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人口容量地理試題
1. 地理必修二環境承載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差別
「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環境承載力所指的人口規模應該是「該地區的資源環境為維持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標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數量」,即人口數量的極限。環境承載力除了可以用人口規模加以表達之外,還可以用經濟規模來表達;其二,環境承載力更多地從資源角度加以分析(結合科技水平),而人口容量則除了要考慮資源,還需要考慮人類的消費模式。「人口容量是環境承載力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產物。一般來說,環境承載力是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則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個部分對人口的合理負載能力。也有人把人口合理容量稱為理想人口或適度人口,其含義為「在一定條件下,地球及其各個部分具有的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能帶來最大社會效益的相對穩定人口」。在人口合理容量方面,它不僅反映了人口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而且反映了人口數量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相適應性。同時,在這部分中,教材敘述的字里行間,需要深入挖掘的內容有:第一,人口問題;第二,影響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自然環境和資源的優劣、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科技水平、地域的開放程度);第三,某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政策;第四,世界人口發展中,貧困人口、轉嫁有害生產等衍生問題。
2. 高中地理~(環境人口容量)
環境人口容量受生活消費水平、資源、科技文化三大因素影響,如果要考察美國的環境人口容量,除了消費外,還需要考慮資源、科技文化等因素,不知我的回答是否滿意?
3. 人文地理環境的人口與環境人口容量
人是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人口既是寶貴的人力資源,又是造成環境問題的重要因素。掌握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人口增長、人口遷移等,可以深入理解人口和環境的關系。 通常以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來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人口發展狀況。
人口自然增長率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的綜合反應。在死亡率下降的情況下,控制人口增長就必須控制人口的出生率,這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出發點。
世界人口發展經歷了低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較高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和較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四個歷史階段。
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發展都呈現一種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穩定狀況,我國經過較長時期的計劃生育努力,也逐漸向著這一成熟目標靠近;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依然處於在高出生率與低死亡率的高自然增長階段,人口數量急劇遞增。
人口政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解決為解決人口問題所採取的宏觀性措施。由於人口政策是根據人口問題來制定的,所以學習時要將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結合起來,針對人口問題理解人口政策。譬如,目前世界范圍內最引人關注的人口問題是人口增長過快、數量過多或結構嚴重失調。但這些問題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達國家和地區則主要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因而,不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制定了降低人口增長速度的人口政策,而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鼓勵生育和推遲退休等人口政策。
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因為歷史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所面臨的人口問題也不完全相似。比如現階段,我國雲南、貴州等中西部大多數省區,主要的人口問題是人口數量過快增長的問題,我國的整體狀況也是人口過快增長的問題,所採取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數量,實行計劃生育,但上海面臨的主要人口問題是老齡化和沉重的就業壓力,伴隨我國整體上跨入老齡化階段,我國的人口政策也將有相應的調整。
因此,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採取的人口政策,既是階段性人口問題現狀的反應,也取決於人口發展的整體狀況,是一項歷史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學習時要注意關注不同國家或地區最新的人口資料。
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負增長所導致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一、勞動力不足,影響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二、青壯年負擔過重。三、總人口持續減少。相應的人口政策與措施為:採取鼓勵生育或接納外來青壯年移民等人口政策和措施。
人口高自然增長率所導致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在:一、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長慣性。二、給教育、醫療、住房、就業帶來巨大壓力。三、積累減少,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四、對資源環境造成巨大壓力。相應的人口政策與措施為:實行計劃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長速度,控制人口數量。 理解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學習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礎,可以從以下不同角度,結合典型事例剖析不同因素對人口分布的影響:
(1)生產力水平。人口總是集中在能夠提供最有利於生存發展機遇的地點。城市作為最多職業、最具有集聚效應的生產地域,即生產力水平最高的地域,成為現代人口分布的最密集地域。
(2)自然條件。緯度、海拔、距海遠近等自然條件對人口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
(3)政治、宗教、歷史文化等因素。國家的民族政策、經濟政策以及傳統的歷史文化等,都對人口的分布有著重要的影響。
人口分布首先表現在農村與城市人口密集程度的差異上;其次,不同自然、歷史文化差異都造成了世界人口分布的極大差異。 人口遷移是人口移動的一種形式,是指人們變更定居地的空間流動行為。引起人口遷移的原因很復雜,但又規律可循,一般認為人口遷移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受自然環境變遷、社會經濟變遷、政治文化變遷等影響。
人口遷移會對移出和移入地區帶來不同的影響:對移出地區而言,人口遷移可以減輕環境的壓力,但大量的人口移出會引起勞動力的短缺的人才的流失;對移入地區而言,人口遷移能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和人才資源,有利於資源的開發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會增加環境的壓力並有可能引起就業壓力。另外,人口遷移在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餘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等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環境人口容量」也有人簡稱為「人口容量」,這是指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准則的物質生活水平下,該國家或地區能夠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由此可見,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環境要素、技術水平、人類的消費水平和區域的開放程度等。
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環境因素有太陽、空氣、淡水、土地、生物等,它們都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但不同的資源對決定環境人口容量的意義不同。像太陽、空氣目前對環境人口容量沒有限定,而淡水過去只對個別乾旱地區的人口數量起限製作用,現已成為決定越來越多的地區環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估算環境人口容量時,通常以土地、淡水等限制性因素來估算,並要考慮地區的開放程度和人類的消費水平。
而環境承載能力是從自然資源的角度估算環境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費水平壓縮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撫養人口數量。由此可見,環境人口容量要小於環境承載能力。
4. 地理單選 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最大。而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選A
5. 地理選擇 人口容量的特點
1、環境人口容量沒有絕對的數字標准,它是當地資源條件與人文活動的理論結合產版物,所以具有相對權性。2、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要素如科技水平、可用資源的種類和數量、生活消費水平等,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在不同歷史時期,同一區域的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所以具有可變性。3、環境人口容量達到一定限度,就會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經濟及社會環境等其他因素,所以環境人口容量可以當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一個參考標准,只有維持在合理的人口容量范疇內,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人口超過了的容量限度,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問題,所以具有警戒性。
6. 關於高中地理。環境承載力和環境人口容量有什麼關系對於同一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哪個大
環境承載力:一般指的是某個區域的行政規劃大小,比如一個縣、內市的實有可用面積.
環境人口容容量:指的是在固有的區域可用面積和綠化等面積允許的情況下,可容納的人口總量.
人口合理容量:在以上條件的基礎上,實際可以容納的人口總數.
7. 請教兩個關於人口的地理題:
第一題: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死亡率肯定不會上升,可以排除C和D。現代型的特回征是低死亡答率、低出生率,所以A選項中的「出生率基本不變」是錯的。因此此題選B。
第二題:A選項: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最大。而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選項:我國資源總量雖然較高,但人口總數達13億,人均佔有量較低。
C選項:以樂觀的觀點來看,目前我國環境人口容量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
D選項:在假定技術水平、資源的基礎和潛力相對穩定,以及人口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的條件下,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但是隨科技發展和消費水平的不斷變化,環境人口容量不能定量地評估,只能定性說明。所以此題選D。
8. 高一地理問題:為什麼消費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就越小呢
環境人口容量是一個地區的在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其資源和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數量。
消費水平高其經濟較發達,其社會經濟因素對人口的遷入有吸引力,人口的增長就給環境帶來了壓力。
9. 高中地理題,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環境承載力,三個誰的范圍大和分別表示的意思。謝謝謝謝!!急
環境承載力最高,之後是人口容量,最後是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是指一個地區的內資源環容境能夠承載的最大人口數量,意即最高人口。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