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廣西自然地理知識

廣西自然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3-15 12:30:31

1. 廣西哪個學校考研專業有自然地理

廣西大學和民族大學

2. 廣西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南方沿海,位於東經104°26'—°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橫貫全區中部。接鄰省區:廣東、湖南、貴州、雲南,與海南隔海相望。接鄰國家:越南,國境線全長約800多公里;海岸線長度:約1500公里。陸地區域總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比例:2.5%,在全國各省區市國土總面積中排名第9位。

廣西南臨北部灣,屬於南海,大陸海岸東起合浦縣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侖河口,其大陸海岸線約1595千米,島嶼岸線461千米。南流江口、欽江口為三角洲型海岸;鐵山港、大風江口、茅嶺江口、防城河口為溺谷型海岸;欽州及防城港兩市沿海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為台地型海岸。廣西近海灘深廣大,面積達1005㎞²。0-20米淺海廣闊,面積達6488㎞²。整個北部灣的面積約12.93萬平方千米,東起雷州半島、瓊州海峽,東南為海南島,北至廣西,西迄越南。灣內海底平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過90米。廣西沿海有697個島嶼,總面積約84㎞²,其中最大的潿洲島面積約28平方千米。

3. 廣西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

一、地理
(一)地形概況
廣西位於全國地勢第二台階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地處兩廣丘陵西部,南臨北部灣海面。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嶺連綿、山體龐大、嶺谷相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
(二)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廣西地貌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狀。其特徵是: 1、盆地大小相雜。西、北部為雲貴高原邊緣,東北為南嶺山地,東南及南部是雲開大山、六萬大山、十萬大山。盆地中部被廣西弧形山脈分割,形成以柳州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廣西弧形山脈前坳陷為右江、武鳴、南寧、玉林、荔浦等眾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雜的地貌結構。 2、山系多呈弧形,層層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為4列:第一列為大苗山—九萬大山;第二列為大南山—天平山—鳳凰山;第三列為駕橋嶺—大瑤山—蓮花山—鎮龍山—大明山—都陽山(此列亦稱廣西弧〕;第四列為雲開大山—六萬大山—十萬大山—大青山。
山系走向明顯呈現東部受太平洋板塊擠壓、西部受印度洋板塊擠壓跡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為主,占廣西總面積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廣西總面積15.9%。桂東北貓兒山主峰海拔2141米,為廣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嶺最高峰。越城嶺—貓兒山與海洋山之間的湘桂走廊是中國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錯綜,占廣西總面積10.3%,在桂東南、桂南及桂西南連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廣西總面積26.9%。廣西平原主要有河流沖積平原和溶蝕平原二類。河流沖積平原主要分布於各大、中河流沿岸,較大平原有潯江平原、鬱江平原、賓陽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潯江平原最大,面積達630平方公里。 5、喀斯特廣布,占廣西總面積37.8%,集中連片分布於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東北。其發育類型之多為世界少見。
(三)河流眾多
廣西河流大多沿著地勢呈傾斜面,從西北流向東南,形成了以紅水河—西江為主幹流的橫貫廣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於兩側的樹枝狀水系。其中集雨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條,總長度有3.4萬公里,河網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分屬珠江、長江、桂南獨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廣西最大水系,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的85.2%,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33條,主幹流南盤江—紅水河—黔江—潯江—西江自西北折東橫貫全境,全長1239公里,出梧州流向廣東入南海。長江水系分布處於桂東北,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3.5%,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條,主要河段有湘江、資江,屬洞庭湖水繫上游,經湖南匯入長江。其中湘江在興安縣附近通過秦代開鑿的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獨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於桂南,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10.7%,較大河流有南流江、欽江、北侖河等,均注入北部灣。經越南入北部灣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積占廣西總面積0.6%。喀斯特地下河眾多,有433條,其中長度超過10公里的有248條,坡心河、地蘇河等均獨自形成地下河水系。
(四)海岸、島嶼
廣西南部瀕臨屬於南海的北部灣。大陸海岸東起合浦縣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侖河口,大陸海岸線長約1500公里,島嶼岸線46l公里。海岸線曲折,類型多樣。南流江口、欽江口為三角洲型海岸;鐵山港、大風江口、茅嶺江口、防城河口為溺谷型海岸;欽州及防城港兩市沿海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為台地型海岸。廣西近海灘塗廣大,面積達1005平方公里。0—20米淺海廣闊,面積達6488平方公里。整個北部灣的面積約12.93萬平方公里,東起雷州半島、瓊州海峽,東南為海南島,北至廣西,西迄越南。灣內海底平坦,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過90米。廣西沿海有697個島嶼,總面積約66.9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潿洲島面積約24.7平方公里。
二、氣候
廣西地處低緯,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南瀕熱帶海洋,北接南嶺山地,西延雲貴高原。按全國地形分類,廣西屬雲貴高原向東南沿海丘陵過渡地帶,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點。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降水豐沛、干濕分明,日照適中、冬少夏多,災害頻繁、旱澇突出的氣候特徵。
(一)氣候溫暖,熱量豐富
廣西北部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熱量豐富。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5~23.1℃之間。等溫線基本上呈緯向分布,氣溫由南向北遞減,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區遞減。全區約65%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區在22.0℃以上,潿洲島高達23.1℃。桂林市東北部以及海拔較高的樂業、南丹、金秀年平均氣溫低於18.0℃,其中樂業、資源只有16.5℃。
(二)降水豐沛,干濕分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全國降水量最豐富的省區之一,各地年降水量為1080~2760mm,大部分地區在1300~2000mm之間。其地理分布具有東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區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風坡多,背風坡少等特點。廣西有三個多雨區:(1)十萬大山南側的東興至欽州一帶,年降水量達2100~2760mm;(2)大瑤山東側以昭平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帶,年降水量達1700~2000mm;(3)越城嶺至元寶山東南側以永福為中心的興安、靈川、桂林、臨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達1800~2000mm。另有三個少雨區:(1)以田陽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帶,年降水量僅有1080~1200mm;(2)以寧明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寧一帶,年降水量為1200~1300mm;(3)以武宣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於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廣西降水量季節分配不均,干濕季分明。4~9月為雨季,總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85%,強降水天氣過程較頻繁,容易發生洪澇災害;10~3月是乾季,總降水量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5%~30%,乾旱少雨,易引發森林火災。
(三)日照適中,冬少夏多
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地年日照時數1169~2219小時,與鄰省比較,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雲南大部地區偏少,與廣東相當。其地域分布特點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區少。北海市及田陽、上思在1800小時以上,以潿洲島最多,全年達2219小時。河池、桂林、柳州三市大部及金秀、樂業、凌雲、那坡、馬山等地不足1500小時,金秀全年日照時數最少,只有1169小時。其餘地區在1500~1800小時之間。 廣西壯族自治區日照時數的季節變化特點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北部山區春季多於秋季外,其餘地區秋季多於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時數為355~698小時,佔全年日照時數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時數只有186~380小時,僅佔全年日照時數的14%~17%。

