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土家族地理環境
A. 重慶土家族特色旅遊
重慶地區土家族聚居地
漢化比較嚴重··保留的土家族特色文化比較少··
湖南湘西州和湖北的恩施州
狀況稍微好點
不過
也只是相對好點·
如果想要做民族研究
建議去
湖南永順縣
和
龍山縣
這兩個地區部分
村落還是用
土家語·
土家吊腳樓也相對保存完整···不過
土家吊腳樓也是有不同風格的
重慶
湘西
恩施
的都各有特色··差不多
屬於
不同時期的吊腳樓·
如果只是旅遊·
建議
也
自己
去比較好
不要參加旅行團··
B.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地質
彭水縣地來質構造屬新華源構造體系,位於渝鄂黔隆起帶向渝東中台坳下降的斜坡上。晚侏羅系至晚白堊世間燕山旋迴的寧鎮運動,以水平擠壓為主,形成老廠坪背斜、普子向斜、郁山背斜、桑柘坪向斜、筲箕灘背斜等規模巨大的北北東向褶皺及筲箕灘、七梁子沖斷層等伴生斷裂。第三紀開始的喜馬拉雅運動中,使縣境普遍間歇性而又不均衡抬升,造成郁山一馬武(石柱縣境)及太原、棣棠、三岔溪、諸佛、桐樓、大園、龍塘、彈子岍正斷層和火石埡、龍洋、大埡、石盤逆掩斷層以及筲箕灘沖斷層等,形成北北東向嶺谷相間的原始地貌。出露地層主要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古生界奧陶系、古生界志留系、古生界泥盆系、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中生界侏羅系及新生界第四系。
地貌
彭水縣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為構造剝蝕的中、低山地形。地貌類型復雜,「兩山夾一槽」是主要特徵。地形地貌受北北東向構造控制,主要山脈呈北北東向延伸,成層現象明顯,谷地、坡麓、岩溶窪地及小型山間盆地相間,逆順地貌並存。各類地貌中丘陵河谷區佔13.39%,低山區佔52.88%,中山區佔34.03%。
C. 重慶是不是土家族
重慶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土家族最多,重慶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渝東南的石柱、秀山、酉陽三個自治縣及黔江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渝東北地區的巫山、巫溪、雲陽、奉節、萬州
D. 重慶酉陽土家族位於重慶哪方
你好,重慶土家族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方: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E. 重慶地貌
自然地理
位置
重慶市區劃圖重慶市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四川盆地(信封盆地)東南部,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界東臨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貴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東北部與陝西省相連。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轄區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總面積的2.39倍,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建成區面積為647.78平方千米。
氣候
重慶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炎熱,七月每日最高氣溫均在35度以上。極端氣溫最高43℃,最低-2℃,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說,有山水園林之風光。重慶多霧,素有「霧重慶」之稱。重慶地處四川盆地(巴蜀盆地)東南部,其北部、東部及南部分別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有「山城」之稱。
河流
流經重慶的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等。長江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公里,橫穿巫山三個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該峽位於湖北省境內),即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嘉陵江於渝中區與江北區交界處匯入長江,烏江於涪陵區匯入長江。
政區地理
重慶市下轄縣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萬州區、涪陵區、黔江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潼南縣、銅梁縣、榮昌縣、璧山縣、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F. 關於重慶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什麼特點在中國的地位如何有哪些歷史人物
