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知識記憶順口溜

地理知識記憶順口溜

發布時間: 2021-01-19 05:41:02

高中地理順口溜有哪些 地理記憶口訣

時間又比較緊張,怎麼辦呢?小編整理了一些以順口溜的形式來記憶的地理知識,同學們不用再為地理苦惱了!

㈡ 地理記憶口訣

緯線赤道(0°緯線):剛果(盆地)蘇門(答臘島)前,亞馬(孫平原)加里(內曼丹島)面北回容歸線(23°26′N):一灣兩海三半島,還要經過海南島(一灣:墨西哥灣 兩海:紅海,阿拉伯海 三半島: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南回歸線(23°26′):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拉普:拉普拉塔平原 巴拉:巴拉那河)經線20°W:冰島以西格陵蘭,地球平均分兩邊(東西半球分界線)0°經線:零度經線不列顛,伊比利亞(半島)幾內亞灣20°E:斯堪的納維亞山,波羅的海邊上站,波德平原巴爾干,剛果盆地好望角,地中海想去看一看40°E:東歐平原穿,黑(海)紅(海)東非(高原)延60°E:烏拉爾山北冰連,伊朗(高原)挺有錢,探望阿拉伯(海),鹹海抓把鹽120°E:興安(嶺)渤海先,長江(三角洲)台灣(海峽\島)往後墊180°經線:白令海中部穿,吐瓦魯想搬遷,紐西蘭有點難,阿留申冬夏氣壓變,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海平面持續升高,吐瓦魯無力解決,舉國欲遷紐西蘭,但也會有許多問題發生,冬季位於阿留申群島地區的大范圍低氣壓(氣旋)中心,夏季向北移並幾乎消失。)

