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南京地理環境

南京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1-21 12:47:57

❶ 南京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中部地區,江蘇省西南部,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節點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總面積6587.02km²,2016年建成區面積1125.78km²。

南京進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進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進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進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略短。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江南、華南其他都市相比大為減輕,故已摘去「火爐」的稱呼。

南京水域面積達11%以上,有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大小河流湖泊,長江穿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公里。境內共有大小河道120條,分屬兩江(長江、青弋江—水陽江)、兩湖(固城湖、石臼湖)、兩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劃分水系,可劃分為長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陽江四大水系。

❷ 南京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中部地區,江蘇省西南部,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中國版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權[5],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節點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來自網路

❸ 南京中山植物園的地理環境

南京中山植物園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7℃,極端最高氣溫41℃(1988年),極端最低專溫度23.4℃(1969年),氣候溫和屬。年平均降雨量1000.4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佔全年降雨量的59.2%。無霜期 237d。

❹ 地理環境為南京經濟發展提供了哪些條件

南京簡稱寧,地處長江下游的丘陵地區,北緯32°03′,東經118°47′;東臨富饒的長江回三角洲,西靠皖(安徽答省)南丘陵,南連太湖水網,北接江淮平原;「黃金水道」長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江寬水深, 萬噸海輪可終年暢通,是一個天然的河、海良港。;距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約300公里,是我國東西大動脈長江與南北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交匯點,被譽為「東南門戶,南北咽喉」。

❺ 「六朝古都」南京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怎麼樣

氣候:南京屬亞來熱帶季源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地理環境: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長江穿城而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公里。紫金山風景絕佳,幕府山氣勢雄偉,秦淮河、金川河縈繞其間,玄武湖、莫愁湖點綴城中,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11%以上,林木覆蓋率26.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7平方米,在中國位居前三甲,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署特別榮譽獎獲得城市。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❻ 南京魚嘴濕地公園的地理環境

南京魚嘴濕地公園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河西新城濱江風光帶最南端,處於長江、夾內江和秦淮新河容三水交匯處,總面積約64萬平方米。這里有二十多萬平方米是完全原生態的濕地,有大量濕地樹木。
公園裡面,濕地棧道、自行車道、綠道、車行道等道路功能各異。沿著蜿蜒曲折的沿江棧道漫步,再炙熱的陽光也被江風和樹蔭化解。江風拂來,既有潮起潮落的低吟,也有船舶號鳴的渾厚。
長江三橋近在咫尺、裝卸貨物的碼頭改造成了觀江平台、指引來往船隻注意江心洲的燈塔修葺一新,而濱江濕地灘塗是魚嘴濕地公園的精髓,一邊是蘆葦依依起伏,過往的白鷺時而游弋盤旋,時而駐足棲息;另一邊江水滔滔,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江豚嬉戲。

❼ 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地理環境

南京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位於南京河西新城區,毗鄰奧體中心,佔地 12.5 萬平方米,建有寬頻接入千兆校園網,1200台計算機和 50 多個多媒體教室;有國際標准化 400 米塑膠跑道的田徑運動場、燈光草坪足球場、公寓式學生宿舍、寬敞明亮的學生食堂,校園建築歐陸風格,環境優美、典雅,被譽為南京新城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專業建設
學校以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中職全日制學歷教育為主。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的需求,設有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建築裝飾、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經濟管理七大類二十多專業,在15個高職專業中擁有10個國家級、省級示範、省級品牌特色專業。其中建築工程技術(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工程造價、應用電子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建築設備安裝技術、電子商務、環境檢測與治理技術、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在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

❽ 南京的地理環境

區位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中部地區,江蘇省西南部,是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節點城市。 地理坐標為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標為北緯32°02'38、東經118°46'43。 總面積6597km²(不含水域),截至2012年建成區面積752.83km²。 地貌 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江河湖泉相得益彰。長江穿城而過,沿江岸線總長近200公里。紫金山風景絕佳,幕府山氣勢雄偉,秦淮河、金川河縈繞其間,玄武湖、莫愁湖、百家湖點綴其中,較大的湖泊有石臼湖、固城湖、金牛湖等湖泊,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11%以上,林木覆蓋率26.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7平方米,位居中國前三甲,是中國四大園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署特別榮譽獎獲得城市。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氣候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季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江南、華南其他都市相比大為減輕,故有為南京摘去「火爐」帽子的說法。 資源 南京地處北亞熱帶,屬於中國現代植物資源最豐富、植物種類最繁多的地區。又以山丘、河湖兼備,氣候溫和,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繁多,其動物種類,足以代表長江下游地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棲息、繁衍的國家級保護動物有中華鱘、白鰭豚、揚子鱷、河鹿、江豚、鴛鴦、長耳鶚、短耳鶚等。
南京蘊藏著較豐富的礦產資源,境內已發現54種礦藏。鐵、銅、鋁、鋅、金、銀、鍶等15種礦儲量江蘇第一,4種進入中國前6位。其中,鐵硫儲量佔全省40%左右,鍶礦品位高、儲量大,為東南亞之首。地下水源豐富,水質優良,溫泉是南京主要的地熱資源,著名的有湯山溫泉、湯泉溫泉、珍珠泉溫泉等。

