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論文有關焚燒污染環境
㈠ 求一篇關於發動機燃燒噪音的形成及控制方法的論文
摘要:研究汽車雜訊問題是一個具有極強實際意義的問題。隨著現代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要求汽車的速度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輕,這就更進一步增強了汽車雜訊。所以汽車的雜訊問題已引起國內外相關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根據對雜訊產生的機理進行研究之後,對不同的雜訊源採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進行控制。
關鍵詞:發動機雜訊,發動機雜訊控制,控制方法
Automotiveenginecontrolnoise
Abstract
.clesisgettinghigherandhigher,increasingthequalityoflight,.Therefore,theissueofvehiclenoise-ers,.,.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汽車作為一種主要的交通工具日益普及和增長,因而汽車雜訊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雜訊是工業社會帶來的副產品,它與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一起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公害。與其他兩個公害相比,雜訊的影響面最廣,感覺最直接,人們反映也最多。汽車雜訊中由於發動機產生的雜訊占很大一部分,因此研究發動機雜訊產生的機理以及雜訊控制的措施在汽車雜訊控制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發動機雜訊控制
直接從發動機機體及其主要附件向空間傳出的聲音,都屬於發動機雜訊。發動機雜訊隨機型、轉速、負荷及運行情況等的不同而有差異,如在轉速相同的條件下,柴油機的雜訊要比汽油機高。按雜訊產生的性質,發動機雜訊可分為燃燒雜訊、機械雜訊和空氣動力雜訊。下面主要介紹各種雜訊產生的成因以及一些具體的降噪措施。
1.燃燒噪音
燃燒雜訊產生機理
燃燒雜訊是由於氣缸內周期變化的氣體壓力的作用而產生的。它主要取決於燃燒的方式和燃燒的速度。在汽油機中,如果發生爆燃和表面點火等不正常燃燒時,將產生較大的燃燒雜訊。柴油機的燃燒雜訊是由於燃燒室內氣壓急劇上升,致使發動機各部件振動而引起的雜訊。一般來說,柴油機雜訊比汽油機的雜訊高得多,因此在這里主要以柴油機為例來說明如何降低燃燒雜訊。
燃燒雜訊的控制策略
在汽車發動機中,燃燒雜訊在總雜訊中佔有很大比例,研究如何降低其燃燒雜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目前所研究出的降噪措施主要有:
(1)採用隔熱活塞以提高燃燒室壁溫度,縮短滯燃期,降低空間霧化燃燒系統的直噴式柴油機的燃燒雜訊。
(2)提高壓縮比和應用廢氣再循環技術也可降低柴油機的燃燒雜訊。但壓縮比主要決定了柴油機的機械負荷與熱負荷水平。廢氣再循環技術通過降低氣缸最高壓力,在抑制NOx產生的同時,也降低了燃燒雜訊。
(3)採用雙彈簧噴油閥實現預噴。即將原本打算一個循環一次噴完的燃油分兩次噴。第一次先噴入其中的小部分,提前在主噴之前就開始進行著火的預反應,這樣可減少滯燃期內積聚的可燃混合氣數量。這是降低直噴式柴油機燃燒雜訊的最有效措施。通過降低雙彈簧噴油器初次開啟壓力和針閥的預升程來抑制空氣和燃料混合氣的形成,以此對怠速工況的燃燒雜訊產生影響。通過設計兩段升程裝置,採用引燃噴射裝置在較大的轉速范圍及加速情況下來抑制燃燒雜訊。
(4)共軌噴油系統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直噴式轎車柴油機電子控制高壓燃油噴射系統,它能減少滯燃期內噴入的燃油量,特別有利於降低燃燒雜訊。
(5)採用增壓。柴油機增壓後進入氣缸的空氣充量密度、溫度和壓力增加,從而改善了混合氣的著火條件,使著火延遲期縮短。雖然增壓柴油機最大爆發壓力有所增加,但其壓力增長率和壓力升高比卻變小,使柴油機運轉平穩,雜訊降低。此外,一般來說,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額定功率的轉速要比同樣氣缸尺寸的非增壓柴油機低,有利於降低燃燒雜訊。增壓空氣中間冷卻後,空氣溫度降低,充氣效率得以提高,但同時也削弱了增壓對降低燃燒雜訊的作用。
(6)燃燒室的選擇和設計。對於分開式燃燒室,精確的噴油通道、擴大通道面積、控制噴射方向和預燃室進氣渦流半徑的優化,均能抑制預混合燃燒,促進擴散燃燒,從而降低由低負荷到高負荷較寬范圍的燃燒雜訊、燃油消耗和碳煙排放。
對於直噴式燃燒室,可以通過合理設計,使其在保證足夠的渦流下具有高紊動能,強化燃料與空氣之間的擴散,以此來改善燃燒過程,實現柴油機低油耗、低雜訊和低排放。
活塞頂燃燒室結構對燃燒雜訊有很大影響。孔口較小、深度較深者,燃燒雜訊就小得多,排放也明顯較好。再加上縮口形,減噪效果就更趨好轉。因此,設計時在變動許可范圍內,最好選用縮口並盡可能加深些的ω形燃燒室。
(7)減小供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小,噴油時間延遲,氣缸內溫度和壓力在燃油噴入時較高,燃油一經噴入即霧化,瞬間達到著火點,縮短了滯燃期。最先噴入的燃油爆發燃燒,而後續噴入火焰中的燃油因氧氣不足而不會立即燃燒,這樣,由於初期燃燒的燃油量少,壓力升高率低,可使燃燒雜訊減小。大多數柴油機的燃燒雜訊隨供油提前角的減小而有所降低。
(8)選用十六烷值高的燃料,著火延遲期較短,從而影響在著火延遲期內形成的可燃混合氣數量,使壓力升高率降低和減小燃燒雜訊。
2.機械雜訊
機械雜訊是由於運動件之間以及運動件與固定件之間周期性變化的機械運動而產生的,它與激發力的大小、運動件的結構等因素有關。主要有活塞敲擊雜訊和氣門機械雜訊。
1>活塞敲擊雜訊
