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小郭地理知識講堂

小郭地理知識講堂

發布時間: 2021-03-15 13:24:02

1. 普通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研究課題可以參考哪些文獻

關於公布安徽省第五屆

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評選結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根據省教科所《關於舉辦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選活動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號)文件要求,省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各地推薦的地理教學論文進行了認真評審,共評出獲獎論文一等獎 16篇,二等獎 36篇,三等獎71篇。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見附件),請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及論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廳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發

列印:吳儒敏 校對:吳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

篇 目 單 位 作者

《淺談地理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能力的培養》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東

《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錢宏瑾《銅陵市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調研報告》 銅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銅陵市第一中學 楊國兵

《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安慶市教研室 何陸禕

《論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阜陽市教研室 陳鵬飛

《地方環境教育課程構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吳岱峰《透過一次地理評優課談新課程課堂教學》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榮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 穎上縣教研室 何長劍

《關於高中地理選修課程校本化的幾點探討》 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淮南市第三中學 朱元坤

《地理空間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合肥工業大學附中 洪成旗

《淺談新課程下我對地理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黃山市梘忠中學 汪德利

《探索課程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 貴池二中楊淑萍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學 苗紅青

《地理探究學習要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 懷遠一中 孫尚樓

《談地理教學中學上情商的培養》 六安皋城中學 余 蕊

二等獎

《梳理經歷 整合資源 回歸生活——地理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周躍紅

《談新課標下的「太陽高度」教學設計》 阜陽市第三中學 馬 靜

《巧用身體語言,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藝術》 合肥市第五中學 沈龍海

《談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思想和方法的貫徹》 亳州第一中學彭長玉

《新課堂教學下教學策略的初探》 蕪湖市城南實驗中學周慧本

《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施地理課堂教學》 淮南實驗中學廖惠榮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養》 亳州第五中學 王玉龍

《地理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學 陳 中

《用新課程理念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地理知識》 固鎮一中李方平

《構建科學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調動學困生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長軍

《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學習》 郎溪中學 胡燕平

《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的一些誤區》 來安中學 董桂山

劉 俊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徑和培養策略》 和縣二中 夏立軍

高考地理復習的「虛」與「實」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學 黃永紅

《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探微》 歙縣中學鍾彩琴

《淺談「問題研究」的作用與教學》 五河一中 劉繼英

2. 山東泰安市寧陽縣

總體介紹

寧陽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五嶽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轄3鄉9鎮,566個行政村,人口80.4萬。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4.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寧陽縣交通發達,京滬、磁萊鐵路在境內交軌,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濟微公路縱橫南北,蒙館公路橫跨東西, 京滬高速鐵路穿過縣境東部;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里程614.5公里。縣城和鄉鎮已全部開通光纖通訊,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75萬門。全縣建有坑口電廠1處、熱電廠2處,城區供水公司2處;電網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可滿足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寧陽縣有耕地面積6.03萬公頃,是黃淮海平原主要的糧、棉、油集中產區;全縣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其中優質煤儲量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境內磁窯鎮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

為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寧陽縣規劃建設了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八仙橋項目聚集區。八仙橋項目聚集地處縣城,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京福高速公路兩側,交通便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和商業、醫療、教育、娛樂等服務設施配套,為中外客商投資和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寧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縣經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 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通過不斷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全縣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寧陽縣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自然條件

(1) 地理位置
寧陽縣位於魯中偏西,泰安市南部。地理位置東經116°36』 —117°38』 ,北緯35°40』—35°37』 ;東鄰新泰市,西連汶上縣,南與兗州市交界,東南與曲阜市、泗水縣接壤,北以大汶河為界與岱嶽區、肥城市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縣城距泰山56公里 、曲阜25公里、水泊梁山40公里,處於泰山、曲阜、水泊梁山旅遊三角中心。

(2) 地勢地貌: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為低山、丘陵,西部多為平原。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周圍,海拔70—200米,面積432平方公里;較大河流15條,總長204.6公里, 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3) 氣溫降水
寧陽縣屬暖溫帶濕潤季節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4°C,1月份平均氣溫-2.1°C,7月份平均氣溫26.8°C;極端最低氣溫為—19°C,極端最高氣溫為40.7°C。年日照時數2679.3小時,年無霜期199天,平均降水量689.6毫米。春、夏季多東南風,秋、冬季東南風和北風較多。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全縣地壤普查總面積1687847.2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394542.5畝,占總面積的82.6%。可耕地1075735.5畝,占總面積的63.73%。

(2)水資源
全縣年平均地上、地下水資源總量為3804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6.13萬立方米(包括引汶客水),地下水2143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28031萬立方米。抽樣化驗,寧陽地下水礦化指標在0.4克/升以下,總硬度為10—20德度,PH值在6.7—7.3之間,絕大多數為中性水。