重慶位於我國西南部與中部相連處,四川盆地東部,境內多丘陵和山地。冬季相對溫暖,夏季常常連晴高溫。年降雨量約1000毫米。這里是長江上游,長江從西向東流過,境內主要支流有嘉陵江、烏江等。與重慶毗鄰的省份有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陝西。重慶東北部與湖北交界的長江兩岸是舉世聞名的三峽。現在由於已修建三峽工程,萬縣、涪陵沿江一帶成為三峽庫區。重慶古為巴國。2000多年前,秦滅巴。三國時這里屬蜀國管轄。魏晉以後再次統一。重慶的得名是在宋朝。1929年設市。抗日戰爭以後國民政府內遷,重慶成為陪都。1949年11月底,重慶解放。當時這里是西南大區黨、政、軍領導機關駐地,是中央直轄市。1955年大區撤消。重慶劃歸四川。1997年重慶再次直轄,成為我國第四個直轄市。重慶開埠很早,工業、商業都比較發達。抗戰時期、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大量工業企業遷進,形成西南最大的工業中心。重慶直轄至今已有十年了。如今,重慶已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最近,胡總書記要求重慶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建成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和城鄉統籌的直轄市,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重慶較早的居民是巴人,現在叫土家族,至今還居住在重慶東南部。但大部分重慶人是明清以後陸續遷入的外地移民的後裔。自古以來,有「巴出將,蜀出相」的說法。巴曼子將軍為保衛自己的城市不惜獻出自己的頭顱。上世紀初鄒容以「革命軍中馬前卒」為筆名撰寫《革命軍》,宣傳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後英勇就義,被孫中山先生追授「大將軍」稱號。趙世炎,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烈士,曾參與領導上海武裝起義,1927年被捕犧牲。劉伯承、聶榮臻是共和國元帥。楊尚昆曾任國家主席。邱少雲是志願軍英雄。江竹均、陳然等紅岩英烈名垂青史。外地籍歷史名人在重慶工作過的更多,如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賀龍、郭沫若、老舍、徐悲鴻、蔣介石、史迪威等等。
G. 重慶土家族風情
[重慶土家族風情]
重慶土家族一般禮節及普通習俗 土家人熱情好客,「過客不裹糧投宿,無不應者.」 昔日,貴客到來,要放鐵炮以迎,重慶土家族風情。鐵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豎立於鐵匣上,放起來震天動地。如果一時沒有鐵炮,也可鳴放獵槍表示歡迎。聽見炮聲,寨上的老人、青年、兒童,一齊出來,迎接貴賓。主人立即煨茶裝煙,做油茶湯。席上, 要喝大碗酒,吃大塊肉。同時,還請寨上的老人或頭面人物,陪客把盞。 土家人的油茶湯,製作十分考究。先將茶葉、粉絲、黃豆等物,用油炸過,加煮熟的臘肉粒、豆腐顆和玉米泡,再加蔥花、姜米等佐料,摻上燒沸的油湯,吃起來清香爽口:泅茶湯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療飢醒酒,許多人四季不離,每日必飲。它是土家人待客的傳統民族飲料。 土家人火塘內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圍塘取暖,平時就火用鼎罐做飯,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勞質朴,從開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習慣。他們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風尚。親朋鄰里,遇結婚、喪葬、建房、天災人禍,互相關照,互相幫助,小學生作文《重慶土家族風情》。遇上結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開伙,一齊去賀喜,幫著迎親、過禮、布置新房、做飯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聽見報喪,全寨人奔來,白日幫忙張羅,夜晚跳喪守靈,直到抬喪掘墓,送葬壘墳,全當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時,上樑立柱,合寨出動,無人收取分文。農忙時節,割麥栽秧,打穀揚場,對勞弱戶,大家主動相幫,主人家只供飲食。薅包穀時,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濟,不要報酬,千百年來相沿成習。 上山圍獵,所獲獵物按「見者有份」的原則進行分配。分配時,先清點在場人數,然後按人數將獸肉砍成若干塊,穿上棕繩,裝入背簍,加以遮蓋,棕繩頭外露。一人端上背簍,轉上數圈,在場的人各捉一棕繩,提出獸肉,無論好壞,都無意見。田邊、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後,路人亦可隨意摘食。這些, 都保留著原始分配的痕跡。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數民族達13個。在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由於各民族交錯雜居,長期的經濟交流、文化交往,風俗相染、語言相習,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創造了這里獨特的文明史。 走進土家苗寨,翠竹嶺下,古樹叢中,可見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進得吊腳樓,主人熱情奉上清香爽口的油茶湯,冬暖身,夏消暑,讓人倦意頓消。倘若遇上「哭嫁」.「跳喪」,盡可領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戀情、生死觀。土家族的「趕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趕秋「等節日,更是場面壯觀,氣氛熱烈,頗具古風。 土家苗寨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土家族的擺手舞,銅鈴舞,苗族的蘆笙、木鼓舞,弛名遐爾,久負盛名。土家刺綉,苗家臘染,堪稱一絕。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會歌,無處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對歌「「盤歌「「山歌「「薅草鑼鼓」等,生動形象,音韻和諧,情意真摯,優美悅耳,聞之如品甘飴,如沐春風。
〔重慶土家族風情〕【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H. 土家族的地理位置主要在哪
