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地理位置
A. 西藏地理區域位置和歷史歸屬是什麼
西藏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與四川省相望,東南與雲南省相連,是西南、西北的天然屏障;與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五國和克什米爾地區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邊境線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長近4000公里,是通往南亞的門戶。全區土地面積為122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2.8%。 西藏為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所環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主體,地形復雜多樣,主要分為四個地帶:
一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崗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
二是藏南谷地,在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區,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三是藏東高山峽谷,即藏東南橫斷山脈、三江流域地區;
四是喜馬拉雅山地區,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由於地理條件的不同,藏南谷地和藏北高原氣候差異很大,藏南溫和多雨,年均氣溫8攝氏度,最低零下16攝氏度,最高的7月為16攝氏度以上,5一9月為雨季。藏北為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零攝氏度以下,冰凍期半年,最高的7月不超過10攝氏度,6一8月較溫暖。降雨量較少,晝夜溫差大,5至10月最長。總體上是西北嚴寒,東南暖濕,由東南而西北帶狀更替。此外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及明顯的垂直氣候帶。總的氣候特點是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含量少;日照多,輻射強烈;氣溫較低,溫差大。
B. 西藏的地理位置及特點是什麼
西藏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地跨北緯26°50'~36°53'、東經78°25'~99°06'之間,面積120.2189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居第二,相當於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和盧森堡5國面積的總和。
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雲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青藏高原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景象萬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脈,陡峭深切的溝峽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種地貌類型;
有分屬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的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和珍稀野生動物,還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觀等。地貌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區。
(2)西藏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西藏的氣候特徵:
西藏的氣候,由於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獨特而且復雜多樣。氣候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氣候類型也因此自東南向西北依次有: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
在藏東南和喜馬拉雅山南坡高山峽谷地區,由於地勢迭次升高,氣溫逐漸下降,氣候發生從熱帶或亞熱帶氣候到溫帶、寒溫帶和寒帶氣候的垂直變化。
隨著海拔增高、氣壓降低、空氣密度減小,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逐漸遞減,海拔3000米時相當於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時約為62%~65.4%,到5000米時為59%左右,6000米以上則低於52%。
在冬季西風和夏季西南季風的交替控制下,西藏乾季和雨季的分別非常明顯,一般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5~9月為雨季,雨量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各地降水量也嚴重不均,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
C. 西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南邊疆。面積120多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專的八分之一屬。西藏北界昆侖山、唐古拉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隔金沙江與四川省相望,東南與雲南省山水相連。南面與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尼泊爾等國接壤,國境線近4000公里,是中國的西南屏障。
西藏地域遼闊,自然條件獨特,物產資源豐富,是中國的一塊美麗富饒的寶地。千百年來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的藏族和門巴、珞巴、回等民族,勤勞、勇敢、朴實、智慧,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成員。他們在開拓西藏高原、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和共同締造偉大祖國的過程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西藏以其奇異的地質地貌,瑰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民族文化,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成為眾多觀光旅遊者、登山探險者和科學考察者嚮往的聖地。
D. 有關西藏的地理位置
簡 稱:藏
地理位置: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接壤。北部和東部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為鄰。
人 口:全區總人口為281萬人(2006年末數字)。人口出生率為17.4‰,死亡率為5.7‰,自然增長率為1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數人口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平均預期壽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歲提高到目前的67歲。
面 積:120多萬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西藏全區共劃1地級市、6地區、1縣級市、76縣。
氣 候:年平均氣溫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餘人。
旅遊特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雪域風光。
西藏簡介: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觀,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獨特的魅力。至今,還有許多藏族人的生活習俗與高原之外的現代人有著很大的距離,也正由於距離的產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觀賞價值。
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成立於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與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全長近4000公里的邊境線。全區土地面積為122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2.8%。
自然地理
地形與山脈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這里地形復雜,大體可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北部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佔全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東是高山峽谷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種類型,還有冰緣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於西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由許多近似東西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邊界上;在其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內,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與湖泊
在西藏自治區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西藏還是國際河流分布最多的一個中國省區,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組成,流量豐富,含沙量小,水質好。 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崐)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達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穀穀底最窄處僅 74米,最寬處約200米,全長為370公里。
廣袤的西藏高原上點綴著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西南木錯
E. 西藏和新疆總體上哪個地理位置更往西
從地圖上看,應該是新疆地理位置更往西一點,再看具體的數據應該也版是。相當於權新疆的經度比西藏的經度往西了3~5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經緯度范圍是:73°40′E~96°23′E、34°22′N~49°10′N。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地處北緯26°50′至36°53′,東經78°25′至99°06′之間。
F. 拉薩的地理位置
拉薩市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全市行政區域東西跨距277公里。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要防內源氧缺乏症),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此,在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