(3)礦藏資源
境內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石英石、鉀長石、水晶石、雲田、鋁土、硅石、石膏、花崗岩、石灰岩、硫磺、陶土、耐火土、砂子等。其中優質煤儲量達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人口民族

寧陽縣有人口80.4萬人,人口性別男性高於女性。
全縣有漢族、回族、藏族、苗族、壯族、滿族、水族、朝鮮族等8個民族,以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

社會經濟

三中全會以來,寧陽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教育、開展招商引資,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縣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07年,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1.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可用財力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6%、24.9%、20.3%,分別是2002年的2.2倍、2.9倍、3.5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46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46元,分別增長27.6%、12.3%,分別是2002年的2.1倍、1.5倍;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0.8:51.3:27.9發展為19.3:50.5:30.2,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發展。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逐步從難以發揮優勢的競爭性領域退出,個體私營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所有制經濟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展望未來,寧陽縣將緊緊抓住西部開發和我國加入WTO的機遇,開拓創新,努力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跨越。今年全縣經濟工作總的任務目標是:繼續堅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兩個百分點以上。具體為: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7.5%,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6.2:51.9:3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萬元GDP能耗、取水量分別下降5.2%和8.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招商引資國內到位資金、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5%。

行政區劃

寧陽縣是山東省泰安市市轄縣,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下轄3鄉9鎮,即寧陽鎮、泗店鎮、東疏鎮、合山鄉、伏山鎮、罡城鎮、蔣集鎮、磁窯鎮、華豐鎮、東庄鄉、葛石鎮、鄉飲鄉。

3. 地理論文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關於公布安徽省第五屆

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評選結果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

各市中學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

根據省教科所《關於舉辦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教學論文評選活動的通知》(教科研函〔2007〕3號)文件要求,省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各地推薦的地理教學論文進行了認真評審,共評出獲獎論文一等獎 16篇,二等獎 36篇,三等獎71篇。現將評選結果予以公布(見附件),請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及論文作者。

附件: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二○○七年十月十九日

安徽省教育廳教科所 2007年10月19日印發

列印:吳儒敏 校對:吳儒敏 共印30份

附件:

安徽省第五屆中學地理優秀教學論文獲獎名單

一等獎

篇 目 單 位 作者

《淺談地理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能力的培養》 淮北市教研室 王忠東

《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蕪湖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錢宏瑾《銅陵市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調研報告》 銅陵市教研室 章小明

銅陵市第一中學 楊國兵

《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 安慶市教研室 何陸禕

《論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阜陽市教研室 陳鵬飛

《地方環境教育課程構建的案例分析》 蚌埠市教科所 吳岱峰《透過一次地理評優課談新課程課堂教學》 滁州市教研室 郭仕榮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 穎上縣教研室 何長劍

《關於高中地理選修課程校本化的幾點探討》 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林章和

《使用新教材的幾點體會》 淮南市第三中學 朱元坤

《地理空間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合肥工業大學附中 洪成旗

《淺談新課程下我對地理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黃山市梘忠中學 汪德利

《探索課程標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 貴池二中楊淑萍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究》 宿州市第二中學 苗紅青

《地理探究學習要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 懷遠一中 孫尚樓

《談地理教學中學上情商的培養》 六安皋城中學 余 蕊

二等獎

《梳理經歷 整合資源 回歸生活——地理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周躍紅

《談新課標下的「太陽高度」教學設計》 阜陽市第三中學 馬 靜

《巧用身體語言,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藝術》 合肥市第五中學 沈龍海

《談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思想和方法的貫徹》 亳州第一中學彭長玉

《新課堂教學下教學策略的初探》 蕪湖市城南實驗中學周慧本

《談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施地理課堂教學》 淮南實驗中學廖惠榮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培養》 亳州第五中學 王玉龍

