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德國的地理環境

德國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1-19 15:34:33

Ⅰ 簡介一下德國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1)德國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德國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氣候特徵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德國

Ⅱ 德國的自然地理學包括哪些

德國地理學史在近現代地理學發展史佔有重要地位,對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論研究都有突出的貢獻。德國既是近代地理學的發源地,又是環境、區域和景觀三大學派的故鄉。

早期發展早期的德國地理學主要是搜集地理事實,分析因果關系,謀求地理知識的科學體系化。1544年出版的由S.明斯特爾主持編輯的《宇宙誌》,是早期地理大發現以後發表的第一本地理學著作,敘述了托勒密所稱世界的一般情況和地球的主要分區,在一個多世紀內被看作是世界地理的權威著作。1650年,B.瓦倫紐斯寫成《普通地理學》(曾譯《通論地理》),把地理學分成普通(或通論)地理學和特殊(或專門)地理學兩部分,並指出它們是一個整體的相互依賴的兩個部分。18世紀的哲學家I.康德把地理看成空間的描述,並認為自然地理學是「自然的概括」,是「所有其他可能的地理學」的基礎。
近代時期A.von洪堡和 C.李特爾是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799~1804年,洪堡考察美洲,廣泛觀察自然現象和居民生活,收集了大量資料。他把自然界作為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一個整體,對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現象進行比較研究。他認為地理學的目的是研究現象的空間分布、空間關系和互相依存。堅持「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地域結合」的論點,他的代表性著作是《宇宙》(5卷,1845~1862)。1820年,李特爾開辦德國第一個地理學講座。他建立了在人地關系基礎上的近代地理學。他認為地理學是一門經驗科學,探討了自然環境與人類歷史的因果關系,強調人地關系的綜合性和統一性,運用經驗法和比較法對各種地理現象進行研究,並側重人文現象。他長期任教,其地理思想對後世有重要影響。他的代表性地理學著作是《地學通論》(19卷,1817~1859)。1828年,德國柏林地理學會成立。從19世紀後半葉起,繼洪堡和李特爾之後,德國地理學有很大的發展。
自然地理學O.佩舍爾研究了地表自然特徵,確立了自然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分支學科地位。把新地理學引進德國大學並培養出一些傑出地理學家的主要人物是F.von李希霍芬,他把地理學定義為研究地球表面以及與其有成因聯系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並確認地理學的研究限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 水圈、 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觸的地方。在部門自然地理學方面,A.彭克創用「地表形態學」一詞,論述了地球形態的起源和發展。他把阿爾卑斯山第四紀冰川時期劃分為3個間冰期和4個冰期的理論曾成為冰川地貌和冰期研究的重要基礎。彭克還積極倡導各國協作編制百萬分之一世界地圖。W.P.柯本在1900~1936年制訂了以全球植被分布為基礎,以氣溫和降水量為指標的氣候分類(見柯本氣候分類)。W.彭克研究了地貌學的理論問題,提出地貌演化學說。
人文地理學F.拉采爾對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致力於研究人類遷移、文化借鑒和人地關系,探討了環境對人類活動及演化的影響。他認為存在著協調的人地關系,包括環境與人的協調關系、地表同一區域內人文現象的相互關系。拉采爾最先提出「生存空間」概念。它所涉及的是作為一種空間(地理)組織的人類社會與其物質背景之間的關系。雖然這個概念後被K.豪斯霍弗等篡用,作為領土擴張的理論,但在科學上它是有關人類社會生活和需要方面的一個富有成果的概念。對人文地理學、經濟學、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的一些基本理論也都源於德國,如J.H.von屠能的農業區位論、A.韋伯的工業區位論以及W.克里斯塔勒始創的中心地學說等。
區域地理學和景觀學區域地理學和景觀學是德國地理學的傳統研究方向。A.赫特納對區域地理學作出卓越貢獻。他強調地理學是一門關於區域分異的科學,即研究地表現象分布的地區差異。他認為區域是自然與人類現象相互結合的具體體現,區域地理學是地理研究的頂峰。他長期從事地理學方法論研究,其經典著作是《地理學:它的歷史、性質和方法》。赫特納地理學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較大影響。
O.施呂特爾首先把景觀作為地理概念。他提出地理學應首先著眼於地球表面可以感覺到的事物,認為景觀學研究是地理學的中心目的。他運用歷史地理學的方法來分析景觀,提出了文化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區別。S.帕薩爾格系統地提出全球范圍內景觀分類和分級的原理和方法,並創立城市景觀的概念。他的代表著作有《景觀學基礎》(1919~1920)和《比較景觀學》(1921~1930)。
地緣政治學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曾出現一股地理思想上的逆流,即利用地緣政治學為其領土擴張服務。K.豪斯霍弗是這股逆流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地緣政治是利用地理知識來支持和指導一個國家的政策的一種藝術,綜合了國家有機體說、民族優越論、生存空間論及大區域觀念等,主張國家的空間應該隨國家的生長發育而不斷地擴大。他將這種思想為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政策服務。當然,不應把已存在的地緣政治學說都說成是反動的。
現代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兩個國家。德國的地理學經過重建在60年代已重新佔有重要地位。地理學研究保持了傳統的統一思想。在地理教學中,這種統一思想把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聯系在一起;在地理研究領域內,表現為部門地理和區域地理共同發展。
地貌學是德國地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研究的重點是用大量的計算方法研究形態動力過程和地形演變的原因。自然地理學研究廣義的環境和地生態學問題,區域生態學研究地球表面上自然現象的區域組合和生活形式的聯系。聯邦德國的C.特羅爾致力於開展山地地生態學和高山比較地理學的研究,提出景觀生態學,倡導並組織了南北美洲及歐亞大陸山地地生態學的研究工作。民主德國也很重視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包括地生態學分類和自然資源的經濟評價等。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新技術的應用和小區域的高質量制圖則仍然是兩個德國的地理研究的特色和長處。
人文地理學的一般趨勢是明顯地離開舊的傳統地理學方法,愈來愈趨向於空間分析,用系統分析和統計方法論證功能和結構。60年代以來,民主德國著重研究工業人口和居民點的集結以及國土問題。
區域研究在地區開發方面有重要地位。聯邦德國的延續10多年的大型協作項目──墨西哥計劃,以「人類和環境的演化」為總題,在有限面積的范圍內研究了人類從開始至今的歷史及其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大約80%的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在國外搞野外工作。區域研究的重點地區還包括熱帶非洲、南美洲和亞洲等。

