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理位置
1. 閱讀甘肅省地理簡圖,結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3分) (1)簡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
(1)是古代絲綢來之路自的必經之地,是聯系我國東部地區與新疆、中亞、西亞和歐洲等地重要經貿通道,其中嘉峪關是重要的軍事要塞;(2分)現在是第二條亞歐大陸橋(蘭新鐵路線)經過此地.(2分)
(2)有利: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灌溉便利(有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光照和熱量充足,溫差大。(任答3點3分) 不利:水源緊張,氣候乾燥,風沙危害(或沙化、鹽鹼化)嚴重。(任答2點2分) (3)干濕度類型多樣;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面積廣大;降水(濕度)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小。(寫出其中兩點,給4分) 2. 河西走廊位於我國的哪個地理區域
西北區域。 3.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古代絲綢之路在這里通過,張騫出使西域,不繞路走,而非要經過當時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 河西走廊屬於祁連山地槽邊緣拗陷帶。喜馬拉雅運動時,祁連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來的洪積、沖積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現南山北麓坡積帶、洪積帶、洪積沖積帶、沖積帶和北山南麓坡積帶。走廊地勢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沖積平原形成武威、張掖、酒泉等大片綠洲。其餘廣大地區以風力作用和乾燥剝蝕作用為主,戈壁和沙漠廣泛分布,尤以嘉峪關以西戈壁面積廣大,綠洲面積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於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布著沖積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引水灌溉條件好,便於開發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布地區。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 以黑山、寬台山和大黃山為界將走廊分隔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內流水系,均發源於祁連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補給,冬季普遍結冰。各河出山後,大部分滲入戈壁灘形成潛流,或被綠洲利用灌溉,僅較大河流下游注入終端湖。 ①石羊河水系。位於走廊東段,南面祁連山前山地區為黃土梁峁地貌及山麓洪積沖積扇,北部以沙礫荒漠為主,並有剝蝕石質山地和殘丘。東部為騰格里沙漠,中部是武威盆地 。 ②黑河水系。東西介於大黃山和嘉峪關之間。大部分為礫質荒漠和沙礫質荒漠,北緣多沙丘分布。唯張掖、臨澤、高台之間及酒泉一帶形成大面積綠洲,是河西重要農業區。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 ③疏勒河水系。位於走廊西端。南有阿爾金山東段、祁連山西段的高山,山前有一列近東西走向的剝蝕石質低山(即三危山、截山和蘑菇台山等);北有馬鬃山。中部走廊為疏勒河中游綠洲和黨河下游的敦煌綠洲,疏勒河下游則為鹽鹼灘。綠洲外圍有面積較廣的戈壁,間有沙丘分布。 4. 河西走廊成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的地理原因是什麼 自然條件:河西走廊處於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之間,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為兩山夾峙,地勢相對平坦。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於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布著沖積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引水灌溉條件好,便於開發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布地區。 人口與農業:河西走廊一向是人口聚居區,也是古時的邊防重點,軍隊在這里駐守。河西走廊灌溉農業區歷史悠久,是甘肅省重要農業區之一,是我國西北內陸著名的灌溉農業區。它是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區。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糧、幾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麥和瓜果蔬菜。平地綠洲區主要種植春小麥、大麥、糜子、穀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馬鈴薯。