《地理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探究》 淮南市第二十中學 陳 中

《用新課程理念引領學生快樂地學習地理知識》 固鎮一中李方平

《構建科學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地理教育》 巢湖市第八中 柳宗柱

《如何調動學困生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 蚌埠二十六中 宋長軍

《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自主學習》 郎溪中學 胡燕平

《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的一些誤區》 來安中學 董桂山

劉 俊

《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基本途徑和培養策略》 和縣二中 夏立軍

《高考地理復習的「虛」與「實」 》 合肥市第十七中學 黃永紅

《新課標理念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探微》 歙縣中學鍾彩琴

《淺談「問題研究」的作用與教學》 五河一中 劉繼英

《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地理分層教學策略初探》 樅陽縣浮山中學陳相林

《如何從地理圖像中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 黃山市黃山區一中崔仲文

《加強地理基本概念教學的探討》 亳州市譙城區大寺完全中學 汪明潔

《淺談Google Earth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滁州市實驗中學 曹 明

《「任務分解、自主交流」地理課堂模式的構建與實驗》阜陽第十中學 馬興海

《改變課堂教學方式 適應高中地理新課程》 安徽省石台中學 姚 萍

《新課標下淺談地理與各學科的經緯結網》 東至縣大渡口中學 江美麗

《「讀圖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宿州市埇橋區梅庵中學劉玉才

《多元智能評價與地理教學》 馬鞍山市第一中學 程 剛

《農村高中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常見問題及對策》 六安市雙河中學 劉全穩

《新課程地理課堂主體教學模式的設計與落實》 銅陵市第九中學錢義國

《以烈山區為例談農村高中地理活動課的開展》 淮北七中 吳才華

《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積極開發地理課程資源》 安徽廣德中學 江春芳

《選修7課標、教材研讀及開課條件分析》 銅陵市第五中學 陳俊群

《高中地理課題研究開設的一些設想》 宿松縣程集中學 石雅斌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淮北市石台鎮中學蔡金燕

《新課程地理教學中的「敢問」與「會問」》 蕪湖縣第一中學 王邦忠

《淺談新理念指導下的中學地理教學》 宿州市第八中學張建國

《淺談在地理新課程教學中的「課堂提問」》 淮北市西園中學榮海俠

三等獎

《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學初探》 來安中學 盧玉斌

《地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偏離現象 》 阜陽第三中學 吳 強

《解讀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開放性特點》 和縣第一中學 陳曉明

《淺談地理新課程教學反思》 蚌埠包集中學趙東宇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創新學習》 蕪湖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章 波

《淺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合肥市五十一中 陳 麗

《關於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幾點看法》 阜陽一中 巫祖安

《地理課堂互動型教學策略的構建》 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盧大亮

《地理教學中的誤區及思考》 宿州埇橋區汴河辦事處北十里中學 武 波

《新課標下課程資源開發初探》 青陽縣木鎮中學 方 靜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道德教育的實踐》 黃山市屯溪一中 潘勝庭

《在地理教學中利用遠程資源學生合作學習的探究》 歙縣新安學凌文英

《地理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 祁門一中胡義松

《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的思考》 歙縣中學呂文英

《地理教學中學生想像力的培養》 歙縣二中汪明鋒

《如何看待地理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和網路的作用》 鳳台一中李 全

《淺談以學生為主體的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學》 淮南望鋒崗中學廖和喜

《興趣教學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淮南一中朱慶龍

《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淮南市第五中學孫 峰

《合適參照物選擇與「地球運動」教學難點的突破》 亳州三中 劉永志

《新課程改革下對中學地理教學的幾點思考》 利辛縣第一中學謝 堯

《高一地理新課改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 渦陽三中 王 娟

《談初中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淮北市西園中學孫 凱

《充分運用圖像進行地理教學》 五河縣安淮中學聶 鑫

《中學地理教學的美育的層次》 蚌埠十二中馬 燕

《立足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地理素養》 蚌埠第一中學李雲靜

《讓地理教學生活化》 蚌埠市第二十三中學王海燕

《新理念下培養地理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探索》銅陵市第十三中學戈廣兵

《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體會》 銅陵縣第二中學程納新

《在新課程目標下整合地理課程資源》 銅陵市第十六中學孫大信

《高中地理個性化教學初探》 銅陵縣第二中學程勝來

《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太湖縣徐橋高中 李永清

《將實驗教學引進地理課堂》 宿松縣程集中學周文招

《生活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課程資源》 安慶三中張 軍

《檔案袋評價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安徽省太湖中學黃鄭堯

《如何開展問題研究和活動》 桐城中學段煥榮

《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桐城市天城中學汪 宏

《中學地理多媒體教學初探》 滁州市滁州中學 季風勇

《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 滁州市滁州中學 孫 成

《作圖法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研究》 全椒中學 李 君

《新課程實施的理解與體會——豐富地理課堂教學》滁州市第五中學 六振梅

《淺談新課標下地理教學手段的繼承與創新》 肥東縣梁園中學 周義兵

《發揮地理學科優勢 培養學生空間智能》 舒城縣南港中學 沈龍明

《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探討》 蕪湖市第二十六中 吳安寧

《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學探討》 五河二中劉叢蘭

《在地理社會實踐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懷遠縣龍亢中學 朱 英

《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蕪湖市二十七中學俞 敏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有效參與的教學策略》 蕪湖八中邱玉啟

