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地理位置
❶ 青海的地理位置和環境
青海省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青海省簡稱青,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 青海省,省會西寧,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轄6州、1地、1市、51個縣級行政單位,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有漢、藏、回、撒拉、蒙古、哈薩克等民族。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西高東低,西北高中間低,地形復雜多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空氣稀薄,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河的發源地。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傳佛教(喇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傳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
青海屬大陸性高原氣候,溫差大、日照長、降水少。農業以小麥、青稞、蠶豆、馬鈴薯、油菜為主。日月山以西為牧業區,屬高原牧區,牧區內草原廣袤,牧草豐美,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牧區之一。
該省還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有野生動物250多種,其中屬國家[3]一類保護動物有野駱駝、野氂牛、野驢、藏羚、盤羊、白唇鹿、雪豹、黑頸鶴、蘇門羚、黑鸛等10種,有氂牛500多萬頭。
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巍巍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垠。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
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行政區域涉及包括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鄉,總面積為30.25萬K㎡,約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3%
遠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遊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那是從飛機上鳥瞰所得印象。飛機飛近橫亘於甘肅與青海間的祁連山時,看到這千尺絕壁的高山會感到驚訝;飛機越過界山後的起伏山地,卻見大片的青海湖,以及遼闊的柴達木盆地(面積大約二十七萬平方公里),使人難於置信這是高原上的平川。再往南飛,昆侖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唐古拉山脈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過五百至一千公尺之間的緩坡,起伏於高原之上。山腳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達雪線(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頭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許會把那片草原當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
高原上的山嶺雖然不見高聳千仞,卻是雪線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長年滲進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澤,匯成溪流,再匯百川而成黃河、長江。黃河水像搖籃似的撫育中華民族;長江水則滋潤中原大地。
清真寺 青海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礦藏儲量在全國居於首位。已發現礦產120餘種,探明儲量的有110種,鉀、鈉、鎂、鋰、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儲量居全國第一位,其中許多礦產是屬於國內外急需的資源。聞名遐邇的柴達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礦,素有「聚寶盆」之美譽。其中鹽湖有30多個,已探明總儲量700億噸,單是察爾汗湖的鹽就可以從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寬的鹽橋。水能資源是青海能源最大優勢,蘊藏量達216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為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770億度。青海天然草原遼闊,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可利用草場面積5億畝,發展畜牧業物質基礎雄厚。全省有經濟動物400多種,野生植物1000餘種,具有貯藏量大、種類多、用途廣、高原特色顯著的特點。大部分可開發利用,葯用價值極高。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有「百鳥的王國」的青海湖鳥島,「高原的西雙版納」孟達自然保護區,藏傳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爾寺,伊斯蘭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東關大寺,阿尼瑪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遊的好去處。「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國最大的人工水庫龍羊峽、都蘭國際狩獵場、坎布拉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青海省先後設立了以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為重點的格爾木經濟開發區,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的西寧橋頭經濟開發區和民和民族經濟改革試驗區,並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青稞、蠶豆、豌豆等,經濟作物以油菜籽為主,畜產品主要有牛羊肉、羊毛、羊絨、牛毛絨、駝毛絨、牛奶等,工業主要產品有電力、原油、原鹽、原煤、鋼及鋼材、鋁錠、電解鎂、純硅、石棉、鉀肥、金屬切割機床、水泥、石棉製品、紗、乳製品、布、呢絨、毛線、毛毯、皮革等。
青海交通非常便利,航空、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前瞻二十一世紀,西部大開發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強音,青海經濟也將駛入加快發展的軌道。進軍鼓響,號角頻催,青海各族人民正躊躇滿志,描繪一個更加光輝燦爛的新青海。
❷ 青海在哪裡急
青海位於中國西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103°04′,北緯31°9′~39°19′之間,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
