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地理位置
『壹』 武漢在中國地圖位置
武漢在中國地圖的位置:在中國地圖的中南部,北京的正南偏西位置,距離北京1039公里。回
『貳』 分析一下武漢的地理位置,還有它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之類的
武漢(Wǔhàn)簡稱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全國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常住人口897萬人。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 中國華中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漢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在清代末期、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武昌起義便發生在這里。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說是從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一個縮影。武武漢在湖北省位置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並(故有「武漢三鎮」之說)。其中漢口和武昌從明朝後期起就分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過去的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 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先河。因此,武漢可以說是一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和一個縣的緊密聯合體。
武漢淡水資源十分豐富。亞洲第一大河長江及支流漢水在城中交匯。此外武漢城內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個屬於長江水系的淡水湖(如果算上郊區就有一百多個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漢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湖岸線全長110多公里,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積的6倍。在武漢城區面積中,水域面積佔了約四分之一。
『叄』 武漢的地理位置如何描述
武漢地理抄坐標為北緯30°33"、東經114°19"。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無霜期約250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3℃。武漢地形屬殘丘性沖擊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漢位於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東去上海、西抵重慶、南下廣州、北上京城,距離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武漢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水利資源豐富,被稱為「百湖之市」。武漢有各類礦藏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尤其是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豐富,並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岩、白雲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儲量居全國第一位。
『肆』 武漢的地理位置重要嗎
江城
江城是武漢市的簡稱,也是武漢的美稱。來源於「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詩詞。
而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華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市區內交匯,將市區一分為三,形成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全市現轄13個城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萬人。
武漢作為楚文化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一萬多年以前),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據考證,位於武漢市北郊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國宮城。明清時代,漢口成為全國聞名的商埠,是當時四大名鎮之一。近代武漢,作為民主革命的發祥地,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武漢風景秀麗,名勝眾多。名聞天下的黃鶴樓,位居「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江城明珠」東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都古剎」歸元寺,內藏惟妙惟肖五百羅漢。此外,還有古琴台、晴川閣、楚天台等古跡名勝,令人流連忘返。
綜合經濟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市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特別是1992年被確定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後,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1992-1998年經濟年均增長率達16%,高出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的第六位。