《新課程理念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探索》 安師大附屬外國語學校裘偉東

《如何選編以社會熱點為背景的地理案例》 蚌埠第四中學劉運良

《中學生地理課堂興趣培養》 六安市三十鋪中學 李顯靜

《中學地理信息化教學設計之我見》 馬鞍山市第六中學 張 蕙

《為地理教學注入新活力——初中地理活動初探》 馬鞍山市星光學校 古 莉

《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的認識與實踐》 蕭縣中學常書雲

《讓新課改沐浴和諧之風》 靈璧縣師范學校蘇 洪

《光照圖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探討》 安徽省碭山中學陳國華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發展學生個性淺議》 宿州市埇橋區支河中心校李永春

《關注學生發展優化地理教學》 安徽省青陽中學張 俊

《談地理新教材「活動」的使用》 石台縣崇實中學汪利軍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心得》 貴池區杏花村中學程麗萍

《淺談探究學習在地理新課標教學中的應用》 界首市光武中心學校 李 濤

《借杜朗口「春風」促地理課鮮活》 阜陽四中 徐玉玲

《論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問題》 穎上縣第四中學 田華利

《巧妙點撥開啟自主學習之門》 界首一中 王 鍵

《評價共同體在學生地理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淮南市第二十四中學 李 濤

《構建師生互動合作共同成長的綠色課堂》南陵縣何灣鎮中心初中廖必根

《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整合初探》 寧國市梅林初中 朱鐵軍

《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策略淺析》 六安市徐集中學 張碧松

《夯實基礎突出主幹提高能力應對高考》 東至二中侯 俊

《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界首市田營鎮中心學校 閆 斌

《「問題教學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寧國市胡樂初級中學 張 文
自己網路吧~

4. 說地理:荷蘭人下雨不打傘

這個是真的呀。

5. 地理知識有關新疆的

新疆交通線分布的主要特點,該區域的水系特點,水稻種植的區位因素,北疆大雪對當地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一、新疆交通線分布的主要特點:沿盆地邊緣分布,通過人口較多的城市。二、區域水系特徵:流域面積較廣,向心狀水系、多為內流河,上游支流多,下游支流少或無支流。三、水稻種植的區位因素:地形平坦,光照充足,夏季氣溫高,熱量充足,冰川融水補給,灌溉便利。(一般新疆不種水稻啊,新疆主要是棉花,溫帶水果:哈密瓜、香梨、葡萄)四、北疆大雪對當地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暴雪導致道路封堵、牧民受困、交通擁堵、旅客滯留;牲畜斷草死亡、蔬菜大棚坍塌、物價上漲;人們的生產生活無法正常進行,社會秩序混亂等等

6. 如果你是秀才你會在小郭和無雙之間選擇誰

《武林外傳》可以說是我年輕時候最喜歡的一部劇,雖然是一部肥皂劇,但是他反映出來的很多問題是非常真實的。我非常看好小郭和秀才的感情,雖然都蠢萌萌的,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應該算是比較穩固的。雖然他們兩人性格相差很大,但是郭芙蓉的知識水平更加接近呂秀才,更能理解秀才的才華。有一集(就是大嘴裝自己也是文化人的那集),他們兩個故意裝笑的時候,還對念了李清照的詞《聲聲慢》。無雙雖然漂亮溫柔善解人意,但是基本算個文盲,大字認識不了幾個,她能看懂秀才的文章嗎?跟一個和自己文化落差太大的人生活時間久了一定會有深深的失落感,因為沒有精神上的共鳴。尤其是像秀才這種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的人,這種經常思考人生的人(最愛他把姬無命說死那段)。

7. 中國的基本地理知識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

中國最南端位於北緯4度左右,南海的曾母暗沙。最北端位於北緯53度左右,黑龍江的漠河,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最西邊位於東經75度左右,帕米爾高原。最東邊位於東經135度左右,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的交匯處。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從地理上看,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界線。但人們常常將長江一線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中國分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333個地級行政單位、2860個縣級行政單位

23個省為:福建(閩/福州),江西(贛/南昌),浙江(浙/杭州),湖南(湘/長沙),湖北(鄂/武漢),江蘇(蘇/南京),山東(魯/濟南),河南(豫/鄭州),安徽(皖/合肥),四川(蜀/成都),貴州(黔/貴陽)、廣東(粵/廣州)、雲南(滇/昆明)、海南(瓊/海口),山西(晉/太原),陝西(陝/西安),河北(冀/石家莊),遼寧(遼/沈陽)吉林(吉/長春),黑龍江(黑/哈爾濱)、甘肅(甘/蘭州),青海(青/西寧),台灣(台/台北)

5個自治區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南寧),西藏自治區(藏,拉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銀川),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4個直轄市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國各省份介紹

