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地理環境
1. 七大洲地理
亞洲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 ASIA,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西亞的分區是本網站創作的)
東亞 : 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汶萊、柬埔寨王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尼西亞共和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不丹王國、印度共和國、馬爾地夫共和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西亞 阿拉伯半島 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
西亞低地國 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
西亞山國 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北亞 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東部)
歐美國家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 Near East;將阿拉伯半島、波斯灣沿岸稱為中東 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西伯利亞等地稱為遠東 Far East。
OCEANIA 太平洋上的兩萬多個島嶼。
三大島群∶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八億。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是熱帶大陸,氣候高溫、少雨、乾燥。但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甚至四季如春。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frica4.gif
非洲海岸線平直(海岸線還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參拔5895米。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共和國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戰爭。
南/北美洲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跨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北美洲地區又可細分出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以南地區,亦因其語言而常稱為拉丁美洲 Latin America。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mericas_map.gif
歐洲
歐洲是歐羅巴洲 EUROPE 的簡稱,位於東半球,亞洲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6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烏拉爾山(Ural, 歐亞分界),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里。
阿爾卑斯山脈 Alps 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高加索山脈 Caucasus,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 Elbrus 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 Volga、多瑙河 Danube、烏拉爾河 Ural、第聶伯河 Dnieper、頓河 Don、萊茵河 Rhine、羅納河 Rhone 和泰晤士河 Thames 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濕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南極洲
共同保護土地。地理坐標∶90 00 S 0 00 E
面積約 1400萬平方公里。基本上沒有常住居民。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亞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3/4;第二,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地區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海拔—400米)和遼闊的平原。
非洲地形基本特徵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於東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斷層陷落帶——東非大裂谷帶,長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連串狹長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廣大的剛果盆地,原為廣闊的內陸湖,後因地殼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積77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歐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第二,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廣布,第四紀冰川對歐洲廣大地區影響顯著,東歐平原和中歐平原部分地區呈波狀起伏的地形;北歐地區的峽灣海岸和眾多的湖泊;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寬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結果。第四,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北美洲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屬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及落基山脈等幾列平行山脈組成,山間分布著高原和盆地。
中部廣闊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地之間,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灣,是一片縱貫北美大陸中部的廣闊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東部低緩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構成,因久經侵蝕成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南美洲地勢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全長9000多千米,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東部有三大高原:蓋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約500萬平方千米)。這些高原由於久經侵蝕,起伏和緩。
東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徵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第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面積約佔全國面積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南極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地,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高原,西部分布著一系列褶皺山脈。
總的是
1. 地勢和地形特徵
地勢:地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例如,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
地形特徵:地形特徵是指一個地方的地形特點,一般從海拔、
地面起伏、地形的種類和分布等方面來說明。
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歐洲: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起伏較小。稱為「高原大陸」。
南極洲:覆蓋著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廣闊的平原,東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廣闊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
亞洲:亞洲的地形比較復雜,主要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陸的周圍地區。
海底地形
1. 大陸架: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大陸架上的海區靠近大陸,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大陸坡:大陸架外緣有一個巨大的陡坡,叫大陸坡,水深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
2. 大陸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靠近大陸坡的海底往往分布著很深的海溝,洋底大部分區域是廣闊的洋盆,大洋中央有綿延很長的海嶺。
七大洲面積的比較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名稱的來歷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現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個洲,都是根據它所處的位置而定的。
亞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日出之地」)。這里位於地球的東方。亞洲即是亞細亞洲的簡稱。
歐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歐羅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於地球的西面,歐洲即歐羅巴洲的簡稱。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非洲多處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義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所謂的「新大陸」,歐洲人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於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於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
南極洲:即南極所在的大陸。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陸。
七大洲的劃分