區位和資源
武漢地理坐標為北緯30°33"、東經114°19"。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無霜期約250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3℃。武漢地形屬殘丘性沖擊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漢位於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東去上海、西抵重慶、南下廣州、北上京城,距離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漢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武漢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水利資源豐富,被稱為「百湖之市」。武漢有各類礦藏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尤其是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豐富,並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岩、白雲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儲量居全國第一位。
武漢的最顯著的資源優勢,可以概括為「二厚」。即「得水獨厚」,武漢臨江傍水,湖泊星羅棋布,水資源相當豐富,總量大大超過了現有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居民用水總量;「得中獨厚」,武漢是我國經濟地理的心臟,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我國新的經濟發展將形成東-中-西「H」型格局,武漢將成為重要的戰略大支點。這種經濟發展的強輻射效應必然帶動武漢城市超常規發展。
產業結構及市場潛力
在新世紀里,武漢將著力推進產業和功能的深度開發,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經濟系統。推進產業深度開發,重點是大力發展通信及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醫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激光、軟體等產業,改造和提升鋼鐵、汽車、機械等產業,逐步把武漢建成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利用外資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牢牢抓住「開口」和「開放」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各項優惠政策條件,適時制定「開放先導」方針,始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開放促發展」的策略,積極利用外資,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設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向國際資本市場邁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別是1992年國家批准我市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以來,我市利用外資不僅規模不斷擴大,而且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領域不斷拓寬。武漢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可觀的投資回報,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大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的投資。外商投資武漢的信心不斷增強。
教育與科技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3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基礎設施與城市功能
『伍』 武漢在湖北的什麼地方,地理位置
南昌到武漢約350公里,長途汽車行駛約5小時,票價120元;動車行駛約3小時,票價110元。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陸』 武漢的地理位置是
武漢抄
-
地理襲位置
武漢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地理位置東經113°41』~
115°05』,北緯29°58』~
31°22』。
東西距最大為134公里,南北距最大為155公里。武漢處於江漢平原東部,東與黃岡市的團風縣、鄂州市的華容區、梁子湖區、黃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的嘉魚、咸寧市區相連,西與荊州市的洪湖市、仙桃省轄市、漢川毗鄰,北與孝感市的孝南區、孝昌縣、大悟縣、黃岡市的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形似一隻自西向東的彩蝶。長江與其最大的支流漢水交匯於此,將武漢分為漢口、漢陽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稱武漢三鎮。武漢地形以平原為主,丘陵為輔,且市內湖泊塘堰眾多。武漢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譽,現有湖泊147個,水域總面積2187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4強。在中國經濟地理中,武漢處於優越的中心位置。水、陸交通十分發達,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稱。
『柒』 關於武漢的氣候及其地理位置、要詳細的
武漢位於江漢平原東部,地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