青海四周相鄰的省、區,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青海省地貌復雜多樣,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兼具青藏高原、內陸乾旱盆地和黃土高原三種地形地貌,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地跨黃河、長江、瀾滄江、黑河4大水系。
(2)青海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青海省全屬於青藏高原及青海省地理概況:
青海全省均屬青藏高原范圍之內,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內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地區面積為11.1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區面積為53.2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區面積為5.4萬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7.8%。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海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青海
❸ 青海湖的地理位置
青海湖又名「來庫庫諾爾」,即蒙語自「青色的海」之意。它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國內最大的鹹水湖。它長105公里,寬63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來源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入湖的河流有40餘條,主要有布哈河、巴戈烏蘭河、側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❹ 青海高原的地理位置
青海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版他們陡然而起,上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亞洲許多主要河流的源頭在這里。
❺ 青海的地理位置怎樣
海省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東西長約1200公里,南北寬800公里,面積為72萬平方版公里。境內山脈高聳,地形權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布。巍巍昆侖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省內行政區劃為3個市,6個自治州,1個地區公署,47個縣,省會為西寧市。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個少數民族,人口510萬。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西高東低,西北高中間低,地形復雜多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空氣稀薄,大部分地區海拔在3000—5000米之間
❻ 青海地理概況有哪些
青海省簡稱「青」,因境內有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位於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東北部,與新疆、甘肅、四川、西藏四省區比鄰。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全省面積72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第四位。其中草地3160萬公頃,耕地58.99萬公頃,森林25萬公頃,其餘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地形青海處在我國地形三大階梯的第一級上,絕大部分屬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境內呈現出高山、峽谷、盆地、高原、台地等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其中4000至5000米地區佔全省總面積54%,最低點1650米,最高點6860米。北部和西北部為山嶺谷地,南部為青南高原,東部為河湟谷地,間有小塊盆地和台地,西部主要是柴達木盆地。由於地形多樣,適宜於多種動物和植物生長,有較好的經濟發展前景。
氣候由於受海拔、地形、緯度、大氣環流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青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冬季較長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氣溫地區分布差異大,垂直變化明顯,降水分布地區差異顯著,季節集中。全省年平均氣溫在-5.6℃——8.7℃左右,東南部年降水量為450毫升到600毫升。
自然資源礦產資源:青海是一個資源型富省,現已發現各類礦產125種,探明儲量的礦種105種,其中,50種居中國前10位,鉀、鈉、鎂、鋰、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等11種居中國首位。在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45種礦產中,青海有21種列全國前10位。聞名遐邇的柴達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礦,素有「聚寶盆」之美譽,富含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中鹽湖有30多個,已探明總儲量700億噸。青海非金屬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石棉、電石用石灰石、蛇紋岩、玻璃用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的儲量在全國也名列前茅。石棉儲量居全國第1位。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石油、天然氣資源有較好的成礦條件,盆地內共發現油田16處、氣田6處。據全國第二次盆地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盆地總的石油資源有12.44億噸,已探明2億噸;天然氣資源已探明472億立方米。
水能:黃河上游的水電資源是青海能源最大優勢,有178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166多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為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770億度。擬建的中型水電站有尼那、直崗拉卡共7座。總裝機可達1,103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368億千瓦時,水電站單位造價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40%。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是國內地熱資源較豐富的地區。
