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生物知識點如何記憶
A. 初中地理生物怎樣記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 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謾。
八、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 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 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 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 垂直氣溫的計算。
5. 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 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 晝夜長短的計算。
8. 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 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 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 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 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回答者:河裡de扁扁魚 - 助理 二級 1-29 21:47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4 個人評價
好
75% (3) 不好
25% (1)
其他回答共 4 條
sdvdfsz
回答者:360332374 - 助理 二級 1-23 18:11
首先要有興趣,在這個前提下
認真看書,基本沒什麼問題的
要對自己有信心
good luck
回答者:gyp4100018 - 試用期 一級 1-23 20:33
生物:
一、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1.生命物質性觀點
生物是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從萬物之靈的人類到單細胞的細菌,以及無細胞結構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氫、氧、氮、硫、磷、鈣、鐵、銅等幾十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並且這幾十種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體能夠完成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而一切生命活動都是通過一定的生命物質來實現的,如果沒有生命物質也就沒有生命活動。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例如葉的表皮是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向外一面的細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表皮的這種結構的存在,就既利於陽光透過,又能防止葉內水分過多地散失,還能保護葉內部不受外來的傷害;而陽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護葉內組織,又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
系統論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這一思想也完全適合生物領域。不論是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還是個體水平,甚至包括種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例如,細胞膜、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中心體、質體、液泡等細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們組成一個整體——細胞的時候才能完成新陳代謝的功能,如果離開了細胞的整體,單獨的一個細胞器是無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
生物的諸多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有的甚至具有對立統一的關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生命活動。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很明顯,兩者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可以說,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無法進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過程中,原料和產物的運輸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如果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因此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5.生物進化的觀點
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產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謂發展就是生物的進化。生命的起源經歷了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再形成有機高分子物質,進而組成多分子體系,最後演變為原始生命的變化過程;生物的進化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規律。
6.生態學觀點
生態學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環境問題,人類與環境的矛盾,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永無止境。人類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逐步更新人口觀念,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資源,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治理環境,走生存與發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生物學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習方法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思維方法和記憶方法等。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就要邊觀察、邊思考下列問題:①表皮細胞的顏色和排列狀況是怎樣的?②葉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細胞與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在形狀、排列狀況和內部綠色顆粒多少等方面有什麼不同?③葉脈細胞是什麼顏色和形狀?這些細胞是怎樣排列的?
2.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地理:在平常的地理學習中,可能會有學生認為,地理不好記,知識點雜亂,圖形太多等等,但是,如果我們找到一些技巧,在學習地理時就會游刃有餘。下面談幾點學習地理的技巧。
一,抓住地理事物的特點。
各個地理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它們有各自不同的地理特點,它是地理事物之間相區別的自然屬性。如熱帶雨林帶的主要氣候特徵是:全年高溫多雨;而苔原帶的主要氣候特徵是:氣溫低,降水少;很明顯,熱帶雨林帶與苔原帶的氣候特徵是不同的,在學習中,地理事物的特徵是辯識地理事物的依據。
二,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
地理事物的成因是地理事物形成,存在,發展的必要條件。只要我們了解了地理事物的成因,一些地理現象自然迎刃而解,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了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徵後,多問為什麼,如:為什麼太陽東升西落?為什麼我國的農產品分布為「南稻北麥」?
在分析成因時,需要先將各個地理事物歸類到各知識點,在將地理事物特徵各要素分解,找出對應的影響因素,如:山脈,裂谷的形成可以從板塊的運動方向去分析;氣候的形成,可以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去分析。
三,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理事物存在於空間中,具有一定的范圍,這就需要我們將地理事物落實到圖形中掌握。
例如,在閱讀經緯網圖時,我們可以讀出地理事物的位置,一般地,我們通常從這幾個方面來概括:半球位置,經緯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其次要在腦子里有張地圖,學到什麼東西或涉及到什麼地理問題就要在腦子里找到相應對照。象這樣,圖形,知識點相結合,才能全面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總之,同學們要善於總結,歸納,找到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和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地理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B. 如何快速記憶生物知識點
1、第一章細胞的結構中有關細胞膜的記憶
線葉雙(線粒體、葉綠體有雙層膜)無心糖(沒有膜結構的是中心體和核糖體)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單細胞生物區分記憶
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藍(藍藻)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團(藻)酵母(菌)發霉(菌)了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細胞器:原(原核生物)來有核(核糖體)
3、礦質元素(N、P、K)的作用
蛋(N)黃(缺氮時葉子發黃),(P)淋浴(綠)(意指缺P時葉子暗綠) (K)甲肝(桿)(意指缺鉀時莖桿細弱)
4、生物的生長發育中各種激素缺乏或者過多時的症狀區分
A、生長激素缺失或者過多時的症狀
一頭生(生長素)豬(侏儒症)不老實,將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鋸(巨人症)了去
B、胰島素中兩種細胞的作用
阿(A)姨長得很高--即胰島素A細胞產生胰高血糖素
5、遺傳病與優生中的各種遺傳病
仙(顯性致基因遺傳)單(單基因)不夠(佝僂病)吃軟(軟骨發育不全)餅(並指)白(白化病)龍(先天性聾啞)笨(苯丙酮尿症))
青少年(糖尿病)無腦(兒)唇裂多(多基因遺傳)怨(原發性高血壓)啊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6、植物有絲分裂
一
仁膜消失現兩體,
赤道板上排整齊,
一分為二向兩極,
兩消兩現建新壁.
