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南唐地理位置在哪裡

南唐地理位置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1-03-14 22:23:10

❶ 古代時的南唐現在在哪裡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僅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歷史】 南唐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吳國權臣徐溫的身上。徐溫原本是吳國(南吳)的開國功臣,後來他漸漸掌握了吳國的實權。他年老的時候,信任養子徐知誥,也漸給與他繼承人的地位。 徐知誥本姓李,小名彭奴,徐州人,據說是唐代皇室的後裔。後被徐溫收為養子。公元908年,徐溫擊殺張顥,擁戴楊渭(一名隆演)為吳主。從此,徐氏便掌管了吳國的大權。不過,徐溫並未取代吳國,反而一直保持著吳國的天下。他只是派其子徐知訓駐廣陵,處理日常政務;派其養子徐知誥駐潤州,以為呼應。大事則由徐溫在金陵親自決斷。及後徐知訓驕橫無知,被吳王楊渭的舅舅朱瑾所殺。此時徐知誥乘機到了廣陵,安定秩序,並代徐知訓執政。徐知誥精明,既對徐溫以孝著稱,又頗得民心。927年,徐溫死,徐知誥囚禁了徐溫的兒子徐知詢,自代徐溫執政。他擁護楊溥為吳國皇帝,但自居金陵;並派自己的兒子景通、景遷先後駐廣陵,一如徐溫舊例。935年,吳封徐知誥為齊王,以升、潤、宣、池、歙、常、江、饒、信、海十州為齊國。不久,又改金陵為西都、廣陵為東都,為齊王加九錫,建天子旌旗。937年,徐知誥受吳國「禪讓」,廢吳帝楊溥,自稱皇帝,國號大齊,年號昪元。次年,改姓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見南唐前主李昪)。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因服丹葯,中毒而死,年五十六,謚曰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號烈宗,陵曰永陵。 根據《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唐書》、《十國春秋》等史籍記載,徐知誥篡奪政權所建國號為大齊,史家稱之為徐齊。939年,徐知誥回復原來的李姓,並改名李昪時,為了附會已滅亡的唐朝,把國號改為大唐,是為南唐。不過,《資治通鑒》卻記載937年徐知誥即帝位時,即以大唐為國號,並不認為徐齊曾經存在過。 先主李昪稱帝時期是南唐的盛世,保境安民,不輕用兵。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產有所發展。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契丹貿易。與同時割據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比別國昌盛。

❷ 南唐地理簡介。

南唐(937年-975年)時期西藏一帶正處在貝考贊被殺後的戰亂時期

貝考贊923年被殺後.貝考贊的兒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回天無力,便帶著三個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並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卓薩廓瓊。 吉德尼瑪袞和卓薩廓瓊一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貝吉袞,次子扎西袞,幼子祖德袞。吉德尼瑪袞臨死之前,將自己的國土分成為三個部分,分別留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長子分到了「被湖泊圍繞的地方」——芒域,就是今天克什米爾地區的南部,史稱拉達克王國。次子分到了「雪山圍繞的地方」——布讓,史稱布讓王國,幼子分到了「岩石圍繞的地區」——象雄,史稱古格王國。這就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三袞佔三圍。

南唐國的疆域經過兩次變動,分為三個時期。楊吳地圖
第一個時期,從南唐昪元元年(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至保大三年(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這一時期,南唐保持原楊吳的疆域。(見右圖)
南唐中期、後期地圖第二個時期,疆界開拓。李璟繼位不久,閩、楚發生內亂,南唐有開始作擴展疆土的努力。保大二年(後晉開運元年,公944元年)十二月,南唐將查文徽出兵閩國建州,保大三年(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攻破建州,汀、泉、漳諸州歸附。南唐於建州設永安節度使,又於延平、建浦、富沙三縣設劍州。次年,改漳州為南州。閩亡國後,其土地分入南唐、吳越,南唐疆域擴展至汀、劍、建、泉、南五州。保大五年(後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南唐兵敗福州,泉州將留從效趁機逐走唐軍,擁兵在泉、南二州自立。南唐雖於泉州設有清源節度使,而其在當地的統治名存實亡。(見左圖)
第三個時期,剩下江南一隅。交泰年間,南唐在淮南敗於周,李璟盡獻江北土地,南唐從此與中原政權以長江為界,疆土僅剩江南半壁江山,這一疆域維持到南唐亡國。

