阜新蒙古自治縣為鄰。地處東經121°49′至122°36′,北緯41°29′至42°08′之間。全縣面積243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黑山縣地處繞陽河下游地區,西部、北部為50-100米的低矮丘陵,是醫巫閭山的一部分,中部為開闊的平原,南部為窪地。平原地勢平緩,土質肥沃。水文狀況:河流縱橫。主要河流有繞陽河及其支流東沙河、羊腸河等。河床坡量小,含沙量大。
氣候特點:黑山縣處於溫帶半濕潤區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一月均氣溫-10.7℃,最低氣溫-27.6℃;七月平均氣溫24.2℃,最高氣溫35℃。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無霜期165天左右。
㈩ 錦州的地理環境
錦州市區域成礦地質條件較好,區內各時期岩層及地質構造均很發育,大地構造位於華北地台的東北部,區域構造位於山海關台拱、遼西台陷帶南部及遼北斷陷這三個構造的相接部位;由其控制的沉降帶和中生代斷陷盆地產有煤、耐火粘土、石灰石、石油、天然氣,不同期次的侵入岩,尤其是燕山期的侵入岩,控制著內生礦產分布,西部以中生代的火成岩為主,賦存有金、銀、銅、鉛、鋅、鐵、錳、磷、煤及其它一些非金屬礦產,在沿海一帶賦存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地下水,東部山區以建平群和火成岩為主,賦存著煤、膨潤土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平原區主要為第四系,賦存有地下水。錦州地區中生代地層發育,不僅賦存著有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及與岩漿作用有關的礦產資源,在我國乃至世界地層研究中有重要位置,而且有鳥類、魚類、爬行類、葉肢介、昆蟲、植物、孢粉和輪藻等各門類的化石,組成了極其豐富的「熱河生物群」,並已稱著於世。全區現已發現礦種48種,可開發利用的34種,已被開發利用的22種,其中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金、銀、螢石、膨潤土、花崗岩等。
1、能源礦產
區內已知有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岩和泥炭。煤主要分布在凌海市班吉塔鎮、義縣九道嶺鎮、前楊鄉和黑山八道壕鎮地區,截止2004年底全區尚有煤炭儲量1.2億噸。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凌海市與盤錦市交接地區及遼東灣錦州海域,錦州採油礦區面積57.27平方千米,提供地質儲量1.8億噸。油頁岩分布於義縣頭台滿族鄉上侏羅統金剛山組中,估計儲量50萬噸(由於銷路不清,未開發利用)。泥炭分布於凌海市大湖鄉,估計儲量約30萬噸,由於地質工作程度低未被利用。
2、金屬礦產
全市已發現礦產地45處,其中貴金屬23處,礦種為金、銀;黑色金屬7處,礦種為鐵、錳;有色金屬13處,礦種為銅、鉛、鋅、鉬、汞和鎳;稀有元素1處,礦種為鍺;稀有金屬1處,礦種為獨居石。除金銀鐵外,其餘礦種均未開發利用。截止2004年底金儲量34.2萬噸,鐵儲量為42萬噸。
3、冶金、化工輔助原料及特種非金屬
硅石共有礦點8處,位於義縣大榆樹堡鎮,凌海市三檯子鎮、高峰和雙羊鎮,太和區女兒河、營盤鄉和天橋區。白雲岩主要分布在義縣頭台、留龍溝滿族鄉和聚糧屯滿族鄉,北鎮市高山子、汪家墳;保有儲量7585萬噸。耐火粘土分布於凌海班吉塔鎮一帶,保有儲量53萬噸。螢石、重晶石分布於義縣頭道河滿族鄉、劉龍台和地藏寺,僅地藏寺三寶屯為大型礦床,保有儲量61萬噸。水晶僅在義縣瓦子峪,有壓電和熔煉2種,保有儲量71噸。其它如鉀長石見於凌海高峰鄉、義縣頭台鄉、天橋孫家灣和後三角山;磷礦見於天橋、凌海娘娘宮和高峰鄉、義縣頭台鄉、北寧廣寧和汪家墳鄉;紅柱石見於黑山蛇山子;上述礦產均未開發利用。
4、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
膨潤土是我市主要礦產,其中黑山十里鈉質膨潤土礦為大型礦床,余者為義縣後營溝、凌海羊草甸子、義縣小石廠等,截止2004年底保有儲量3218萬噸。石灰岩主要分布於凌海班吉塔鎮。小凌河後石灰窯子規模最大,儲量1.09億噸;沸石有7處礦點,在義縣上石廠、下石廠、後營溝、土嶺溝、從查溝和市區觀音洞,保有儲量404萬噸。高嶺土僅義縣二台一處,儲量為40萬噸。花崗岩是我市主要礦產,分布於閭山周邊地區,儲量達1.4億立方米。其它尚有長石、珍珠岩、黑耀岩、玄武岩、滑石、硅藻土、瑪瑙、白堊土、石墨、石棉等。
5、礦泉水和地熱
礦泉水現已發現4處,既太和區鍾屯和電廠附近、北寧沙河子和凌海大碾子地區;地熱共發現2處,湯池子地熱位於凌海市沈家台鄉湯池子村;湯河子地熱位於太和區女兒河鄉北湯河子村。錦州市主要泉水有:白砬子泉、稍戶營子泉、牛角山泉、老黑山泉、興龍泉、雙興泉、湯池子溫泉、湯河子溫泉。 遼寧錦州藏東風電場位於錦州北側的余積鎮藏東村。其地理坐標為121°15′E,41°15′N,場址位於遼寧風能資源豐富區內。藏東場址為一台地形,台地四周為平原。台地又可分為南北兩塊,每塊呈東西走向,長約3km、南北約2km。由於該場址周圍大多為平原,加之處於季風氣候區內,夏季盛行偏南風,冬季盛行偏北風,南北向氣流在這里受地形強迫作用抬升加速,風速比周圍地區明顯偏大。該場地的地形特點及道路、電網等社會自然條件有利於建設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