1、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是陝西省

2、陝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

3、有「煤海」之稱的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4、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5、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6、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7、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8、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9、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0、「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

11、貴州省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12、因為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省。

13、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夏季氣溫高,有「火爐」之稱。

14、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經全省,所以簡稱「湘」。

15、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所以簡稱「贛」。

16、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它簡稱「皖」。

17、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的山東省,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所以簡稱「魯」。

18、山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19、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簡稱「蘇」,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20、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21、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

22、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

23、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是中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

24、福建省對面是中國的寶島台灣,簡稱「台」,台北和高雄是兩個最大的城市。

25、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區內的桂林、陽朔一帶是世界聞名的景旅遊區,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

26、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高度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27、有「東方夏威夷」美稱的海南省,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28、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毗鄰港澳,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大洋州、中近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簡稱「粵」。

29、廣東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南方最大商貿中心。

30、深圳毗鄰香港,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這里的「「綿綉中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

31、已經回歸祖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32、雲南物產豐富,有許多聞名中外的物產,如專治聽候打創傷的雲南白葯。

33、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被世界稱為「東方瓷園」。江西省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

34、江蘇省的宜興有「陶都」之稱,其紫砂工藝品最為獨特。

35、杭州出產的絲綢不但花色繁多,而且質量精美。千百年來一直是中國著名的「絲綢之府」。

36、海南省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37、西藏有三大特產:藏羊、氂牛和酥油草,統稱「藏北三寶」。

38、西域三絕為吐魯番的熱、巴里坤的涼、安西的風

我國一些城市的別稱

泉州:鯉城

福州:榕城

拉薩:日光城

重慶:山城

漳州:果城

鞍山:鋼都

景德鎮:瓷都

宜興:陶都

南京:石頭城

昆明:春城

廣州:花城

上海:不夜城

惠州:鵝城

聊城:鳳凰城

四川:天府之國

南昌:英雄城

中國的山

中國著名的大山脈有:喜瑪拉雅山、昆侖山、天山、唐古拉山脈、秦嶺、大興安嶺、太行山、祁連山、橫斷山等。

喜馬拉雅山脈:呈弧形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綿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脈:橫亘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脈: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D?D長江的源頭。

秦嶺:西起甘肅省東部,東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大興安嶺:北起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縱長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橫亘於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南北長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連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主峰海拔5547米。

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西藏、四川和雲南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台灣山脈:縱貫台灣島東側,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歷史相傳的五嶽:東岳泰山(山東)、西嶽華山(陝西)、北嶽恆山(山西)、南嶽衡山(湖南)、中嶽嵩山(河南)。

泰山古稱東岳,是一座歷史名山,聯合國將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

泰山腳下的岱廟是歷代皇帝舉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與北京故宮、曲阜孔廟一起譽為中國三大宮殿建築群。

華山雄奇險峻,自古有「華山天下雄」之稱。

恆山最奇特景點是懸空寺。它建造在3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

衡山是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祝融埋葬的地方。

衡山腳下的南嶽廟,佔地面積9800平方米,是五嶽寺廟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嵩山的名勝古跡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少林寺。

相傳印度高僧達摩來到嵩山林寺,創立名聞天下的少林拳。

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按佛教的傳說,它是觀音菩薩說道的地方。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境內,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境內,相傳是普賢傳道的場所,所以山上的寺廟大多供奉普賢菩薩。山下和山頂氣溫相差15攝氏度,垂直變化明顯,動、植物品種很多。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8. 在哪本書或電影的涉及到高中地理知識

《集結號》中,有關於華東煤礦的——汶河煤礦。

其實整部劇中貫穿著地理方位的變化
《七劍》中,關於西北的地理——天山。這些都可以

(僅供參考)