Ⅲ 德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方面情況

自然:德國全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中歐平原(波德平原),北臨北海、波羅的海,北與丹麥接壤,西鄰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南接瑞士、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東與波蘭、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西俄羅斯)接壤;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北部為北德平原,南部是巴伐利亞高原和阿阿爾卑斯山地,西南部有艾費爾高原,中部是中德山地,東南部是圖林根林山和厄爾士山(克魯什內山);氣候位於溫帶大陸性氣候與溫帶海洋氣候的過渡地帶,屬於溫帶海洋氣候但大陸性顯著;河流眾多,主要有西部的萊茵河,南部的多瑙河,北部的易北河和中部的美茵河。
人文:1.人口:德國人口9000萬,是歐洲的第一人口大國,人口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流域和易北河 流 域及北部的沿海地區,主要民族是日爾曼人,通用德語
2.城市:德國的城市化比較早的國家,城市化程度高,主要城市:首都柏林,北部港口城市漢堡,南部巴伐利亞地區的慕尼黑,汽車城沃爾夫斯堡和斯圖加特,金融中心法蘭克福等
3.經濟:德國經濟總量世界第四(前三:美、中、日)歐洲第一,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主要有以魯爾區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區和以南部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區,汽車、鋼鐵、化工、電力、電子、航空等工業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
4.文化:德國文化發達,以哲學最為突出,著名哲學家:康德、黑格爾、尼采、叔本華、萊布尼茨、費爾巴哈、馬克思;另外德國的文學、音樂、美術、自然科學都相當發達,著名文學家歌德,音樂家巴赫、貝多芬等