❾ 南京的自然環境有設么特點

1.自然環境概況
1.1 地理位置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地區,距入海口347公里,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東望大海,西達荊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長江越境而過。距上海300公里,距北京1200公里,向西離重慶1400公里。境內山崗、平原、河流交錯。全市總面積6582.31平方公里,2007年總人口617.17萬人。
1.2 自然環境概況
1.2.1 地質地貌
南京地貌特徵屬寧鎮揚丘陵地區,南京市轄區總面積6582.31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723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為骨架,以環狀山、條帶山、箕狀盆地為主要特色,組成了一個低山丘陵、崗地和平原、洲地交錯分布的地貌綜合體。其中低山占土地總面積的3.5%;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4.3%;崗地佔土地總面積的53%;平原、窪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總面積的39.2%。地貌類型多樣,決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樣性、多宜性。全市森林覆蓋率為22%。全市湖泊棋布,河流網織,水域面積達11%以上。
1.2.2 氣候特徵
1) 氣象特徵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南京進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經柳綠桃紅;進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種時節,麥熟禾壯;進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進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立冬已過,草木尚未枯黃。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略短。
2) 氣溫及變化
年平均氣溫15~16℃;最高氣溫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氣溫-16.9℃(1955年1月6日),最熱月平均溫度 28.1℃,最冷月平均溫度 -2.1℃。氣候的變率較大,冬季乾旱寒冷,夏季炎熱多雨。
2007年平均氣溫17.4℃,最高氣溫38.2℃,最低氣溫-4.5℃。
3) 風速風向(風玫瑰圖)
南京市屬季風氣候,冬、夏間的風向轉換十分明顯。冬季以東北風為主,夏季以東風和東南風為主,春季以東南和東風為主,秋季以東北風為主。風向玫瑰圖如下(靜風佔16.7%)。南京市平均風速不大,大風的日數亦不多。最大風速19.8m/s。2007年平均風速為2.41m/s,年主導風為東風,頻率21.7%。