1.亞洲 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歐洲 與亞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3.非洲 與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歐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4.北美洲 與亞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5.南美洲 與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6.大洋洲 與亞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7,南極洲 與南美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七大洲名字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洲。」關於其名的由來,有一些傳說 。 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活動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 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 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在,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認為機會難得,連忙變成一匹 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變成公牛的宙斯來到歐羅巴的身邊蹲下來, 脈脈含情地望著她。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 ,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歐羅巴了。
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為古老。亞洲是亞細亞洲 的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處」。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 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 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駛入茫茫的大洋中。他們發展 了 自己的文化,創造了腓尼基字母,為世界許多民族的文字發展做出了貢獻。頻繁的海上活動 ,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Asu」,意即 「東方日出處」。「Asia」是從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 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作為兩洲的界限,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稱為亞細亞洲 簡稱亞洲;以西的地區則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 海家。盡管哥倫布早在1492年就已「發現」了美洲,然而他卻誤認為這塊大陸是亞洲的一部 分 。7年之後的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 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 部沿岸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上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 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的敘述了發現新 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 ,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 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 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 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亞美利哥」 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
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 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 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地區的通稱。為什 么把美洲這一大片地區與拉丁二字聯系起來?原來,從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 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 獨 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 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便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 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 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 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 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甚地區(今突尼西亞) 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 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時,這 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 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 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陸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數島嶼,但狹義上也指澳大利亞和新 西蘭,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 過去 ,大洋洲也曾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因為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面積的85%。 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南極洲,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 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是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 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許多島嶼。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南極 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 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被稱為「南極「
回答者: 林添耀5240 - 魔法師 四級 11-16 11:53
我來評論>>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100% (2) 不好
0% (0)
相關內容
• 七大洲五大洋
• 七大洲四大洋的資料,急需
• 七大洲的特徵?
• 七大洲的世界之最
• 七大洲的環境分別是怎麼樣的
查看同主題問題:地理位置 七大洲 自然 特徵 分區
其他回答 共 2 條
我估計你是高考生吧,你們的復習資料早就幫你們整理好了,到哪裡去查吧
回答者: 3千尺 - 經理 五級 11-16 09:32
七大洲即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州;歐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一個洲;南極洲暫時還沒人在上面定居;非洲人口增長率最大;亞洲人口最多;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南美洲有足球王國巴西;大洋州有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具體下面:
亞洲(亞細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非洲(阿非利加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歐洲(歐羅巴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在說說四大洋吧,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具體的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因為荷蘭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就以此為其航道,在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港紐約也在這兒啊,所以大西洋毫無疑問的成為了世界上最忙碌的海域。 [AF] AFRICA 非洲:非洲大陸
[EU] EUROPE 歐洲:亞歐大陸西部
[AS] ASIA 亞洲:亞歐大陸東部
[OA] OCEANIA 大洋洲: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亞大陸和一些島嶼
[NA] NORTH AMERICA 北美洲:美洲北部
[SA] SOUTH AMERICA 南美洲:美洲南部
[AN] ANTARCTICA 南極洲:南極圈內
2. 七大洲地理位置(請只介紹位置)
七大洲分別是復亞洲,非制洲,大洋洲,歐洲,南極洲,美洲(南非洲北美洲)
南極洲是在地球最南面那塊,往北面就是大洋洲,在大洋洲東面是美洲的南美洲,在南美洲北面是北美洲,在大洋洲西面是非洲,非洲東北面點就是最大的亞洲。
3. 七大洲的地理位置(英文和中文)
AF] AFRICA 非洲
[EU] EUROPE 歐洲
[AS] ASIA 亞洲
[OA] OCEANIA 大洋洲
[NA] NORTH AMERICA 北美洲
[SA] SOUTH AMERICA 南美回洲
[AN] ANTARCTICA 南極洲答
4. 七大洲的自然特徵(地理位置、分區、地形、湖泊、氣候、自然帶)
亞洲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 ASIA,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西亞的分區是本網站創作的)
東亞 : 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汶萊、柬埔寨王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尼西亞共和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不丹王國、印度共和國、馬爾地夫共和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西亞 阿拉伯半島 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
西亞低地國 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
西亞山國 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北亞 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東部)
