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地理知識
① 三國時代人物 張松
東漢快完了那陣,連年的兵荒馬亂,田頭種不上莊稼。百姓沒吃沒穿,好多人無家可歸。有人就想橫了,餓死不如造死,拉起一夥人造起反來。那陣的地方勢力曹操、孫權、劉備、劉璋……也各霸一方,就形成歷史上的三國時期。
彭縣在那個朝代的名字叫繁縣。繁縣的豐樂場口上,有一個名叫張松的人,他在益州(成都)頭頭劉璋手下,當了個別駕(師爺)。劉璋這人胸無大志,是個草包,成天只曉得吃喝玩樂,不問政事,手下人做了許多壞事,他也不管。張松暗中起了心,把西川的要道、山川、地形畫成地圖。
劉璋聽到說張魯在漢中拉起一夥人,要打益州,就嚇倒了。忙找張松商量。張松說:「不著急,不著急。我們派起人去說服曹操,他一出兵打張魯,我們不就太平了嗎?」劉璋准備了禮物,就叫張松到許都去了。張松正碰上曹操打了勝仗,一連等了三天才接見他,曹操見到張松長得又丑又矮,聽到他的聲音粗聲粗氣的,說話硬頭冰梆的,心頭很不安逸,就有意挖苦他。張松咋個受得了挖苦,早就要毛了,還是忍倒。有人誇獎曹大王的《孟德新書》,張松裝著不知道,等了一會兒,張松接嘴說「你們在說這本書嗎?這,這那是新書啊?我們蜀中的小娃兒早都背得了,聽到他們背,我也能背幾句。不信,我就背給你們聽。」他噼噼叭叭從頭背到尾,一字不漏,在場的人都驚了。一旁的曹操氣來鬍子翹起,眼睛鼓起,馬上暴跳起來罵道:「來人啊,跟我用亂棒把這怪物打出去。」
張松從許都轉來要到荊州。劉備知道了,親自迎他進城,一直陪著他,專門為他設宴擺酒席。張松見到劉備這樣熱情,厚禮相待,很受感動。劉備為人忠厚,又有遠見,一心恢復漢室江山,他簡直高興昏了,就開懷飲起來,從中午喝到半夜,不知不覺都醉倒在椅子上。過了好一陣張松醒了,咋個有一條白龍在他身邊,嚇得他出不贏氣。等他清醒白龍已不見了,劉備還是賠著他。張松明白了劉備不是凡人,是一位真龍天子。
他認為劉備才是他真正要找的人。他決心離開劉璋,投奔劉備,就把益州的地理、人情、山川、物產向他介紹,還把早已畫好的西川地圖獻上,請劉備早日出兵入川。張松要走了,劉備十里送行。
張松回到益州,痴心痴巴地等劉備入川,很長時間也不見劉備入川的影子,急性子張松等慌了就給劉備寫信,催他快些進兵益州。誰知這封信落到劉璋手頭,劉璋簡直要氣炸了。下令把張松全家抓來,他手下的人看到要斬張松,都暗中流淚、啜泣。劉璋下毒手把張松全家斬殺在益州街頭。
張松死後,他有家奴抱著血淋淋的人頭,邊哭邊對旁人說:「張松這人真了不起,他五歲能吟詩,七歲會做文章,眼睛能看十行書,看過就能背,沒想到他為了尋找一位英明天子,落到這個下場。」家奴把他的屍首運回彭縣,葬在九隴鎮松塔寺背後的山坡上。後人為了紀念張松,把松塔寺改名為雙松寺,還在寺內塑了張松的像。唐代大畫家吳道子專門到雙松寺為他立碑紀念。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張松,每年春秋三季都要舉辦廟會,請戲班子唱大戲;寺內香火不斷,鄉民們都要到廟里朝拜和祭奠他。
附記:張松,字永年。民國《崇寧縣志》載,故宅在豐樂鄉三聖寺,墓在桂花鄉葛麻庵前。東漢末年任益州牧劉璋的別駕(相當於幕僚長)為了投奔劉備,被劉璋所害
② 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可以看下《地理學與生活》這本書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起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
《地理學與生活》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等分支學科。全書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種系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作為全書第四篇,通過相互參照的方式對前三種傳統和主題進行綜合。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並涉及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可讀性強,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③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理念之一,你能否用學到的地理知識解釋身邊的地理現象或自然現象(可回
(1)由於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因此該地版多地震;
(2)由於地球公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因此我們每天上學時感受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的時間在不斷變化;由於地球公轉產生太陽高度角大小的變化,太陽高度角越大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溫度也最高,太陽高度角最小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少,溫度也最低.
