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識星際穿越
㈠ 星際穿越中不符合地理知識的地方
1、糧食危機存疑問
影片開頭,全球的農作物都遭到枯萎病襲擊而死亡。但「枯萎病」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門類,是形形色色植物病的統稱,片中卻暗示為同一種病原像連環殺手一樣依次獵殺農作物,其中玉米抗病力最強也缺乏說服力。影片結尾,人類在太空重新種植莊稼,但假如真是病原體作祟,上了太空又如何擺脫。不妨假設是重力、真空、輻射等異地環境殺死了病原體,那麼問題仍然存在:既然宇航局能星際遠航,為什麼早不嘗試在近地軌道培育莊稼呢,雖然對改善環境無益,至少能解決飢餓問題吧。此外,如果小麥早就滅絕了,那麼主角和父親喝的啤酒要麼過了保質期很久的,要麼是我們沒喝過的玉米啤酒呢,可是在全球糧食危機的情況下,把玉米拿來釀酒也是夠奢侈的。
2、宇航局是富還是窮
在人們生生不息的年代,美國政府給宇航局的撥款少得可憐,直到生態崩潰、人類瀕臨滅絕的當兒,才突然變出千百倍的經費,供他們建造幾十艘大飛船,且不說從哪兒能瞞天過海籌到這么大一筆錢,光是這行事邏輯也令人費解。新的宇航局規模更大,佔用了北美防空司令部的舊址後隱蔽性也上一層樓,但明明有了錢和地盤,作風卻更加摳門,比如把火箭發射台直接建造在辦公室的隔壁,看那牆壁裝飾和會議桌陳設,絕不是臨時會議室吧。
四十多年過去了,《星際穿越》里的飛船沒有比《2001太空漫遊》長進多少,或許說明的是後者的偉大
3、飛船燃料艙去哪了
遠征飛船永恆號的外觀毫不符合空氣動力學,這很適合太空航行,但最初把它從地面發射上去就成了大問題,即使拆散成單個艙體,也得額外建造發射船塢,既費錢耗能也不利於保密原則。網友也指出,以永恆號的龐大體積,停留在地球軌道一定會被民間天文觀測者發現,當然,也許那時候人人都忙著種玉米了。永恆號沒有明顯的燃料艙,假定燃料艙和生活艙一樣安置在外圍,也同樣令人疑惑——燃料艙又不需要人造重力,幹嘛擺在外圈浪費能量呢,合理的設計應該把燃料放在中央。
4、土星航程不靠譜
片中從地球到達土星的時間估計是兩年,這個數據是參考「新地平線」探測器所得,後者飛抵土星花了約兩年四個月。但「新地平線」的目的地是冥王星,全速飛過土星無需減速,如果提前踩剎車的話,整趟旅程要耗費大約4.7年。而且幾名主角在最後階段仍在悠閑聊天,並沒有全力以赴調節儀器以免偏離軌道的動作。理論上講,不減速倒也可以,以高速一頭栽進蟲洞也能達到目的,但電影中飛船明明在靠近土星時仍然速度緩慢。
5、蟲洞任我自來去
人類可以通過蟲洞進行太空旅行,但僅僅是在理論上可行。根據廣義相對論,如果沒有特殊手段維持,蟲洞的壽命接近無窮短,幾乎是剛剛形成超時空隧道,就瞬間就斷開,哪怕光也來不及通過。即使在五維空間技術的關照下,宇航員得以順利進入,也必然會被其中奇點強大的引力撕碎。《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也在影片配套書籍《星際穿越中的科學》中寫道:「任何試圖穿越(蟲洞)的人或物都會在夾止過程中被毀滅。」蟲洞對周邊空間應該有強烈的引力效應,片中也沒有特別展現。另外庫伯本身就是一名宇航員,完全無需別人給他講解蟲洞原理,黑人宇航員專程拿出筆紙來演示,純粹是說給觀眾聽的,為了科普把劇情合理性也犧牲掉了。
6、行星系統貓膩多
航行的目的地是三顆圍繞黑洞運行的宜居行星,已有天文學家指出,沒有恆星,光和熱是從哪裡來的。好吧,也許來自黑洞周圍的吸積盤,但吸積盤的物質通常也是從別的恆星吸來的,我們視野中仍找到任何毗鄰的行星。再說,吸積盤的物質在不斷往黑洞里掉,沒有新物質補充,很快就會耗盡,所以那幾顆宜居星球的「宜居壽命」也不會太長。退一步說,即使吸積盤足夠溫暖行星,可以替代恆星的作用,又產生新的悖論:如此能量充沛的吸積盤表面一定像太陽一樣炙熱,庫伯必須有超人的體格才能不被烤熟。
7、拜訪外星太磨嘰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當船員穿越蟲洞後,明明燃料匱乏,卻要親自前往各大星球,還對拜訪順序做了一番討論。現實科學家才不會那麼墨跡,架個望遠鏡觀察一下大氣層光譜,利用光譜學,就能快速高效地決定哪些星球更適合人類居住,這套方法在天文界早已用了幾十年。即便永恆號上並沒有搭載望遠鏡,在著陸前派個探測器先作考察,或者讓機器人駕駛飛船盤旋幾圈,也能避免盲目登陸後的慘劇。話說回來,這么做的話,那幾場扣人心弦的驚險段落就胎死腹中了,畢竟科學和商業無法兼顧。
8、滔天巨浪從何來
宇航員降落在第一顆行星,腳下是齊膝深的海水,山峰高的滔天巨浪周期性來襲。關於巨浪影片並沒有給出解釋,最合理的可能是黑洞引發的潮汐力所致。但是行星距離黑洞這么近,恐怕早被潮汐鎖定了,有一面永遠向著黑洞,這意味著會有巨大的海水鼓包出現在正對和背向黑洞的兩個方向,鼓包相對行星表面是靜止的,不該會有巨浪。就算由於時間稀釋,潮汐還沒鎖定,引力產生的效果也不該是片中這樣海嘯式的。海嘯源於地殼變動,沒有哪種海嘯會有如此精確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