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拉薩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於世,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歐洲遊客最喜愛的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安全感城市。
(6)西藏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拉薩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拉薩位於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向西傾斜,中南部為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地勢平坦。
2、氣候
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四川省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中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稱。
3、水文
拉薩河是拉薩市的母親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495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拉薩
G. 西藏昌都的地理位置……
西藏昌都地區位於藏東北,北與青海,東與甘肅和四川接壤。地形陡峭,植被發育,礦產資源豐富,海拔一般在4000--5000米,生活著70%以上的藏族,吃藏巴,喝酥油茶,青稞酒,一生信奉藏傳佛教。
H. 西藏的地理環境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地跨北緯26°50'~36°53'、東經78°25'~99°06'之間,面積120.2189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居第二,相當於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和盧森堡5國面積的總和。
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雲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稱為「世界屋脊」,被視為南極、北極之外的「地球第三極」。西藏高原位於青藏高原的主體區域。
青藏高原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景象萬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脈,陡峭深切的溝峽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種地貌類型;有分屬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的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和珍稀野生動物,還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觀等。地貌大致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區。
1、喜馬拉雅高山區,位於藏南,由幾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其中位於中尼邊境、地處西藏定日縣境內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頂部長年覆蓋冰雪,其南北兩側的氣候與地貌有很大差別。
2、藏南谷地,位於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域。這一帶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
3、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約佔全自治區面積的2/3。由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組成,其間夾著許多盆地,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
4、藏東高山峽谷區,即著名的橫斷山地。大致位於那曲以東,為一系列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其間挾持著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條大江。山頂終年不化的白雪、山腰茂密的森林與山麓四季常青的田園,構成了峽谷區三江並流的壯麗景觀。
(8)西藏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西藏自治區土地資源豐富,總面積122萬多平方公里,其中牧草地65萬公頃;耕地集中分布在藏南河谷及河谷盆地中,東部和東南部也有少量分布,總面積達36萬公頃。西藏土地資源的最大特點是未利用土地多,占土地總面積的30.71%,可利用潛力很大。西藏天然草地面積超過內蒙古和新疆,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主要的牧區之一。
西藏自治區擁有宜農耕地680.57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42%;凈耕地面積523.43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31%;牧草地96934.8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56.72%。林地10716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27%。
居民及工礦用地50.45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3%;交通用地32.92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02%;水域8291.96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4.85%;未利用土地54354.8萬畝,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1.8%。
西藏自治區土地以牧草地和尚未利用的面積最大,合計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88.52%,再依次是林地、水域、耕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等合計面積佔全區土地總面積的63.3%。西藏現有的糧食作物、果樹、蔬菜、茶葉、青飼料等種植業用地均屬耕種土壤范疇。耕種土壤面積最大的是日喀則市,佔全區耕種土壤面積的37.79%。
其次是昌都市,佔19.86%。山南市和拉薩市的耕種土壤面積基本相近,分別佔15.65%和15.48%;林芝市佔全區耕種土壤的8.65%;那曲市和阿里地區耕種土壤面積較小,分別佔1.99%和0.58%。全區74個縣有耕種土壤分布的佔62個,為總數的84%。
I. 西藏的地理位置及特點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全區為喜馬拉雅山脈、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所環抱。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可分為四個地帶:一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長約2,400公里,寬約700公里,占自治區總面積的1/3,為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其間夾著許多盆地,低處長年積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寬一般7至8公里,長70至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三是藏東高山峽谷,即藏東南橫斷山脈、三江流域地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頂平緩,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勢較陡峻,山頂與谷底落差可達2,500米,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園,景色奇特。四是喜馬拉雅山地,分布在我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接壤的地區,由幾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山脈構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山區內西部海拔較高,氣候乾燥寒冷,東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
西藏的氣候獨特而復雜多樣,總體上具有西北嚴寒、東南溫暖濕潤的特點,呈現出由東南向西北的帶狀分布,即:亞熱帶—溫帶—亞溫帶—亞寒帶—寒帶;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由於地形復雜,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及明顯的垂直氣候帶。西藏氣候總的特點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氣溫較低,溫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春乾燥,多大風;氣壓低,氧氣含量少。
西藏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水汽、塵埃含量少,緯度又低,是我國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方,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並呈現出由藏東南向藏西北逐漸增多的特點。太陽輻射的年變程,以1月最小,6月或7月最大。全區年均日照時數達1,620至3,400小時之間,西部地區則多達3,000至3,400小時。西藏地區平均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全區年均溫度在零下2.8℃到11.9℃之間,溫差較大。最溫暖的東南地區年均溫度約10℃左右,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年均溫度在5℃至9℃之間,東部橫斷山脈地帶,月均溫度在10℃以上的時間有5個月左右,藏北高原年均溫度在0℃以下,喜馬拉雅山脈及其北麓山地年均
J. 西藏的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這里地形復雜版,權大體可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北部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佔全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東是高山峽谷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種類型,還有冰緣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於西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由許多近似東西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邊界上;在其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內,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西藏自治區南起北緯26度52分,北至北緯36度32分;西自西經78度24分,東到東經99度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