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地理環境特點
⑴ 簡要描述西安的地理環境特徵
西安市位於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109°49′和北緯33°39′~34°45′之間。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市區和楊凌區、三原、涇陽、興平、武功等縣和扶風縣、富平縣相鄰。轄境東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
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
·地形特徵西安以北,陝甘黃土高原邊,由梁山、黃龍山、葯王山、隴山組成的北山山系,與秦嶺山脈遙相對應,共同構成環繞關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橫貫關中平原。關中平原由渭河及其眾多支流沖積形成,因而又稱渭河平原。它西起寶雞,東到黃河,號稱「八百里秦川」。
·氣候 西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雨量適中,四季分明。無霜期平均為219~233天。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0.5℃~1.3℃;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4℃~26.9℃;年平均氣溫13.3℃。年降水量平均為507.7毫米~719.8毫米。年平均濕度為69.6%。年平均降雪日為13.8天。
·礦產資源西安地質發育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秦嶺山區大片的火成岩、變質岩以及渭河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積層,為各種金屬、非金屬以及能源資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礎。現已查明的各類礦產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主要金屬礦有:鐵、錳、鉻、鈦、銅、鉛、鋅、鋅銅、鉬、金、鎢、鈾和高鋁礦物原料。非金屬礦主要有:大理石、長石、白雲岩、水泥灰岩、石墨、建築砂礫、脈石英、「藍田玉」、砂線石、硫礦等。
⑵ 關中盆地和陝南地區地理環境差異和生產活動差異
【地理位置】a.關中盆地西起寶雞,東到潼關,南至秦嶺,北接渭河北山,面積3.4萬平方千米,西窄東寬,東西長約300千米,平均海拔400米,東部最寬處達100千米,西安附近達75千米,眉縣附近僅20千米,平均30-80千米,至寶雞逐漸閉合成峽谷,形似「新月」,地勢西高東低,主要以平原和黃土台原為主,屬地塹式構造平原。
b.陝南地區指陝西南部地區,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陝南從西往東依次是漢中、安康、商洛三地。其中陝南的漢中、安康位於秦嶺以南,境內漢水谷地是漢文化的發祥地。
【氣候土地】a.關中盆地,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兼具大陸性氣候特點,屬過渡地帶,雨量適中,四季分明,適宜人類居住。年均溫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佔60%,多為短時暴雨,冬春降水較少,春旱、伏旱頻繁。 渭河自西向東橫貫盆地中部,形成廣闊的渭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氣候適宜,是關中盆地的精華和陝西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號稱 「八百里米糧川」,糧油產量和國民生產總值約占陝西省的2/3,是全國的小麥、油、棉生產基地之一
b.陝南地區,由於北部秦嶺山脈對冷空氣的阻擋和對南方暖濕氣流的阻截,屬於北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總體而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降水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兼中國南北方之共有。
【自然資源】a.關中盆地,自古是中國的中葯經濟中心,人口稠密,人類活動頻繁,野生自然資源缺乏,最近發現有天然氣資源。
b.陝南的水、熱、林、草資源及土特產品、礦藏等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據專家調查確認,這里有種子植種三千餘種,野生動物四百多種。陝南盛產蠶絲、薴麻、茶葉、生漆、桐油、棕片等數十種土特產品以及杜仲、天麻、麝香、五倍子等珍貴中葯材,早已在清代中葉就飲譽長江,遠銷國內外。除金、銀、銅、鐵、硫等礦藏外,汞銻、鉛鋅等礦的藏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
陝南的水能資源藏量豐富,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發源地,自寧強起源流經漢中、安康地區進入湖北。陝南東部地區有長江支流-----丹江,經由商洛地區流入湖北。
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
【農業作物】a.關中盆地為中國工、農業和文化發達地區之一,全國重要麥、棉產區。小麥佔耕地面積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於涇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區,近年植棉區由西向東轉移,是陝西省重點產棉區。一年兩熟。
b.陝南漢水谷地地區,農業生產和自然景觀具有顯著的南北過渡色彩,且以南方特色為主。該地區的人主食是大米,主要栽種水稻,盛產亞熱帶農林產品如茶葉、柑橘、油茶、桑蠶、生漆等。一年兩熟。
【工業生產】陝西有三大工業分布區域,即關中經濟區,以先進製造業為特色,陝北經濟區,以現代化能源化工基地異軍崛起,陝南經濟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穩步推進。關中地區集中了陝西大多數的工商貿易和教育科技資源,陝北集中了大多數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陝南集中了主要的水、森林和生物資源。近年來,隨著陝北、陝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各自找到了發展路子,經濟區域間的經濟實力差距在縮小。
找了,寫了好久。分給我吧。Orz...