Ⅳ 德國的地理環境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部低地的特徵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黃土地之間有星羅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則將德國分成南北兩片。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亞丘陵地區和多瑙窪地。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則包括阿爾高伊的阿爾卑斯山、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和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在這些山區散落著風景如畫的湖泊。德國境內有六個山脈。
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屬於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經常可以感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南風的上巴伐利亞和山風刺骨、夏季涼爽、冬季多雪,從而構成自己獨特氣候區的哈爾茨山區。因各地區地理條件的不同,德國最高溫度在攝氏20-30℃之間,最低溫度在1.5-﹣10℃之間。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
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Ⅳ 德國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屬於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經常可以感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南風的上巴伐利亞和山風刺骨、夏季涼爽、冬季多雪,從而構成自己獨特氣候區的哈爾茨山區。因各地區地理條件的不同,德國最高溫度在攝氏20-30℃之間,最低溫度在1.5-﹣10℃之間。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

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

Ⅵ 漢堡的地理環境

漢堡漢薩自由市(德語: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位於不萊梅東北部易北河岸,是德國北部一座美麗的港口城市,是德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在行政上,它是一個州,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與德國其他15個聯邦州地位相同,面積755.3平方公里。市中心有2個美麗的湖泊:Außenalster和Binnenalster,都匯入Alster河。西北面100千米處北海中的3個小島也屬於漢堡州: Neuwerk, Scharhörn 和Nigehörn。
地理坐標北緯53度33分、東經10度0分 。面積755平方公里,人口173萬,其中14%為外國人。漢堡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城市,是德國的古老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紀,漢堡一帶已成為居民定居點。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初,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在這里修築古堡設施,建立城鎮,稱為漢馬堡。到12世紀後期,由於港口和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進入13世紀後,漢堡同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建立貿易往來,並先後同北德和北歐地區100多個港口城市組成對中古歐洲經濟起過積極作用的自由貿易聯盟——「漢撒同盟」,被稱為「自由貿易市」。16世紀後期,漢堡是僅次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歐洲重要物資集散地。17世紀,漢撒同盟解體後,漢堡仍是北德地區保存下來的3個貿易市中的最大貿易市,迄今仍稱為「漢堡自由漢撒市」。
漢堡曾歸屬於丹麥,也曾被法國佔領過,1815年加入德意志聯邦,1937年成立大漢堡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古老建築幾乎盪然無存,戰後得以重建。
漢堡市距離北海和波羅的海不遠,海輪可從北海沿易北河航行而抵達漢堡,易北河的主道和兩條支道都橫貫漢堡市區,阿爾斯特河、比勒河以及上百條河汊和小運河組成密密麻麻的河道網而遍布市區,因而漢堡港是河、海兩用港,成為歐洲河與海、海與陸聯運的重要樞紐。歷史上,漢堡港的遠洋航運和貿易往來已擴展到亞洲、非洲和美洲,1912年的海運吞吐量已位居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今天的漢堡港,不僅是德國最大港口,也是國際上最現代化的港口之一。港口面積100平方公里,約占城市總面積的1/7。有大小碼頭60多個,可同時停泊250多艘大型貨輪。航道低潮時水深也在11米以上,萬噸巨輪可沿120公里的易北河航道從北海駛進港口。該港擁有300多條國際航線,同世界上1100個大型港口保持聯系,每年進入港口的船隻近兩萬艘,年吞吐量6000萬噸左右,素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的稱號。
漢堡市風光秀麗,文化古老,名勝眾多,每年接待300多萬遊客,是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聖米歇爾教堂是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式建築,始建於1750年,重建於1907年,教堂塔頂有130多米高,可登臨頂端眺望全市風景。建於1897年的市政大廳,外部雕刻富麗堂皇,內部裝飾華貴高雅,地下餐廳聲名遠揚,是一座漂亮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建於1868年的漢堡美術館,收藏有德國和荷蘭著名畫家的藝術珍品,是德國著名的美術館之一。
聖詹姆士教堂、聖凱琳教堂、傅斯麥紀念塔、歷史博物館、德國話劇院、州立歌劇院等都是著名建築。素有「漢堡明珠」之稱的阿爾斯特湖,分為內外兩個湖區,內湖沿岸幾條古老街道上,林木蒼郁,花香襲人,外湖湖面白帆點點,天鵝成群,遊人如潮。建於1907年的哈根貝克動物園,佔地廣闊,保持著原始自然環境,各類動物自由棲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然動物園之一。市中心附近的「植物與鮮花公園」,遍栽各種植物、花卉,並建有花壇、溫室、圖書館、展覽廳等。漢堡市是歐洲著名的「水上城市」,擁有大小橋梁2400多座,比義大利威尼斯城還要多5倍,是世界上橋梁最多的城市,這些橋梁如一件件藝術品裝點著城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橋是建於1633年的「關銳橋」,僅10多米長,造型簡單,顯得朴實無華。最現代化的橋是跨越易北河的柯爾布蘭特公路橋,建於1974年,長約4000米,高50多米,橋面可並行4輛汽車,號稱「百橋之首」。
漢堡是北德的文化中心,建於1919年的漢堡大學是全國最大的大學,還有音樂、美術學院以及工程、航海等專業學校。漢堡的交通發達,船隻可沿河道從四面八方抵達市區中心,許多人乘船上班或購物。陸上交通密如蛛網,地下鐵路四通八達,主要河道的河底有隧道相通。穿越易北河河底的隧道長450米,與河面上的柯爾布蘭特公路橋構成兩岸聯系的兩條紐帶。

