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地理環境
Ⅰ 印度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印度的歷史又是如何發展的
古代印度位於亞復洲南部的印度次大制陸,外表像一菱形或鑽石形。印度這一名稱來源於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的印度河和恆河,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自然條件。印度的北方為喜馬拉雅山脈所阻隔;西面的興都庫什山脈,是印度與西方的交通要道,雅利安人就是通過這個要道進入印度的。印度的南半部是三角形的半島,東為孟加拉灣,西為阿拉伯海。南部的德干高原有森林和礦產,多沼澤草原。沿海平原區氣候宜人。古代印度包括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尼泊爾等國。
古代印度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印度河文化時期,有考古發掘的摩亨佐·達羅等古城;第二時期是公元前2000~前500年的吠陀文化時期,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第三時期為公元前324~前187年的孔雀帝國,這個時期是佛教興盛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建寺廟和石窟;第四時期是公元6世紀以後,婆羅門教又重新取代了佛教,後來轉化為印度教,還有專修苦行的耆那教,形成了婆羅門教和耆那教寺廟。公元11~12世紀,伊斯蘭教徒先行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幾個王朝。到公元15世紀末,印度的建築伊斯蘭化了。
Ⅱ 印度地理環境20字
印度地處北半球,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版熱帶沙漠氣候。權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Ⅲ 印度地理環境有哪些優勢
地處熱帶,水熱條件好; 耕地面積大; 礦產資源豐富。
Ⅳ 印度的地理環境氣候對於印度思想產生的作用
地理環境在印度文明發展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文明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專,但削弱了人屬們與自然斗爭能力的發展,加之環境使然,印度人長期自囿於農村公社、種姓和宗教束縛中,少有進取精神,屢遭外族入侵與征服。但是他們在追求心靈致悟中,創造了獨特的文化,特別是博大精深的佛學,以它深奧的哲理和高度的思辨特徵,在古代東方世界大發光彩,東漸中華,遠播亞太。印度文化給世界文化寶庫留下了寶貴遺產。
Ⅳ 印度尼西亞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尼島嶼分布較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各島內部多崎嶇山地和丘陵,僅沿海有狹窄平原,並有淺海和珊瑚環繞。
加里曼丹島,山地從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廣闊,南部多沼澤。
蘇門答臘島,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山脈東北側為丘陵和較寬的沿海沖積平原,平原東部多沼澤。
蘇拉威西島,大多為山地,僅沿海有狹窄平原。
爪哇島,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間多寬廣的盆地。
伊里安島,西部高山橫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島嶼山峰查亞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較寬廣。
印尼河流眾多,水量豐沛,但都比較小。較大的河流有爪哇島的梭羅河以及加里曼丹島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馬哈坎河,其中梭羅河全長560公里。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馬寧焦湖、車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蘇門答臘的多巴湖為印尼第一大湖。
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Ⅵ 古代印度的地理環境是什麼樣的
古代印度位於亞來洲南部的印度次源大陸,外表像一菱形或鑽石形。印度這一名稱來源於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的印度河和恆河,為發展農業提供了自然條件。印度的北方為喜馬拉雅山脈所阻隔;西面的興都庫什山脈,是印度與西方的交通要道,雅利安人就是通過這個要道進入印度的。印度的南半部是三角形的半島,東為孟加拉灣,西為阿拉伯海。南部的德干高原有森林和礦產,多沼澤草原。沿海平原區氣候宜人。古代印度包括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尼泊爾等國。
Ⅶ 印度的地理位置特點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7)印度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Ⅷ 印度尼西亞的地理環境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亞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領地位於南半球,因此是亞洲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東帝汶也是南半球國家)。經度跨越96°E到140°E,東西長度在5500千米以上,是除中國之外領土最廣泛的亞洲國家。 印尼島嶼分布較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各島內部多崎嶇山地和丘陵,僅沿海有狹窄平原,並有淺海和珊瑚環繞。
加里曼丹島,山地從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廣闊,南部多沼澤。
蘇門答臘島,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斜貫,山脈東北側為丘陵和較寬的沿海沖積平原,平原東部多沼澤。
蘇拉威西島,大多為山地,僅沿海有狹窄平原。
爪哇島,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間多寬廣的盆地。
伊里安島,西部高山橫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島嶼山峰查亞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較寬廣。 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溫度25-27℃,無四季分別。北部受北半球季風影響,7-9月降水量豐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風影響,12月、1月、2月降水量豐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Ⅸ 比較英國與印度區域地理環境
英國與印度的地理環境:
1.英國處於中緯度地區,印度處於低緯度地區,按照地內球太陽輻射熱量分容布不均,氣溫從低緯度到高緯度遞減的規律,英國的總體氣溫是不會有印度高的。
2.英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英國全面溫和多雨,印度旱雨季明顯。這主要是因為熱帶季風氣候受到風帶與季節性移動的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全面受西風帶控制。
3.英國是北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國家,既離開歐洲大陸,又靠近歐洲大陸,由大不列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及附近許多島嶼組成。東瀕北荷蘭等國;西鄰愛爾蘭,橫隔大西洋與美國、加拿大海,面對比利時遙遙相對。印度是南亞國家,為南亞面積最大國,西北與巴基斯坦,東北與孟加拉,中國,不丹等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相鄰,東南與斯里蘭卡相望。
4.英國為島國,島國的河流特點是短小,流程短,最長河流賽文河僅為354公里,遠不及印度恆河的七分之一。
Ⅹ 印度比哈爾邦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比哈爾邦,是印度東北的一個邦,傳說是佛教的起源地。
比哈爾邦傳統上分為北部恆河平原和南部恆河平原。
北部恆河平原從特萊地區自北向南一直延伸至恆河北岸。它包括特爾胡特、薩蘭、達爾彭加以及科西等地區。在地勢上,它自北向南逐漸升高。恆河自西向東流經這片平原的南端。
平原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地形開始出現起伏,這片沖積平原呈現出了丘陵的地貌特徵,它由一連串低矮的山丘組成。這些山丘腳下是廣袤的平原,無數向南或向東流淌的山溪滋潤著這片土地。山丘下的土壤中沒有岩石,因此能夠保留住水分,使農作物能茂盛地生長。
南部恆河平原是沖積而成的淺灘,半島狀的邊緣參差不齊,布滿灌木和裸露岩石的島上聳起了許多岩石叢生的小山丘。宋河繞過岩石地帶,在西部形成一處廣袤的三角洲地帶。這段沖擊地帶寬約137公里。
每年11月初當地進入寒冷的季節,一直持續到來年三月中旬。隨後炎熱的天氣接踵而至,直到6月中旬。不久後雨季來臨,一直持續到9月末。冬季當地天氣溫暖晴朗。每年11月,比哈爾邦各地氣溫適宜,通常介於19.6-22.2℃之間。一月是比哈爾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月份。當地每年的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5月,它是比哈爾邦一年中最炎熱的月份。
與印度北部其它地區類似,比哈爾邦在夏季也會遭遇沙塵暴、雷暴以及揚沙天氣的侵襲。雨季於每年6月開始,而7月和8月為當地降雨量最多的月份。從南向北吹的季風通常會在10月的第一周從比哈爾地區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