發動機運轉時,活塞在上、下止點附近受側向力作用產生一個由一側向另一側的橫向移動,從而形成活塞對缸壁的強烈敲擊,產生了活塞敲擊雜訊。產生敲擊的主要原因是活塞與氣缸套之間存在間隙,以及作用在活塞上的氣體壓力。
降低活塞敲擊雜訊的措施有:
(1)採取活塞銷孔偏置,即將活塞銷孔適當地朝主推力面偏移1~2mm。
(2)採用在活塞裙部開橫向隔熱槽,活塞銷座鑲調節鋼件,裙部鑲鋼筒,採用橢圓錐體裙等方式來減小活塞40℃冷態配缸間隙。
……
剩下的給分再告訴你
㈡ 清潔生產有關的論文
一、前言
眾所周知,能源消費是造成當今環境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尤其是煤炭在直接作為能源燃燒過程中,存在著效率低、污染嚴重的問題。統計表明,我國每年排入大氣的污染物中有80%的煙塵,87%的SO2,67%的NOx來源於煤的燃燒。我國的大氣污染主要是鍋爐、窯爐燃煤產生煙氣形成的煤煙型污染。目前我國能源仍然以煤炭為主,改變能源結構,使用油氣電等清潔能源,與我國的國情又不太相適應,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這已成為不爭的現實。因此大力發展和應用潔凈煤燃燒技術與裝置,是解決和控制大氣污染的一條重要措施。
近年來,人們已在潔凈煤燃燒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但綜合效果還都有待於提高。多年來在總結、借鑒、完善、發展國內外相關技術的基礎上,我們對原煤氣化和分相燃燒技術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幾年來的大量實驗和工作實踐,解決了十多項技術難題,掌握了一種鍋爐清潔燃燒技術——煤氣化分相燃燒技術, 並利用該技術研製出一種煤轉化成煤氣燃燒的一體化鍋爐,我們稱之為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其突出特點是無需爐外除塵系統,經過爐內全新的燃燒、氣固分離及換熱機理,實現「爐內消煙、除塵」,使其排煙無色——俗稱無煙。煙塵、SO2、NOX排放濃度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要求,而且熱效率高達80~85%。這種鍋爐根據氣固分相燃燒理論,把互補控制技術、氣固分相燃燒技術集於一爐,將煤炭氣化、燃燒集於一體,組成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從而實現了原煤的連續燃燒與潔凈燃燒。
二、煤氣化分相燃燒技術
煙塵的主要污染物是碳黑,它是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形成黑煙的原因主要是煤在燃燒過程中,形成易燃的輕碳氫化合物和難燃的重碳氫化合物及游離碳粒。這些難燃的重碳氫化合物、游離碳粒隨煙氣排出,便可見到濃濃的黑煙。
一般情況下,煤的燃燒屬於多相混合燃燒,煤在燃燒過程中析出揮發物,而揮發物的燃燒對煤焦的燃燒起到制約作用,使固體碳的燃燒過程繁雜化、困難化。固體燃料氧化反應過程中的次級反應,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產生以及一氧化碳的氧化反應和二氧化碳的還原反應,都不利於固體碳和天然礦物煤的燃燒,而氣固分相燃燒就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
氣固分相燃燒就是使固體燃料在同一個裝置內分解成氣相態的燃料和固相態的燃料,並使其按照各自的燃燒特點和與此相適應的燃燒方式,在同一個裝置內有聯系地、互相依託地、相互促進地燃燒,從而達到完全燃燒或接近完全燃燒的目的。
煤氣化分相燃燒技術是根據氣固分相燃燒理論,將煤炭氣化、氣固分相燃燒集於一體,以煤炭為原料,採用空氣和水蒸氣為氣化劑,先通過低溫熱解的溫和氣化,把煤易產生黑煙的可燃性揮發份中的碳氫化合物先轉化為煤氣,與脫去揮發份的煤焦一同在燃燒室進行燃燒。這樣在同一個燃燒室內氣態燃料與固態燃料有聯系地、互相依託地、相互促進地按照各自的燃燒規律和特點分別燃燒,消除了黑煙,提高了燃燒效率,並且在整個燃燒過程中,有利於降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生成,進而達到潔凈燃燒和提高鍋爐熱效率的雙重功效。
煤氣化分相燃燒技術在鍋爐上的應用,使固體燃料的乾燥、干餾、氣化以及由此產生的氣相態的煤氣和固相態的煤焦在同一爐內同時燃燒。並使鍋爐在結構上實現了兩個一體化,即煤氣發生爐和層燃鍋爐一體化,層燃鍋爐與除塵器一體化,因此無需另設煤氣發生爐便實現了煤的氣化燃燒;也無需爐外除塵器,就可實現爐內消煙除塵,鍋爐排煙無色。其燃燒機理如圖一所示,雙點劃線框內表示固相煤和煤焦的燃燒過程,單點劃線框內表示氣相煤氣的燃燒過程,實線框內表示煤的干餾過程,虛線框內表示煤焦的氣化過程。
原煤首先在氣化室缺氧條件下燃燒和氣化熱解,煤料自上部加入,煤層從下部引燃,自下而上形成氧化層、還原層、干餾層和乾燥層的分層結構。其中氧化層和還原層組成氣化層,氣化過程的主要反應在這里進行。以空氣為主的氣化劑從氣化室底部進入,使底部煤層氧化燃燒,生成的吹風氣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此高溫鼓風氣流經干餾層,對煤料進行乾燥、預熱和干餾。煤料從氣化室上部加入,隨著煤料的下降和吸熱,低溫干餾過程緩慢進行,逐漸析出揮發份,形成干餾煤氣。其成份主要是水份、輕油和煤中揮發物。
原煤經干餾後形成熱煤焦進入到還原層,靠下層部分煤焦的氧化反應熱進行氣化反應。同時可注入適量的水蒸汽發生水煤氣反應,這樣以空氣和水蒸汽的混合物為氣化劑,在氣化室內與灼熱的碳作用生成氣化煤氣。其成份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由固體燃料中的碳與水蒸碳與產物、產物與產物之間反應生成的氫氣、甲烷,還有50%以上的氮氣。這樣干餾層生成的干餾煤氣和進入干餾層的氣化煤氣混合,由煤氣出口排出。氣化室內各層的作用及主要化學反應見表一。
表一:氣化室內各層的作用及主要化學反應
層區名 作用及工作過程 主要化學反應
灰層 分配氣化劑,借灰渣顯熱預熱氣化劑
氧化層 碳與氣化劑中氧進行氧化反應,放出熱量,供還原層吸熱反應所需 C+O2=CO2 放熱
2C+O2=2CO 放熱