畜牧草場:青海天然草原遼闊,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草場面積達3160萬公頃,佔全國可利用草原面積的15%,發展畜牧業物質基礎雄厚。在遼闊肥美的草原上,生長著天然牧草940多種,其中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良牧草約190多種,具有含粗蛋白質、粗脂肪、無氮浸出物高,粗纖維低的特點。飼養的草食性牲畜主要有藏系綿羊、氂牛、馬、駱駝、山羊等,普遍耐高寒、耐粗飼。尤其氂牛是青藏高原優勢畜種,數量居全國第1位,佔全世界氂牛總飼養量的1/3。
野生動植物資源:野生植物群中已發現經濟作物1000種,葯用植物就有大黃、甘草、貝母、雪蓮、黃芪、黨參、藏茵陳、羌活、蟲草、柴胡等百餘種、尤其冬蟲夏草是馳名中外的貴重葯材。全省有鳥類290多種,哺乳獸類109種,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1種,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3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36種。有22種珍稀動物被列入《瀕臨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I和附錄II中。
旅遊資源:青海省自然風光雄奇壯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全省已開發出旅遊景點10多處。有「百鳥的王國」的青海湖鳥島,「高原的西雙版納」孟達自然保護區,藏傳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爾寺,伊斯蘭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東關大寺,阿尼瑪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遊的好去處。「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國最大的人工水庫龍羊峽、都蘭國際狩獵場、坎布拉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環境狀況和問題2005全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42.0%,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1.54%,比上年提高5.48個百分點。建成煙塵控制區9個,面積72.2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音達標區1個,面積63.2平方公里。全省共有各類環境檢測站21個,比上年增加1個。擁有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和單位2個;自然保護區11個,面積2176萬公頃(21.76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0.1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面積2025萬公頃(20.25萬平方公里)。本年新增大通北川河源區和祁連山、諾木洪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
人口人口統計2004年年末全省總人口538.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7.51萬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到38.53%;鄉村人口331.09萬人。全省男性人口276.43萬人、女性人口262.17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32%和48.68%。0―14歲人口125.60萬人、15―64歲人口381.30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31.70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23.32%、70.79%、5.89%。全年出生人口8.75萬人,出生率為16.32‰,比上年下降0.62個千分點;全年死亡人口3.46萬人,死亡率為6.45‰,比上年上升0.36個千分點;全年凈增人口4.80萬人,比上年少增0.4萬人。
人口增長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為9.49‰。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青海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共有55個民族成份,現有少數民族人口共235.06萬多人,約佔全省總人口的45.5%。在青海世居的少數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國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的比例分別是:藏族21.89%,回族15.89%,土族3.85%,撒拉族1.85%,蒙古族1.71%。
文化程度2005年,全省有研究生培訓單位5個,招生數403人,在學研究生894人,畢業生117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招生數1.16萬人,比上年增長25.0%,在校生3.25萬人,增長11.3%,畢業生0.81萬人,增長42.1%;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7所,招生數1.32萬人,比上年增長1.83倍,在校生2.47萬人,增長31.0%,畢業生0.58萬人,增長1.0%;普通高中144所,招生數3.76萬人,比上年增長8.0%,在校生10.05萬人,增長9.0%,畢業生2.54萬人,增長22.7%;初中學校367所,招生數7.88萬人、在校生22.7萬人、畢業生6.81萬人;普通小學2898所,招生數8.93萬人,在校生50.69萬人,畢業生8.10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數335人,在校生2307人。幼兒園在園幼兒8.26萬人,比上年增加0.51萬人。全省「普九」覆蓋率達86.8%,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經濟國內生產總值年,全省全年創造生產總值543.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2%。
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2005全年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2.79億元,比上年增長5.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6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1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本年一、二、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3%、59.9%、34.8%。
財政收入2005年,全省完成一般預算收入63.3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3.76億元,增長25.0%;中央一般預算收入29.57億元,增長21.7%。
工業增加值和增長率2005年,全省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203.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0%。規模以上工業創造增加值179.54億元,增長22.7%。
農業增加值和增長率2005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4.56萬公頃(368.4萬畝),比上年增長0.4%;總產量93.26萬噸,比上年增產5.4%。