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熱、冬季較冷的特點。一般年均氣溫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氣溫最低,0.4℃;7、8月平均氣溫最高,28.7℃。夏季極長達135天,因武漢地處北緯30度,夏季正午太陽高度可達83°,又地處內陸、距海洋遠,地形如盆地故集熱容易散熱難,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熱島效應和伏旱時副高控制,十分悶熱,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夏天普遍達到37℃,極端最高氣溫39.3℃。初夏梅雨季節雨量集中,年降水量為1100毫米。武漢活動積溫為5150℃,年無霜期240天,年日照總時數2000小時。
『捌』 武漢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西部開發、振興東北都是實實在在有具體優惠政策的,中部崛起只有口號……
東部沿海開發的時候,比如蘇州工業園這種,為了吸引外資,都有稅收減免政策。當時是排他性政策,中西部都沒有稅收優惠,自然就造就了廣佛深莞蘇錫常的外資一條龍產業帶。而且這些產業鏈一旦定型,是很難去到中西部的。
後來2000年西部大開發,所有西部省份有稅收15%的減免,因為地域廣闊,因此也吸引了大量企業的入駐,這也就造就了成都重慶的崛起。為什麼成都的軟體業這么發達,因為稅收優惠,而軟體行業在深圳和在成都沒有太大的需求上的區別,因此很多軟體公司紛紛去了西部,世界500強也紛紛在西部開廠。例如英特爾成都工廠。這又造成了高科技行業在西部有一定的分流。
最後到了中部崛起了。中部崛起的背景是【中部塌陷】,中部塌陷意思就是說本來應該知道中部經濟對於我國的重要性,結果卻居然忘記了這回事。也就是說,中部塌陷的局面,不是市場的自由競爭形成的,而是我國頂級決策層面的失誤造成的。
為了彌補【中部塌陷】的戰略失誤,國家層面提出了中部崛起戰略。但是這個戰略它沒有實質的稅收優惠。只是強調中部各省去摸索,資源上給予一定傾斜,這可以說是缺乏一點誠意。就像雙十一買手機,別人的店官方補貼滿2000-500,你的店只能自己搞搞買手機送貼膜但不降價。那你說這家店的銷量怎麼和滿減的店來比。更何況,產業已經被東部和西部瓜分完了,什麼包郵區,什麼大灣區,明擺著到中部來的只有殘羹剩飯。
這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我要開辦一個工廠,要麼我瞄準外貿落在江浙滬,要麼我瞄準內資落在西部省份,怎麼我都不願落到中部來。畢竟在這中部的成本反而比交通閉塞的西部更高,這個成本不是運輸造成的,而是隔壁的優惠造成的。
所以中部崛起提了很多年了,現在只能說是靠著各個省份自身的努力來發展,這是中部的天然稟賦。如果把中部比作一個人的話,意思就是你到了青春期是必然會長高的,並不是因為爸媽給的飯好吃,也不是因為他們關注你的成長,而只是你到了這個年齡而已。而你的兩位兄弟,爸媽都會給他們最好的。
說出來有點無語,因為目前周邊勢力武器正在更新換代,我們沒法干涉別國內政,所以韓國的薩德事件嚴格說來我們也只能喊兩句,不能有實質上的操作。印度那邊導彈也在上馬。全國來看,只有中部是新時代國防格局中最安全的,屬於【大後方】。
如果中部繼續這樣塌陷下去,如果國家還不重視的話,未來可能會面臨非常嚴重的後果。
『玖』 武漢的基本自然地理特點如地理位置 地形和氣候特點等
果說大,的確武漢很大,中國的城市中能夠超過武漢規模的最多不超過3個;武漢最早被作為都城是在三國時期,當時被稱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的鼻祖就是三國時間吳國在龜山上建立的訓練水軍的閱兵樓。形成今天武漢三鎮的格局要歸因於明朝期間的漢水改道,從此將漢口和漢陽區分開來。漢口雖然是最後形成的,但是它的發展速度遠遠的超過了其它兩鎮,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漢口從明到清末數百年間迅速發展為中國重要的商埠,貨物集散地;漢陽的崛起要歸功於張之洞的洋務運動,重工業,鋼鐵廠,兵工廠讓漢陽一夜之間騰飛。惟獨武昌一直默默無聞。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唯一的兩個大都市:上海和武漢,同時被列為了直轄市。幾年之後,武漢的命運出現了第一次轉折:別降級為副省級城市。但是這並不能影響武漢的地位,因為此時大批「武」字頭的重工業落戶武漢,武漢長江大橋的完工,武漢依舊為國民經濟建設貢獻巨大的力量。武漢落後的轉折是連續錯過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處內陸的武漢沒有從改革中獲得任何機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和再發展。怨天不如尤人,長久以來,武漢政府的領導習慣以直轄市自居,和省政府的關系一直很微妙,導致省政府對武漢建設並不是很關心。可以這樣認為從80年代到上個世紀末,武漢的發展是極其緩慢的。而整個城市建設也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難怪別人把偌大的武漢戲稱「最大的縣城」。
武漢的機遇源自新世紀的開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省委俞書記原任建設部部長,明確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漢作為建設的重點,而新一屆武漢政府求真務實:正視落後和差距,正確定位武漢的發展方向。近幾年來,武漢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為,發展不是僅依靠國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確目標是腳踏實地,將武漢不僅建設成為城市規模大,而且經濟也要作強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為領軍人!
誤讀武漢天氣:外地人經常把武漢的夏天說的十分恐怖,實際初夏從每年的五月中旬開始,暑期進入盛夏,盛夏氣溫最高氣溫大部分時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氣溫比較高,一般在29-30,為什麼給人感覺悶熱呢?武漢水系發達,經過白天的水氣蒸發,導致空氣濕度大,所以給人很不舒服悶熱的感覺,一般到夏天在沒有空調比較難入睡。到了九月,氣溫也可能達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氣溫不再很高,十月之後進入初秋,氣溫會逐漸下降,平均氣溫在20-25,天氣乾燥,有時候氣溫也會異常達到接近30或超過。從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氣南下,氣溫下降十分厲害,超過10度的降溫很常見,從12月底到來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氣溫在一般在1-3度,天氣好時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時常常在0度以下,武漢大 部分家庭是沒有安裝暖氣的,因此家中覺得比較陰冷。三月後進入初春,氣溫回升很快,最高氣溫可以到達20多度,但是低溫還是比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間氣溫下降15到20,大雪紛飛。
