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4分)
(2)低,有河流淡水注入(4分)
(3)①位置:地處亞歐大陸中部,距海較遠;②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平原與丘陵為主;③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④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內陸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為鹹水湖;⑤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共8分。評分要求:①②③每點2分,④⑤答其中之一即可,2分)
(4)①吉爾吉斯斯坦位於中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②吉爾吉斯斯坦位於錫爾河上游,河流徑流量大;③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豐富;④吉爾吉斯斯坦在錫爾河修建許多水庫,蓄積河水。(共6分。每點2分,答其中3點即可)
(5)①過度開墾導致土地荒漠化嚴重;②過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導致鹹海面積萎縮,河流斷流;③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壤鹽漬化。(共6分,每點2分)
2. 中亞五國地理位置獨特,在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
(1)中亞五國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蘊藏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集中分布在裏海沿岸,如果我國從中亞進口石油,最佳的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因為管道運輸運量大、連續性強且有利於運輸安全.
(2)據圖分析,巴爾喀什湖的西部有河流淡水注入,因此西半部的鹽度要比東部低.
(3)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距海較遠,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多內流河、內陸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為鹹水湖.地形以平原與丘陵為主,地勢東高西低.由於降水少,植被主要以草原和荒漠為主.
(4)該題主要從吉爾吉斯斯坦的水源去分析,吉爾吉斯斯坦位於中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吉爾吉斯斯坦位於錫爾河的上游,河流徑流量大,加上天山上高山冰雪融水豐富.同時吉爾吉斯斯坦在錫爾河修建許多水庫,蓄積河水.
(5)烏茲別克地處中亞,氣候乾旱,該地能夠成為「白金之國」得益於阿姆河和錫爾河提供了灌溉水源,但如果過度引水灌溉,會導致鹹海面積萎縮,河流斷流,不合理的灌溉還會導致土壤鹽漬化和土地荒漠化.
故答案為:
(1)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
(2)低,有河流淡水注入
(3)①位置:地處亞歐大陸中部,距海較遠;②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地形以平原與丘陵為主;③氣候:大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④河流、湖泊:多為內流河、內陸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為鹹水湖;⑤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4)①吉爾吉斯斯坦位於中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②吉爾吉斯斯坦位於錫爾河上游,河流徑流量大;③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豐富;④吉爾吉斯斯坦在錫爾河修建許多水庫,蓄積河水.
(5)①過度開墾導致土地荒漠化嚴重;②過度引阿姆河河水灌溉,導致鹹海面積萎縮,河流斷流;③不合理灌溉導致土壤鹽漬化.
3. 分析中亞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指中亞細亞地區.狹義講只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專吉克斯坦四國的全部和哈薩屬克斯坦的南部.本區東南部為山地,地震頻繁,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為平原和丘陵,沙漠廣布,氣 候乾旱,屬溫帶和亞熱帶沙漠、草原氣候.
4.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的自然地理人文特徵是什麼TAT
東亞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側,主要包括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5個國家。地形地勢為西高東低。有典型的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漁業資源豐富,多天然良港,利於漁業和對外經濟的發展。水力資源豐富。東亞大陸邊緣,地質條件復雜,多山,且多火山、地震。夏秋季節常受台風侵襲。東部臨海,海岸線曲折,多島嶼和半島。地形多平原、丘陵。西部遠離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大河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長江、黃河、鴨綠江、圖們江等。自然資源豐富,以有色金屬為最多。
東南亞
地形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北部地勢較高,山脈呈掌狀向南展開。大河下游和河口為沖積平原。馬來群島地形崎嶇,地勢高峻,沿海有狹窄平原;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不穩定,火山地震活動非常強烈。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爪哇國上多火山灰,土壤肥沃。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成因:東南季風越過赤道偏轉成西南風,受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交替控制.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成因:緯度較低,瀕海,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石油,錫熱帶經濟作物: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馬尼拉麻)糧食作物:水稻- 南亞 地勢南亞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地,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尼泊爾、印度與中國三國間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氣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變化顯著。中部為大平原(由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沖積而成),河網密布,灌溉渠眾多,農業發達。南部為德干高原和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高原與海岸平原之間為東高止山脈和西高止山脈。戈達瓦里、克里希納等河自西而東流,注入孟加拉灣。盛產水稻、小麥、甘蔗、黃麻、油菜籽、棉花、茶葉等。富煤、鐵、錳、雲母、金等礦藏。 由於北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大陸主體隔開,東、西和南三面為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環繞,在地理上有一定的獨立性,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因此喜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陸部分被稱為「南亞次大陸」(或簡稱次大陸)。而南亞則是由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島嶼共同構成的。北部為狹長崎嶇的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略成弧形、廣闊的恆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則是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的德干高原。