外貿狀況2005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4.1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出口額3.23億美元,下降28.9%,進口額0.90億美元,下降25.3%。
外資利用狀況2005年,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56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2.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2%。
支柱產業農業、水電業、鹽化工業、有色金屬工業、石油天然氣工業電訊現有電訊2005年,電信業務總量29.66億元,增長15.1%。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142萬門,本年新增3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3.5萬戶,比上年增長22.0%,其中:城市固定電話用戶92.9萬戶,增長21.8%,鄉村固定電話用戶20.6萬戶,增長23.4%;本年新增固定電話20.5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31.6萬戶,本年新增行動電話用戶14.8萬戶。全省年末電話普及率由上年的39.1部/百人上升到45.1部/百人。
交通鐵路蘭青、青藏鐵路干線及4條支線、59條專線貫通全省東西,總鋪軌里程1100餘公里。2005年,全年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56.2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6%。其中,鐵路98.78億噸公里,增長7.6%。全年完成貨運量7152.5萬噸,比上年增長7.5%。其中,鐵路1452.7萬噸,增長11.1%;公路5491.4萬噸,增長6.9%。全年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47.24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4.7%。其中,鐵路18.69億人公里,增長0.3%。全年客運量4919.8萬人,比上年增長6.9%。其中,鐵路368.4萬人,下降4.4%。
公路全省公路線路年末通車總里程2.97萬公里,比上年增長5.9%,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71公里。2005年,公路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48.27億噸公里,增長6.5%;完成貨運量5491.4萬噸,增長6.9%;完成旅客周轉量24.65億人公里,增長6.3%;全年客運量4524.9萬人,增長7.9%。
航空民航通航上萬公里,已開通西寧至北京、烏魯木齊、蘭州、西安、廣州、成都、上海、格爾木、拉薩等地的航班。2005年,民航完成貨物周轉量0.06億噸公里,增長45.8%;完成貨運量民航。0.33萬噸,增長43.5%;完成旅客周轉量3.89億人公里,增長18.2%;全年客運量民航26.5萬人,增長18.3%。
❼ 青海省的地理坐標是多少
青海省簡稱青(省會西寧),位於東經89°35'—103°03',北緯31°4'—39°19',面積72.4萬平方千米。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大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北部山地包括祁連山地(海拔4000米左右)和青海湖盆地、西寧盆地(海拔2200—3000米),南為柴達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其餘約占總面積1/2的是屬於青藏高原的青南高原(海撥5000米)。本區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氣溫低,年均氣溫為2-9度,1月平均氣溫在-8°C以下(西南部達-20°C)。7月為0-20°C。日夜溫差大,夏季可達15°C左右。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年均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下。青海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溪流較多,湖泊星羅棋布,多鹽池,青海湖是中國最大鹹水湖。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漢、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薩克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39%。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產品以石油、天然氣、原鹽、鹽鹼化工、毛紡織品居重要地位。
旅遊資源:青海由於地處高原,多少數民族,以及歷史上交通不便等原因,對大多數旅遊者來說具有神秘感。這就是一種旅遊吸引力。它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湖泊沼澤較多,高原湖泊自有其風韻,又是禽獸的棲息地,黃羊、野驢、棕頭鷗、斑頭雁、天鵝不時出沒,青海湖鳥島尤為突出;雪山和冰川景色壯麗;古絲綢之路與唐蕃古道經過青海,留下許多遺跡和傳說;許多鹽地,白茫茫一片都是鹽鹼地的世界,有時會發現寶石般的鹽晶;高原牧場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阿尼瑪卿峰等冰封雪鎖,利於開展登山旅遊。以上都是科學考察、探險或觀光旅遊的好項目。青海盛行喇嘛教,湟中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故多有寺廟,且規模宏偉,建築輝煌,更形成獨特的宗教藝術,馳名中外。少數民族聚居,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風情,可考察和體驗藏、土、撒拉等族的傳統和習俗。
地方文藝: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有著濃郁的民族色彩。互助縣五群山的「花兒」盛會聲名遠播。「熱貢藝術」是藏族文化藝術的一枝奇葩,發源於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縣,這里幾乎每個村莊都有人從事繪畫、雕塑,被稱為「藏族畫家之鄉」。
飲食文化:牛羊肉雜碎、醪糟、甜醅(以莜麥釀造,甘甜有酒味,開胃健脾),鍋榻(以小麥粉或莜麥粉、玉米粉等發酵,搓成饃,貼於鍋上,文火燜烙而成)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大眾性風味食品。
❽ 青海西寧的地理位置
青海西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省會,位於青海省東部。人口222.80萬。市花丁香,郁回金香。市樹柳答樹。西寧古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稱青唐城。
轄區內居住漢、藏、回、蒙古、撒拉、滿及土等眾多民族。主要宗教為伊斯蘭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8)青海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青海第一大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青藏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經過西寧,設有站點,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