4. 廣西地理概況有哪些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我國大陸最南部,南臨南海北部灣,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從考古發現的百色古人類遺址可知,早在7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距今5萬年左右的「柳江人」,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2~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學會和使用鑽孔與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遺址則說明距今約1萬至6000年前,廣西古人類已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畜牧業和制陶業。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廣西地域主要分屬於桂林郡和象郡,這是廣西最早納入統一的中央王朝版圖。為了解決秦軍的糧餉運輸,在今興安縣境內開鑿了人工運河——靈渠;靈渠溝通了珠江和長江兩大水系,對嶺南地區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漢初,代行南海尉趙佗擊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嶺南地區包括廣西大部分隸屬於南越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漢時,合浦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甌駱越人從戰國時開始繪制的左江崖壁畫約完成於此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吳,其後歸於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齊、梁、陳各政權。唐咸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升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這是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唐代廣西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桂布」名聞遐邇;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鎮興起;修築了溝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廣西出現了第一個狀元趙觀文和頗負盛名的詩人曹鄴、曹唐。五代十國時期,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社會經濟遭受破壞。宋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始於此;宋代,先後發生了區希范起義、儂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義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層統治者則於熙寧八年(1075)大規模入侵廣西,僅邕州(在今南寧)屠城被害人數就達5萬多人;宋代邕州橫山寨(今田東縣平馬鎮)、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3大博易場成為西南民族集市或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市鎮;有色金屬錫、鉛的產量居於全國前列;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紡織品尤其是薴麻織品質量上乘,左右江出產的緂布色彩豐富,是最早的壯錦及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統治廣西基本上著重於軍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駐屯兵,實行軍事性質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廣西行省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是當時全國13個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於洪武五年(1372)開始在桂林獨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進犯我國東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俍兵赴前線抗倭,屢敗敵寇,戰績顯赫。明朝是封建社會廣西經濟開發最有成效的時期,大量移民湧入,耕地面積顯著增加;已開始種植雙季稻,耕作技術由粗放轉向細致;建築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築有容縣真武閣、合浦大士閣等。文化教育與中原地區的差距日漸縮小,各州縣包括土州土縣都辦起了學校,人才輩出,出現了一批著名的學者、教育家、軍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書」蔣冕、蔣昇,軍事家袁崇煥等。然而終明之世,土官對朝廷的叛亂和土官之間的紛爭不斷爆發,土地和食鹽成為嚴重社會問題,賦稅徭役苛重,致使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規模較大的各族農民起義有大藤峽瑤民起義、八寨起義、古田起義等,其中大藤峽起義綿延不斷達200年。清初,廣西兵禍連年,先是桂林成為南明永曆政權駐地和瞿式耜、大西軍李定國抗清斗爭的中心;不久又爆發了平西王吳三桂等叛亂的「三藩之亂」,主持廣西軍務的孫延齡起兵從亂;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廣西才真正歸入清王朝的版圖。清代廣西的農田水利灌溉技術日臻成熟,各種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車普遍使用,許多山區亦開辟出梯田、沖田等等,例如令人嘆為觀止的龍勝龍脊梯田,始造於元代,歷明至清才完成;出現了星羅棋布的農村圩市,城鎮商業的繁榮以梧州為冠。全省各地皆設書院和義學;方誌的編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謝啟昆主修的嘉慶《廣西通志》被譽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劇、彩調劇等民間戲劇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後,天地會勢力在廣西發展迅速,頻頻起義,標志著一場大風暴的即將來臨。