故答案為:(1)由於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因此該地多地震;(權2)由於地球公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因此我們每天上學時感受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的時間在不斷變化;由於地球公轉產生太陽高度角大小的變化,太陽高度角越大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溫度也最高,太陽高度角最小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少,溫度也最低.
④ 我身邊的地理知識
月暈有雨,日暈有風(具體看當地總體氣候環境)我在甘肅南部感覺比較內靈。
天邊要是有滾滾容白雲出現,夜間可能有雨。那就是傳說中的冷鋒。
家裡開窗戶,要開著門才能達到空氣流通的最佳效果。一般的住宅樓房最明顯。
用北斗星定位時,看勺子頭的兩個星組成直線,直線偏向勺子口的那一端,指的北面,也指向北極星,很多人都找不到北極星,也可以用這個辦法。
天空中有一些迅速移動的星星,那極可能是人造衛星,話說地球外面的衛星都上萬個了。
野外遊玩沒刀子切西瓜,找快一層一層的沉積岩,磕出一層來洗洗切。沒有這樣的岩石?那就摔西瓜吧。
海拔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度,正常大氣壓下的情況。
氣壓高水的沸點高,反之一樣。高氣壓一般是陰雨天,所以陰天的開水比平時燙。
海拔也影響氣壓,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所以沒有高壓鍋,別想在4000多米的地區吃煮透的紅燒肉。
哎呀,不知不覺碼了好多字,使用的地理知識實在太多了,希望提問者也會熱愛地理。
⑤ 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身邊的地理知識,熱愛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從而更好地為建設家鄉服務.回答26-3
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抄的質量差別很大.襲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土壤肥沃,生產力高,集中了全國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廣闊,耕地多,但熱量較低,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熱量高,降水豐沛,以水田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青藏高原區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土地生產力較低.
故選:A.
⑥ 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請你從身邊的地 入手,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包括地理知識,生產建
1.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
我們平時外出時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遇到方向上的迷茫,這時地理知識就可以用上了,比如說白天利用太陽,晚上利用月相,還可以根據指南針等等.
2.外出旅遊時的應用
我們平時有空閑時間就會去到外面放鬆下心情,那麼就得關心一個問題:去哪裡,怎麼去,有什麼好玩的,這些都是地理方面要應用到的.
3.城市建設的應用
一個城市的建設首先就要有一個規劃,那麼這個規劃就要考慮到交通,河流,氣候,各種自然和人文資源,都是地理上要考慮的.
4.工業和農業的應用
工業的分布要看工業的類型,污染重的工業就要考慮到是否位於河流的上游,是否位於盛行風的上風向,還要考慮到原料和產品的運輸成本等.
農業上要考慮溫度,降水,土壤肥力狀況,市場等,這些都和地理有關.
5.交通上的應用
事實上交通設施的建設與地理密不可分,公路要考慮到是否通過主要居民地,當然,過境干線就不要通過城區,鐵路干線建設要考慮是否對沿線的經濟帶來發展,還有的是專門來運輸資源的,如煤,鐵等;機場的建設要求就更高了,要與城區保持一定距離,以免雜訊污染,場地一定要寬廣,平坦,同時要考慮到排水等.