Ⅶ 移民德國需要哪些條件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這個你要看選擇是投資移民還是歐盟藍卡了,因專為兩種申請條件是屬不一樣的。

如:

法人簽證 適合想去德國創業的企業家們

申請條件

●年齡滿22周歲,不超過60周歲

●有多年經商經歷或企業管理經驗

●無犯罪記錄


歐盟藍卡 適合高學歷人群

申請條件

●年齡滿22周歲,不超過55周歲

●德國認可的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

●無犯罪記錄


獲得以上兩種長期簽證即可在德國享受與當地居民一樣的社會福利,下面具體看下~

●享受德國本地人的買房優惠政策

●高度法治國家,尊重人權、保護私產、永久產權

●生活成本非常低,房價合理穩定

●無移民監,自由進出德國及歐盟26國

●兒童可享受免費教育資源

●全家享受免費醫療福利,人性化就醫環境

●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社會治安良好,環境優質,空氣無污染

●高質量的的雙語教育

●擁有多所世界頂尖大學,孩子可免費入學

●可享受當地居民各種補助金的同等福利

●德國護照可免簽全球168個國家,遍布歐洲、美洲、亞洲各個大陸

Ⅷ 德國科隆的地理位置和氣候

科隆市總面積為405.15平方公里(其中萊茵河左岸230.25平方公里,右岸174.87平方公里),專在面積上它是繼柏林和漢堡之屬後,德國第三大的大城市。

科隆的地理位置為北緯50°56'33,東經6°57'32。最高點是118.04米,最低點為37.5米。

科隆位於萊茵河流出中部山脈進入北德和荷蘭低地前,一個被稱為「科隆彎」的谷地中,這個地理條件造就了當地如下的氣候特性:

西南艾費爾高原為科隆(尤其是萊茵河左岸城區)屏蔽了西風,也屏蔽了降雨。有時還造成焚風。

科隆市區所在的谷地地形,減少了市內空氣與周圍地區的交換;加上城市本身的熱島效應,使得科隆市區成為德國氣溫最高的地方。

科隆市區較高的氣溫,導致萊茵河水大量蒸發;由於市內空氣與周圍交換率小,使夏天的科隆濕度特別高,因此特別悶熱、午後多因地形產生雷雨。

從大環境氣候來說,科隆位於溫帶海洋性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冬季溫暖(一月的平均氣溫為2.4°C),夏季不十分炎熱(七月的平均氣溫為18.3°C)。年平均降雨量為798mm。

Ⅸ 德國人的哪些生活用品與地理環境有關

德國人的汽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