先秦以前,廣西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漢以降,漢族人民和苗、瑤、回等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移民不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嶺南傳播的有效途徑,也構成秦漢以後歷代中央政權對廣西進行統治的社會基礎。移民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農作物的新品種等,將漢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傳播到廣西。例如隋桂州總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韋丹、宋廣西轉運使陳堯叟等一批傑出人物來桂任職,就實行過不少發展生產、緩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對促進廣西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

唐代開始在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置羈縻州縣,任用當地民族首領世襲管理;宋代沿襲;元以後稱為土州土縣;明代廣西土司制度發展到了最鼎盛的時期,實行土司制度的地區佔到了一半以上,土官在轄境內擁有統兵治民的大權,無異於土皇帝;清代,廣西土司制度已趨腐朽,於雍正年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流;土司制度最後於民國17年(1928)才在廣西完全終結。

鴉片戰爭後,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兩廣是受鴉片走私危害最嚴重的地區,同時隨著封建統治的沒落腐朽,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把廣西人民推向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前沿。1840~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廣西梧州防兵首先奉調趕往廣州前線支援,廣西前後共調集兵力數千名,還調集大炮、火炮及鑄炮工匠赴粵增援,珠江口海面防禦工事「排鏈」所用的參天大木也選材自廣西。廣西成為太平天國起義的策源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楊秀清等領導兩萬多廣西各族兒女匯集桂平金田,誓師起義,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拉開了序幕;9月,太平軍佔領永安,封王建政,頒行各種制度;繼而揮師北上,東下江南,建都天京(今南京),迅速形成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與此同時,以天地會組織為核心的人民反清起義也在廣西勃然興起;其中尤以1854年在灌陽建立的昇平天國、1855年在潯州(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國、1860年在新寧州(今屬扶綏)建立的延陵國3個農民政權最為引人注目。隨著外國洋教勢力在廣西的發展,近代廣西民教沖突不斷,其中1856年的「西林教案」引發了中法兩國的外事交涉,法國以此為借口,與英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危機日益加深,廣西各族兒女奮起抗擊法國的覬覦和侵略,民族英雄劉永福率領由廣西子弟組成的黑旗軍在越南屢創法軍,取得著名的紙橋等大捷;在1885年的中法戰爭陸路戰場,老將馮子才率部痛殲進犯的法軍,取得了號稱我國近代「中西戰爭第一大捷」的鎮南關大捷;法軍慘敗的消息傳至巴黎,直接導致了法國茹費里內閣的倒台。中國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後使北海、龍州、梧州成為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帝國主義列強向廣西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攫取開礦、航運和修築鐵路等特權,把持海關,操縱金融;隨著自然經濟被破壞,廣西的近代化伴隨著半殖民地化進程在血與火中生長。在世紀末變法維新的呼聲中,康有為曾兩次到廣西進行變法維新宣傳,創辦「聖學會」和《廣仁報》,開風氣之先;1895年康有為領導「公車上書」,反對簽定對日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廣西有99名舉人參加了這次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愛國憂時的政治大請願。1905年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桂西南邊境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等3次武裝起義,而雲南河口起義、辛亥廣州黃花崗之役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廣西革命黨人前仆後繼,為辛亥武昌起義發揮了重要的催生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其時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府治今桂平)起義,廣西隨之宣布獨立。然而,廣西的軍政大權卻被陸榮廷所篡奪,形成了獨踞一方的舊桂系軍事集團;舊桂系貪婪殘暴,屠殺革命黨人,鎮壓「二次革命」,勾結北洋軍閥,破壞「護法運動」,終於在孫中山發動的「援桂討陸」戰爭中宣告崩潰。廣西平定後,孫中山曾出巡廣西,督師整軍,計劃經桂林出師北伐,但因陳炯明的掣肘而夭折。

年「五四」運動爆發,廣西各城鎮的學生、工人和各界群眾積極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廣西的革命運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促進了廣西人民的新覺醒,192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廣西最早的地方組織首先在梧州建立。與此同時,曾為舊桂系下級軍官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藉助廣東革命陣營的力量,統一廣西,建立了新桂系的統治。隨後,新桂系與國民政府達成兩廣統一方案,廣西歸屬國民政府領導。在聲援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的斗爭風暴中,國共合作的局面在廣西正式形成,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在全省范圍內蓬勃開展起來;新桂系軍隊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加北伐,且屢挫強敵,成為北伐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然而,「四一二」政變中,新桂系追隨蔣介石「清黨」反共,使廣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和工農運動轉入低潮。

由於北伐戰爭中新桂系勢力的迅速擴張,同蔣介石集團發生了尖銳矛盾,1929~1930年,蔣桂連年混戰,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破壞,但客觀上也為廣西革命造成了有利時機。中共中央派鄧小平到廣西,通過對其時主政廣西的俞作柏、李明瑞進行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成功發動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了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光輝實踐。