㈢ 地理知識點記憶要領

地理知識點的記憶方法 北京家教中心
一.「發現」記憶法
所謂發現記憶法,就是在學習、復習地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重點解決,以此加強記憶的方法。比如,當學生在聽課、做練習、解答問題時,經常會發現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領以及遺忘的地方。針對這些問題,應扎扎實實地依據課本,逐個解決,這也是再學習、再復習的過程,同時又是加強記憶的過程。尤其是復習時,要將所學地理知識系統化和概括化,逐章按節進行復習,一定會發現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有了不足,及時解決,搞懂學通,加強記憶。
二.口訣記憶法
這種方法讀起來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簡潔明快,新穎獨特。不僅易學易懂,而且記憶方便,是名符其實的「地理快餐」。
如學習《中國地理》中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其口訣(看中國政區圖):
黑、吉、遼;內蒙古、京、津;
晉、冀、魯;陝(秦)、甘(隴)、新;
蘇、皖、豫;鄂、湘、贛;
川(蜀)、黔(貴)、滇(雲);寧、青、藏;
滬、浙、閩;台、粵、桂;
海南簡瓊,好記憶。
再如,我國主要大山口訣:(看中國地形圖)
喜馬拉雅(山)、橫斷山,
岡底斯山、昆侖山,
天山、祁連山,
阿爾泰山、賀蘭山,
大小興安嶺、長白山,
陰山、燕山、太行山,
秦嶺、巫山、大別山,
南嶺、武夷(山)、台灣山。
口訣記憶法,最適用於年歲偏小的學生,是他們在學習地理時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他們善於背誦,若能對照地圖記憶,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聯系記憶法
就是以點連線,以線拓面的方法聯系記憶。如以鐵路站為點,再沿鐵路線向周圍拓寬,或延伸的面來記憶。當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地理事物為點,延線、拓面,相互記
如學習西北五省、區主要鐵路交通時,先以熟知的西安為點,向西沿隴海線經寶雞,再向西偏北到蘭州。又以蘭州為點,向西北沿蘭新線到烏魯木齊;由蘭州向東北,沿包蘭線經銀川到內蒙古的包頭;由蘭州向西,沿蘭青線到西寧。由西寧繼續向西,是青藏線的西寧至格爾木段。
由寶雞向南沿寶成線經陽平關等到成都,陽平關向東沿陽安線經漢中到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慶的襄渝線中間一個站。
從鐵路線分布狀況看,蘭州為西北最大的鐵路樞紐站。另外,隴海線和蘭新線及烏魯木齊到哈薩克的首都阿拉木圖線,是亞歐大陸橋的東段線路。
四.圖片記憶法
地理圖片能夠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它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所以在學習時,適當運用觀看與學習內容相應的圖片,是會收到好效果的。高中適用的「中國地圖冊」中,附有大小圖片44幅。有興安林場、大連新港;黃土高原,華北棉田;上海外灘,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西沙風光;葛洲壩、日月潭等。課本上的圖片更多。學到相應的章節時,首先應看圖片。如學「熱帶雨林自然帶」,先看「熱帶雨林」景觀圖片,學生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植物特別茂密,喬木、灌木、草本混雜,樹種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鱷魚、河馬。樹上有猿猴、猩猩攀緣,空中飛翔著各種鳥類。學生會感知熱帶雨林帶動植物的多樣性、復雜性。學習課本內容時,就容易理解,還可進一步分析這些特徵是如何形成的?從而聯想到與熱帶雨林氣侯有關。所以運用地理圖片,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類比記憶法
從因果關繫上談,基本要素相同,結論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圍氣候特點是冬雨夏干。因地處30°~40°N的大陸西岸;冬季受西風影響,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那麼可知,凡在這樣條件下,就具有冬雨夏乾地中海式氣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亞都有。
六.地圖記憶法
看地圖、讀地圖、繪示意圖等,這是學習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學、速度快、簡便實用等特點。原則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由學習到復習,都不能離開地圖。因為地圖是地理學中重要的直觀語言,它能形象而確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種地理事物,當然也能反映出各種地理事物來。通過地圖,可以確定出地理方位,區域范圍,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離、形態和分布,便於闡明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容易使學生理解地理規律。通過讀圖、分析圖等,可以發展豐富學生的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逐步樹立起敢於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開拓的精神。
學習各類氣候類型,依地圖學習,好記憶、易理解。如海陸熱力差異而引起的東亞季鳳,是世界上最為明顯強大的季風區。它是由冬、夏氣壓場性質而決定的。冬半年,亞洲大陸內部氣溫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區;而東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緯度大陸來說相對氣溫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區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壓帶。大勢是,陸上高壓,海上低壓,自然存在溫壓梯度的變化,從而形成由陸上高壓區向海上低壓區帶吹的偏北風,叫冬季風。夏半年,溫壓場相反,所以風向也相反。
實際上,上面的季風問題和一些地理問題,雖不是問明地圖,但實質上你要准確無誤的答好問題,也需要一幅鮮明的亞洲地圖或世界地圖浮現在腦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確。