歐美國家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 Near East;將阿拉伯半島、波斯灣沿岸稱為中東 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西伯利亞等地稱為遠東 Far East。
OCEANIA 太平洋上的兩萬多個島嶼。
三大島群∶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八億。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是熱帶大陸,氣候高溫、少雨、乾燥。但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甚至四季如春。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frica4.gif
非洲海岸線平直(海岸線還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參拔5895米。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共和國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非洲經濟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陸。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戰爭。
南/北美洲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跨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北美洲地區又可細分出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以南地區,亦因其語言而常稱為拉丁美洲 Latin America。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mericas_map.gif
歐洲
歐洲是歐羅巴洲 EUROPE 的簡稱,位於東半球,亞洲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6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烏拉爾山(Ural, 歐亞分界),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里。
阿爾卑斯山脈 Alps 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高加索山脈 Caucasus,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 Elbrus 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 Volga、多瑙河 Danube、烏拉爾河 Ural、第聶伯河 Dnieper、頓河 Don、萊茵河 Rhine、羅納河 Rhone 和泰晤士河 Thames 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濕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南極洲
共同保護土地。地理坐標∶90 00 S 0 00 E
面積約 1400萬平方公里。基本上沒有常住居民。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亞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3/4;第二,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地區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海拔—400米)和遼闊的平原。
非洲地形基本特徵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位於東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斷層陷落帶——東非大裂谷帶,長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連串狹長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廣大的剛果盆地,原為廣闊的內陸湖,後因地殼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積77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歐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第二,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廣布,第四紀冰川對歐洲廣大地區影響顯著,東歐平原和中歐平原部分地區呈波狀起伏的地形;北歐地區的峽灣海岸和眾多的湖泊;南部阿爾卑斯山區的寬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結果。第四,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是阿爾卑斯山脈。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北美洲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屬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脈、內華達山脈及落基山脈等幾列平行山脈組成,山間分布著高原和盆地。
中部廣闊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地之間,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灣,是一片縱貫北美大陸中部的廣闊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東部低緩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亞山脈和拉布拉多高原構成,因久經侵蝕成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徵
南美洲地勢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脈。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全長9000多千米,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東部有三大高原:蓋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約500萬平方千米)。這些高原由於久經侵蝕,起伏和緩。
東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徵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第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面積約佔全國面積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積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南極洲地形基本特徵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地,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高原,西部分布著一系列褶皺山脈。
總的是
1. 地勢和地形特徵
地勢:地面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例如,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
地形特徵:地形特徵是指一個地方的地形特點,一般從海拔、
地面起伏、地形的種類和分布等方面來說明。
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徵
歐洲: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起伏較小。稱為「高原大陸」。
南極洲:覆蓋著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廣闊的平原,東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區組成,西部是廣闊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地。
亞洲:亞洲的地形比較復雜,主要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佔全洲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陸的周圍地區。
海底地形
1. 大陸架:大陸架是大陸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大陸架上的海區靠近大陸,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大陸坡:大陸架外緣有一個巨大的陡坡,叫大陸坡,水深從幾百米陡增到幾千米。
2. 大陸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靠近大陸坡的海底往往分布著很深的海溝,洋底大部分區域是廣闊的洋盆,大洋中央有綿延很長的海嶺。
七大洲面積的比較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名稱的來歷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現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個洲,都是根據它所處的位置而定的。
亞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叫做亞細亞(意思是「日出之地」)。這里位於地球的東方。亞洲即是亞細亞洲的簡稱。
歐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歐羅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於地球的西面,歐洲即歐羅巴洲的簡稱。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非洲多處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義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所謂的「新大陸」,歐洲人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於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於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
南極洲:即南極所在的大陸。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陸。
七大洲的劃分
1.亞洲 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歐洲 與亞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3.非洲 與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與歐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4.北美洲 與亞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5.南美洲 與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6.大洋洲 與亞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7,南極洲 與南美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七大洲名字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洲。」關於其名的由來,有一些傳說 。 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活動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 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 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在,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認為機會難得,連忙變成一匹 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變成公牛的宙斯來到歐羅巴的身邊蹲下來, 脈脈含情地望著她。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 ,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歐羅巴了。