還原層 CO2 還原成CO,水蒸汽與碳分解為氫氣, CO2+C=2CO 放熱
H2O+C=CO+H2 放熱
CO+H2O=CO2+H2 吸熱
干餾層 煤料與熱煤氣換熱進行熱分解,析出干餾煤氣:水份、輕油和煤中揮發物。
乾燥層 使煤料進行乾燥
在鍋爐的氣化室中,煤料自上而下加入,在氣化過程中逐步下移,氣化劑則由下部進入,通過爐柵自下而上,生成的煤氣由燃料層上方引出。這一過程屬逆流過程,它能充分利用煤氣的顯熱預熱氣化劑,從而提高了鍋爐的熱效率,並且由於干餾煤氣不經過高溫區裂解,使氣化煤氣的熱值有所提高。
原煤經溫和氣化低溫熱解產生的煤氣,在經過上部干餾層後,通過氣化室的煤氣出口進入燃燒室,與充足的二次風充分混合,在燃燒室的高溫條件下自行點燃,並與進入燃燒室爐排上煤焦向上的火焰相交,這樣在燃燒室內煤氣與煤焦分別按照氣相和固相的燃燒特點和燃燒方式分別燃燒,又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使一氧化碳和煙黑燃燼,達到或接近完全燃燒。
三、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的結構特點及應用
鍋爐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重視提高鍋爐熱效率和煙塵排放達標兩大問題。傳統的鍋爐解決這兩大問題的基本上是靠強化燃燒和傳熱提高鍋爐熱效率和設置爐外除塵器。強化燃燒往往會導致鍋爐煙塵初始排放濃度的加大,增大除塵器的負擔,在發達國家可使用除塵效率在99%以上的電除塵器或布袋除塵器,使煙塵排放濃度控制在50mg/Nm3以下,而在我國由於經濟條件的原因,只能使用價格相對低廉的機械式或濕式除塵器,除塵效率一般低於95%,使煙塵排放濃度大於100-200 mg/Nm3,達不到國家的環保要求。這種依靠爐外除塵器解決除塵的辦法,不僅增加鍋爐房的佔地面積和基建投資,而且增大引風機電耗,還造成二次污染。由於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徹底改變了傳統鍋爐的燃燒原理,利用氣固分相燃燒理論,使煤在燃燒過程中易產生黑煙的可燃性揮發份中的碳氫化合物先轉化為可燃煤氣,與脫去揮發份的煤焦一同在燃燒室進行燃燒。由於燃燒室溫度高達1000℃以上,煙霧得以充分分解,解決了煤直接燃燒產生黑煙的難題。這種鍋爐不僅使原煤盡可能地完全燃燒和高效利用,有較高的熱效率,而且還盡可能地減少煙塵和有害氣體SO2、NOX等的排放,達到消煙除塵的作用,使鍋爐各項環保及節能指標大大優於國家標准。
煤氣化分相燃燒技術在鍋爐上的應用,打破了傳統鍋爐加除塵器的模式,創建了無需爐外除塵器的一體化模式。而這種一體化並不是機械式地將除塵器加入鍋爐。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與普通煤氣鍋爐和層燃鍋爐相比,具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它將後兩者有機結合,主要由前部的煤氣化室,中部的燃燒室和尾部的對流受熱面三大部分組成。(見圖二:鍋爐結構與燃燒示意圖)
氣化室是鍋爐的技術核心部分,它看上去象是一個開放式的煤氣發生爐,其主要功能,一是將煤中的可燃揮發份和煤的氣化反應生成氣,以煤氣的形式排入到燃燒室進行燃燒;二是將釋放出揮發份的半焦煤輸送到燃燒室繼續進行燃燒;三是控制氣化室內的反應溫度和煤焦層厚度。實現上述功能的關鍵:一是要保證一定的原煤層;二是要合理配置送風和氣化劑,提高煤炭氣化率和氣化室的氣化強度;三是要在煤氣化室和燃燒室的連接部位,合理配置煤氣出口和煤焦出口。氣化室產要由爐體、進煤裝置、爐柵、氣化劑進口、煤氣出口和煤焦出口等部分組成。
在氣化室內以煤炭為原料,採用空氣和水蒸汽為氣化劑,在常壓下進行煤的溫和氣化反應,將煤在低溫熱分解產生的揮發性物質從煤中趕出。當氣化室內溫度達到設定條件時,將氣化室內脫揮發份的高溫煤焦輸送到燃燒室的爐排上進行強化燃燒。
燃燒室的主要功能:一是使煤氣和煤焦燃燒完全,提高燃燒效率;二是降低煙塵初始排放量和煙氣黑度。氣化室內產生的煤氣經煤氣出口,噴入到燃燒室,在可控二次風的擾動下旋向下方,與由氣化室進入到燃燒室的煤焦向上的火焰相交而混合燃燒。煤氣與固定碳(煤焦)燃燒相結合,強化了燃燒,達到了充分燃燼,潔凈燃燒的目的,提高了燃燒效率。並且因為在爐排上的燃燒是半焦化的煤焦,因此產生的飛灰量小,煙塵濃度、煙氣黑度都比較低。同時,在燃燒室上方設置了防爆門,確保鍋爐的安全運行。
對流受熱面的主要功能就是完成與煙氣的熱量交換,達到鍋爐額定出力,提高鍋爐換熱效率。其結構形式可有多種,與普通鍋爐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對大多數鍋爐來說,都可以改造成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並且鍋爐無需除塵器,大大節省鍋爐房總投資和佔地面積。
設計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時,應注意的幾點:
1、合理布置煤氣出口和煤焦出口的位置和大小;
2、煤焦的溫度控制;
3、氣化劑進口和進煤口;
4、合理設置二次風和防爆門;
5、氣化室與燃燒室的水循環要合理。
由上述可知,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的結構並不復雜,只需在傳統鍋爐的基礎上,在其前部加一個氣化室,在原爐膛上設置二次風和防爆門,再結合一些控制技術。利用該原理可以設計出多種規格型號的鍋爐,類型主要為0.2t/h~10t/h各參數的鍋爐。現僅在東北地區已有幾十台此類型的鍋爐在運行,廣泛用於洗浴、採暖、醫葯衛生等領域,並已經利用該技術,改造了很多工業鍋爐,效果都非常好。
下面以一台DZL2t/h鍋爐為例,改造前後對比見表二。
表二:DZL2t/h鍋爐改造前後對比
改造前 改造後 比較
熱效率 73% 78% 提高5%
耗煤量(AII) 380kg/h 356kg/h 節煤6.3%
適應煤種 AII AIII 褐煤 石煤AI AII AIII 無煙煤 煤種適應性廣
鍋爐外形體積 5.4×2×3.2m 5.9×2×3.2m 長度約增加一米
環保性能 冒黑煙,環保不達標 排煙無色,滿足環保要求