油料作物主要為胡麻。瓜類有西瓜、仔瓜和白蘭瓜,果樹以棗、梨、蘋果為主。山前地區以夏雜糧為主,主要種植青稞、黑麥、蠶豆、豌豆、馬鈴薯和油菜。河西畜牧業發達,如山丹馬營灘自古即為著名軍馬場。歷史:河西走廊是匈奴的游牧區,由於自然條件的原因,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最佳路徑,河西走廊以北是匈奴的大本營,南是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雖然也時常受匈奴騷擾,但總比從匈奴老家過去要安全的多啊。公元前121年,西漢大將軍霍去病兩次鏖戰河西走廊,將匈奴驅趕出去,咽喉之道得以暢通無阻。 5. 高一地理有關河西走廊的比如說位於那省份什麼業 河西走廊(The Hexi Korridor)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甘肅省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版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權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蘭州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又稱雍涼之地,古涼州雍州的屬地。 因為是堆積平原,所以可以發展農業,同時河西走廊礦產資源豐富,區內有玉門石油、山丹煤田、九條嶺煤礦、金昌鎳礦及鏡鐵山鐵礦等多處大型礦點,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油氣儲量也很豐富,亟待開發。所以可以發展采礦業。 6.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河西走廊: 7. 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及其氣候特點和區位因素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氣候屬大陸性乾旱氣候,氣候乾燥、冷熱變化劇烈,風大沙多。自東而西年降水量漸少,乾燥度漸大。降水年際變化大。夏季降水佔全年總量50-60%,春季15-25%,秋季10-25%,冬季3-16%。年均溫5.8-9.3℃。 河西走廊區位優勢明顯,呈現自然地理特徵的西向性與社會經濟特徵的東向性。河西走廊屬塔里木地台向東延伸部分,在歷次地質運動中是我國西南、西北與中原地區的交接帶,處於黃土、青藏、內蒙古三大高原交匯處,在地貌、氣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有很大過渡性。但因北接廣垠的沙漠、戈壁,自然條件西向性較強。從社會經濟特徵看,農業生產方式與東部相似,屬於東部農區向西部牧區延伸的一個狹長農業走廊。 礦產資源、土地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一些貴重有色金屬,如鎳、鈷、鉑族金屬和銅、鎢等儲量居全國前列,貯存地質條件良好,分布集中,具有較大的組合優勢和現實經濟意義;人均土地面積100.38畝,其中人均耕地3.2畝、草地49.8畝,另有宜農荒地2019.7萬畝;輝煌的文化遺產、奇特的西北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風情以及卓越的現代建設成就相結合,為本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 8. 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的地理位置及發展農業的共同優勢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山麓地帶,寧夏平原河套平原位於黃河沿岸。 9. 為什麼河西走廊是軍事要地從地理角度解釋 河西走廊是一個天然的屏障,一直是古代政治、軍事斗爭復雜,戰亂頻繁的古戰場,為歷專代統治者屯兵防禦的屬戰略要地,漢得河西後,建立四郡置兩關,即武威,灑泉、張掖、敦煌四郡;置陽關、玉門關,因此,河西的古地名較多。同時,為了防止北方匈奴侵襲,在走廊北邊築了一條與走廊相平行的長城。立郡之初,即築了令居塞,從今甘肅永登縣修到灑泉。之後,又從灑泉修到玉門之間,敦煌與鹽澤間的邊塞,在居延,還修築了遮虜障(即長城)。因此,在河西走廊境內,保存有漢長城(嘉峪關以西),明長城(嘉峪關以東),現仍有:「北長城」、「東長城」「西長城」、「長城村」、 10. 請告訴我地理 河西走廊的所有知識點(常考點),靠 考了三次了都。。。
在整個走廊地區,以祁連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綠洲農業較盛。走廊自古為溝通西回域要答道,北「絲綢之路」也經過這里。嘉峪關、敦煌莫高窟和陽關均位於走廊西部.在祁連山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著豐厚的永久積雪和史前冰川覆蓋,這些積雪和冰川在每年特定的季節融化,為這一地區大量的綠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古代絲綢之路在這里通過,張騫出使西域,不繞路走,而非要經過當時匈奴所控制的河西走廊,原因就在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位置上。沿河沖積平原形成武威、張掖、酒泉等大片綠洲。其餘廣大地區以風力作用和乾燥剝蝕作用為主,戈壁和沙漠廣泛分布,尤以嘉峪關以西戈壁面積廣大,綠洲面積更小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