「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中央注意到新桂系與蔣介石集團對日態度的分歧,從1934年就開始了對其上層的統戰工作。中共廣西地方組織也在城鄉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普遍的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6月1日,新桂系聯合廣東發動了抗日反蔣的兩廣事變,中共中央在對事變表示支持和肯定的同時,向李宗仁等表明「停止內戰、逼蔣抗日」的方針,推動了事變的和平解決。全面抗戰爆發後,廣西各地掀起抗日救國的熱潮,各族青年紛紛應征入伍;廣西當局兩個月內就裝備了4個軍、48個團開赴前線,動員之迅速為全國少有。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昆侖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全國和廣西各抗日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1938年10月後,廣州、武漢相繼失陷,淪陷區大批文化團體和文化工作者匯集桂林,桂林成為抗戰大後方的文化中心,被譽為「文化城」,名揚海內外;同時,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建立,「八辦」又是中共在廣西的公開機關和南方局駐桂林辦事處,它的建立對爭取廣西當局開放民主、宣傳動員國統區人民堅持持久抗戰,鞏固和發展西南、南洋等地區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籌集抗日物資,起過重要作用;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曾3次到桂林開展抗日宣傳和統戰工作。1939年和1944年,廣西曾兩度淪陷,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廣西人民遭受空前災難;第一次淪陷期間,以共產黨員為骨乾的廣西學生軍和戰時工作團深入桂南各縣發動群眾,掀起民眾支前參戰的熱潮;第二次淪陷期間,中共廣西地方組織動員和組織群眾建立抗日武裝,開展保衛家鄉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廣西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實地說,新桂系統治廣西時期,在推動廣西近代工礦業、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等方面都有所建樹。然而抗戰勝利後,新桂系積極追隨蔣介石,全力轉入了反共內戰,在廣西實行「三征」(徵兵、征糧、征稅)暴政,鎮壓中國共產黨、民主進步勢力和人民民主運動。隨著內戰的發展,國民黨政權陷入了軍事、政治、經濟的全面危機當中。中共廣西地方組織以反「三征」為口號,相繼在桂東、桂北、左江、桂西、桂中、桂中南等農村地區發動和領導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在城市,則開展了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和反對美國侵華政策的斗爭。1949年1月蔣介石一度引退,為挽救國民黨的失敗,美國支持的副總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與中共談判,企圖實現「劃江而治」;但隨著人民解放軍4月渡過長江,新桂系「劃江而治」的幻想破滅。在中共廣西地方組織的領導下,廣西各地游擊隊開始向盤踞城鎮、交通要隘、據點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解放廣大農村,配合南下解放大軍作戰;桂、柳、邕、梧的中共組織則在白色恐怖下巧妙地開展統戰策反工作,領導各界群眾開展護廠、護校、護路斗爭,迎接解放。10月,新桂系白崇禧集團在湖南衡陽地區被解放軍擊潰,5個兵團17萬餘人狼狽逃回廣西,企圖長期經營廣西老巢,負隅頑抗。11月7日,人民解放軍集中二、四野戰軍45萬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在廣西人民群眾和各路游擊隊的配合下,發起解放廣西戰役。12月11日,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上了中越邊境要塞鎮南關(今友誼關),宣告廣西全境解放,廣西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5. 廣西有沒有地理方面的專業

任何省份都有地理專業。一般是師范學校的地理專業。主要學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地圖學,地理信息系統,等。

6. 關於廣西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桂,位於中國南疆,華南地區西部。廣西地區秦時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陸地面積236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境內四周多山,中部為丘陵。多岩溶地貌,河流眾多。

廣西背靠大西南,河流眾多,其中紅水河年平均水量是黃河的2.8倍,被譽為中國水電資源的「富礦」,是中國三大水電建設基地之一。

地理概況

東部與廣東相連,北部與湖南、貴州為鄰,西部與雲南相交,南臨浩瀚的南海,西南部與越南接壤,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廣西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山地環繞,呈盆地狀。山地佔39.8%。石山佔19.7%,丘陵佔10.3%,台地佔6.3%,平原佔20.6%,水面佔3.3%。沿海島嶼有697個。島嶼岸線長600多千米,島嶼總面積84平方千米:其中潿洲島是廣西沿海最大的島嶼。

氣候特點

廣西年均溫由北往南從17℃遞增到23℃,1月均溫6~15℃,7月均溫25~29℃。自治區年降水量達1200~2000毫米,多集中在4~8月(桂北)或5~9月(桂南、桂西)。較為常見的災害有旱、澇、寒潮、霜凍、台風、冰雹等,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影響。

自然資源

廣西已探明儲量居國內前十位的礦產資源有錫、錳、銻、銀、鋁土、鉭、鋅、鈦、鉛、汞、鈮、膨潤土、石灰石、滑石、重晶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崗石、高嶺土、石膏等54種。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桂西南是金花茶、蜆木、金絲李、擎天樹、肥牛木、蝴蝶果、廣西青梅等多種熱帶、亞熱帶特有珍稀樹種的分布中心。野生動物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達38種,桂西南的白頭葉猴、大瑤山的鱷蜥為廣西獨有的世界級珍稀動物。

交通運輸

廣西區內公路成網,連通各市縣及99.5%的鄉鎮。有8條國道,柳州至桂林、南寧至北海、欽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也已建成。湘桂線是廣西最重要的鐵路干線。而南昆線、南防線、欽北線構築了大西南的出海通道。航空運輸方面,桂林、南寧、北海、柳州、梧州等都有民用機場,共80多條航線。