該新型鍋爐綜合地應用當代高新技術和高效率傳熱技術,將煤氣發生爐與層燃鍋爐有機結合為一體,做到清潔燃燒,爐內自行消煙除塵,鍋爐運行期間,在無需爐外除塵器的情況下,排煙無色,煙塵濃度≤100mg/Nm3,比傳統鍋爐減少30-50%,SO2濃度≤1200mg/Nm3,NOx<400mg/ Nm3,符合國家環保標准GB13271-2001中一類地區的要求,同時,熱效率在82%以上。而成本僅比傳統鍋爐增加不到一萬元,但卻省了一台除塵器。每小時加煤次數少,僅2~3次,並可實現機械上煤和除渣,因而大大減輕了司爐工的勞動強度。
四、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的特點
傳統的煤炭燃燒方式在煤的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主要原因是:
(1)煤炭不易與氧氣充分接觸而形成不完全燃燒,燃燒效率低,相對增加了污染排放;
(2)燃燒過程不易控制,例如揮發份大量析出時往往供氧不足,造成煙塵析出與冒黑煙;
(3)固體燃料燃燒時溫度難以均勻,形成局部高溫區,促使大量NOx形成;
(4)原煤中的硫大多在燃燒過程中氧化成SO2;
(5)未經處理的固態煤炭直接燃燒時,大量粉塵將隨煙氣一同排出,造成大量粉塵污染。
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將煤炭氣化、氣固分相燃燒集於一體,有效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與傳統的燃煤鍋爐相比,它有以下優點:
1、煙塵濃度、煙氣黑度低,環保性能好。
在氣化層生成的氣化煤氣和在干餾層生成的干餾煤氣最終混合在一起,在燃燒室內與二次風充分混合,因是氣態燃料,供氧充分,容易達到完全燃燒,使一氧化碳和煙黑燃燼。而從氣化室進入到燃燒室的熾熱煤焦,因大部分揮發份已被析出,避免了揮發物對固定碳燃燒的不良影響,剩餘的揮發份在煤焦內部進一步得到氧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和煙黑等可燃物在通過煤焦層表面時被燃燼。另外煤焦在燃燒時產生的飛灰量小,同時在鍋爐內採用除塵技術,因此從根本上消除了「炭黑」,高效率地清除了煙塵中的飛灰。
2、節約能源、熱效率高。
煤料在氣化室充分氣化熱解之後再燃燒,不僅避免了揮發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對煤焦燃燒的不良影響,而且從氣化室進入燃燒室的熱煤氣更容易燃燒,並對煤焦的燃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進入燃燒室的熾熱煤焦已脫去大部分揮發份,不僅有較高的溫度,而且具有內部孔隙,能增強內部和外部擴散氧化反應,起到強化煤焦燃燒的作用,從而在降低過量空氣系數下,使一氧化碳和炭黑燃燼,燃燒更加充分,因而降低了化學和機械不完全燃燒熱損失,提高了煤的燃燒熱效率,與直接燒煤相比可節煤5-10%。
3、氮氧化物的排放低
在氣化室內煤層從下部引燃,並在下部燃燒,總體上氣化室內溫度比較低,屬低溫燃燒。而且在氣化室內過量空氣系數很小,大約在0.7-1.0之間,屬低氧燃燒。這為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提供了有利條件。煤中有機氮化學劑量小,並處在還原氣氛中,只轉變成不參與燃燒的無毒氮分子。煤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一部分在煤層半焦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氮氣、水蒸汽和一氧化碳,還有一部分在穿過上部還原層時被還原成氮氣。而氣化室內脫去絕大部分揮發份的高溫煤焦在進入燃燒室後,進行充足供氧強化燃燒,其中剩餘的少量揮發份在半焦內部進一步熱解氧化,氮氧化物在煤焦內部被進一步還原,生成的煙黑可燃物在經過焦層表面時被燃燼,從而控制和減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與排放。
4、有一定的脫硫作用
煤中的硫主要以無機硫(FeS2和硫酸鹽)和有機硫的形式存在,而硫酸鹽幾乎全部存留在灰渣中,不會造成燃煤污染。在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中,煤中的FeS2和有機硫在氣化室內發生熱分解反應,以及與煤氣中的氫氣發生還原反應,使煤中的硫以硫化氫氣體的形式脫除釋放出來。而且在氣化室下部,溫度一般在800℃左右,恰好是脫硫劑發揮作用的最佳反應溫度。如燃用含硫量較高的煤,只需在碎煤粒中添加適量的石灰石或白雲石,即可得到較好的脫硫效果,從而大大降低煙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5、操作和控制簡單易行
煤氣的發生和燃燒在同一設備的兩個裝置中進行,不用設置單獨的煤氣點火裝置,煤氣在燃燒室內由高溫明火自行點燃,易於操作和控制,簡化了運行管理,操作方便,減輕司爐工勞動強度,改善鍋爐房衛生條件,實現文明生產。
6、燃燒穩定,煤種適應性強
煤在鍋爐氣化室的下部引燃,因而燃燒穩定。可燃劣質煤礦和燃點高的煤,其煤種適應性較強,在難熔區或中等結渣范圍以內的煤種均適合。其中褐煤、長焰煤、不粘結或弱粘結煙煤、小球形型煤是比較理想的燃料。
五、結束語
實踐證明,新的燃燒理論及多種專利組成的集成技術,保證了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高效環保的穩定性及先進性,克服了舊技術無法解決的浪費及污染的難題,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受到用戶青睞。中國的煤炭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能源政策和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煤氣化分相燃燒鍋爐在我國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㈢ 初三論文範文,焚燒的危害
我們大家都知道焚燒秸稈害處多,但是,有些農民伯伯不聽勸阻,依舊我行我素,繼續焚燒秸稈——這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何不讓秸稈回家呢?
