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綜合性

地理環境綜合性

發布時間: 2021-03-15 13:15:59

❶ 論述一下綜合自然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球環境指人類在其中生存與發展的地球表層,即自然地理環境,又稱自然地理系統。地球環境是由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動物界和土壤等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要素並非簡單地匯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間上結合起來,而是在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中形成一個特殊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系統。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在發展變化。各自然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邊界約束下,通過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的交換和傳輸,形成具有一定有序結構、在空間分布上相互聯系、可完成一定功能的多等級動態開放系統,即自然地理系統。

(1) 自然地理系統的整體結構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自然地理系統作為一個整體,除包含所有自然地理要素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屬性。系統可分為不同層次或組織水平,任何系統都既從屬於更高級的系統,同時其本身又包含若干低級的系統。系統各部分之間特殊的網路關系,形成系統的結構。作為系統有機聯系的反映,系統還具有有序性。系統的上述基本特徵,都是通過系統內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得以表現的,因而動態性也是系統的基本特徵之一。 按照耗散結構理論的解釋,自然地理系統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關系,它通過與外界不斷交換物質與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形成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即地理耗散結構。它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環境的一般性漲落。其結構水平愈高,漲落回歸能力即保持系統穩定性的能力愈強。但在發生巨漲落時,這一結構將崩潰或解體,並逐步形成新的耗散結構形式。 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其發展演化是具有方向性特徵的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這種復雜性主要表現在新的組成成分或要素的出現,以及由此導致的結構復雜化,沉積過程加強,岩石圈厚度增加,水圈含鹽量增加和離子成分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大氣成分發生質的變化,地貌復雜化和氣候多樣化,生物從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發展,新物種產生和一些舊物種滅絕,地域分異越來越顯著,等等。 總結自然地理環境最重要的發展規律,首先要看到,自然地理環境所有組成成分的發展都是互相聯系的。因此,在組成成分發展的同時,成分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也得到了加強。其次,這種發展具有前進式發展的特點,表現為新組成成分的陸續出現,太陽能的逐漸積累和自然界的地域分異日益強化。第三,發展是突躍式的而非直線過程,周期現象並不決定主要發展方向。第四,緯度地帶性作為普通規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最後,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是事物矛盾斗爭的結果。其中,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和改造起著特殊的作用。

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還具有一定的節律性。節律性是指由自然地理過程的循環和振盪引起的隨時間推移而有規律演替的現象。節律性亦可稱周期性。

❷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表現 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如人類在沙漠地區引水灌溉,改變水這個要素,就會使其它因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沙漠中的綠洲。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景觀。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如赤道兩側低平地區,由於全年高溫多雨,因而生長茂密的熱帶雨林,地面發育著磚紅壤,森林內生活著多種動物,在這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是原因,茂密的熱帶雨林等是結果。但在某些熱帶雨林地區,由於人為的濫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反過來也會影響氣候、土壤、動物等,使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顯然,在這里植被的變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變化卻成了結果。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局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里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及荒漠區。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大陸架,陸地面積縮校同時,海平面上升,提高了陸地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以上表明大陸部分冰川的伸展與退縮,影響范圍擴及全球。在這里,顯然冰川的擴大與收縮是原因,其影響是結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縮又是許多原因造成的。這里,同樣也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互換位置的。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以上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內部聯系密切、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其中部分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體,反之,整體也制約著部分要素的發展變化。

❸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樓上說的是自然環境的生產功能!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反映自然環境的某一要素發版生變化權會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即牽一發而動全身,如在湖泊沼澤化的過程中由富營養化帶來的一系列要素變化綜合導致生物消忘、湖泊淤積,潛水植物及生物繁殖!

❹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那些方面

不同版本的教材分別有三個或者四個整體性的表現:
一、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三、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
四、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❺ 簡述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思想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簡單來講,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之間,經過長期不內休止的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自然地理綜合整體(自然地理系統),系統中任何一種的成分或環節的變化,都將影響到其它成分甚至整個系統的變化。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想經歷了三個階段,即:
(1)自然綜合體學說階段,其特點是從要素具有相互聯系來認識整體性;
(2)地理系統學說階段,特點是從地理環境的結構和功能來認識整體性;
(3)耗散結構理論階段,特點是從地理環境是一個非平衡有序開放系統的角度來認識系統的整體性。

❻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表現
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如人類在沙漠地區引水灌溉,改變水這個要素,就會使其它因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沙漠中的綠洲。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景觀。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如赤道兩側低平地區,由於全年高溫多雨,因而生長茂密的熱帶雨林,地面發育著磚紅壤,森林內生活著多種動物,在這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是原因,茂密的熱帶雨林等是結果。但在某些熱帶雨林地區,由於人為的濫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反過來也會影響氣候、土壤、動物等,使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顯然,在這里植被的變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變化卻成了結果。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局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里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及荒漠區。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大陸架,陸地面積縮校同時,海平面上升,提高了陸地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以上表明大陸部分冰川的伸展與退縮,影響范圍擴及全球。在這里,顯然冰川的擴大與收縮是原因,其影響是結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縮又是許多原因造成的。這里,同樣也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互換位置的。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以上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內部聯系密切、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其中部分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體,反之,整體也制約著部分要素的發展變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