南亞地區界線明顯,年輕的褶皺山脈(如西北部的蘇來曼山脈,北部的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的巴達開山脈和阿拉干山脈等),圍繞在半島的北面,南臨大海。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印度河源於我國西藏,流經南亞西部乾旱地區,注入阿拉伯海;恆河源於西北喜馬拉雅山區,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河口有恆河三角洲。 南亞西北部塔爾沙漠成因:①冬季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風無法到達;③印度河流域過度開發。氣候南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熱季(3-5月)、雨季(6-9月)和旱季(10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溫,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為西南季風逆風坡降水極其豐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齊)。西北部則降水稀少。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馬爾地夫群島和斯里蘭卡島南部接近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季風氣候的形成,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系。
- 地形 總體上呈現東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帕米爾地區和吉爾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區山勢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產主義峰和7134米的列寧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薩克西部裏海附近卡拉吉耶窪地發現有前蘇聯陸上低於海平面132米的最低點。在這東西之間廣闊地區,荒漠、綠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間,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間,而東部山區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亞地區綿亘著溫帶最壯觀的山地,冰川超過4000條,總面積達1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費德欽科冰川長71公里,它包括33條支流、面積達900平方公里,而山腳下卻是一片一望無際的乾旱炎熱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線在彌漫如煙的粉塵黃土中漸趨消失。崇山環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廣袤荒漠中的綠洲是中亞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養著這一方農人,而遼闊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馳騁著一個個馬背上的民族 氣候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發量大。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里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從哈薩克最北端到土庫曼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 西亞 以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羅斯山的西南麓,即構造上屬新褶皺山地的前緣凹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已探明儲量100多億噸,是西南亞也是亞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產地。鐵礦亦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區,如克爾曼、巴米安等地,儲量大、品位高。銅、鉻、鉛、鋅等礦儲量也相當可觀。土地主要是適於放牧的各種草地,可耕地較少,不足總面積的1/5,水源不足,使草場載畜量很低。
5. 中亞地理特徵
自然地理特徵:復
1.地形制:以丘陵、平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2.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 ,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3.河流:多內流河,主要有錫爾河、阿姆河;額爾齊斯河、烏拉爾河 均為內陸河,夏季是汛期4.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人文地理:
1.居民, 白色人種
2.經濟, 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細毛羊、羔皮羊、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發達
3.交通,以鐵路,公路的陸運交通為主
6. 一:以中亞地區為例,闡述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
一:中亞地區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加之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擋作用,形成乾旱的溫專帶大陸性氣候;風屬力作用強烈,地表面植被較少,且植被具有耐旱的特徵;西部地區有大面積的沙漠,土壤發育差,以荒漠土壤為主;動物種類少,動物有耐飢渴能力。
7. 中亞地理環境有哪些突出特徵對其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環境特徵:中亞以丘陵、平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主要地形區:天山、帕米專爾高原、圖蘭屬平原、哈薩克丘陵。冬冷夏熱,降水稀少;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多內流河:主要有錫爾河、阿姆河、烏拉爾河;外流河有額爾齊斯河。
對經濟發展的影響:1.光照充足,灌溉水源豐富,土地平坦,有利於棉花生長的條件。
2.糧食作物如小麥和水稻均分布在阿姆河與錫爾河沿岸地區。
3.裏海沿岸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有利於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8. 中亞自然地理特徵對人文地理的影響
自然地理特徵:
1.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2.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專 ,為溫帶大陸屬性氣候
3.河流:多內流河,主要有錫爾河、阿姆河;額爾齊斯河、烏拉爾河 均為內陸河,夏季是汛期4.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人文地理:
1.居民, 白色人種
2.經濟, 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細毛羊、羔皮羊、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發達
3.交通,以鐵路,公路的陸運交通為主
9. 中亞氣候特徵對其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中亞地處內陸,降水少,氣候乾旱、河流稀少、河流流量小、植被稀疏,多荒漠景觀。
10. 中亞地理環境有哪些突出特徵對其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影響中亞歷史的主要是地理和氣候。因為乾燥,中亞地區不利於種植農業的發展,只能依靠水利便利發展灌溉農業;又因為遠離海洋,遏制了貿易流通。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第二,中緯度大陸內部地區,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溫度高,蒸發旺盛。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克曼斯坦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里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從哈薩克最北端到土克曼斯坦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