經濟概況

廣西是水稻、甘蔗、麻類、水果、水產品及亞熱帶土特產品的生產基地。除北部少數山區外,作物一般一年兩熟或三熟。自治區森林資源較豐富,並盛產經濟林木。漁業以海洋捕撈為主,北部灣為主要漁場,熱帶海洋資源達149種,各種魚類持續資源蘊藏量達70多萬噸。工業有製糖、食品、電力、有色金屬、建材、紡織、機械、冶金、造紙等門類。廣西電力工業發展迅速,其中水電佔全區總發電量的一半以上。廣西交通發達,已形成以鐵路為骨幹,港口為門戶,公路四通八達。民航和海上、內河航運相配套的綜合交通網,是中國西南的出海大通道。

文化習俗

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世居有壯、漢、回、瑤、苗、侗、毛南、仫佬、水等12個民族,還有20多個其他民族雜居。他們在語言、服飾、建築物、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喜慶節日、民間藝術、工藝特產、烹調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花果之城」:南寧

南寧市位於自治區境中南部,地跨邕江。簡稱邕,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駐地。面積22189平方千米。有壯、漢、瑤、回、滿、苗、侗等35個民族。轄6區6縣。市境位於南寧盆地中心。北部橫亘著東北—西南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峰嶺,其中望兵山為南寧市最高峰,海拔1506米,東南為近郊風景區青秀山,西郊主要為海拔百餘米的崗地,中部為平原。邕江橫貫盆地南部,有10多條小支流匯入,邕江南岸是海拔200多米的丘陵。礦藏有煤、鐵、銅、鎢、錳、石油和天然氣等。工業有食品、製糖、機械、紡織、電力、冶金、建材等行業。農業主產稻穀、甘蔗、玉米、木薯、花生,盛產香蕉、菠蘿、柑橙、荔枝。南寧是一座富有南國風光的城市,市區內種有大量果樹和鮮花,被譽為花果之城。

「山水甲天下」:桂林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灕江中游。春秋時期屬越國,戰國時是楚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桂林由此得名。桂林歷史悠久,文化光輝燦爛。甄皮岩代表了豐富的史前歷史文化,靈渠代表了秦代水利文化,靖江王墓、王府代表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代表了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稱於世。興安、桂林、陽朔等地奇異秀美的景色,綿延一百多千米,構成了絢麗多姿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山形奇秀。石色蒼藍。與石灰岩區域所特有的碧流相掩映。此外還有形態各異的天然洞穴和地下水系。濃郁的民俗風情與嫵媚的山水相映,使山水更加生動,民俗風情更加清麗脫塵。

柳州

柳州市位於自治區境中北部,面積18677平方千米。市境地勢低平,柳江流經市區,形成著名的「江流曲似九回腸」的大灣。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貨運中心,工業門類齊全,農業主產稻穀。柳州沙塘、鷓鴣江一帶盛產國內外馳名的柑橘、沙田柚等水果。市內有許多名勝,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勝地。

陽朔風光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位於廣西桂林市南的灕江江畔,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陽朔石灰岩地形發育完全,灕江自北向南流貫,風光秀麗獨特。北面的興坪古鎮可說是灕江山水薈萃的中心,有「三岩、五井、十二山」等美景。鎮東北蓮花岩,有古蓮百餘米,蔚為奇觀。

世界岩溶聖地:樂業天坑群

樂業天坑群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和溶洞的景觀,具有極高的科考、探險價值,被專家稱為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聖地。中國廣西樂業縣的天坑群是一組岩溶溶洞群。當地人把它們叫作大石圍。它形成於6500萬年前,形狀猶如一個個巨大漏斗,隱藏在群山峻嶺之中。中國科學院的專家確定樂業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它由23個天坑組成。最深的達600多米,淺的也有300多米。其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垂直高度為世界第二。底部分布的原始森林面積為世界第一。另外,大曹溶洞地下大廳是中國最大的地下大廳,長300米,寬200米,最高處達260米,也是世界第二大地下大廳,地下大廳項部距離外界地面只有20米,是一個正在形成的天坑。

柳侯祠

柳侯祠中廳有一座約2米高的柳宗元石刻像,雕刻於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年)。刻像旁邊有20多種歷史石刻,其中以荔子碑最為著名。碑文摘自韓愈贊頌柳宗元德行的文章,是按照蘇東坡手書刻成的,所以有人稱其為「韓詩蘇書柳事碑」。石像附近還有一座柳氏衣冠冢,花崗岩墓碑上刻有「唐刺史柳宗元墓」幾個大字。此外,柳侯祠內還有柑香亭和羅池等建築,據說當年柳宗元就是在這里和朋友吟詠作詩的。祠內還陳列著介紹柳宗元生平及其在柳州的政績的圖表、文字、繪畫等資料。

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

真武閣位於廣西省容縣城內,是全國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始建於公元1573年,是一棟三層重檐樓閣,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面寬13.8米,進深112米。研究發現,全閣用3000條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非常巧妙地串聯吻合;而在二樓上4根內柱承受著來自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房瓦、脊飾的壓力。真武閣是我國古代大型木構建築中的傑作。