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為古老。亞洲是亞細亞洲 的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處」。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 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 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駛入茫茫的大洋中。他們發展 了 自己的文化,創造了腓尼基字母,為世界許多民族的文字發展做出了貢獻。頻繁的海上活動 ,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Asu」,意即 「東方日出處」。「Asia」是從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 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作為兩洲的界限,烏拉爾山以東的地區稱為亞細亞洲 簡稱亞洲;以西的地區則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 海家。盡管哥倫布早在1492年就已「發現」了美洲,然而他卻誤認為這塊大陸是亞洲的一部 分 。7年之後的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 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 部沿岸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上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 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的敘述了發現新 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 ,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 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 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 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亞美利哥」 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
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 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 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地區的通稱。為什 么把美洲這一大片地區與拉丁二字聯系起來?原來,從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 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 獨 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 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便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 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 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 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 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甚地區(今突尼西亞) 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 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時,這 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 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 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陸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數島嶼,但狹義上也指澳大利亞和新 西蘭,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 過去 ,大洋洲也曾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因為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面積的85%。 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南極洲,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 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是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 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許多島嶼。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南極 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 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被稱為「南極「
5. 七大洲的自然環境
亞洲:
大陸海岸線長69900千米。多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
亞洲地形的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000米以上。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脈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窪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亞平原東西寬1500千米,南北長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水面低於地中海海面392米。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大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湖裡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巴爾喀什湖是?8鐾,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亞洲湖泊分布較廣,大致可分北亞、中亞、西亞以及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五大湖群。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的主要特徽是氣候類型復撓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以上濕潤季風區與內陸乾旱區之間,以及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乾旱地區。亞洲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甚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2/3,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一帶,1月平均氣溫低達一50℃以下,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低達一71℃,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區。夏季普遍增溫,最熱月平均氣溫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餘地區均在10一35℃之間。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1/2,伊拉克巴士拉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8.8℃,為世界最熱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主趨勢是從濕潤的東南部向乾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430毫米,為世界最多雨的地區之一。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廣大地區年降水多在150一200毫米以下,9、10一3月間,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上空經常有強烈的冷空氣(寒潮)南下,東亞的大部分地區易遭侵襲。發生於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風,5一10月襲擊東亞和東南亞東部沿海地區;發生於孟加拉灣的颶風,5一10月襲擊孟加拉灣沿岸地區,常造成嚴重災害。
非洲:
大陸海岸線全長30500千米。海岸比較平直,缺少海灣與半島。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島嶼數量最少的一個洲。除馬達加斯加島(世界第四大島)外,其餘多為小島。島嶼總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佔全洲總面積不到3%。
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一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非洲大陸大致以剛果河(扎伊爾境內稱扎伊爾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火山群,海拔5 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700千米,裂谷帶一般深達1000一2000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3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