❸ 南唐二陵的地理位置在哪

欽、順二陵緊連在一起,相距僅50米,坐落在南京之南的江寧縣牛首山祖堂山。這個位置,三面抱山,形似「太師椅」。正面對遠處的雲台山峰,背後又有牛首山雙峰相托,歷史上稱「背倚雙闕,面矗雲台」。

❹ 熟知南唐歷史及地理的進~

南唐(937年-975年)時期西藏一帶正處在貝考贊被殺後的戰亂時期

貝考贊923年被殺後.貝考贊的兒子吉德尼瑪袞見大勢已去,回天無力,便帶著三個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並娶了當地頭人的女兒卓薩廓瓊。 吉德尼瑪袞和卓薩廓瓊一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貝吉袞,次子扎西袞,幼子祖德袞。吉德尼瑪袞臨死之前,將自己的國土分成為三個部分,分別留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長子分到了「被湖泊圍繞的地方」——芒域,就是今天克什米爾地區的南部,史稱拉達克王國。次子分到了「雪山圍繞的地方」——布讓,史稱布讓王國,幼子分到了「岩石圍繞的地區」——象雄,史稱古格王國。這就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三袞佔三圍。

❺ 五代十國的(南唐)在今天我國的什麼位置謝謝!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時幅員35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五百萬。南唐三世,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使得江淮地區在五代亂世中「比年豐稔,兵食有餘」,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南唐國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權之一。但因資料和遺跡極少,並未得到社會和學術界的足夠重視。
南唐國的疆域經過兩次變動,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南唐昪元元年(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至保大三年(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這一時期,南唐保持原楊吳的疆域。(見右圖)
第二個時期,疆界開拓。李璟繼位不久,閩、楚發生內亂,南唐有開始作擴展疆土的努力。保大二年(後晉開運元年,公944元年)十二月,南唐將查文徽出兵閩國建州,保大三年(後晉開運二年,公元945年)攻破建州,汀、泉、漳諸州歸附。南唐於建州設永安節度使,又於延平、建浦、富沙三縣設劍州。次年,改漳州為南州。閩亡國後,其土地分入南唐、吳越,南唐疆域擴展至汀、劍、建、泉、南五州。保大五年(後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南唐兵敗福州,泉州將留從效趁機逐走唐軍,擁兵在泉、南二州自立。南唐雖於泉州設有清源節度使,而其在當地的統治名存實亡。(見左圖)
第三個時期,剩下江南一隅。交泰年間,南唐在淮南敗於周,李璟盡獻江北土地,南唐從此與中原政權以長江為界,疆土僅剩江南半壁江山,這一疆域維持到南唐亡國。

❻ 五代十國的吳國(南唐)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LZ您好

您說錯了!南唐有在正面戰場打敗後梁,甚至直到後漢,北方都沒在南吳南唐身上撈到好處。(反而是北方契丹攻入之前及之時,大批文人武將南逃歸降南唐)

真正打敗南唐的是柴榮和趙匡胤兩代。

除開上面那個錯誤,第二個錯誤是「唐朝最好的地理位置」

然而唐朝國家最強的兵源根本就不是南吳南唐,而是北方河朔三鎮,西北等。

南吳南唐優勢是產糧生錢,然而!結果浙東居然是獨立的吳越還挖去一塊!

所以可以說,南吳南唐有非常多的瑕疵。

當然,以上瑕疵都不是其最後敗因。歸納起來還有……

  1. 能力強的楊行密死於中年,沒能在國家最為強盛之時成功吞並吳越。

  2. 南吳軍隊絕對弱項是騎兵

  3. 南吳的繼任者先是一個熊孩子,接著是傀儡。於是GDP明明可以在國內數一數二結果最先成為政局最不穩的國家。(政局第二不穩的是後唐,所以後唐滅了前蜀後本來想打南吳的結果就沒有結果了。)