市區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❾ 青海地理概況有哪些
青海省簡稱「青」,因境內有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位於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東北部,與新疆、甘肅、四川、西藏四省區比鄰。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全省面積72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第四位。其中草地3160萬公頃,耕地58.99萬公頃,森林25萬公頃,其餘為高山、湖泊、荒漠、戈壁、冰川等。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地形青海處在我國地形三大階梯的第一級上,絕大部分屬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境內呈現出高山、峽谷、盆地、高原、台地等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其中4000至5000米地區佔全省總面積54%,最低點1650米,最高點6860米。北部和西北部為山嶺谷地,南部為青南高原,東部為河湟谷地,間有小塊盆地和台地,西部主要是柴達木盆地。由於地形多樣,適宜於多種動物和植物生長,有較好的經濟發展前景。
氣候由於受海拔、地形、緯度、大氣環流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青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冬季較長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涼爽,氣溫地區分布差異大,垂直變化明顯,降水分布地區差異顯著,季節集中。全省年平均氣溫在-5.6℃——8.7℃左右,東南部年降水量為450毫升到600毫升。
自然資源礦產資源:青海是一個資源型富省,現已發現各類礦產125種,探明儲量的礦種105種,其中,50種居中國前10位,鉀、鈉、鎂、鋰、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等11種居中國首位。在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45種礦產中,青海有21種列全國前10位。聞名遐邇的柴達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礦,素有「聚寶盆」之美譽,富含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中鹽湖有30多個,已探明總儲量700億噸。青海非金屬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石棉、電石用石灰石、蛇紋岩、玻璃用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的儲量在全國也名列前茅。石棉儲量居全國第1位。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石油、天然氣資源有較好的成礦條件,盆地內共發現油田16處、氣田6處。據全國第二次盆地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盆地總的石油資源有12.44億噸,已探明2億噸;天然氣資源已探明472億立方米。
水能:黃河上游的水電資源是青海能源最大優勢,有178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166多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為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770億度。擬建的中型水電站有尼那、直崗拉卡共7座。總裝機可達1.103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368億千瓦時,水電站單位造價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40%。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是國內地熱資源較豐富的地區。
畜牧草場:青海天然草原遼闊,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草場面積達3160萬公頃,佔全國可利用草原面積的15%,發展畜牧業物質基礎雄厚。在遼闊肥美的草原上,生長著天然牧草940多種,其中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良牧草約190多種,具有含粗蛋白質、粗脂肪、無氮浸出物高,粗纖維低的特點。飼養的草食性牲畜主要有藏系綿羊、氂牛、馬、駱駝、山羊等,普遍耐高寒、耐粗飼。尤其氂牛是青藏高原優勢畜種,數量居全國第1位,佔全世界氂牛總飼養量的1/3。
野生動植物資源:野生植物群中已發現經濟作物1000種,葯用植物就有大黃、甘草、貝母、雪蓮、黃芪、黨參、藏茵陳、羌活、蟲草、柴胡等百餘種、尤其冬蟲夏草是馳名中外的貴重葯材。全省有鳥類290多種,哺乳獸類109種,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21種,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3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36種。有22種珍稀動物被列入《瀕臨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I和附錄II中。
旅遊資源:青海省自然風光雄奇壯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全省已開發出旅遊景點10多處。有「百鳥的王國」的青海湖鳥島,「高原的西雙版納」孟達自然保護區,藏傳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爾寺,伊斯蘭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東關大寺,阿尼瑪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遊的好去處。「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國最大的人工水庫龍羊峽、都蘭國際狩獵場、坎布拉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環境狀況和問題2005全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42.0%,比上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1.54%,比上年提高5.48個百分點。建成煙塵控制區9個,面積72.2平方公里;建成環境噪音達標區1個,面積63.2平方公里。全省共有各類環境檢測站21個,比上年增加1個。擁有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和單位2個;自然保護區11個,面積2176萬公頃(21.76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0.1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面積2025萬公頃(20.25萬平方公里)。本年新增大通北川河源區和祁連山、諾木洪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