聽村裡人說,如果焚燒秸稈被人舉報,舉報的人有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的獎金。而焚燒秸稈的人和家人的名字,則會出現在縣里或鎮里的「通告」上面呢!那可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啦!
焚燒秸稈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只有嚴重的危害。危害一:在焚燒秸稈時會產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會破壞大氣層,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尤其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的刺激較大。危害二:可能會引發交通事故。那是因為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非常低,可見范圍小。容易造成兩車相撞,飛機導航失控墜毀。危害三:容易引發火災,威脅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焚燒秸稈極易引燃周圍易燃物,特別是在村莊附近,一旦發生火災,後果將不堪設想。危害四: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焚燒秸稈能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影響農作物對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農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干擾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從而減少收益。有些農民伯伯認為焚燒後的秸稈灰是富含鉀肥的草木灰肥料,適合中性和酸性的土壤。那你們就會大錯特錯了。危害五: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濃煙,片片焦土,對一個地區的環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壞……
一天我放學回家,看見路邊有幾畝的秸稈全都被點著了,濃煙四起,嗆得我直咳嗽。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竟把附近一塊棉田裡的棉枝點燃了,綻放的花兒、雪白的棉絮,就這樣化為灰燼。幸虧聞訊趕來的村民齊心協力,才保住了其它的棉田,沒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我卻在幫著喊人救火的時候摔了一跤,回到家裡,揭開衣服一看,胳膊被擦破,膝蓋青了一塊。我告訴了媽媽發生的事。「你沒事吧?」媽媽無奈地告訴我,昨天也是因為有焚燒秸稈,電瓶車和摩托車相撞了,現在人還在醫院呢……
田裡的秸稈可以拉到收儲站去賣,用賣來的錢買幾件新衣服或買點心吃,不是很好嗎?再也不要焚燒秸稈了,不然,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橫禍。
農民伯伯不要再執迷不悟了,有可能下次出事的就是您或您的家人。以自己帶頭禁燒秸稈的實際行動,為子女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為家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保護自然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禁燒秸稈是每位村民應盡的義務。希望你們積極配合禁燒秸稈的這項活動。我們要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禁燒秸稈,從我做起。
請聽我一句勸吧!焚燒秸稈對我們百害而無一利,為了我們共同的地球,請讓秸稈回家吧!
㈣ 求助關於垃圾焚燒爐論文
★★★博士教育網--- 工作匯報--*垃圾處理場...
...能夠達到理想的減量化的目的,其方法是採用專用設備如垃圾焚燒爐進行燃燒,但是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同時要求有較大的垃圾量供應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才能採用。 堆肥技術。堆肥技術有敞開式靜態堆肥和機械化...
www.eboss.com/content/2005-9-30/26078.html 125K 2006-5-20 - 網路快照
★★★博士教育網--- 石油與能源動力論文--垃...
根據國內研究垃圾發電設備的實際情況,目前國內鍋爐廠已使150t/d及以下的垃圾焚燒爐實現全部國產化,相信在未來幾年內會有更大的進展,如採用這種形式,此項目投資約2.0~2.1億元人民幣,具體投資如下: 建築工程費 4728萬元設備費 9456...
www.eboss.com/content/2005-3-9/11155.html 18K 2006-9-17 - 網路快照
★★★博士教育網--- 石油與能源動力論文--垃...
最先利用垃圾發電的是德國和美國。1965年,西德就已建有垃圾焚燒爐7台,垃圾焚燒量每年達7.8 105...垃圾焚燒爐煙氣凈化裝置投資占總投資的近三分之一,排放標准越高,投資越大,國內有關專業生產廠家應盡快重視這一工作的研究設計開發新...
www.eboss.com/content/2005-3-9/11156.html 52K 2006-4-14 - 網路快照
㈤ 就燃燒化石燃料和大氣污染、溫室效應的關系,寫一篇1000字以內的小論文
近年來,氣候模式的模擬能力有了重大改進,這主要是考慮了大氣中氣溶膠(空氣中懸浮的微小顆粒)的作用。因為在燃燒化石燃料放出CO2的同時也釋放出了巨量的硫化物等氣溶膠。這種氣溶膠會遮擋部分陽光到達地面,因此使地面氣溫降低,起到冷卻作用。其數值據IPCC估計可達-0.5瓦/米2。即相當於CO2增溫效應(1.56瓦/米2)的1/3,比甲烷的增溫效應(+0.47瓦/米2)還略大。主要根據這個改進,IPCC在l996年公布的第二個《報告》中,把2100年CO2倍增後全球平均氣溫的升溫值從1.5℃-4.5℃,修改為1.0℃-3.5℃。評估報告中還指出,由於海洋的巨大熱慣性,到2100年這個增溫值中大約只有50%-90%得以實現。
然而,模式計算結果還說明,全球平均增溫1.0℃-3.5℃不均勻分布於世界各地,而是赤道和熱帶地區不升溫或幾乎不升溫,升溫主要集中在高緯度地區,數量可達6℃-8℃甚至更大。這一來便引起另一嚴重後果,即兩極和格陵蘭的冰蓋會發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緯度大陸的凍土帶也會融化或變薄,引起大范圍地區沼澤化。還有,海洋變暖後海水體積膨脹也會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評估報告中預計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相應升溫1.5℃-4.5℃),第二次評估報告中比第一次評估結果降低了約25% (相應升溫1.0℃一3.5℃),最可能值為50厘米。IPCC的第二次評估報告還指出,從19世紀末以來的百年間,由於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應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將直接淹沒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的大陸沿海低地地區,因此後果十分嚴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二次會議上,44個小島國組成了小島國聯盟,為他們的生存權而呼籲。
此外,研究結果還指出,CO2增加不僅使全球變暖,還將造成全球大氣環流調整和氣候帶向極地擴展。包括我國北方在內的中緯度地區降水將減少,加上升溫使蒸發加大,因此氣候將趨乾旱化。大氣環流的調整,除了中緯度乾旱化之外,還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區氣候異常和災害。例如,低緯度台風強度將增強,台風源地將向北擴展等。氣溫升高還會引起和加劇傳染病流行等。以瘧疾為例,過去5年中世界瘧疾發病率已翻了兩番,現在全世界每年約有5億人得瘧疾,其中200多萬人死亡。