聚居在湖北、湖南、貴州、重慶毗連的武陵山區,土家族是大山中的民族,有兩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09°4′48″~109°58′42″,北緯29°50′24″~30°40′00″。西面和北面鄰接重慶市,東臨宜昌市,南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東北接神農架林區。轄恩施、利川兩個縣級市和巴東、來鳳、咸豐、建始、鶴峰、宣恩6個縣。首府恩施市。面積24111平方千米,人口394萬,其中漢族約佔45%,土家族約佔46%,苗族約佔6.5%。春秋時期為古巴國地,1949年設恩施專區,1970年改恩施地區,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年輕的自治州。1993年4月改現名。屬鄂西南山地,有「山原」之稱。
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與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接壤,是湖南省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唯一地區。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峰山為屏。東部、東北部與湖南省懷化市、張家界市交界;西南與貴州省銅仁地區接壤;西部與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毗連,西北部與湖北省恩施州相鄰,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全境,可分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中底山山原地貌、中部及東南部低山丘崗平原地貌區,最高海拔1737米,最低海拔97.1米。
I. 了解重慶的地理特點,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寫一篇文章
重慶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集天地之靈氣,是不可不去的好地方。
巴渝境內,山巒重疊,江河縱橫,交通不便,貨物流通、客運往來,皆需木船載客運 貨,於是柏木帆船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幾個船工,大的有二三十個船工,以至更多。艄翁又稱駕長,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闖灘斗水,該快該慢,眾船工皆聽艄翁指揮。在明、清時期,是由艄翁擊鼓為號指揮船行,統一扳橈節奏。大約在清朝中期,才逐漸興起號子,產生了專門的號子頭。
巴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一部分。「炎黃」的始跡在黃河流域,而從夏禹始,先民的傳聞則已開始南漸。禹的出生地相傳有三處,都在長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據大量史籍所載,禹應是生於四川境內的汶山郡廣柔縣石紐鄉,娶於江州塗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慶。秦滅巴國設巴郡後,巴人更是長足步入了漢化的過程。
民間將其歸納為「重慶十八怪」 (泛指數),所謂:七十歲叫「女娃兒」不為怪,八十歲喊(稱)「崽兒」很自在,男人染發裝「老外」,女人的肚臍眼在衣服外,說話著急像比賽,「言子 兒」(地方俗語)又多又古怪,「麻辣燙」 (火鍋)越熱越要賣,不吃小面不自在,爬坡上坎當小菜,坐車沒得走路快(堵車),路邊打望(東張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滿街找買賣。重慶豐富多彩的地方戲劇、曲藝、繪畫、手工藝品及群眾節令活動等,也頗能反映巴渝風俗民情。
接下來為您介紹重慶民間流傳的民俗藝術:
1、綦江農民版畫
重慶市綦江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縣,這里盛開著一朵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版畫奇葩——綦江農民版畫。綦江農民版畫將石刻、木雕、泥塑、剪紙、挑花刺綉、蠟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融入版畫之中,使版畫藝術充滿了生動、活潑、亮麗、質朴、稚拙、幽默等特點。
2、銅梁龍燈
銅梁縣位於重慶市西北部,縣城距重慶市103公里。銅梁龍燈既是彩扎的龍和燈,又是以龍和燈為道具的舞蹈,是集舞蹈、音樂、美術、手工藝品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藝術。銅梁龍的特徵可歸納為大、長、活三個字。「大」不僅指體形,且指造型誇張,美工上集國畫、素描、剪紙、刺綉等技巧為一體,並參考戲劇臉譜的描繪手法,彩筆走脊、描箸,著重突出龍的氣質,使其神采豐腴、氣勢磅礴。
3、酉陽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它始於唐代,流傳至今。跳擺手舞,少則數十人數百人,稱「小擺手舞」;多則數千人至數萬人,叫「大擺手舞」。其舞蹈形式有「單擺」、「雙擺」、「迴旋擺」等;舞姿多模仿跋山涉水、農事勞動、戰斗姿態、岩鷹展翅、日常生活。這些舞蹈動作,舒展大方,生活氣息濃郁表現出土家人粗曠豪放的民族性格。每逢節日喜慶,土家人都要到「擺手堂」或草坪、院壩跳擺手舞。
4、九龍楹聯
九龍坡區九龍鎮地處重慶西郊,轄6個自然村、4個居委會,農業人口8000餘人。20餘年來,九龍鎮不懈地探索發展特色文化的路子,以楹聯創作為龍頭的群眾文化活動紮根民間沃土,通過書畫、篆刻等載體,十登山城,八上成都,九出三峽,七渡扶桑。
九龍楹聯以其生動的形式、高雅的格調、獨特的韻味,輔以書法、金石,頗具觀賞性。至1999年底,九龍鎮有3600餘人次的群眾已經創作出作品24000餘幅,其中有萬余幅作品廣泛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並有260餘幅僂刻在木、石、竹、磚、不銹鋼等材料上常年懸掛各地;已經編印《九龍楹聯》22輯,累計上萬冊。2000年3月,九龍楹聯獲得了「巴渝十大民間藝術」的稱號。
5、梁平三絕
傳統的梁山燈戲、梁平年畫、梁平竹簾被譽為「梁平三絕」。曾被譽為川東奇葩,2000年被評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
梁山燈戲
俗稱「包頭戲」,是梁平土生土長的民間戲曲劇種。遠在明正德年間(1506--1522),它就從民間「玩燈」和「秧歌戲」中脫穎而出;到清代中期,梁山燈戲遍及城鄉,逢節日盛會,築台競演,逐漸向周圍傳播,形成了長江中下游和南國13個省市數百個縣、滲透幾十個劇種的「梁山調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