⑶ 關中平原的地形特點及形成原因
特點:地勢較低,地形平坦
原因:斷裂陷落,流水沉積
⑷ 陝西的地理環境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部,地處東經105°29′~111°15′和北緯31°42′~39°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新亞歐大陸橋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8個省市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西部的區位之便。陝西省最東位於榆林市府谷縣黃甫鎮,最西位於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鎮,最南位於安康市鎮坪縣華坪鄉,最北位於榆林市府谷縣古城鄉。
計算成果表明,陝西省行政區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最長為878.0千米,東西最寬為517.3千米。各地市中,行政區域南北最長是榆林市,為312.0千米,南北最短是銅川市,為86.6千米;東西最寬是榆林市,為346.4千米,東西最窄是銅川市,為82.6千米。 海拔坡度 陝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500米到20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的90%。陝西省平均海拔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寶雞市,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為675米。
坡度計算格網單元為25米×25米。計算成果表明,陝西省25°以上坡度段面積最大,佔全省38%;3°-8°坡度段面積最小,佔8%。陝西省平均坡度為19.9°;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為28.4°,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為9.3°。 地勢特徵 陝西地勢的總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陝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區。 主要山脈 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龍山2917米,首陽山2719米,終南山2604米,華山2160米,白於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嶺1400~1600米。 地貌類型 按照地貌類型劃分指標,將陝西省劃分為風沙過渡區、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區、秦嶺山地區、漢江盆地區和大巴山地區六個地貌類型區域。
陝西省各地貌類型面積中,黃土高原區面積最大,佔40%,漢江盆地區面積最小,佔5%;各地貌類型區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嶺山地區,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關中平原區,為546米。 境內氣候差異很大,由北向南漸次過度為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氣溫13.0℃,無霜期218天左右。復雜多樣的氣候特點和地形地貌,孕育出萬千物種和世間珍奇,堪稱自然博物館,有「小中國之稱」。
陝西省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整體屬大陸季風性氣候,由於南北延伸很長,達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緯度多,從而引起境內南北間氣候的明顯差異。長城沿線以北為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陝北其餘地區和關中平原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陝南盆地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山地大部為暖溫帶濕潤氣候。
陝西溫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氣溫在7~16℃。其中陝北7~12℃;關中12~14℃;陝南的淺山河谷為全省最暖地區,多在14~16℃。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陝北-10~-4℃,關中-3~1℃,陝南0~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陝北21~25℃,關中23~27℃,陝南24~27.5℃。春、秋溫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溫差小,冬季南北溫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遞減,受山地地形影響比較顯著。春季少於秋季,春季降水量佔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佔全年的1%~4%。暴雨始於4月,於11月結束,主要集中在7~8月。關中、陝南春季第一場320.0毫米的降水過程一般出現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現在6月下旬後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間,暴雨相對集中,關中、陝南地區出現洪澇災害較多。
⑸ 陝西的地理環境是什麼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部,地處東經 105°29′~111°15′和北緯31°42′~39°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新亞歐大陸橋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8個省市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西部的區位之便。陝西省最東位於榆林市府谷縣黃甫鎮,最西位於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鎮,最南位於安康市鎮坪縣華坪鄉,最北位於榆林市府谷縣古城鄉。
計算成果表明,陝西省行政區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最長為878.0千米,東西最寬為517.3 千米。各地市中,行政區域南北最長是榆林市,為 312.0 千米,南北最短是銅川市,為 86.6 千米;東西最寬是榆林市,為 346.4 千米,東西最窄是銅川市,為 82.6千米。
⑹ 陝西的自然環境的特點
陝西省 按地理方位劃分 屬於 西北地區 ,位於第二階梯,北部地區位於黃版土高坡,南部有關中平權原,渭河谷地,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冬季寒冷乾燥,全年降水比較少,晴朗天氣居多。
陝西省是一個旅遊大省,旅遊景點以文化古跡為主,而省會城市西安則是我國的著名古都,現在則是西北五省最大的綜合經濟中心。關中八景很是著名,西安東區臨潼有聲勢浩大的秦兵馬俑,北部延安為著名紅色旅遊聖地,西線則有法門寺,太白山等著名旅遊資源。總的來說,陝西的旅遊景點門類豐富,特別是對歷史比較感興趣的遊客,是一個很值得旅遊與學習的地方!