但是,溫室效應也並非全是壞事。因為最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增溫最大,因而農業區將向極地大幅度推進。CO2增加也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機物產量。還有論文指出,在我國和世界歷史時期中溫暖期多是降水較多、乾旱區退縮的繁榮時期,等等。
當然,在大氣溫室效應這個問題上,也有不同意見。例如,過去有些科學家認為目前數值模式還不成熟,計算結果過於誇大;百年升高0.3℃-0.6℃屬於正常氣候變化,不能證明是大氣溫室效應所造成,等等。當然這是少數人的意見。
盡管如此,但對於目前大氣中CO2濃度和全球溫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溫室氣體增加會造成全球變暖的原理,都是沒有爭論的事實。我們如果等到問題發展到了人類可以明顯感知的水平,這時候往往已經難以逆轉,那麼就為時已晚。因此現在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對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
溫室效應: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短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個大暖房。據估計,如果沒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
摘要:溫室效應會引發種種—系列不可想像的後果,只有減少CO2排放量才是最根本解決途徑。
溫室效應,臭氧、空調,酸雨……等等—系列空氣污染名詞,伴隨著我們人類踏上21世紀這塊新土地。它們環繞在我們周圍活動,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牽制著我們的行動。在這些新名詞中,最為顯眼的當屬溫室效應。因為它是—把「雙刃劍」,而產生這種作用的是CO2,曾經被人類稱為「最為乖巧的氣體」,現在都變得「叛逆」起來。
伴隨著各種監測技術的日益臻熟,人類對溫室效應的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所謂溫室效應,簡而言之,就是地球變暖。這是人們對大氣對地球保暖作用的俗稱。打個比方,在冬季里天寒地凍,如果我們蓋個玻璃暖房,那麼暖房內的瓜果蔬菜則會—片生機盎然,原因就是玻璃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玻璃進入暖房,又能阻止室內的熱量散發到室外去,於是暖房內始終保持著恆溫。事實上,今天的地球也變成了個大暖房,這個能起「玻璃作用」的東西是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烴等氣體,這些氣體可讓太陽光噴射到地面,加熱地面使地球升溫。同時它又能吸收地面散發的長波輻射,然後通過逆輻射把熱量返回地面使地球溫度升高,這種現象很像溫室的原理,故叫作「溫室效應」。
本來「溫室效應」對人類是比較「溫柔」的,它可以幫助調節溫差,使地面上的溫度不至於過高或過低,這對農業生產及其它方面是極其有利的,但如今的「溫室效應」已不是原先的那個「乖巧兒」了。它已經走火入魔了,正向人類發起了攻勢。
由於「溫室效應」,海水變暖膨脹,海平面上升0.2—0.4米,再加上冰川融化,導致了—些島國被淹,就拿南極洲來說,它上面有—個巨大的水蓋,厚度達到2000多米,全球90%的冰雪都集中在那兒。現在天氣變暖,南極洲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便自然不斷上升。現在已有不少平原、三角洲、沿海低地成為了—片汪洋澤國。有不少專家指出,著名的「厄爾尼諾」現象就是由於全球變暖造成的。
「溫室效應」產生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而引發「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則「二氧化碳」。
眾所周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來源主要有三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燒。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燒又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來源,而控制化石燃料燃燒的也就看我們人類自己。工業革命以後,特別是20世紀末,隨著各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前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散開狀態。就拿我國來說吧,1997年,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6%,僅次於美國。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不斷增加,對這科學家們各抒已見,—部分科學家認為高濃度的CO2會刺激植物的生長,無疑給人類帶來福單。然而近期刊登在美國《自然》雜志的—篇研究後果定會令他們大跌眼鏡,同時這也告示著世人。美國杜克大學幾位植物學家經過實驗得出結論: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只會在短時間內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在長時間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會有很大變化,仍會保持—定水平,這個結論是他們通過對兩組森林實驗所得到的。他們在第—組森林中不斷施放二氧化碳濃度為560ug,g-1cug,g-1為之—的氣體,以模擬60年後的濃度水平;第二組森林則保持日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濃度為365ug,g-1左右,在實驗開始的兩年裡,第—組森林的樹木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明顯增快,生長速度比第二組森林的生長速度快約25%。但兩年後生長速度卻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下降,最終與第二組森林的生長速度基本持平。
既然溫室效應導致這么多的危害,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是「溫室效應」的元兇。那麼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應當是今天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1997年9月30日,來自60個國家與地區包括9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1500多名科學家出席美國召開的「氣候變化高層科學會」。會議提出,必須開發清潔綠色新源來取代燃煤油令這些易散發二氧化碳的礦物燃料。如加大對太陽能的開發,大面積利用風能發電,潮汐能發電。這些都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的方法。
此外,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植樹造林,讓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來削弱溫室效應的產生條件,也有專家提出將煤經過科學處理用「環保煤」,我國用其燃燒時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硫,變廢為寶,化合合成新的有用的東西,最近美國與挪威科學肌
㈥ 關於空氣污染環境的小論文