眾河之源:大瑤山

大瑤山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東的金秀瑤族自治縣。延伸到象州、蒙山、平南等8縣境內,是桂江、柳江的分水嶺。北起荔浦修仁一三江斷裂帶,南至桂平縣石龍附近,長約130千米,寬50千米~60千米。東北一西南走向。西與大明山合成廣西弧形山脈。由礫岩、砂岩所形成的丹霞式地形,風景奇麗。大瑤山一般海拔1200米左右,主峰聖堂山海拔1979米,是廣西中東部最高峰,山頂周圍有數千公頃全國少有的紅岩杜鵑林。大瑤山東南坡是廣西多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加之植被茂密,成為眾河之源。天然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物2300多種,居廣西群山之酋,山中的靈香草是廣西特產。陸棲脊椎動物有370多種,有世界獨有種鱷蜥。大瑤山還是候鳥冬季棲息地。包括雪鳥等數十種鳥類常以萬計在此越冬。

灕江

灕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發源於興安縣貓兒山,流經桂林市、陽朔縣,在梧州市匯入西江。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遊區,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從桂林到陽朔,秀麗而澄清的灕江像蜿蜒的玉帶。環繞在蒼翠的群山之中。乘舟泛遊灕江,可見兩岸峭壁屏立,石乳似群龍戲水。風光旖旎。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灕江兩岸著名風景甚多,其中黃牛峽至水落村段是灕江風光的精華所在。因為灕江的水源流經的都是被植被覆蓋的石灰岩地段,不會夾帶多少泥沙,所以水質尤其干凈。?

7. 嘗試基於總體自然地理特徵對廣西進行區域劃分或合並,並提出廣西如何能真正成

基於總體自然地理特徵對廣西進行區域劃分或合並。

8. 廣西地理概況有哪些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我國大陸最南部,南臨南海北部灣,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從考古發現的百色古人類遺址可知,早在70萬年前廣西就有原始人類生息了。距今5萬年左右的「柳江人」,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2~1萬年前的「麒麟山人」已學會和使用鑽孔與磨尖的石器。桂林甑皮岩人遺址則說明距今約1萬至6000年前,廣西古人類已開始從事原始的農業、畜牧業和制陶業。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今廣西地域主要分屬於桂林郡和象郡,這是廣西最早納入統一的中央王朝版圖。為了解決秦軍的糧餉運輸,在今興安縣境內開鑿了人工運河——靈渠;靈渠溝通了珠江和長江兩大水系,對嶺南地區的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漢初,代行南海尉趙佗擊並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國,今嶺南地區包括廣西大部分隸屬於南越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漢武帝平定南越,蒼梧廣信(今梧州)成為交趾刺史部9郡的行政中心。西漢時,合浦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甌駱越人從戰國時開始繪制的左江崖壁畫約完成於此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廣西先屬吳,其後歸於晉及不斷更替的南朝宋、齊、梁、陳各政權。唐咸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嶺南東道和嶺南西道,升邕管經略使為嶺南西道節度使,這是廣西最早成為一級獨立政區。唐代廣西經濟、文化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桂布」名聞遐邇;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鎮興起;修築了溝通桂江和柳江的著名水利工程相思埭;廣西出現了第一個狀元趙觀文和頗負盛名的詩人曹鄴、曹唐。五代十國時期,楚與南漢長期爭奪廣西,社會經濟遭受破壞。宋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廣西之名始於此;宋代,先後發生了區希范起義、儂智高起兵反宋、李接起義等反抗宋王朝的事件;而交趾上層統治者則於熙寧八年(1075)大規模入侵廣西,僅邕州(在今南寧)屠城被害人數就達5萬多人;宋代邕州橫山寨(今田東縣平馬鎮)、永平寨(在今寧明縣)及欽州3大博易場成為西南民族集市或與交趾等地貿易的國際市鎮;有色金屬錫、鉛的產量居於全國前列;梧州元豐監成為江南六大鑄錢監之一;紡織品尤其是薴麻織品質量上乘,左右江出產的緂布色彩豐富,是最早的壯錦及當時的上品衣料。元朝統治廣西基本上著重於軍事控制,在各主要隘口附近派駐屯兵,實行軍事性質的屯田;至正二十三年(1363),設置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建省之始。