非洲河流的特點是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運。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東海岸的短小河流、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內流水系及無流區面積為95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僅有查德湖流域。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乾旱,多間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內流區還包括面積不大的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不同於其它乾旱內流區。非洲湖泊集中分布於東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斷層湖,狹長水深,呈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帶,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查德湖為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積時常變動。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那,1922年9月13日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非洲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減少,降水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終年幾乎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達10000毫米以 上。全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及山地的向風坡降水較多。
大陸海岸線長3.79萬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多半島、島嶼和港灣。半島和島嶼的總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1/3(其中半島面積約24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面積的24%;島嶼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7%)。此外還有許多深入大陸的內海和海灣。
歐洲:
歐洲地形總特點是以平原為主,冰川地貌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其中海拔在500一2000米的僅佔15%,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占約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東至烏拉爾山,綿延數千里,形成橫貫歐洲的太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地勢比較平緩,沿岸多深入內陸、兩岸陡峭的峽灣。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
歐洲絕大部分地區氣候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徽。大陸南北跨緯度35°,包括附屬島嶼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島嶼屬寒帶、南歐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外,幾乎全部都在溫帶。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歐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過700千米,而東部距海洋最遠的地方可達1600千米,因此歐洲從西向東由海洋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又由於平原遼闊,從浩瀚的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能無阻地深入內陸,濕潤的空氣調節了氣溫,北大西洋暖流使整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地區更為溫暖。最冷月廣大地區在0一16℃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多在8一24℃之間。全洲沒有月平均溫高於30℃的高溫區,也沒有平均溫低於一25℃的嚴寒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況是由於距大西洋的遠近和盛行風向的不同而有差別。靠近大西洋的向風坡,年平均降水量達1000毫米以上,廣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區,年降水量在500一1000毫米之間,南歐三大半島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約佔全年降水的30-50%。
歐洲河網比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豐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間有運河連接。外流區域約佔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羅的海)流域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68%;流入北冰洋的約佔12.5%;內流區域約佔19.5%,大多注入裏海。主要河流是伏爾加河、多淄河、烏拉爾河、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泊河、泰晤士河等。歐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奧爾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歐洲湖泊眾多,且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但分布很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爾卑斯山地區。歐洲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阿爾卑斯山麓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漬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
北美洲
大陸海岸線長約6萬千米。西部的北段、北部和東部海岸比較曲折,多島嶼和峽灣;南半部海岸較平直。半島總面積約為210萬平方千米。島嶼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格陵蘭島為世界最大島。
全洲海撥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20%,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和丘陵約佔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微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於東西兩側與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於中部。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東部山地和高原區:聖勞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為300-1500米。中部平原區: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屬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區: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地,東帶為海拔2000-3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脈,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西帶南起美國的海岸山嶺,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島嶼,海拔一般為1000-5000米;中帶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的海岸山脈、美國的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嶺等。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海拔6193米,為北美洲最高峰。東帶和中帶之間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300-1800米,盆地南部的死谷低於海平面85米,為西半球陸的最低點。
北美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88%,其中屬大西洋流域的面積約佔全洲的48%。除聖勞倫斯河外,所有大河都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主要分布在美國西部大盆地及格陵蘭島。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長度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美國西部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約塞米蒂瀑布,落差達700米。尼亞加拉瀑布,落差51米,寬1240米。北美洲是個多湖泊的大陸,淡水湖總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陸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區的五大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總面積為245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以蘇必利爾湖面積最大,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北部在北極圈內,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熱帶颶風侵襲。大陸中部廣大地區位於北溫帶。由於所有的山脈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從太平洋來的濕潤空氣僅達西部沿海地區;從北冰洋來的冷空氣可以經過中部平原長驅南下;從熱帶大西洋吹來的濕潤空氣也可以經過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氣候很不穩定,冬季時而寒冷,時而解凍,墨西哥灣沿岸的亞熱帶地區,冬季也會發生嚴寒和下雪的現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低於0℃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3/4;整個北極群島(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眾多島嶼的總稱)及格陵蘭島的大部分地區都低於-32℃,格陵蘭島中部低達-50℃,成為西半球的寒極區。夏季全洲普遍增溫,格陵蘭島中部為0~13℃,是北半球夏季最涼的地區;其餘廣大地區都在0~32℃之間,其中20℃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區面積較小。美國西南部的死谷,極端最高氣溫曾達56.7℃,為全洲最熱地區。北美洲東部地區降水較多。加拿大和格陵蘭島的東南部、美國的東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年降水量500-1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達2000毫米以上,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區;佛羅里達半島、落基山脈東麓及太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500毫米;加勒比海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區是美國大盆地西南部、科羅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東南部常受颶風侵襲,往往造成嚴重災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強烈的暴風和陸龍卷風。西風在翻越落基山脈後,於東麓形成欽諾克焚風。