在遠古時代,空氣曾被人們認為是簡單的物質,在1669年梅猷曾根據蠟燭燃燒的實驗,推斷空氣的組成是復雜的。德國史達爾約在1700年提出了一個普遍的化學理論,就是「燃素學說」。他認為有一種看不見的所謂的燃素,存在於可燃物質內。例如蠟燭燃燒,燃燒時燃素逸去,蠟燭縮小下塌而化為灰燼,他認為,燃燒失去燃素現象,即:蠟燭-燃素=灰燼。然而燃素學說終究不能解釋自然界變化中的一些現象,它存在著嚴重的矛盾。第一是沒有人見過「燃素」的存在;第二金屬燃燒後質量增加,那麼「燃素」就必然有負的質量,這是不可思議的。1774年法國的化學家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才否定燃素學說。拉瓦錫在進行鉛、汞等金屬的燃燒實驗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金屬變為有色的粉末,空氣在鍾罩內體積減小了原體積的1/5,剩餘的空氣不能支持燃燒,動物在其中會窒息。他把剩下的4/5氣體叫做氮氣(原文意思是不支持生命),在他證明了普利斯特里和舍勒從氧化汞分解制備出來的氣體是氧氣以後,空氣的組成才確定為氮和氧.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氧氣為主,是長期以來自然界里各種變化所造成的。在原始的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原始大氣是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為主的。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後,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的游離氧,使原始大氣里的一氧化碳氧化成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成為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氨氧化成為水蒸氣和氮氣。以後,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持續地進行,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在植物發生光合作用的過程中被吸收了大部分,並使空氣里的氧氣越來越多,終於形成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的現代空氣。
空氣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復雜的。空氣的恆定成分是氮氣、氧氣以及稀有氣體,這些成分所以幾乎不變,主要是自然界各種變化相互補償的結果。空氣的可變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空氣的不定成分完全因地區而異。例如,在工廠區附近的空氣里就會因生產項目的不同,而分別含有氨氣、酸蒸氣等。另外,空氣里還含有極微量的氫、臭氧、氮的氧化物、甲烷等氣體。灰塵是空氣里或多或少的懸浮雜質。總的來說,空氣的成分一般是比較固定的。
由於地球有強大的吸引力,使百分之八十的空氣集中在離地面平均為十五公里的范圍里。這一空氣層對人類生活、生產活動影響很大。人們通常所說的大氣污染指的是這一范圍內的空氣污染。工業的發展,向空氣排放了有害物質,污染了空氣,使空氣里增加了有害成分。當空氣里的有害物質達到一定濃度後,就會嚴重地損害人類的健康和農作物的生長,破壞了某些物質,又會使人的能見度降低,影響交通安全等等。因此,必須大力防止空氣的污染。
排放到空氣里的有害物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粉塵類(如炭粒等),金屬塵類(如鐵、鋁等),濕霧類(如油霧、酸霧等),有害氣體類(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氮的氧化物等)。從世界范圍來看,排放量較多、危害較大的有害氣體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是煤、石油在燃燒中產生的。一氧化碳主要是汽車開動時排出的。從全球估計,一氧化碳的排出量超過二氧化硫的排出量。
㈦ 一篇關於燃燒的初中化學論文
燃燒是一種同時伴有放熱和發光效應的激烈的化學反應。放熱、發光、生成新物質(如木料燃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份並剩下碳和灰)是燃燒現象的三個特徵。燃燒是一種氧化反應,其中氧氣是最常見的氧化劑,但氧化劑並不限於氧氣,氧化並不限於同氧的化合。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至今仍是人們的主要能量來源,其目的不是制備生成物,而是獲得能量。研究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與方法不僅對節約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至關重要,而且,對減少因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等有害氣體、煙塵等對空氣的污染,也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說來,燃料在空氣中的燃燒,是燃料和空氣中氧氣的氧化還原反應。為使燃料充分氧化,應保證有足夠的空氣。同時,為保證固體和液體燃料燃燒充分,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固體燃料粉碎、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等)也是有效的措施。
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不論固體,液體和氣體,凡能與空氣中氧或其它氧化劑起劇烈反應的物質,一般都是可燃物質,如木材,紙張,汽油,酒精,煤氣等)2.充足的氧氣
3.達到物質的著火點
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採取措施以至少破壞其中一個條件則可達到撲滅火災的目的.,滅火的基本方法有三個:(1)冷
卻法: 將燃燒物質降溫撲滅,如木材著火用水撲滅;(2)窒息法:將助燃物質稀釋窒息到不能燃燒反應,如用氮氣、二氧化碳
等惰性氣體滅火。(3)隔離法:切斷可燃氣體來源,移走可燃物質,施放阻燃劑,切斷阻燃物質,如油類著火用泡沫滅火機。
當今世界常用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又是化學工業中極為重要的原料,它們又細分為(1)固體燃料:木柴、煙
煤、揭煤、無煙煤、木炭、焦炭、煤粉等;(2)液體燃料;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3)氣體燃料:天然氣、人工煤氣、液
化石油氣等
清潔燃料:液氨、酒精、液氫(最清潔的燃料,燃燒產物是水)、甲醇等
㈧ 收集有關資料和數據,就燃燒化石燃料和大氣污染、溫室效應的關系,1000字以內的小論文。
近年來,氣候模式的模擬能力有了重大改進,這主要是考慮了大氣中氣溶膠(空氣中懸浮的微小顆粒)的作用。因為在燃燒化石燃料放出CO2的同時也釋放出了巨量的硫化物等氣溶膠。這種氣溶膠會遮擋部分陽光到達地面,因此使地面氣溫降低,起到冷卻作用。其數值據IPCC估計可達-0.5瓦/米2。即相當於CO2增溫效應(1.56瓦/米2)的1/3,比甲烷的增溫效應(+0.47瓦/米2)還略大。主要根據這個改進,IPCC在l996年公布的第二個《報告》中,把2100年CO2倍增後全球平均氣溫的升溫值從1.5℃-4.5℃,修改為1.0℃-3.5℃。評估報告中還指出,由於海洋的巨大熱慣性,到2100年這個增溫值中大約只有50%-90%得以實現。
然而,模式計算結果還說明,全球平均增溫1.0℃-3.5℃不均勻分布於世界各地,而是赤道和熱帶地區不升溫或幾乎不升溫,升溫主要集中在高緯度地區,數量可達6℃-8℃甚至更大。這一來便引起另一嚴重後果,即兩極和格陵蘭的冰蓋會發生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北半球高緯度大陸的凍土帶也會融化或變薄,引起大范圍地區沼澤化。還有,海洋變暖後海水體積膨脹也會引起海平面升高。IPCC的第一次評估報告中預計海平面上升70-140厘米(相應升溫1.5℃-4.5℃),第二次評估報告中比第一次評估結果降低了約25% (相應升溫1.0℃一3.5℃),最可能值為50厘米。IPCC的第二次評估報告還指出,從19世紀末以來的百年間,由於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3℃-0.6℃,因而全球海平面相應也上升了10-25厘米。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將直接淹沒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的大陸沿海低地地區,因此後果十分嚴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二次會議上,44個小島國組成了小島國聯盟,為他們的生存權而呼籲。