4) 日照
南京市的日照數量介於1766~2200小時之間,年日照百分率在50%左右。太陽總輻射量115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在季節分配上,以夏季(6~8月)為最多,約占年日照時數的30%左右。南京市區佔31.4%、高淳佔32.5%。冬季(12~2月)日照時數最少,約占年日照時數的20%左右。2007年日照1680.3小時。
5) 降水
南京市年平均降雨量1081.4毫米,相對濕度76%。南京以六、七月黃梅季節雨量最多,全年約有55%的降水集中在5~8月。在季節分配上,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的降水大於秋季。2007年降雨量為1070.9。
6) 蒸發
南京市的蒸發量在1500mm左右,以夏季為最多,冬季為最少,春、秋介於期間。南京市的蒸發力在975~1025mm之間,由東北向西南增大。
7) 災害性天氣
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寒潮、連陰雨、冰雹、炎熱高溫和旱澇。丘陵崗地的乾旱缺水和平原圩區的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另外城市熱島效應明顯且熱島面積有擴大趨勢。
1.2.3 土壤
南京地區的土壤主要有地帶性土壤和耕作土壤兩大類型。在北、中部廣大地區為黃棕壤(地帶性土壤),南部與安徽省接壤處有小面積的紅壤。土壤分布隨地形地起伏呈現一定規律。黃土崗地上分布著經旱耕有所熟化而形成的黃棕壤,平原、低窪桿區則為大面積的水稻土,在城鎮附近有部分菜園土,沿江沖積平原分布著灰潮土。
南京市的南北跨度小,氣候變化不大,土壤水平地帶性分布只是一個黃棕壤帶。同時,雖屬丘陵地貌,而地面起伏也不大,氣溫、濕度和植被的垂直變化不大,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不明顯。在不同地區之間,因母質、水文和農業利用的不同,呈現出有規律的土壤地域性分布。全市土壤分為7個土類、13個亞土類,按成土母質、地貌和水文條件等地區性因素的不同,分為30個土屬,其下又以土體構型、土壤質地、土層厚度等的不同分為67個土種。
1.3 自然資源概況
1.3.1 港口資源
南京是濱江城市,地處中國沿海、沿江「T」型生產力布局軸線的交叉點,具有 「承東啟西、承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南京岸線資源豐富,擁有長江幹流岸線195.2公里(不含江中洲島岸線),約佔全省的22.6%,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一級岸線53.3公里,二級岸線44.4公里,三級岸線97.5公里,佔全市岸線比重分別為27.4%、22.7%和49.9%,岸線利用條件總體較好。
南京港轄區范圍,長江北岸上自駟馬河(烏江口),下至儀征泗源溝,全長110公里;長江南岸上自慈湖口,下至大道河,全長98公里。除長江外,南京內河航道通航里程664公里。
1.3.2 礦產資源
南京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境內已發現54種礦藏,具有開采價值的有近30種。鐵、銅、鋁、鋅、金、銀、鍶等15種礦儲量江蘇省第一。4種進入全國前6位。鍶礦品位高、儲量大,為東南亞之首。在六合區境內發現了藍寶石礦。
1.3.3 生物資源
南京地處北亞熱帶,現代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種類繁多。境內現有管束植物175科,630屬,共1400餘種。常見麻櫟、栓皮櫟、楓香、化香樹、糯米椴等落葉闊葉林以及青岡、苦櫧、冬青等常綠闊葉樹種近50種;菰、何首烏等野生葯用植物790種。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棲息、繁衍的國家級保護動物有中華鱘、白鰭豚、揚子鱷、河鹿、江豚、鴛鴦、長耳鶚、短耳鶚等。
1.3.4 林業資源
建國初期,南京市保留森林面積僅1萬公頃。經過五、六十年代的群眾性造林,森林植被逐步得到恢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業得到快速發展。2007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99平方米。2007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積10.8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3%。全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748.39平方公里。
全市境內現有管束植物175科,630屬,共1400餘種,有苦櫧、紫楠、紅果榆等大量珍稀樹種和珍貴地方特有樹種,有以梅花、雪松為代表的多種花卉、觀賞樹木和豐富的竹類資源。此外,我市野生山林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現有野生葯用植物790種,有白茅、益母草等;野生纖維植物90餘種,有柳屬、化香等;野生澱粉植物40餘種,有栓皮櫟、短柄桅等;野生油脂植物90種左右,有山胡椒、播娘蒿等;野生芳香油植物40餘種,有石竹、薄荷等;鞣料植物50多種,有茅栗、龍牙草等;野生保健飲料食品植物20種以上,有野山楂、金櫻子等。森林旅遊業迅速突起,全市已有老山、牛首山、雨花台區南郊、溧水無想寺、高淳遊子山五個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
1.3.5 濕地資源
南京的濕地資源非常豐富。整個秦淮河長達100多公里,流域面積高達2600多平方公里,幾乎佔了南京濕地的半壁江山。此外,玄武湖、金川河、燕子磯、烏龍潭等濕地遍布整個南京城,但現狀同樣不容樂觀。作為南京市內最大的濕地區域,玄武湖水面面積縮小到歷史的最低點。從1986年開始至今,18年的時間里玄武湖的湖面被蠶食近4萬平方米。雖然南京濕地資源豐富,但污染、破壞嚴重,河湖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2 社會經濟概況
2.1 人口
2007年總人口達617.17萬人,隨著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城鎮人口由04年418.4萬人增加到05年的471.4萬人。同時,2000年以來南京市流動人口以驚人的速度上升,最大年漲幅達57.9%,2004年南京市流動人口達134.34萬人。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京市人口的文化素質提高很快,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為12351人。
自九十年代以後,南京市的人口增長已不主要取決與自然增長,基於南京城市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吸引力,預計南京市人口規模在今後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到2010年全市總人口將達到750萬—800萬,2020年前後跨入千萬人口城市行列。「十一五」末南京市60歲以上老人將突破100萬,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4%左右。勞動年齡人口和老年人口數逐年上升,表明就業壓力會不斷加大,並且老年保障體制將面臨嚴峻考驗。
2.2 社會經濟
2007年實現財政收入628.53億元。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317元和8020元,較2006年增長8.5%和13.8%。GDP水耗、GDP能耗逐年走低,國土產出效益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指標逐年上升反映出南京市的社會經濟向良性循環發展。從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看,總體將呈現「五大趨勢」,一是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升級;二是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三是城市空間結構加快調整;四是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提升;五是社會結構加快轉型。