南美洲:
大陸海岸線長約28 700千米,比較平直,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缺少大半島和大海灣。島嶼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陸南部沿海地區。
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二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3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33%,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脈由幾條平行山嶺組成,山體最寬處達400千米,全長約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脈有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東部有寬廣的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南部則有巴塔哥尼亞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地形坦盪,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一2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象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000千米的有20多條。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大洋州:
大陸海岸線長約19 000千米。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一般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高原,海拔200-500米,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東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山地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狹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多屬大陸型,系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絕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面積小,地勢低平,不少島嶼有由珊瑚礁環繞形成的礁湖,成為天然的船隻停泊地和水上飛機場。此外還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貝勞群島、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等,地形特點是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
大洋洲的河流與其它洲比較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較少,雨季暴漲,旱季有時斷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幾乎終年不凍。外流區域約占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占總面積的52%,均分 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內流河均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湖泊較少,最大湖泊是澳大利亞境內的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隨降水而變化;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澳大利亞大陸多構造湖。紐西蘭除構造湖外,還有由熔岩阻塞河流而形成的堰塞湖。夏威夷島上則有火山湖。此外許多島嶼上有由珊瑚礁環繞而形成的礁湖。新喬治亞島上的礁湖是世界上的大礁湖之一,貝勞群島中的科梅科爾礁湖也很有名。
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28℃之間。最涼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向赤道由16℃遞增到25℃;南半球從南緯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遞增到25℃;紐西蘭的南島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山區可達0℃以下。最熱月平均氣溫,北半球從夏威夷群島最北面起向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由24℃遞增到28℃以上;南半球從南緯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亞西北部,由12℃遞增到32℃。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53℃,為大洋洲最熱的地方。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較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則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立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雨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1000毫米以上,個別地區高達5000多毫米。
南極洲:
南極洲大陸海岸線長約24700千米。其邊緣海有屬於南太平洋的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阿蒙森 海和屬於南大西洋的威德爾海等,主要島嶼有奧克蘭群島、布韋島、南設得蘭群島、南奧克尼群島、阿德萊德島、亞歷山大島、彼得一世島、南喬治亞島、愛德華王子群島、南桑威奇群島等。
橫貫南極的山脈將南極大陸分為兩部分。東南極洲,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為一古老的地盾和準平原。西 南極洲面積229萬平方千米,為一褶皺帶,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組成。東西兩部分之間有一沉陷地帶,從羅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爾海。南極洲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點瑪麗·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陸幾乎全部被冰雪所覆蓋,冰層平均厚度1880米,最厚達4000米以上。大陸周圍的海洋上有許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僅2%的土地無長年冰雪覆蓋,被稱為南極冰原的「綠洲」,是動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綠洲」上有高峰、懸崖、湖泊和火山。羅斯島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風大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一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一56℃左右,極 端最低氣溫曾達一89.2℃,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全洲平均風速17一1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 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 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南極洲每年分寒、暖兩季,4一l0月是寒季,11一次年3月是暖季。在極點附近寒季為連續黑夜,這時在其南極圖附近常出現光彩奪目的極光;暖季則相反,為連續白晝,太陽總是傾斜照射。
6. 七大洲的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總結 急用 求!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洲。其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面積為4400萬平方千米。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2000年人口達36.72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5%。
非洲-歐亞大陸的西部則為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土耳其海峽、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北緯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經103°30′,南緯11°7′),西至巴巴角(東經26°3′,北緯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18′,北緯77°43′),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們,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稱為「亞細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古代腓尼基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與歐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黃種人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語言分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發源地。
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影響范圍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唯一不具備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斯里蘭卡獅子岩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大陸海岸線長69900千米。多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
亞洲地形的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 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窪地(棗死海)。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湖裡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