  4. 南唐的第二任國君李璟寵信「五鬼」,於是在這五鬼的慫恿下,他父親交代他北方有變應及時入主中原的方針拋之腦後,轉過來襲擊內亂中的閩和楚國,結果滅閩和滅楚兩仗打得要多難看有多難看。白白損耗國力還什麼都沒撈到。最關鍵的就是讓後漢後周站穩腳跟。

  5. 周唐淮南之戰,南唐一路下臭棋,繼續在軍中安插五鬼的親信,結果招致大敗,盡失江北(產鹽賦稅來源),水軍全滅,至此,南唐直接從一流變為末流國家,最後唐後主李煜就算開掛也回天乏術了(於是李煜把開掛的能力點到寫詩作詞上了……)

總的來看,北方勝過南方是軍隊實力,戰略部署上的勝利。南吳南唐在具有先天瑕疵的情況下還不斷放大自身弱點,最終連南北長期對峙都做不到,等待它的只有亡國。

❼ 南唐故址具體在現在南京市的哪塊

城市:明孝陵南京夫子廟玄武湖總統博物館莫愁湖雞鳴寺南京梅花山大屠殺紀念館秦淮寺廟紫金山天文台南京長江大橋海底世界燕子磯雨花台風景區明古城牆靈谷寺湖中山紀念堂菊花展白鷺靜海寺鼓南唐二苓梅園新村紀念館音樂台美齡宮南京長江大橋Wang岳飛廟覺得這樣抗金基地武義項折嗯明故宮遺址墓道口戰役勝利紀念碑紅山森林動物園

郊區:陽山嶗山採石場山國家森林公園種子石柱林植物園溫泉唐山古老的洞穴牛首山棲霞山棲霞寺千佛岩珍珠泉

中國從易車內容

❽ 南唐定都在哪裡呀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割據於江南,定都金陵(南京),歷經三帝,享國三十八年

❾ 南唐國都在哪

作為一個立志繼承唐風的當時富國,南唐在五代十國時期是一個文風最盛的國度,但其窮兵黷武的行為卻讓這個僅僅存在了38年的小朝廷,在歷史上毀譽參半,並在歷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據南昌地方誌專家考證,南唐曾經將都城定在了洪州府(即今南昌),皇宮便在今皇殿側附近,這樣的發現讓很多人感到興奮和新奇的同時,也使他們心存疑慮,南唐為何將都城定在並非政治中心的南昌?

小地名塵封大歷史

經常逛街的人會發現,南昌市繁華的中山路附近有個很有意思的地名,叫皇殿側,事實上,皇殿側這個地名包含三條小巷,三條小巷分別從八一大道、中山路、民德路向上營坊社區延伸,並在上營坊社區廣場交會,好像嚴密保護著什麼東西一樣。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另一個方向緊臨著皇殿側的其實是南昌市保育院。那麼,南昌市保育院為何會受到如此嚴密的保護呢?

作為一個已存在上千年的地名,皇殿側「保護」的當然不會是僅有數十年歷史的南昌市保育院了。灣里區政府顧問、南昌市地方誌專家張啟予經過研究發現,皇殿側這個地名原來是從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而來,南唐皇城大體上位於中山路東段,東至八一大道西側,西至東湖,南至中山路,北至上營坊,而南昌市保育院的位置很有可能就是當時的皇宮長春殿所在地。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方重要割據政權,存在於937年至975年,地域所轄最廣時擁有今天的江蘇、安徽、福建大部、江西全境,湖南、湖北一小部分。很多人都對南唐知之甚少,但提到南唐後主李煜,卻大都知道,中學課本上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便是他的詞作,他也被譽為一代詞宗,實在是唐宋間辭賦傳承和光大的重要人物。那麼,南唐又是如何將都城定在了南昌?南唐又與南昌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洪崖徐氏養子建南唐

讓我們先從南唐建國說起。據徐孺子研究文化會會長徐傑介紹,根據史書和族譜記載,南唐與南昌徐氏有著莫大的關系,首先是建國者為徐知誥,為洪崖徐氏後人徐溫的養子,其次洪崖徐氏後人在南唐整個興亡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徐州高士大成譜》介紹,吳國權臣徐溫就是南昌市灣里區洪崖徐氏的後人。