2.3 城市建設
2007年順利實現全市總體全面達小康目標。城市規劃和建設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 積極推進和諧南京建設。2007年完成城市建設投資330億元,推進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一號線南延工程,建設地鐵二號線東延仙林段;開工建設濱江大道下關段、幕燕段、江北濱江大道試驗段、濱江大道南延工程;河西會展中心建設進展順利;鐵路南站、寧和城際鐵路、城市快速內環北線二期工程進展順利;寧杭高速二期路基工程基本完成;開工建設江南、江北沿江高等級公路。2007年天然氣供氣總量約為3450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0%;煤氣供氣總量約為160000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4%;城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約為600萬噸/日,比上年提高了21萬噸/日。全年完成背街小巷整治201條,完成小區出新66個,完成房屋整治1026幢。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80%「城中村」基礎設施配套和環境整治任務。全年「拆違」214萬平方米、「拆破」30萬平方米。2007年建設完成中低價商品房7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151.7萬平方米。新購公交車1099輛,建設虎踞北路等一批公交樞紐站,完成龍蟠路、江東路、建寧路、中央路等5條公交專用車道建設,初步形成公交專用道網路。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建設主城區污水收集管網、郊縣污水處理廠、江北垃圾焚燒電廠等一批環保重點工程。
2.4 水、土資源的利用
2.4.1 水資源利用
1) 水資源量
南京市本地區的水資源不夠豐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只有25.6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18.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7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在年際和季節上分布很不均勻,豐水年可達43.8億立方米,枯水年只有7.4億立方米,夏、秋季降雨產生的水資源總量佔全年水資源總量的70%,冬、春季佔30%。但是,從南京市過境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可達9222億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區水資源總量的360倍,其中從長江過境的水資源總量年平均9200億立方米,從水陽江過境的水資源總量年平均12億立方米,從滁河過境的水資源總量年平均10億立方米。水資源在年際和季節上分布也是很不均勻,以從長江過境的水資源為例,豐水年過境的水資源總量可達13590億立方米,枯水年只有6320億立方米,夏、秋季佔70%,冬、春季佔30%。
2)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根據《南京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匯總分析》報告:本地水資源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水量的要求,必須依靠客水資源補給,通過利用長江水,基本能滿足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要;水旱危害頻繁,遇乾旱年份,丘陵山區連人畜飲水都發生困難;沿江地區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部分縣在中等乾旱年、特殊乾旱年缺水嚴重,只能靠從外地提、引水。
3) 水資源利用狀況
南京市境內的大江大河大湖都進行了初步治理。長江南京河段重點治理江岸崩塌。秦淮河開挖了秦淮新河分洪道,使秦淮河的行洪能力從300多立方米/秒,增加到1300立方米/秒,補水能力從0增加到100立方米/秒。滁河開挖了馬汊河分洪道,使滁河分洪能力從500立方米/秒增加到2300立方米/秒,補水能力從0增加到50立方米/秒。水陽江、固城湖、石臼湖也進行了治理,固城湖的補水能力從0增加到25立方米/秒。流入大江大河大湖的120條支流,也進行了治理,徹底改變了彎、窄、淺的舊面貌。建成水庫251座,其中中型水庫13座,水庫塘壩總庫容達10.7億立方米,其中水庫庫容5.8億。
南京城市防洪尚未全面達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標准;丘陵山區水資源不足,抗旱能力不強。遇到大旱年,還有30多萬畝農田受旱,5萬多人飲用水困難;水資源污染嚴重,滁河、秦淮河的水已不能為兩岸人民飲用,很多中小河溝已成為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道。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嚴控工業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倡導節約用水,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不足和水資源污染問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2.4.2 土地資源利用
南京全市6582.31平方公里的土地總面積中已有1550.27平方公里為現狀建設用地,餘下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可耕地368.36萬畝,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中的耕地只有277.3萬畝,按戶籍人口計算,全市人均耕地僅0.644畝,低於全國1.425畝、全省0.98畝的平均水平,且其中還以中低產田所佔比例較大。未利用地中主要是山地、河流、湖泊等,耕地後備資源短缺。因此,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將強調節約集約的用地方式,促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將制定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指標體系,科學控制土地供應的規模、結構、時序,同時還將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下功夫。另外,將有計劃、分步驟把農村居民點集中到城鎮和中心村,最大限度地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由此,南京將全面加快雄州、永陽、淳溪三個新城和湯山、湯泉、祿口、橫梁等九鎮基礎設施建設。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❿ 南京高淳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發展

http://www.investgc.com/main.htm
到南京高淳的官方招商網站上面有詳細的介紹
很詳回細的,希答望查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