亞洲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長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條,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其次是以額爾齊斯河為源的勒拿河。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內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國家包括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亞洲人口35.13億,世界人口65.67億。人口1億以上的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國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島、恆河流域、印度半島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達300人以上。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第二是印度。美麗的濟州島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達4400多人,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僅1人多;沙烏地阿拉伯、阿曼等國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亞洲的種族、民族構成非常復雜,尤以南亞為甚。黃種人(又稱蒙古利亞人種)為主要人種。其餘為白種人、棕色人及人種的混合類型。
全洲大小民族、種族共有約1000個,約佔世界民族、種族總數的一半。其中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族,也有人數僅幾百的民族或部族。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一洲。海岸類型復雜。 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匯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巴厘海灘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面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亞洲有許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 0 0 0 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 4 4.43米。亞洲有世界陸地上最低的窪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於地中海海面3 9 2 米),還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亞洲的許多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主 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伏爾加河(世界最長)(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北部沿 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太平洋的中緯度地區屬
亞洲地形圖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地區屬沙漠和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西伯利亞東部的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攝氏-71度,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
1、南北跨的緯度多,熱量條件相差大。
2、東西跨的經度多,降水條件差異大,
3、地形復雜,地形類形多樣,海拔高差大。
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 和黑龍江)。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礦物資源:亞洲礦物種類多、儲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鐵、錫、鎢、銻、銅、鉛、鋅、錳、鎳、鉬、鎂、鉻、金、銀、岩鹽、硫磺、寶石等。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開發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發展。俄羅斯亞洲部分、中國的東北、朝鮮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廣闊的針葉林地區,蓄積量豐富,珍貴用材樹種很多。中國的華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別豐富,除普通闊葉樹種外,還有棕櫚、蒲葵、杉屬、水杉屬等。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恆定、豐富的植物群落著稱。其主要樹種是龍腦香科,還有樹狀蕨綱、銀杏、蘇鐵等「活化石」。亞洲草原總
太平洋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5%。水力:亞洲各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達26 000億度,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
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盛產鮭、鱒、鱈、鰹、鯖、小黃魚、大黃魚、帶魚、烏賊、沙丁魚、金槍魚、馬鮫魚以及鯨等,著名漁場有舟山群島、台灣島、西沙群島、北海道島、九州島等島嶼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國沿海漁場面積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近1/4。
在古代,亞洲人民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科學發明創造,是造紙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的發源地,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16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相繼侵入,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後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經濟遭到了嚴重摧殘,民族經濟發展緩慢。致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目前,亞洲除日本外,大多數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農業在亞洲各國中占重要地位。稻穀、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馬尼拉麻、柚木、胡椒、黃麻、椰干、茶葉等的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80%--90%以上,原油、魚、大豆 、棉花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30%--40%,錫精礦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60%左右,鎢精礦、花生、芝麻 、煙草、油菜籽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45%,木棉 、蠶絲、椰棗等的產量和牲畜總頭數也居世界前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較先進,手工業正在發展。中國東半部、日本、韓國、爪哇島、斯里蘭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發達。 東南沿海海上運輸發達。廣大內陸地區和沙漠地區以畜力為主。
剩下還有很多,可以到網路上搜索。網址: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洲。其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面積為4400萬平方千米。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2000年人口達36.72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5%。
非洲-歐亞大陸的西部則為歐洲。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土耳其海峽、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0′,北緯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經103°30′,南緯11°7′),西至巴巴角(東經26°3′,北緯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18′,北緯77°43′),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亞歐大陸。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們,把地中海以東的地方稱為「亞細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西面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古代腓尼基語,意為「東方日出之地」,與歐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黃種人約佔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語言分屬於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阿爾泰語系、朝鮮語系、日本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閃米特-含米特語系、印歐語系。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發源地。
亞洲大陸地跨寒、溫、熱三個氣候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影響范圍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亞洲唯一不具備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礦產種類多,儲量大,石油、鐵、錫等儲量居各洲首位;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可開發森林總面積的13%;可開發水力資源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千瓦時,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斯里蘭卡獅子岩量的27%;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
三大人類文明發祥地: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其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因其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大陸海岸線長69900千米。多半島和島嶼。半島總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