徐溫原本是吳國(南吳)的開國功臣,後來他漸漸掌握了吳國的實權,徐知誥是其養子,徐知誥本姓李,徐州人。根據《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唐書》、《十國春秋》等史籍記載,徐知誥篡奪政權所建國號為大齊,史家稱之為徐齊。939年,徐知誥恢復原來的李姓,並改名李升時,為了附會已滅亡的唐朝,把國號改為大唐,是為南唐。不過,《資治通鑒》卻記載937年徐知誥即帝位時,即以大唐為國號,並不認為徐齊曾經存在過。從李升跟徐溫姓了三十左右的徐姓,到其稱帝改姓這一行為中,我們不難發現李對李唐的眷戀之情有多深,看來他還是把復唐定為己任。在當時的諸國中,南唐是最提倡唐風,繼承唐風的國家,在這種大背景下,大唐包括茶文化在內的很多傳統文化都在南唐得以繼承和發揚。

李升稱帝時期是南唐的盛世。有野心一統天下的李升即位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保境安民,不輕用兵。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產有所發展。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契丹貿易。與同時代的割據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比別國昌盛。可惜的是,943年李升就死了,子李璟繼位,李璟和兒子一樣,在辭賦方面都有很強的造詣,卻都不是聰明皇帝。李璟即位後,連年征戰,初期還是非常順利的,如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閩內亂,出兵滅閩,俘王延政。當時,吳越出兵與南唐爭地,戰爭的結局是:南唐得建(今福建建甌)、汀(今福建長汀)、漳(今屬福建)三州;吳越得福州(今屬福建);閩舊將劉從效得泉州,南唐授劉從效為清源軍節度使,承認其割據。然而南唐的戰線拉得過長,損耗了大量的國力,又威脅到了中原政權的利益,危機開始逼近南唐。

南唐中主李璟移都南昌

自955年到958年間,後周世宗柴榮進攻南唐,南唐連續兵敗,李璟被迫獻江以北、淮以南十四州,被迫將長江以北十四州割讓給後周,並且稱臣,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也就是中主。後周顯德五年(958年),李璟向後周稱臣後,以勞軍的名義,向柴榮送上銀、絹、錢、茶、谷共百萬。這樣的朝貢每年都要進行,進一步消耗了南唐的有生國力。

此時,金陵作為國都的弊端開始顯現出來了,與敵國僅隔一江之距,雖然加強了城防,但後周的強大還是讓李璟寢食難安,如坐針氈。守江必守淮,現在淮南丟了,說不定哪天北軍就打了過來,皇帝當到這份上已是相當可悲了,無奈之下李璟決議遷都洪州府,洪州位於南唐腹地,立城悠久,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城市,且位處盛產糧食的江西,從防務和後勤兩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張啟予說,當李璟把遷都之事在朝堂上提出來後,招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金陵經過南吳、南唐統治者幾十年的經營建設,早已成為繁華冠於當時的大都市,這些達官貴族們的家族產業早已根植於此,令人難以割捨。群臣中只有一個樞密使唐鎬表示贊同。李璟此時早已有了決定,「朕已決定以南昌為南都,望中書省速做准備,最遲來年春間啟鑾」。說干就干,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十一月,李璟升洪州州治南昌為南昌府,定為南都,立馬派人大興土木在南都構建宮殿。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初,南唐尚書右僕射嚴續奏,南昌建都諸事俱已齊備,李璟便招來吳王從嘉(即李煜),對他說:「吾已決定日內遷都南昌,立汝為太子,留在金陵監國,以嚴續和殷崇義為汝輔佐,朝中大事申奏南都,日常政事就由汝裁決!」當年2月,李璟率文武百官逆長江而上,水陸並進,前往南昌。

❿ 南唐二陵的地理位置具有什麼特點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二陵。這兩座陵墓是指李異的欽陵和李的順陵,1950年春發現,1950年10月開始發掘,1951年1月結束。欽、順二陵緊連在一起,相距僅50米,坐落在南京之南的江寧縣牛首山祖堂山。這個位置,三面抱山,形似「太師椅」。正面對遠處的雲台山峰,背後又有牛首山雙峰相托,歷史上稱「背倚雙闕,面矗雲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