9. 互動教學在地理課堂上的應用形式有哪些

1.雙向型
在這種互動方式中,師生之間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饋.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等的師生對話形式.
2.多向型
這種互動形式與雙向型互動不同的是,互動過程中除了師生之間有相互作用之外,學生之間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雙向流通.它強調信息的多向傳遞反饋.在課堂上的常見形式是: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等.
3.網狀型
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和教師構成一張緊密聯結的網,每位學生、每個老師都是這張網的一個結點.能夠牽一點而動全網,互動的輻射范圍非常廣.這種互動強調師生平等參與學習活動,信息全面開放,教師不再是唯一的學習源.這種互動的載體往往是大型的數學游戲或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網上互動活動.
在實際教學中,這三種互動往往交織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學效果來說,在這三種互動形式中,雙向互動的效果比較差,多向互動的效果比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網狀互動.
「全員參與、平等信任、互尊互愛、自由溝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動」是我們新課程所要求的互動的理想境界.
教學互動的組織實施一般按以下流程:
(一)互動的預備策略與方法
1.創設利於有效互動的環境
互動理論強調互動是人與環境的作用.因此,創建適於學生互動學習的物理環境(比如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燈光、綠化等)和積極的社會心理環境(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實施有效互動的前提.在這種環境中,學生才會有一種安全感和愉悅感,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有效地開展各種教學互動.在互動中,教師要積極鼓勵互動、創設互動條件、消除互動障礙,努力培養學生樂於互動的態度.
2.預設互動:有效互動的支點
要切實搞好課堂教學互動,就必須要有互動預設.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就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教材、學生實際、教法等,預設好如何互動引入?何時在課中互動?怎樣互動?在結尾如何互動?是否要延伸互動等問題.預設互動的要點是:「多預精用,彈性設計」.多預精用是指預設時多准備幾種互動方案,在互動的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要多元化,但在課堂教學時,要根據課堂實際,精挑細選地用.彈性設計是指根據課堂的多變性、生成性,在設計互動活動時要考慮「不同人的發展」而因人設計學習目標,考慮「不同人的認知」因人設計互動內容、互動形式.
(二)教學互動的組織策略與方法
1.疑問:有效互動的起源
問題是學生思維互動的發動機.課堂教學的互動往往就是始於問題、為解決問題而開展的活動.沒有問題的互動就像沒有油的發動機,最多隻是形式上的互動,沒有思維上的實質互動.問題又何來?通常是由教師來提.對教師提問來說主要是注意兩方面:怎麼提和提什麼.有效互動的提問重在引導,要避免大量的一問一答和一問齊答,這會造成互動范圍小、學習被動或互動失真,甚至造出「南郭先生」.提的問題要緊扣教學目標、要利於學生互動、要因人施問,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問題情境.
2.對話:有效互動的重要方式
課堂教學是以對話為主要互動渠道的學習過程.所謂對話,是指師生基於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和傾聽而進行雙向溝通的方式.課堂上互動不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問題就出在對話上.如何才能實現真實有效的對話呢?(1)人與人之間必須構建一種民主、平等的「你—我」關系.特別是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觀念平等、人格平等,要盡量保護學生的創新靈性,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2)給學生平等的話語權.這要做到: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發表意見,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允許不同的學生發表意見.
3.合作:有效互動的特點
教學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合作是教學互動的主要表現形式.根據教學實踐,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師生、生生有效合作,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點:
(1)合作前的獨立思考必不可少.只有學生經過深思熟慮後,討論才能深入,才可能有思維碰撞的火花.
(2)合作中的啟發、引導、調控是關鍵.當學生在合作中有困難、有疑慮時,教師要及時啟發引導.對合作中個別學生或小組有獨到見解和創新思維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在合作過程中,還會出現優生佔主角甚至沒有合作的現象,這時教師要積極調控,比如在交流時間、小組人數、組員結構、任務分配等方面作適當調整和控制.教給學生有效的合作技巧,如傾聽、相互信任對方、相互鼓勵支持等.
(3)合作後的評價、歸納、提升是重點.對合作中表現好的個人或小組及時肯定表揚.對合作中並沒解決的問題或生成的新問題,教師要闡釋、歸納和提升.對個別運轉不好的小組,還要在課後進行師組互動了解原因.
(4)設法在課外建立「師生互動場」,(類似課外輔導小組)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中的難點問題,這也是加強師生互動的良策.
4.做中學:有效互動的新形式
「做中學」就是將學習對象作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對象,通過自己(獨立或是幾個夥伴的)探索性活動,包括操作實驗、合作探索、預測假設、共享交流、嘗試修正等一系列主體性的活動,來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做中學」大多是在學生的相互合作中完成的,在「做」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依賴而又相互約束,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動.
5.非言語溝通:有效互動的重要手段
有效互動不是單一的依賴語言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互動中,除了言語溝通之外,還有大量的非言語溝通.比如課堂上的體態語言交流(如眼神、手勢、身姿、頭語等)、書面語交流(如評語、作業批語、留言本、數學日記、網上的交流等).數學學科本身較抽象乏味,但在互動中加入非言語溝通,就會使枯燥的互動頓生生命活力,其互動效果自然妙不可言.不過運用體態語時,要注意:(1)要恰當准確,自然得體.(2)要協調一致,整體配合.體態語與有聲語言、體態語各類型之間互為補充、相互配合,才能更具體、真切地交流互動.
6.信息技術:創新互動的手段
信息技術的發展背後凝聚著強大的價值訴求:平等、溝通、透明、快捷、共享、互動……信息技術的發展理念與互動理念是如此的一致,這不由地讓我們想到:通過網路的載體(如組建QQ群、建立教育博客等),在所有的學生、教師之間構建一個虛擬又實在的「互動社區」.在這個社區,所有人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陌生的,他們都是主人,他們之間互為主體,可以「無所顧忌」地交流,這樣建立的互動是不受任何時空限制的.我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就是為了更好地互動,讓人們在共享、互動、開放的狀態里形成與他人的和諧關系,我相信這是我們將來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
(三)互動的完善策略與方法
抓好互動的幾個「度」是有效互動的關鍵.由於師生背景和認識各不相同,在教學中只有適「度」互動,才會產生有效的互動.
1.互動的廣度
實際教學中互動的廣度往往不夠,主要有以下原因:受題材限制(范圍小或難度大等),學生施展不開;怕犯錯,被取笑;沒有足夠思考時間;沒有平等的發言機會等.為此,在教學互動中,一方面要善用教材,分層次挖掘合適的題材.另一方面,在互動時要積極引導、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創設寬容和諧的互動氛圍.要使每一位同學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議、有所獲,確保學生全員互動、全程互動和有效互動.
2.互動的深度
要真正使數學教學實現智慧的撞擊、經驗的共享、心靈的契合和理性的升華,就必須要關注互動的深度,即不僅要進行數學知識層面的互動,而且也要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思維過程、情感體驗的交流.
3.互動的延展度
實際的教育不限於學校不限於課堂,因此互動也不止於課堂.作為課堂教學互動的延伸,課外教學互動的時空更大,教師要積極建立課外互動的機制.如引導學生建立互助學習小組、課題興趣小組、教學日記的交流互動等.此外,我認為家校之間、家庭成員之間若能建立起有效的互動,也一定能促進學生良好互動習慣的養成,達到以互動促互動的效果.