⑺ 陝西地理環境
陝西省位於我國中部,處於東經105度29分至110度15分、北緯31度42分至39度35分之間,是我國的內陸省之一,60%的面積屬於黃河流域。全省東西寬約150——500公里,南北長約870公里,與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四川、湖北、河南等七個省區毗鄰,成為連接西北、西南的天然樞紐。隨著我國經濟開發的戰略重點由東向西逐步轉移,陝西將處於承東起西的重要地位。
陝西的地貌
陝西地貌總的特點是南北高,中間低,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向東呈傾斜狀。北部為黃土高原,南部為秦巴山地,中部為關中平原。
陝北黃土高原東以黃河為界,南北兩面以省界為限,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5%,海拔900米——1500米。黃土高原上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形成典型的原、梁、峁、溝等黃土地形。
關中平原又稱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嶺,北界北山,西起寶雞峽,東至潼關,東西長約360公里,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平原海拔520米。關中平原以土地肥沃、農業發達著稱,號稱「八百里秦川」,是陝西的主要農業基地。
秦巴山地由秦嶺、大巴山組成,中隔漢水谷地,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6%,海拔1500——3000米,地貌結構別具一格。漢江谷地中是許多低山丘陵盆地,為陝南「糧倉」和全省亞熱帶資源寶庫,有「小江南」之稱。
陝西*秦*三秦
陝西: 這一稱呼最早出現於西周初年。周成王以「陳原」(今河南陝縣西南)為界,原東為周公封地,原西由召公管轄。後人遂稱陝原以東為「陝東」,陝原以西為「陝西」。「陝東」這一帶隨著歷史的演變逐漸被「河南」這一稱呼所取代。以行政區命名始於唐朝「安史之亂」以後,設陝西行中書省,明清為陝西省,一直沿用至今。
秦: 「秦」最早為古代部落名。春秋時為國名,多城在雍(陝西省鳳翔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建都陝西省咸陽市,國號也為秦。漢以後,西域人稱中國為「秦」,西方國家曾稱中國為「支那」,即「秦」之變音。秦作為陝西的簡稱最早是因陝西為戰國時秦地而得名。
三秦: 秦亡以後,項羽以其軍事優勢逼使劉邦退居陝南漢中為「漢王」,然後三分秦故地關中賞賜部下大將。項羽將秦降將章邯封為「雍王」,領地為今陝西咸陽以東地區;封董翳為翟王,領地為陝西關中北部地區,合稱「三秦」。所以「三秦」之稱原指陝西關中及西部和北部地區,後來逐漸變成陝西的別稱,一直沿用至今。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⑻ 陝西關中地區氣候特點
陝西省南部的關中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的氣候特點。
⑼ 關中平原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關中平原由黃土沉積而成,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無霜期較長,大概180~200天,但降雨量較少,多年平均在500~700毫米間,又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