學習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看「中國政區」圖,就容易學習。從而也能盡快地掌握各省、區、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圖形等。若不看圖,只記名稱,必然就會今天記、明天忘,實際等於空對空。但只會看懂地圖、熟悉地圖還不夠,應能理解地圖,才能分析地圖。能將地圖上的內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聯系起來,經過分析,從中才能得出新知識。
七.方位法
如《中國地理》「三北」防護林網,教學時將「三北」防護網所跨越的十二個省、市、區可用簡稱按自東向西順序改為:東北區的黑吉遼三省西部,華北區的冀、晉、內蒙古,西北部的陝、甘、寧、青、新。這樣講,學生比較容易記住。
再如高中地理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個,隨著工業發展,增加到二十個。台灣省的台北、高雄,港澳地區的香港,人口也在百萬以上。按書上的順序講,學生很難記住,而且查地圖時也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蘭」字形。在教學時,首先在黑板上寫個「蘭」字,然後按「蘭」字筆劃順序填寫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導學生看課本插圖與板圖對照。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記住。
八.解法
找出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總結出規律,通過有意識記效果較好。如《世界地理》世界氣候,這一節內容既是本書的重點又是難點。它影響以後章節各大洲各國的區域性氣候學習,同時這節內容理論性強、份量重、頭緒多,學生難以掌握。為了教好這節課,教師備課時,搞清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各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性及其成因。講課時,緊緊抓住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
九.諧音法
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記憶。
如前蘇聯中亞地區的兩條內陸河——阿姆河和錫爾河。在安徽中部地區,「阿姆」和「阿母」,「錫爾」與「惜兒」是近音。在講課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地圖,了解認識兩條河的地理位置、發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講阿母都是愛惜自己的兒子的。這樣利用諧音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又利於記憶,但必須要求學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亂真。
十.對比法
運用對比方法,把類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識,排列成序。例如我國面積遼闊,為了使學生確切了解我國總面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對比:我國的領上為英國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國、日本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面積總和五倍還大,僅次於前蘇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國。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祖國遼闊的概念。
十一.電影電視法
電影電視可以幫助我們得到直觀印象,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深刻的感性認識。例如講澳大利亞的袋鼠和苔原帶的馴鹿,引導學生回憶電視放映動物世界結束的鏡頭,學生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很深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提醒學生看電視要多看《世界各地》、《祖國各地》、《兄弟民族》、《話說長江》、《話說運河》,以增長地理旅行知識和見聞。講課時,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回憶有關鏡頭,效果較好。
十二.熟讀法
對字數較多的地名,引導學生反復讀幾遍。如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布宜諾斯艾利斯,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等,讀熟了就很順口,從而記得牢。
十三.數字法
有的地理事物偶爾有數字上的巧合,可總結出數字規律。如講南亞地區,總結出該地區有三個「三」:三種地形(北部是山地,中部是恆河、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種氣候(熱帶雨林、熱帶季風、熱帶沙漠)。在講東非國家時,總結它有三亞(衣索比亞,肯亞,坦尚尼亞):兩布(吉布地、蒲隆地);兩達(烏干達、盧安達),東非的九個國家中已經記住了七個;剩下的索馬里,塞席爾也就好記了。地理課中有些數字與學生熟悉的事物巧合。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恰好同「五一」國際勞動節一致,但必須向學生強調應注意地理事物的單位。再如講黃河的長度是
5,400公里,這個數字與「五•四」運動的數字巧合。
高中地理課本中涉及數據很多,教學中若照本宣科,聽起來就十分枯燥。怎樣把它講得有味,活躍課堂氣氛,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呢?可採取以下處理方法:
(1)比較法
它是處理數字的基本方法,分橫比和縱比兩種。橫比是把同類事物放在不同空間的比較,反映出事物間的大小。如講太平洋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海洋,有1.8億平方公里。學生對這個龐大的數字感知模糊,若把它與另三大洋相比,不僅按課本上指出它的面積是另三大洋面積的總和,還把它與面積最小的北冰洋相比,指出它是北冰洋的14倍。這樣就使同學們認識到太平洋之「大」。也為東亞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巨大而形成世界上面積最廣的季風氣候區打下了基礎。縱比是同類事物不同時期的比較,它可反映出事物的發展變化,講我國的工農業增長等方面的數據,為了突出其增長幅度,常用此法。
(2)擴演算法
如果個體數字比較小不易引起重視,則可由此擴算出一個累積數,形成一個可觀的數字得以強化該內容。如講森林法中決定每個公民每年義務植樹三至五棵, 「三至五」數目小,學生覺得淡然,如果把它擴算為按10億人計算,每年則可義務植樹30億至50億棵,試想這是多麼驚人的一筆財富!由此也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和教育作用。
(3)縮演算法