人口人口統計2004年年末全省總人口538.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7.51萬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到38.53%;鄉村人口331.09萬人。全省男性人口276.43萬人、女性人口262.17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32%和48.68%。0―14歲人口125.60萬人、15―64歲人口381.30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31.70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23.32%、70.79%、5.89%。全年出生人口8.75萬人,出生率為16.32‰,比上年下降0.62個千分點;全年死亡人口3.46萬人,死亡率為6.45‰,比上年上升0.36個千分點;全年凈增人口4.80萬人,比上年少增0.4萬人。
人口增長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為9.49‰。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青海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共有55個民族成份,現有少數民族人口共235.06萬多人,約佔全省總人口的45.5%。在青海世居的少數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國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的比例分別是:藏族21.89%,回族15.89%,土族3.85%,撒拉族1.85%,蒙古族1.71%。
文化程度2005年,全省有研究生培訓單位5個,招生數403人,在學研究生894人,畢業生117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8所,招生數1.16萬人,比上年增長25.0%,在校生3.25萬人,增長11.3%,畢業生0.81萬人,增長42.1%;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7所,招生數1.32萬人,比上年增長1.83倍,在校生2.47萬人,增長31.0%,畢業生0.58萬人,增長1.0%;普通高中144所,招生數3.76萬人,比上年增長8.0%,在校生10.05萬人,增長9.0%,畢業生2.54萬人,增長22.7%;初中學校367所,招生數7.88萬人、在校生22.7萬人、畢業生6.81萬人;普通小學2898所,招生數8.93萬人,在校生50.69萬人,畢業生8.10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數335人,在校生2307人。幼兒園在園幼兒8.26萬人,比上年增加0.51萬人。全省「普九」覆蓋率達86.8%,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經濟國內生產總值年,全省全年創造生產總值543.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2%。
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2005全年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2.79億元,比上年增長5.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64.6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15.8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本年一、二、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3%、59.9%、34.8%。財政收入2005年,全省完成一般預算收入63.3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3.76億元,增長25.0%;中央一般預算收入29.57億元,增長21.7%。
工業增加值和增長率2005年,全省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203.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0%。規模以上工業創造增加值179.54億元,增長22.7%。
農業增加值和增長率2005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4.56萬公頃(368.4萬畝),比上年增長0.4%;總產量93.26萬噸,比上年增產5.4%。
外貿狀況2005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4.13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出口額3.23億美元,下降28.9%,進口額0.90億美元,下降25.3%。
外資利用狀況2005年,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56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2.6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2%。
支柱產業農業、水電業、鹽化工業、有色金屬工業、石油天然氣工業電訊現有電訊2005年,電信業務總量29.66億元,增長15.1%。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142萬門,本年新增33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3.5萬戶,比上年增長22.0%,其中:城市固定電話用戶92.9萬戶,增長21.8%,鄉村固定電話用戶20.6萬戶,增長23.4%;本年新增固定電話20.5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31.6萬戶,本年新增行動電話用戶14.8萬戶。全省年末電話普及率由上年的39.1部/百人上升到45.1部/百人。
交通鐵路蘭青、青藏鐵路干線及4條支線、59條專線貫通全省東西,總鋪軌里程1100餘公里。
年,全年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156.24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6%。其中,鐵路98.78億噸公里,增長7.6%。全年完成貨運量7152.5萬噸,比上年增長7.5%。其中,鐵路1452.7萬噸,增長11.1%;公路5491.4萬噸,增長6.9%。
全年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47.24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4.7%。其中,鐵路18.69億人公里,增長0.3%。全年客運量4919.8萬人,比上年增長6.9%。其中,鐵路368.4萬人,下降4.4%。
公路全省公路線路年末通車總里程2.97萬公里,比上年增長5.9%,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71公里。2005年,公路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48.27億噸公里,增長6.5%;完成貨運量5491.4萬噸,增長6.9%;完成旅客周轉量24.65億人公里,增長6.3%;全年客運量4524.9萬人,增長7.9%。
航空民航通航上萬公里,已開通西寧至北京、烏魯木齊、蘭州、西安、廣州、成都、上海、格爾木、拉薩等地的航班。2005年,民航完成貨物周轉量0.06億噸公里,增長45.8%;完成貨運量民航。0.33萬噸,增長43.5%;完成旅客周轉量3.89億人公里,增長18.2%;全年客運量民航26.5萬人,增長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