10. 地理知識創刊是在1950年12月嗎

《地理知識》創刊號
1949年9月以《地理知識》為名在南京創刊, 1950年1月正式發行,1961-1966年一度改名《地理》。發行量曾高達400,000冊.

1949年4月,南京解放。為了適應時代轉變的需要在南京的中國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南京大學地理系教師,在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的領導下,經與中學地理教師多次座談,一致認為需要一份知識性和自我教育的學習刊物。這個刊物首先要刊載一定水平的地理教材,以彌補當時缺乏完善地理教科書的不足;其次為各級幹部和大中學生、廣大群眾提供必需的地理新聞和必須具備的地理知識;第三,作為廣大地理工作者共同學習的園地。
但在當時,百業待興。要創辦一個刊物是十分不容易的。幾位熱心的地理工作者,如周立三、吳傳鈞、高泳源、施雅風、李旭旦、胡豁成、楊紉章、王熙檉等,經過多次熱烈的商討,決定編輯出版定名為《地理知識》的普及刊物。推選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李旭旦教授任主編。在出版過程中,首先面臨的是出版印刷費沒有著落。在當時工資很低的情況下,大家自願捐款,並物色價格低廉的小印刷廠印刷,同時以科協地理組的名義向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申請了登記證。經過緊張的籌備,大家期盼的地理界最早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創刊號終於在1950年1月問世了。這份「創刊號」只有薄薄的8面,共刊出6篇短文和若干訊息,封面上刊登了由施雅風寫的發刊詞。創刊號僅印刷了600冊,形式簡陋,但出版後,立即受到地理學界和中學地理教師的歡迎和好評。隨著刊物影響的不斷擴大,文章質量和編輯水平的不斷提高,得到上海亞光輿地學社社長金擎宇的青睞,主動表示願意出資承印。於是從1950年第8期起改由亞光輿地學社出版銷售,印數擴至2000份以上。