明初改廣西行省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是當時全國13個布政使司之一。朱元璋分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於洪武五年(1372)開始在桂林獨秀峰下修建了靖江王府和王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進犯我國東南沿海,田州土官妻瓦氏夫人率一支由壯族子弟組成的俍兵赴前線抗倭,屢敗敵寇,戰績顯赫。明朝是封建社會廣西經濟開發最有成效的時期,大量移民湧入,耕地面積顯著增加;已開始種植雙季稻,耕作技術由粗放轉向細致;建築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代表性建築有容縣真武閣、合浦大士閣等。文化教育與中原地區的差距日漸縮小,各州縣包括土州土縣都辦起了學校,人才輩出,出現了一批著名的學者、教育家、軍事家和政治家,如「兄弟尚書」蔣冕、蔣昇,軍事家袁崇煥等。然而終明之世,土官對朝廷的叛亂和土官之間的紛爭不斷爆發,土地和食鹽成為嚴重社會問題,賦稅徭役苛重,致使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規模較大的各族農民起義有大藤峽瑤民起義、八寨起義、古田起義等,其中大藤峽起義綿延不斷達200年。清初,廣西兵禍連年,先是桂林成為南明永曆政權駐地和瞿式耜、大西軍李定國抗清斗爭的中心;不久又爆發了平西王吳三桂等叛亂的「三藩之亂」,主持廣西軍務的孫延齡起兵從亂;直至康熙十八年(1679)廣西才真正歸入清王朝的版圖。清代廣西的農田水利灌溉技術日臻成熟,各種陂、堰、塘、渠的修建和水翻筒車普遍使用,許多山區亦開辟出梯田、沖田等等,例如令人嘆為觀止的龍勝龍脊梯田,始造於元代,歷明至清才完成;出現了星羅棋布的農村圩市,城鎮商業的繁榮以梧州為冠。全省各地皆設書院和義學;方誌的編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謝啟昆主修的嘉慶《廣西通志》被譽為「省志楷模」;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劇、彩調劇等民間戲劇已十分流行。清中期以後,天地會勢力在廣西發展迅速,頻頻起義,標志著一場大風暴的即將來臨。

先秦以前,廣西為百越民族聚居地。秦漢以降,漢族人民和苗、瑤、回等少數民族因軍事、經濟、避亂、仕宦、謫遷等原因源源不斷地遷入廣西。移民不僅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嶺南傳播的有效途徑,也構成秦漢以後歷代中央政權對廣西進行統治的社會基礎。移民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農作物的新品種等,將漢族的封建政治和文化傳播到廣西。例如隋桂州總管令狐熙、唐柳州刺史柳宗元、容州刺史韋丹、宋廣西轉運使陳堯叟等一批傑出人物來桂任職,就實行過不少發展生產、緩和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對促進廣西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

唐代開始在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置羈縻州縣,任用當地民族首領世襲管理;宋代沿襲;元以後稱為土州土縣;明代廣西土司制度發展到了最鼎盛的時期,實行土司制度的地區佔到了一半以上,土官在轄境內擁有統兵治民的大權,無異於土皇帝;清代,廣西土司制度已趨腐朽,於雍正年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流;土司制度最後於民國17年(1928)才在廣西完全終結。

鴉片戰爭後,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兩廣是受鴉片走私危害最嚴重的地區,同時隨著封建統治的沒落腐朽,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把廣西人民推向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前沿。1840~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廣西梧州防兵首先奉調趕往廣州前線支援,廣西前後共調集兵力數千名,還調集大炮、火炮及鑄炮工匠赴粵增援,珠江口海面防禦工事「排鏈」所用的參天大木也選材自廣西。廣西成為太平天國起義的策源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楊秀清等領導兩萬多廣西各族兒女匯集桂平金田,誓師起義,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拉開了序幕;9月,太平軍佔領永安,封王建政,頒行各種制度;繼而揮師北上,東下江南,建都天京(今南京),迅速形成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與此同時,以天地會組織為核心的人民反清起義也在廣西勃然興起;其中尤以1854年在灌陽建立的昇平天國、1855年在潯州(今桂平)建立的大成國、1860年在新寧州(今屬扶綏)建立的延陵國3個農民政權最為引人注目。隨著外國洋教勢力在廣西的發展,近代廣西民教沖突不斷,其中1856年的「西林教案」引發了中法兩國的外事交涉,法國以此為借口,與英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9世紀70年代,中國邊疆危機日益加深,廣西各族兒女奮起抗擊法國的覬覦和侵略,民族英雄劉永福率領由廣西子弟組成的黑旗軍在越南屢創法軍,取得著名的紙橋等大捷;在1885年的中法戰爭陸路戰場,老將馮子才率部痛殲進犯的法軍,取得了號稱我國近代「中西戰爭第一大捷」的鎮南關大捷;法軍慘敗的消息傳至巴黎,直接導致了法國茹費里內閣的倒台。中國近代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先後使北海、龍州、梧州成為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帝國主義列強向廣西傾銷商品,掠奪原材料,攫取開礦、航運和修築鐵路等特權,把持海關,操縱金融;隨著自然經濟被破壞,廣西的近代化伴隨著半殖民地化進程在血與火中生長。在世紀末變法維新的呼聲中,康有為曾兩次到廣西進行變法維新宣傳,創辦「聖學會」和《廣仁報》,開風氣之先;1895年康有為領導「公車上書」,反對簽定對日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廣西有99名舉人參加了這次近代中國知識分子愛國憂時的政治大請願。1905年同盟會成立後至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在桂西南邊境地區先後發動了欽廉防城起義、鎮南關起義和欽廉上思起義等3次武裝起義,而雲南河口起義、辛亥廣州黃花崗之役也有不少廣西籍同盟會員參加,廣西革命黨人前仆後繼,為辛亥武昌起義發揮了重要的催生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其時在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學習的廣西籍學生160多人直接參加了首義;在廣西的革命黨人則組織了柳州、潯州(府治今桂平)起義,廣西隨之宣布獨立。然而,廣西的軍政大權卻被陸榮廷所篡奪,形成了獨踞一方的舊桂系軍事集團;舊桂系貪婪殘暴,屠殺革命黨人,鎮壓「二次革命」,勾結北洋軍閥,破壞「護法運動」,終於在孫中山發動的「援桂討陸」戰爭中宣告崩潰。廣西平定後,孫中山曾出巡廣西,督師整軍,計劃經桂林出師北伐,但因陳炯明的掣肘而夭折。