數字太大或時距久遠,不易捉摸,如果縮算成小數字則便於理解。如講「地球的演化史」可聯系課本中的練習題,將整個地球發展史縮算到鍾表面的12小時之中,指出地球各個發展階段約占的時間。特別強調地球初期發展階段佔2個小時,太古代佔5個多小時,即這7個多小時地球上無生命存在。後四個年代合起來佔5 個小時,其中新生代很短,僅佔10分鍾,而出現人類的第四紀僅佔20~30秒。這樣一來同學們對漫長的地球歷史中各代的相對時間就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對掌握地殼的變化、生物的演化很有幫助。課文中的很多內容都可以用此法。如世界森林資源的毀滅,我國土地資源的減少,我國人口的激增等數據都可縮算到一年或一天甚至每小時來說明,由此強化保護生態環境、控制人口增長的緊迫意識。
(4)遷移法數字顯示的內容生疏,可以遷移到一個比較熟悉的數字上類比。如講「一千克鈾235通過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5000噸標准煤釋放的能量」時,學生對「標准煤」比較生疏,影響了這個數字的信息度,可遷移為:如果這些熱量全部轉化為電能,相當於2000萬度電,這樣則有熟悉可知,易於接受。
(5)換位法若遇數字內涵模糊,難以感知,可採取換一方位、變一視角的辦法處理。如「天體間的距離」用。光年」度量,學生不易感知,可換成用火箭、飛機、甚至步行所需要的時間去度量,使學生感知其「遙遠」,進而認識到恆星的「恆」是有相對性的。
(6)窺斑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處理課文中不一定要求記憶但又要知道有定量的數量。如講黃河泥沙之「多」,可形象地說「一碗水半碗泥」;如講我國西北某些地區氣溫日較差,可用「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形容。這樣雖不反映總體數,但以局部示全部,以現象顯特徵,同樣可起到生動有趣,強化印象的效果。
十四.採用上述方法應注意幾點:一是數字的「加工」要注意科學性,不能無根據地將課文中的數字誇大縮小;二是不能節外生枝,故意引進些新的數字,混淆視聽加重學生負擔;三是此法要適度,並且強調課文中必要的數據要記憶,不能以此法免去記憶。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大量的地理名稱、地理數據、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要求學生了解或掌握,教材中需要識記的份量很大,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識記規律,探究識記方法,才能提高識記效果。其基本指導原則如下:
一是:變機械識記為意義識記。識記的效果對理解材料的程度有很強的依存性。教師可以在若干個機械識記的材料中,幫助學生尋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系,成為有某種意義的識記的材料。以有關長江的幾組地理數據為例:
長江幹流流程是6300千米。在學東非裂谷帶和世界另外三大河流時,它們的長度和長江的長度組成一個數字組:6000千米(亞馬孫河)、
6600千米(東非裂谷帶),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400千米(尼羅河)。這幾個數字中百位數可組成類似等差數列的順序,而其它各位數字均相同。
歐洲最長的河流、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流程是3600千米,其前兩位數正好與長江的相反。我願送你學習的金手指!
二是:變抽象識記為形象識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是運用最多的模象直觀形式。地圖具有方位準確、數據直觀、表現鮮明、地理要素內在聯系外顯等特點,是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和不可缺少的工具,讀圖、填圖、分析圖,不僅可以「索象於圖」,還可以「索理於圖」,以至「規劃於圖」。地圖是獲取知識的信息源,又是儲存知識的信息庫,是識記、分析、綜合、運用地理知識的藍圖。教師要具備邊講邊畫板圖的基本功,並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畫邊填,養成自己動手畫地圖,用圖學習、用圖識記的習慣,變文字、聲波識記為文字系統和圖像符號系統的綜合識記,調動耳、眼、手多種感官對大腦進行多方位刺激,從而提高識記效果。
三是:從部分識記到綜合識記。綜合識記具有部分識記的分散材料的優勢,在區域地理教學中,把知識結構概括為:「位地氣水生,資農工交城」十大要素組成的系統,使學生在新課進行前就對區域地理知識結構有了整體的認識,再把整體教材分解成各部分要素,隨著教師把各地理要素的具體內容逐次分析,並展繪在底圖上,最後畫出一張本地域的綜合性的地圖,再配以必要的文字材料,這不僅對各地理要素的有關名稱、特點和分布規律有具體了解,又能從各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整體上,在地圖點、線、面符號組成的知識網路上,識記所學材料,進而挖掘知識內在聯系和規律性,也便於用「變式」和比較的方法,使知識得到遷移,從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㈣ 高中地理記憶口訣。繞口令式的。

1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 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 2東西南北半球的專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屬,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3、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 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 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4、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 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5、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 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 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6、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 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 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 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有很多方面的。。內容非常寬泛。。你具體是要哪方面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