地理是一門綜合學科,在生產活動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平時多注意觀察,就會有不少發現
⑦ 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釋發生在身邊的3個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現象
太陽能的朝向。
避雷針
周圍樹木的品種的生長環境和自己所在地氣候是相符合的
陰歷十五十六 月亮最圓最清晰 這都是月亮繞地球運動的結果 中秋節賞月也是因為這時候月亮最清晰
城市的規劃 CBD 房價 交通的關系
各個地方的房屋建築不同和當地氣候相適應 比如 瓦房 竹樓 等
⑧ 我們生活在( )之中,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快
我們生活在(地理環境)之中,地理就在我們身邊!
⑨ 馬可波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馬可·波羅出生在13世紀的義大利,但是他的國籍卻到現在都無法確定。馬可·波羅出生在威尼斯的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就隨父親到處行商,這也讓他喜歡上了這種一直「在路上」的生活。
不過,在學術界,有人認為《馬可·波羅游記》沒有提到中國的四大發明、筷子等明顯具有中國特徵的物品,加上書中存在許多歷史錯誤,認為馬可·波羅並沒有來過中國,最多隻是道聽途說而已。
但是,馬可·波羅的這本書仍然導致了歐洲人文的復興,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對15世紀的歐洲航海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
⑩ 研究主題:「我們身邊的地理——青島地理」小論文
試論地理美
當我們徜佯在地理大觀園的時候,無不為其美麗所折服!
一、人地關系的和諧美
地理把人地相關性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為我們揭示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自然平等、共生、共存,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和諧的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和諧發展。通過對地理人地相關性的學習,使我們能夠理解到人與自然間的正確關系,理解尊重自然,才能和諧共處的理念,從而體味出一種和諧美。
二、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多樣美
地理以區域環境為研究對象,具有廣闊的空間性,上及天,下達地,藍天、白雲、大海、森林、草原、日月星辰、花鳥魚蟲、沙漠、冰川、城市、鄉村……山水之間,陰陽相配, 冥冥之中剛柔相濟。宇宙的神秘與詭譎,萬物的多樣與和諧。面對一幅幅絢麗的世界圖景,無不為大自然的和諧美麗而震憾!「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靈性出萬象,風骨自高潔」,窮極於山水間,盡享世界的和諧與美麗。
三、地理倫理道德美
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其中就含有啟蒙的人地關系的合理內涵,而儒家主張「禮樂合一」、「美善相樂」又把「仁」當作審美理想的核心,強調人類社會中人與人間的和諧,含有更多的人倫成分和濃厚的封建、政治色彩,因而缺乏對環境、對生命的廣泛關注。道家主張「游於自然之道」、「返樸歸真」、「清靜無為」,試圖在人與自然間建立起混沌的和諧。因其處世消極最終被排斥到主流社會之外。
地理學則要求我們在處理好社會關系的同時,還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一系列關系,對自然講倫理道德,特別是要處理好人與其他生命的關系。因而,在一定的層面上也包含著豐富的環境倫理和生命理性。強調在人與人、人與其他生命之間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秩序,因而具有一定的倫理道德美。有人預言:生態文化必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文化,一場群眾性的環保運動正在世界各地興起。
四、地理智慧美
地理智慧主要指: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人類自身生存的智慧。學習地理,重要的是可以給人們裝上一個「地理頭腦」,教會人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來看待世界,更科學地選擇、安排生活和生產,指導人類理性地生產和消費。在對物質資源的消費方面,呼籲人類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放棄高消耗、高增長、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和高消費、高浪費的生活方式。
地理智慧要求人們在消費時,盡可能多地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減少對廢物的排放,以保持人地復合系統結構和功能的良好狀態。在人的自身生產方面,主張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相協調。傳統發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為特徵的,常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增長,把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資源對立起來。地理對人地復合系統開放性和戰略性的研究,為我們建立了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等,從而樹立一種觀察、處理當代事物的整體觀和系統觀,教給人類與自然相處的智慧和生存的智慧。