郭沫若院長為《地理知識》題寫刊名,後改名為《地理》,1966年又恢復原刊名

亞光輿地學社接印不久,由於印刷質量得到提高,備受讀者歡迎,也受到中央的重視。1951年初編輯部突然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來函,盛贊這個刊物辦得好,並索要已經出版的各期。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徐特立同志還約見施雅風面談,對《地理知識》給予極大的鼓勵和鞭策。編輯部每月召開1-2次編委會,商量組稿、審稿事宜。參與辦刊的幾位積極分子,積極寫稿,充實稿源,以保證稿件的質量,外來投稿數量也日益增加。1951年7月改由北京開明書店及其後改名的青年出版社出版。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成立,《地理知識》編輯部掛靠在地理研究所內。郭沫若院長親自為《地理知識》題寫了刊名。從1954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郭老題的刊名。同年10月改由科學出版社出版。50年代,《地理知識》主要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國民經濟建設。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大量刊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五年計劃的實施情況以及介紹東歐新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者隊伍不斷擴大。
在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以農業為基礎,為農業服務的號召下,《地理知識》的編輯方針已跟不上形勢的需要,於1960年8—12月停刊整頓。1961年1月,《地理知識》以新的面貌出現,並改名為《地理》。整頓後的《地理》成為一份中級刊物。經過5年的實踐,認為未能認真貫徹以普及為主、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的編輯方針,而且刊登的稿件偏深偏專,既不像中級水平的刊物,又不像科普讀物。有一段時期,還採取由各地理機構輪編的形式,各機構之間又缺乏緊密的溝通,致使刊物質量下降,讀者為此提出很多意見和建議。他們需要一份打破「老框框」、「洋框框」的普及性刊物,反對冗長繁瑣的文章,要求短小精悍、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為此經有關部門批准,於1966年第2期起又恢復《地理知識》的刊名。1966年5月起,全國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地理知識》和其他刊物一樣,遭到停刊的厄運。

文革中最早復刊的刊物之一,發行量曾高達40萬

1972年10月,停刊了6年的《地理知識》,頂著「文化大革命」後期的風浪,率先復刊了。在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的領導支持下,由高泳源、李汝燊、朱德祥、張慶祥、鄭平、李志華組成編輯部,高泳源任主任負責進行籌備,首先兵分兩路,到京廣、京滬沿線各省、市委宣傳部、各大專院校地理系和地理研究所,介紹復刊的意義和宗旨,徵求意見,組織稿件。在當時人們渴求知識、渴望學習的情況下,《地理知識》的復刊,得到了地理工作者、地理老師和有關部門的熱情支持。特別是竺可楨副院長獲悉《地理知識》復刊的消息,十分欣慰,即函告華南師范學院地理系曾昭璇教授,囑告支持「地理教育」的欄目。
《地理知識》的復刊,是緊密結合了當時的形勢,正如復刊號上編者話所闡明的:本刊是一地理科學普及刊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向廣大工農兵群眾、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普及地理知識,宣傳辯證唯物主義,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是本刊的根本任務。並規定刊物的內容為:介紹偉大祖國的錦綉河山和日新月異的地理面貌;介紹我國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豐富經驗;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情況,幫助人們對國際事物的了解和關心;介紹大自然發生的各種地理現象和一般規律;交流地理教學的經驗和體會等,同時還把批判地理學領域的各種資產階級思想列為內容之一。
復刊後的《地理知識》,分三大欄目運作:國內地理、外國地理和基礎知識。每期32頁,為月刊,訂價0.13元,1972年10—12月共出了三期。但當時由於工廠停產學校停課,地理工作者也停止了研究工作,致使紙張短缺,稿源不足,在復刊的第二年即改為雙月刊,一直到1975年的上半年。1975年7月後又恢復為月刊,訂價為0.15元,這一訂價一直穩定了6年。廣大讀者認為《地理知識》是一本物美價廉的刊物。當時發行的刊物較少,《地理知識》在被列為限制發行刊物的情況下(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郵局列為限制發行),發行量還迅速增加到近40萬冊,被稱為一花獨秀。是為《地理知識》的火紅年代。期刊如林,競爭激烈;《地理知識》艱難開拓 進入80年代,隨著各種老刊物的復刊和新刊物的大量涌現,裝幀簡單、堅守老傳統的《地理知識》逐漸被淹沒在如林的期刊中。1982年發行量下降到20多萬份,到1988年時僅剩下10幾萬份了。
為了走出困境,編輯部全體同仁努力開拓思路,尋求改革,1989年實現了四封彩色印刷。為了擺脫舊的體制,在主辦單位未給任何經濟支持下,於1993年第一個從科學出版社脫離出來,成立了《地理知識》雜志社,開始自己設計,自己排版,自己聯系印刷廠。1995年在彩色封面的基礎上又增加4個彩色插頁,頁面由32頁增加到48頁。然而,刊物質量雖然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仍沒跳出傳統的老框框,加上新潮雜志的不斷涌現,本刊發行量繼續下降。
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使大家開拓了眼界,《地理知識》的編輯們並沒有被發行不景氣嚇住,相反,更促使大家把眼光瞄準了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在編輯會上,不時談論起美國《國家地理》的編輯風格和內容,探討如何能將《地理知識》辦成一本高水平的雜志。此時一些讀者也通過電話、信件傳達了這樣一種希望:中國能有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那樣的雜志就好了!
編輯的願望、讀者的希望凝聚成了一個目標:要辦一本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國家地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1997年5月地理所調曾到南極、北極進行科考研究,登過珠峰的李栓科研究員來雜志社任社長,開始了《地理知識》的全面改版工作。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