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地理環境
⑴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數據。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其位於我國南部,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具體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
2、海南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4、海南雨水情況。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5、海南日照情況。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太陽高度角大。夏至前後有兩次太陽位於天頂,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時,太陽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因而,太陽輻射能相當豐富,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在1793~2590小時.為熱帶氣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海南島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影響較為明顯。東風帶系統和西風帶系統對其均有影響。
6、海南氣溫。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25.6℃,以中部的瓊中最低,南部的三亞最高。等溫線向南彎曲呈弧線分布,從中部山區向四周沿海遞增,23℃等溫線在中部山區閉合。由於海洋的調節,海南氣溫年變差普遍較小,多數地區為8~10℃,三亞最小(7.6℃)。普遍比中國大陸地區低5~10℃。
⑵ 海棠灣的地理環境
海棠灣其實只是「半灣」,地處三亞市海棠鎮與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交界內處,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容本來一個完整的海灣一分為二,屬於三亞境內的一半取名海棠灣,屬於陵水境內的那一半海灣名稱為土福灣,三亞這邊就叫海棠灣。兩處「半灣」岸線合計總長25公里。
海棠灣與亞龍灣、大東海灣、三亞灣、崖州灣並列為三亞旅遊區的五大名灣。古時,海棠灣鎮又稱藤橋墟,自古以來就是三亞的咽喉要地,歷史上曾是縣治之區,經貿非常活躍,與陵水英州鎮、保亭三道農場、南田農場被稱為「兩鎮兩場」,是瓊南一帶農副產品、生產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海棠灣景象萬千,由於遠離城市,大部分區域沒有開發,一種原生態的美使海南三亞市旅遊獨具魅力。十九公里長的岸線風光旖旎,河道如網,綠洲棋布,芳草萋萋。海棠灣南與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相鄰,集碧海、藍天、青山、銀沙、綠洲、奇岬、河流於一身。
⑶ 崖州區的地理環境
崖州區位於三亞市西復部,其制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勢,北部山高嶺峻,南部平原海岸。寧遠河中游有大小不規則的沿山台地,以及丘陵地形。
沙壩泄湖海岸:分布在崖州灣。
沙質海岸:是三亞最為發育的沿岸類形,崖州灣海岸主要由沙質構成。 寧遠河是瓊南最長的河流,除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外是海南島的第四大河。發源於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西部毛感鄉仙安石林南麓,在崖州區港門村注入南海。
⑷ 三亞的地理環境
三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逐漸傾斜,形成一個狹長狀的多角形。境內海岸線長258.65公里,有大小港灣19個。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
三亞擁有200萬平方公里的南海,自己的海岸線長度是209公里,管轄的海域面積5000km²,擁有土地面積是1919.6km²。
三亞市區三面環山,北有抱坡嶺,東有大會嶺、虎豹嶺和海拔393米的高嶺(狗嶺),南有南邊嶺,形成環抱之勢,山嶺綿延起伏、層次分明;同時,山脈的延伸將市區分成若干青山圍成的空間,為城市不同地區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間景觀環境。三亞面臨南海,海灣較多,眾多海灣各有佳景。處於市區的大東海、小東海、三亞灣與市民生活的關系最為密切。
三亞市區坐落在一種幽美的以山、海、河為特點的自然環境之中,城市的建設注意城市與自然景觀環境、生態環境的協調關系,「山—海—河—城」巧妙組合,渾然一體,構成了三亞市區獨特的環境特色。 三亞市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降雨深度604毫米,半徑流系數0.43,年總徑流量11.5億立方米,半徑深度604毫米,半徑流系數0.43,年總徑流量11.5億立方米,豐水年(P=10%)的年徑流量18.2億立方米,平水年(P=50%)的年徑流量10.8億立方米,枯水年(P=90%)的年徑流量5.8億立方米。集雨面積19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17毫米。