(膜仁重現失兩體)
二
膜仁消,兩體現
點排中央赤道板
點裂體分去兩極
兩消兩現新壁建
三
膜仁消失顯兩體,
形數清晰赤道齊,
點裂數增均兩極,
兩消三現重開始。
四
有絲分裂分五段,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作準備,染體復制在其間,
膜仁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
均分牽引到兩極,兩消兩現新壁建。
五
細胞周期分五段
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做准備
兩消兩現貌巨變
著絲點聚赤道面
紡牽染體分兩組
兩現兩消新壁現
六
前:兩失兩現一散亂
中:著絲點一平面,數目形態清晰見
後:著絲點一分二,數目加倍兩移開
末:兩現兩失一重建.
C. 中考生物地理怎麼復習
將有規律的製成圖表,可以買一本專用的地圖冊來。當然,努力最重要!!!
D. 初中的生物地理要怎麼進行總復習
還有70多天就要進行地理生物會考了,由於各種原因學生緊張不起來,讓我這個班主任心急如焚呢。對於這兩科沒有備考經驗,怎麼辦呢?多虛心學習吧!
一、做好復習前准備工作
1、明確考試指導思想,把握考試方向。
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考試說明》,進一步領會考試的指導思想、考試方式、考試范圍、考試內容和試卷結構,特別是考試內容、題型、權重以及難度和比例。配合任課教師檢測復習效果。通過學習,明確考試的方向,復習中能把握重點,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落實到位,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學總復習的教學質量。
2、做好思想動員工作,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端正學習態度。
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想動員,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自信,保證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進入總復習。
3、制定復習計劃,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復習前一定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復習進度,並讓學生了解教師的復習計劃,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大計劃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知識薄弱點制定小計劃,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制定小計劃,或讓學生在班級交流各自小計劃,互相評價各自小計劃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小計劃。通過小計劃的配合實施,彌補了大計劃的籠統性和片面性,加強了復習效果。通過和學生一起制定大、小計劃,讓學生人人心中有數,使整個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二、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通力配合
1、充分發揮班主任的管理職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家長的一對一管理。
由於多年不參加中考,這兩科已經在家長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班主任要及時跟家長聯系,說明重要性,爭取最大的配合。
2、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作為任課教師,復習課除了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外,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特別是一些對知識進行整理和記憶的方法。通過應用歸納、對比的方法對知識進行整理、歸類,通過繪制概念圖等方式進一步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這些學習方法的應用,避免了機械的死記硬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一些順口溜和聯想的方法也可幫助學生記住一些事實性知識。三、認真研究考點,合理整合復習內容,提高復習效率
按模塊復習,在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路,形成合理知識體系和較為穩定的記憶以及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有較強的優勢,雖然在喚起學生對舊知識回憶時不如按章節復習的,但可以通過教師問題啟發,學生翻書回憶等方式進行彌補
只有一個多月時間,要想通過短暫的時間復習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除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復習過程,還要針對《考試說明》中的考點,對復習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取捨,突出主幹知識,避免浪費寶貴的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
作為班主任,我盡力能做的就是,督促檢測復習效果,與個別學生談話,引引起足夠的重視,與家長溝通,配合任課教師做好沖刺,
E. 初中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的知識點很分散啊,怎麼記憶好
對於這種零散的知識點,我建議下載一個叫包學習的學習軟體,隨時隨地掏出來進行學習,充分的利用了時間還加強了記憶。
F. 初中,如何背生物和地理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恆星日、十太陽日; 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物、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生物群落;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系;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循環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系」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系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系。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關於這一點,你要多注意老師或網校中的典型例題分析,將其積累起來,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布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在中、低緯度海區,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緯線分布的,根據其熱量的分布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 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布也應沿緯線分布。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並非都沿緯線分布,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布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謾。
八、抓「運算」促「智能」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1. 比例尺與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換算。
2. 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3. 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4. 垂直氣溫的計算。
5. 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6. 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7. 晝夜長短的計算。
8. 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9. 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復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空間聯系、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繪地圖習慣,要求:
1. 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2. 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3. 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生物:
一、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1.生命物質性觀點
生物是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從萬物之靈的人類到單細胞的細菌,以及無細胞結構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氫、氧、氮、硫、磷、鈣、鐵、銅等幾十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並且這幾十種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體能夠完成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而一切生命活動都是通過一定的生命物質來實現的,如果沒有生命物質也就沒有生命活動。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例如葉的表皮是無色透明的,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向外一面的細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表皮的這種結構的存在,就既利於陽光透過,又能防止葉內水分過多地散失,還能保護葉內部不受外來的傷害;而陽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護葉內組織,又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
系統論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這一思想也完全適合生物領域。不論是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還是個體水平,甚至包括種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例如,細胞膜、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中心體、質體、液泡等細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們組成一個整體——細胞的時候才能完成新陳代謝的功能,如果離開了細胞的整體,單獨的一個細胞器是無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
生物的諸多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有的甚至具有對立統一的關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生命活動。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很明顯,兩者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可以說,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無法進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過程中,原料和產物的運輸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如果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因此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5.生物進化的觀點
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產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謂發展就是生物的進化。生命的起源經歷了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再形成有機高分子物質,進而組成多分子體系,最後演變為原始生命的變化過程;生物的進化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規律。
6.生態學觀點
生態學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環境問題,人類與環境的矛盾,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永無止境。人類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逐步更新人口觀念,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資源,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治理環境,走生存與發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生物學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習方法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思維方法和記憶方法等。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就要邊觀察、邊思考下列問題:①表皮細胞的顏色和排列狀況是怎樣的?②葉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細胞與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在形狀、排列狀況和內部綠色顆粒多少等方面有什麼不同?③葉脈細胞是什麼顏色和形狀?這些細胞是怎樣排列的?