年「五四」運動爆發,廣西各城鎮的學生、工人和各界群眾積極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廣西的革命運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廣西的傳播,促進了廣西人民的新覺醒,192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廣西最早的地方組織首先在梧州建立。與此同時,曾為舊桂系下級軍官的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藉助廣東革命陣營的力量,統一廣西,建立了新桂系的統治。隨後,新桂系與國民政府達成兩廣統一方案,廣西歸屬國民政府領導。在聲援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的斗爭風暴中,國共合作的局面在廣西正式形成,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在全省范圍內蓬勃開展起來;新桂系軍隊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加北伐,且屢挫強敵,成為北伐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之一。然而,「四一二」政變中,新桂系追隨蔣介石「清黨」反共,使廣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和工農運動轉入低潮。

由於北伐戰爭中新桂系勢力的迅速擴張,同蔣介石集團發生了尖銳矛盾,1929~1930年,蔣桂連年混戰,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破壞,但客觀上也為廣西革命造成了有利時機。中共中央派鄧小平到廣西,通過對其時主政廣西的俞作柏、李明瑞進行卓有成效的統戰工作,成功發動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了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次光輝實踐。

「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共中央注意到新桂系與蔣介石集團對日態度的分歧,從1934年就開始了對其上層的統戰工作。中共廣西地方組織也在城鄉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普遍的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6月1日,新桂系聯合廣東發動了抗日反蔣的兩廣事變,中共中央在對事變表示支持和肯定的同時,向李宗仁等表明「停止內戰、逼蔣抗日」的方針,推動了事變的和平解決。全面抗戰爆發後,廣西各地掀起抗日救國的熱潮,各族青年紛紛應征入伍;廣西當局兩個月內就裝備了4個軍、48個團開赴前線,動員之迅速為全國少有。在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桂南會戰與昆侖關戰役、桂柳會戰與守衛桂林城等全國和廣西各抗日戰場,到處都有廣西子弟兵浴血沙場。1938年10月後,廣州、武漢相繼失陷,淪陷區大批文化團體和文化工作者匯集桂林,桂林成為抗戰大後方的文化中心,被譽為「文化城」,名揚海內外;同時,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建立,「八辦」又是中共在廣西的公開機關和南方局駐桂林辦事處,它的建立對爭取廣西當局開放民主、宣傳動員國統區人民堅持持久抗戰,鞏固和發展西南、南洋等地區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籌集抗日物資,起過重要作用;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曾3次到桂林開展抗日宣傳和統戰工作。1939年和1944年,廣西曾兩度淪陷,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廣西人民遭受空前災難;第一次淪陷期間,以共產黨員為骨乾的廣西學生軍和戰時工作團深入桂南各縣發動群眾,掀起民眾支前參戰的熱潮;第二次淪陷期間,中共廣西地方組織動員和組織群眾建立抗日武裝,開展保衛家鄉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廣西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實地說,新桂系統治廣西時期,在推動廣西近代工礦業、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等方面都有所建樹。然而抗戰勝利後,新桂系積極追隨蔣介石,全力轉入了反共內戰,在廣西實行「三征」(徵兵、征糧、征稅)暴政,鎮壓中國共產黨、民主進步勢力和人民民主運動。隨著內戰的發展,國民黨政權陷入了軍事、政治、經濟的全面危機當中。中共廣西地方組織以反「三征」為口號,相繼在桂東、桂北、左江、桂西、桂中、桂中南等農村地區發動和領導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在城市,則開展了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和反對美國侵華政策的斗爭。1949年1月蔣介石一度引退,為挽救國民黨的失敗,美國支持的副總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與中共談判,企圖實現「劃江而治」;但隨著人民解放軍4月渡過長江,新桂系「劃江而治」的幻想破滅。在中共廣西地方組織的領導下,廣西各地游擊隊開始向盤踞城鎮、交通要隘、據點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解放廣大農村,配合南下解放大軍作戰;桂、柳、邕、梧的中共組織則在白色恐怖下巧妙地開展統戰策反工作,領導各界群眾開展護廠、護校、護路斗爭,迎接解放。10月,新桂系白崇禧集團在湖南衡陽地區被解放軍擊潰,5個兵團17萬餘人狼狽逃回廣西,企圖長期經營廣西老巢,負隅頑抗。11月7日,人民解放軍集中二、四野戰軍45萬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在廣西人民群眾和各路游擊隊的配合下,發起解放廣西戰役。12月11日,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上了中越邊境要塞鎮南關(今友誼關),宣告廣西全境解放,廣西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9. 廣西融安自然地理環境特點

廣西融安自然地理環境特點:
(1)融安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融安縣地貌大致可分為中低山陡坡地貌、低山緩坡地貌、岩溶峰叢地貌、沉積平原地貌等幾種類型。
(20融安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太陽輻射強,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冬短夏長,雨熱同季,氣候資源豐富。但低溫冷害、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災害天氣,局部地區也時有發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