從保亭縣流入藤橋鎮的年徑流量為平水年4.576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2.288億立方米;從樂東縣、保亭縣流入崖城鎮的年徑流量為平水年1.671億立方米,枯水年年徑流量0.794億立方米。
降水量西部比東部少,徑流分布自內地向沿海遞減。
⑸ 天涯海角的地理環境
「三亞人」浮復雕表現制的是一萬一千多年前,「三亞人」漁獵、採集、農桑、宗教的原始生活場景。1992和1993年,考古專家們在三亞落筆洞經過兩次挖掘,發現了人類活動遺跡,這是迄今為止我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中國科學院將這些三亞地區最早的先民命名為「三亞人」。為紀念「三亞人」這一重大考古發現,藝術家以「三亞人」為題,創作了這塊浮雕。
⑹ 南方的濕冷,北方的乾冷,你覺得哪個更冷
寒冬季節,很多人說,南方濕冷更冷的;有人就不樂意了,說南方冷的人拉他去黑龍江去試試;其實是這樣的,因為南方濕度大,因此體感溫度比實際溫度低5-8°,也就是說天氣預報是5°,實際上體感溫度已經到了0°甚至入夜到0°以下;並且南方的冷是沒地躲藏的。
下面是收集一些不同地區知乎網友的感受:
武漢:個人沒過過冬天,朋友在武漢上學,回來居然起了凍瘡,我們大東北這么冷都沒見過凍瘡……
南京:冬天冷的要命,室內體育運動根本不出汗,有種刷人感覺,汗毛孔都是豎起來的。如果你使勁使勁運動,剛出點汗,你只要一趟衛生間光景,汗水就刷沒了……
廈門:很多房子沒窗戶,只有柵欄。冬天冷時候不多,但是一旦颳起風來。入夜也是非常難受的
日本東京:體驗最深的狀態。每年12月到2月,冷的受不了,最低氣溫是2°左右,如果住那種一戶建房子。由於牆壁都是石膏板的,更冷。曾經住的房子沒空調。被凍得咳嗽不停,晚上鑽被子里像鑽冰窖。早上除了被窩是熱的。哪哪都是涼的。最後凍得實在快要死了,花錢買了一台二手電筒熱風。燒柴油的。一開始點一股煤油味,一會就沒了,也挺不錯的。靠著那個破電熱風。
好了,分析了這么多,其實不管南方和北方,冬天還是要練一收防暖功夫的;
多運動,生命在於運動,抗寒也是要運動鍛煉;對於愛動的人,可以跑步,但是要注意正確的呼吸慢跑;打籃球,事先要熱熱身等等;
多穿點;南方的父母經常的話語,但是很多就是不聽,結果感冒;北方的,要穿秋褲和棉襖,多穿點讓身體暖先,尤其是耳朵,聽說會掉的,沒體驗過;
睡前泡腳;最好用大概50-60度的溫水讓腳暖和一下,因為腳最易受凍,腳冷全身冷;
飲食的調節;多吃點暖胃的食物,如:姜湯,豬肚雞湯等等;
防寒基本的措施做了,天寒地凍還怕么?最後,那暖床的人呢,沒有就自己暖一下。
⑺ 三亞有什麼問題嗎 譬如環境污染之類的,為了完成地理作業!!
飲用水缺乏,居民用電不足,特別是近兩年,三亞市民深有體會。還有水內污染,隨著城鎮的發展,以及容一些企業的亂排亂放,導致一些河流及一些海灣段的海水嚴重污染。這應該是地理或生物的題吧?哥當年生地會考得了兩個A
⑻ 中國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有哪些
中國的十大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1.威海。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恰好處在中國南北平分線上,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是中國距離韓國最近的城市。威海擁有中國城市中最長的海岸線,是著名的港口城市及沿海旅遊城市。2006年,威海被聯合國授予「最適宜人類居住城市」榮譽。威海,不僅受到中國遊客的喜愛,同時也是「歐洲旅客最喜愛的中國旅遊城市」。
(8)海南三亞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宜居城市是指對城市適宜居住程度的綜合評價。宜居城市其特徵是:環境優美,社會安全,文明進步,生活舒適,經濟和諧,美譽度高。
「宜居城市」是指那些社會文明度、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較高,城市綜合宜居指數在80以上且沒有否定條件的城市。城市綜合宜居指數在60以上、80以下的城市,稱為「較宜居城市」。城市綜合宜居指數在60以下的城市,稱為「宜居預警城市」。
⑼ 中國有多少個地級市
據統計,截至2019年1月9日,中國大陸地區共設有293個地級市。
河北省數量11個、山西省數量11個、內蒙古自治區數量9個、遼寧省數量14個、吉林省數量8個、黑龍江省數量12個、江蘇省數量13個、浙江省數量11個、安徽省數量16個、福建省數量9個、江西省數量11個、山東省數量16個、河南省數量17個;
湖北省數量12個、廣東省數量21個、廣西壯族自治區數量14個、海南省數量4個、貴州省數量6個、雲南省數量8個、西藏自治區數量6個、陝西省數量10個、甘肅省數量12個、青海省數量2個、寧夏回族自治區數量5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數量4個。
(9)海南三亞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申請地級市條件:
1、市區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5萬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20萬人以上;
2、工農業總產值30億元以上,其中工業產值佔80%以上;
3、地區生產總值在25億元以上;
4、第三產業發達,產值超過第一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35%以上;
5、地方本級預算內財政收入2億元以上,已成為若干市縣范圍內中心城市的縣級市,方可升格為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