2.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地理:在平常的地理學習中,可能會有學生認為,地理不好記,知識點雜亂,圖形太多等等,但是,如果我們找到一些技巧,在學習地理時就會游刃有餘。下面談幾點學習地理的技巧。
一,抓住地理事物的特點。
各個地理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於它們有各自不同的地理特點,它是地理事物之間相區別的自然屬性。如熱帶雨林帶的主要氣候特徵是:全年高溫多雨;而苔原帶的主要氣候特徵是:氣溫低,降水少;很明顯,熱帶雨林帶與苔原帶的氣候特徵是不同的,在學習中,地理事物的特徵是辯識地理事物的依據。
二,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
地理事物的成因是地理事物形成,存在,發展的必要條件。只要我們了解了地理事物的成因,一些地理現象自然迎刃而解,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了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徵後,多問為什麼,如:為什麼太陽東升西落?為什麼我國的農產品分布為「南稻北麥」?
在分析成因時,需要先將各個地理事物歸類到各知識點,在將地理事物特徵各要素分解,找出對應的影響因素,如:山脈,裂谷的形成可以從板塊的運動方向去分析;氣候的形成,可以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去分析。
三,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理事物存在於空間中,具有一定的范圍,這就需要我們將地理事物落實到圖形中掌握。
例如,在閱讀經緯網圖時,我們可以讀出地理事物的位置,一般地,我們通常從這幾個方面來概括:半球位置,經緯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其次要在腦子里有張地圖,學到什麼東西或涉及到什麼地理問題就要在腦子里找到相應對照。象這樣,圖形,知識點相結合,才能全面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總之,同學們要善於總結,歸納,找到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和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地理的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G. 初中地理生物快速記憶法,必須是有權威的記憶法,非常需要,試過後效果挺好的,附加如何記圖
地理的話還是要靠理解的,因為它要求空間思維要強,單靠背誦很容易忘卻內,記了忘,忘了容又記,如此惡性循環很容易使自己散失信心。要找對方法,比如說大陸和大洋那一內容,具體它們的名稱可以死記硬背,但是它們的分布位置,首先在地圖上找到各大洲和大洋,在看它們是位於哪一個半球,四周是哪一個大洲或者哪一個大洋,要整體把握。再如氣溫和氣溫的分布,首先要知道氣溫跟太陽輻射有關,而地面各緯度獲得的太陽輻射不一樣,理論上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所以得出結論全球氣溫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此外氣溫還受到海拔的影響,同一緯度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m,氣溫就下降0.6攝氏度。
我是教地理的,對於生物不熟,不好意思幫不了你。最後祝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H. 如何復習地理生物迎接會考要怎樣快速記生
復習生物地理會考來主要有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物
1、復習概念性知識。不要求死記硬背,要學會抓重點。
2、復習圖冊。書上的有些圖片很重要,考試會有讀圖題。
3、聯系所有的書本,融會貫通。自己做一個總結,對於考試時列舉題等會有幫助。
4、一定要做題。不要求做難題、偏題,要在考試前練練兵。生物地理會考前發的練習冊一定要好好做,測試卷盡量按測試給自己評一個分數。或者跟著老師的指示按要求完成。
二、地理
1、復習概念性知識。地理的概念雖然比較少,但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即可。
2、復習圖冊。書上的大多數圖片以及課後練習的讀圖題都要求掌握。
3、藉助世界地理來理解中國地理。比如說世界地理的氣候在中國的反應等。
4、和生物一樣,要做一些題目。認真做綜合練習冊即可。
尤其要注意,復習的內容一定要緊跟著考綱來,切不可脫離考綱,否則做的都是無用功。考試的時候不要緊張,要放平心態,認真審題、答卷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