此外,研究結果還指出,CO2增加不僅使全球變暖,還將造成全球大氣環流調整和氣候帶向極地擴展。包括我國北方在內的中緯度地區降水將減少,加上升溫使蒸發加大,因此氣候將趨乾旱化。大氣環流的調整,除了中緯度乾旱化之外,還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區氣候異常和災害。例如,低緯度台風強度將增強,台風源地將向北擴展等。氣溫升高還會引起和加劇傳染病流行等。以瘧疾為例,過去5年中世界瘧疾發病率已翻了兩番,現在全世界每年約有5億人得瘧疾,其中200多萬人死亡。
但是,溫室效應也並非全是壞事。因為最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增溫最大,因而農業區將向極地大幅度推進。CO2增加也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機物產量。還有論文指出,在我國和世界歷史時期中溫暖期多是降水較多、乾旱區退縮的繁榮時期,等等。
當然,在大氣溫室效應這個問題上,也有不同意見。例如,過去有些科學家認為目前數值模式還不成熟,計算結果過於誇大;百年升高0.3℃-0.6℃屬於正常氣候變化,不能證明是大氣溫室效應所造成,等等。當然這是少數人的意見。
盡管如此,但對於目前大氣中CO2濃度和全球溫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溫室氣體增加會造成全球變暖的原理,都是沒有爭論的事實。我們如果等到問題發展到了人類可以明顯感知的水平,這時候往往已經難以逆轉,那麼就為時已晚。因此現在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以便採取對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環境
溫室效應: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短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個大暖房。據估計,如果沒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
摘要:溫室效應會引發種種—系列不可想像的後果,只有減少CO2排放量才是最根本解決途徑。
溫室效應,臭氧、空調,酸雨……等等—系列空氣污染名詞,伴隨著我們人類踏上21世紀這塊新土地。它們環繞在我們周圍活動,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牽制著我們的行動。在這些新名詞中,最為顯眼的當屬溫室效應。因為它是—把「雙刃劍」,而產生這種作用的是CO2,曾經被人類稱為「最為乖巧的氣體」,現在都變得「叛逆」起來。
伴隨著各種監測技術的日益臻熟,人類對溫室效應的了解也更全面、更深刻。所謂溫室效應,簡而言之,就是地球變暖。這是人們對大氣對地球保暖作用的俗稱。打個比方,在冬季里天寒地凍,如果我們蓋個玻璃暖房,那麼暖房內的瓜果蔬菜則會—片生機盎然,原因就是玻璃既能讓太陽輻射透過玻璃進入暖房,又能阻止室內的熱量散發到室外去,於是暖房內始終保持著恆溫。事實上,今天的地球也變成了個大暖房,這個能起「玻璃作用」的東西是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烴等氣體,這些氣體可讓太陽光噴射到地面,加熱地面使地球升溫。同時它又能吸收地面散發的長波輻射,然後通過逆輻射把熱量返回地面使地球溫度升高,這種現象很像溫室的原理,故叫作「溫室效應」。
本來「溫室效應」對人類是比較「溫柔」的,它可以幫助調節溫差,使地面上的溫度不至於過高或過低,這對農業生產及其它方面是極其有利的,但如今的「溫室效應」已不是原先的那個「乖巧兒」了。它已經走火入魔了,正向人類發起了攻勢。
由於「溫室效應」,海水變暖膨脹,海平面上升0.2—0.4米,再加上冰川融化,導致了—些島國被淹,就拿南極洲來說,它上面有—個巨大的水蓋,厚度達到2000多米,全球90%的冰雪都集中在那兒。現在天氣變暖,南極洲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便自然不斷上升。現在已有不少平原、三角洲、沿海低地成為了—片汪洋澤國。有不少專家指出,著名的「厄爾尼諾」現象就是由於全球變暖造成的。
「溫室效應」產生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而引發「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則「二氧化碳」。
眾所周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來源主要有三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動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燒。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燒又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來源,而控制化石燃料燃燒的也就看我們人類自己。工業革命以後,特別是20世紀末,隨著各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前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散開狀態。就拿我國來說吧,1997年,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6%,僅次於美國。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不斷增加,對這科學家們各抒已見,—部分科學家認為高濃度的CO2會刺激植物的生長,無疑給人類帶來福單。然而近期刊登在美國《自然》雜志的—篇研究後果定會令他們大跌眼鏡,同時這也告示著世人。美國杜克大學幾位植物學家經過實驗得出結論: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只會在短時間內被植物吸收利用,但在長時間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會有很大變化,仍會保持—定水平,這個結論是他們通過對兩組森林實驗所得到的。他們在第—組森林中不斷施放二氧化碳濃度為560ug,g-1cug,g-1為之—的氣體,以模擬60年後的濃度水平;第二組森林則保持日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濃度為365ug,g-1左右,在實驗開始的兩年裡,第—組森林的樹木在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的作用下明顯增快,生長速度比第二組森林的生長速度快約25%。但兩年後生長速度卻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下降,最終與第二組森林的生長速度基本持平。
既然溫室效應導致這么多的危害,而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是「溫室效應」的元兇。那麼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應當是今天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1997年9月30日,來自60個國家與地區包括9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1500多名科學家出席美國召開的「氣候變化高層科學會」。會議提出,必須開發清潔綠色新源來取代燃煤油令這些易散發二氧化碳的礦物燃料。如加大對太陽能的開發,大面積利用風能發電,潮汐能發電。這些都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的方法。
此外,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植樹造林,讓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來削弱溫室效應的產生條件,也有專家提出將煤經過科學處理用「環保煤」,我國用其燃燒時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硫,變廢為寶,化合合成新的有用的東西,最近美國與挪威科學肌
㈨ 關於秸稈燃燒保護環境的地理小論文800-1000字 不要重復
這東西之前有研究也有接觸過,現在這項能源技術在北方地區比較發達。你可以回從解決農業廢棄答物,秸稈能源使用的無污染,清潔性,能源的可再生性,生產的低成本,可代替傳統煤的方面入手,很容易就湊夠800字的,只能幫到這了,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