理解城市建設:武漢城市格局兩江三鎮,坐擁七湖。水資源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媲美: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全國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的10倍。讓人擔憂的是,在過去的時光中,這些寶貴的水資源或重或輕的受到了污染,如今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整治。21世紀是水的世紀,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寶貴的水資源。在武漢城市大格局的背景下,武漢的城市建設不得不已江湖為軸線,因此城市不是很中規中矩,給人的感覺有點亂。的確,橫跨兩江對城市建設有很大的約束,尤其對交通建設十分不利,常常出現斷頭路,所以在一些主幹道和過江通道上發生大規模的交通擁擠,在重要的節日更加明顯。必須承認這是武漢做的不好的地方,雖然現在在大規模的改善道路環境,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加快軌道交通的建設。
生活:武漢至少現在不被大家認為適合發展:人才流失,工資水平低......但是排除天氣因素(對於外地城市的人),個人認為是個生活的好地方:城市中有山有水,滾滾長江穿城而過,城市裡面公園綠地星羅棋布,物價水平中等,商品種類齊全,商業競爭激烈,而消費者從中可以的到很多實惠。尤其是可以品嘗到各種風味小吃。節假日和家人,朋友或愛人去或逛街,或去爬山,或去東湖,或去感受滾滾長江和江城的夜生活,都別有情調
交通:武漢九省通衢人們應該十分熟悉了:已有京廣線和在建京廣高速線,以及未來沿江鐵路線穿城而過,京九線檫邊而過,武漢擁有三座特大型火車站。京珠,滬蓉高速匯集在此。由於武漢市是唯一沒有健全軌道交通的特大城市,因此城市公交線路十分發達,出行方便。尤其是武漢的公交車,一元錢可以讓你有飆車的感受,很多時候打的還沒有公交快,尤其在晚上,就是極品飛車地上狂飆。
教育:武漢高校雲集,教育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武昌的發展規劃是建設成為教育城區。教育是國民發展的根本大計,武漢每年培養大批人才,但是基本都流失沿海,現在武漢面臨著如何挽留人才為城市建設做貢獻。
商業工業:武漢商業自古就十分發達,尤其是有百年歷史的漢正街,商賈雲集。武漢是華中地區物流中心和集散地。而城市商業呈現出多國鼎立的局面,沒有壟斷,激烈的競爭,使得武漢商品價格相對便宜,而且商家經常開展各種活動,市民得到的實惠很多,在武漢購物很劃算。武漢的重工業主要有武鋼集團,東風汽車,武船......如今青山區以武鋼為主,而漢陽經濟開發區以東風為龍頭,力求大造工業城區。
人文:武漢的人文歷史有3500年了,外地人來武漢不習慣武漢人說話,感覺如同吵架。其實這和武漢人熱情豪邁有關,說話的時候聲音大,帶有漢味,但是本意都是好的。武漢不排外,大部分的武漢人都是很熱情的。武漢人有一種拼搏鬥爭不服輸的精神:抗擊特大洪水,抗擊非典疾病。如今,這種精神正逐步體現在整個城市的建設之中。傳統的漢文化已經淹沒在了現代化的進程當中,只有在一些老街小巷當中偶爾看見的幾張竹床,老一輩邊納涼邊聊天,才能從中看到一些特有文化的影子......
前景:武漢要以水興城,大造一個適宜居住的花園濱水城市。武昌作為重點建設的教育之都,漢口以商業為建設中心,漢陽的目標是工業新城。將市區內兩江沿岸建設出世界上規模最大,獨一無二的親水休閑平台;到2020年,7條軌道交通線,220公里運營線路將全部建成,長江之上將建成7座大橋和3條過江隧道,真正讓交通暢通無阻。
不足:自身經濟基礎不夠強大,完成資本累計還需要一段時間;老城區面積大,改造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武漢市民的素質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主要體現在:文明乘車,文明穿越馬路,文明用語,個人文明的生活習慣;就目前看來,主要體現在父輩一代,因此為了文明武漢的明天,要從年輕一代抓起文明素質教育。一個城市的成功不僅僅需要物質文明,最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進步!
武漢敞開胸懷,歡迎來客!
『拾』 武漢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特點
1、武漢市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版22′,權東經113°41′—115°05′。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千米。
2、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
3、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10)湖北武漢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武漢的景點介紹:
1、黃鶴樓:黃鶴樓自古與江西滕王閣、湖南嶽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歷代文人墨客也曾在此留下許多千古絕唱,雖歷經重建,但黃鶴樓獨特的雄偉氣質卻依舊壯麗,登樓遠眺,武漢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2、長江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長江大橋,至今仍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大標志,也是武漢打卡地首選。
3、黎黃陂路:黎黃陂路建於1900年,是武漢著名的慢生活街區,保留了老漢口獨特的生活氣質,後經政府整修,變得更加洋氣,潮流、小資的生活,更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