五、地理人文精神美
地理「把地球作為人的世界來研究」(J.O.M.克羅克《地理學的范疇》),主張給人以及其他生命更多的人文關照。人文素質的核心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重點在情感和價值觀。地理能賦予我們更高的人文精神。在價值觀方面地理能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人口觀、種族觀、環境觀和資源觀。在情感方面,通過地理國情教育能增強我們的國家意識,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世界地理的學習中,利用綜合、分析和比較的方法去解釋空間效應,展現全球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結構和特徵,展現與之相關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特別是在此差異基礎上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觀。在欣賞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時,幫助我們形成對他人他物和異質性、多樣性的寬容心。地理能強化我們的全球意識,教會我們用全球視野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現實,並將本國、本地區、本鄉、本土置於國際大背景下加以思考和分析,從而學會尊重與理解、競爭和合作、關心和交往。理解並增進與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及其他文化間的交往交流,用以培養和平共處並具有世界大家庭、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文明為一體的人。
地理教育目的的重點是實現「從能力到責任感的轉變」。強調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人類面臨的共同的問題,注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僅重視對他人、對民族、對國家的責任感,也重視對世界、對人類的責任感。地理使我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六、地理規律美
地理的規律可分為地理事物分布規律、地理事物的演變規律等。地理的規律美表現為秩序美、節奏美、數學美等。想像是分析,也是綜合(波德萊爾:《想像力》)。分析和綜合是地理重要的思維方法。聯想是知覺和想像的基礎(朱光潛:《美感與聯想》)。地理規律的認識,離不開高度的想像,在想像中體味到地理的規律美。面對精美的地圖,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同時,張開自由想像力的翅膀,與之展開極富情趣的對話。跨越時空,縱橫馳騁,於是一個富有色彩、聲音、輪廓、香氣和生命的世界便活躍於眼前。
在認識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運動規律時,使人聯想到一張巨大的光碟,它們同向、共面、近圓,彷彿在演奏著一曲壯美的宇宙樂章。在認識非洲氣候分布規律時,我們聯想到了對稱。在認識城市中心學說時,不禁使人聯想到蜂房構造。在學習農業區位論中的杜能環時,會使人想到水中的漣漪。在認識海水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時,使我們聯想到如「M」形的山峰。高度的想像,總是與熱情同在。「一個冷淡、淺薄的、尖刻的人是不常具有堅強雄厚的想像力的」(郁達夫:《想像的功用》)。
學習地理需要熱情,在熱情中產生豐富的想像,在不斷地創造、聯想、解釋中,在對地理事物的分析、比較、歸納、演繹中,必將感受到地理規律美的無窮魅力。通過對地理規律美的認識,能賦予我們更多理性,使我們從中不斷向自然界學習、模仿和借鑒,以此創造美的環境、美的生活。從一個小的盆景,一座假山,一座山水城市,大到建設一個寬敞、富裕、干凈、安全的地球,都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學習和模仿。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在庭院經濟的發展、小流域的治理、農業生態模式的建立、小城鎮和工業小區建設等方面,都需要進行科學決策,而地理在各種決策中會提供廣泛的人文咨詢、人文設計和人文論證。並用美的地理規律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
七、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褚大健先生對復雜的科學知識體系進行梳理,獨具慧眼,發現了科學知識體系具有的球狀結構。認為:地球的內部結構從外向內,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與此相似,科學知識從內到外,由知識內核、知識幔層和知識外殼組成。知識外殼由事實性知識組成,重點說明「是什麼」。知識幔層由定律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怎麼樣」,知識內核由原理性知識組成,側重說明「為什麼」。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也是如此,對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探討,我們會感到地理科學知識體系的球狀結構美。
席勒說過:「若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惟一的途徑是先使人成為審美的人」。地理的審美能賦予我們對地理更多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通過地理審美能陶冶我們的情操,並用地理美去創造和諧而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