亞洲地形的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隆起與凹陷相間,東部有一列縱長的花彩狀島弧。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其中有1/3的地區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平原占總面積的1/4,計1 000多萬平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脈向四方輻射伸延到大陸邊緣。主要有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泰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厄爾布爾士山脈、托羅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在以上主幹山脈之間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側分布著面積廣大的平原,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亞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和山峰(珠穆朗瑪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窪地(棗死海)。亞洲不僅陸上起伏極端,且大陸東緣的弧形列島與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樣表現出起伏極端,列島上的山脈與極深的海溝伴生。亞洲最高峰與鄰近海域最深海溝高低相差約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亞洲湖泊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聞名世界。如亞歐界湖裡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鹹水湖;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窪地;巴爾喀什湖是一個同時存在著淡水和鹹水的內陸湖。
亞洲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長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條,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其次是以額爾齊斯河為源的勒拿河。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內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國家包括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亞洲人口35.13億,世界人口65.67億。人口1億以上的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國東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島、恆河流域、印度半島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達300人以上。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第二是印度。美麗的濟州島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達4400多人,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僅1人多;沙烏地阿拉伯、阿曼等國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亞洲的種族、民族構成非常復雜,尤以南亞為甚。黃種人(又稱蒙古利亞人種)為主要人種。其餘為白種人、棕色人及人種的混合類型。
全洲大小民族、種族共有約1000個,約佔世界民族、種族總數的一半。其中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族,也有人數僅幾百的民族或部族。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亞洲的大陸海岸線綿長而曲折,海岸線長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一洲。海岸類型復雜。 多半島和島嶼,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加里曼丹島為世界第三大島。亞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嶺匯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全洲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地勢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巴厘海灘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脈,最高大的是喜馬拉雅山脈。在各高大山脈之間有許多面積廣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側還分布著廣闊的平原。亞洲有許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 0 0 0 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地帶,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 4 4.43米。亞洲有世界陸地上最低的窪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於地中海海面3 9 2 米),還有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亞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東部邊緣海外圍的島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區。東部沿海島嶼、中亞和西亞北部地震頻繁。亞洲的許多大河發源於中部山地,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內流區主 要分布在亞洲中部和西部。亞洲最長的河流是長江,長6397千米;其次是黃河,長5464千米;湄公河長4500千米。最長的內流河是伏爾加河(世界最長)(3,690公里),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2179千米)。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北部沿 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東部靠太平洋的中緯度地區屬
亞洲地形圖季風氣候,向南過渡到亞熱帶森林氣候。東南亞和南亞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赤道附近多屬熱帶雨林氣候。中亞和西亞大部分地區屬沙漠和草原氣候。西亞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西伯利亞東部的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極端最低氣溫曾達攝氏-71度,是北半球氣溫最低的地方。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
1、南北跨的緯度多,熱量條件相差大。
2、東西跨的經度多,降水條件差異大,
3、地形復雜,地形類形多樣,海拔高差大。
亞洲的島嶼主要集中在東南海面。約有幾萬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320萬平方公里,其中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的大島有6個(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幾內亞島、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本州島)。
亞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匯集最多的大陸,長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條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條(長江、黃河、湄公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 和黑龍江)。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礦物資源:亞洲礦物種類多、儲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鐵、錫、鎢、銻、銅、鉛、鋅、錳、鎳、鉬、鎂、鉻、金、銀、岩鹽、硫磺、寶石等。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開發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發展。俄羅斯亞洲部分、中國的東北、朝鮮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廣闊的針葉林地區,蓄積量豐富,珍貴用材樹種很多。中國的華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別豐富,除普通闊葉樹種外,還有棕櫚、蒲葵、杉屬、水杉屬等。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恆定、豐富的植物群落著稱。其主要樹種是龍腦香科,還有樹狀蕨綱、銀杏、蘇鐵等「活化石」。亞洲草原總
太平洋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5%。水力:亞洲各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達26 000億度,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
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盛產鮭、鱒、鱈、鰹、鯖、小黃魚、大黃魚、帶魚、烏賊、沙丁魚、金槍魚、馬鮫魚以及鯨等,著名漁場有舟山群島、台灣島、西沙群島、北海道島、九州島等島嶼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國沿海漁場面積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近1/4。
在古代,亞洲人民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科學發明創造,是造紙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的發源地,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16世紀以後,西方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相繼侵入,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後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經濟遭到了嚴重摧殘,民族經濟發展緩慢。致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狀態。目前,亞洲除日本外,大多數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農業在亞洲各國中占重要地位。稻穀、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馬尼拉麻、柚木、胡椒、黃麻、椰干、茶葉等的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80%--90%以上,原油、魚、大豆 、棉花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30%--40%,錫精礦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60%左右,鎢精礦、花生、芝麻 、煙草、油菜籽的產量均佔世界總產量的45%,木棉 、蠶絲、椰棗等的產量和牲畜總頭數也居世界前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業和農產品加工業較先進,手工業正在發展。中國東半部、日本、韓國、爪哇島、斯里蘭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發達。 東南沿海海上運輸發達。廣大內陸地區和沙漠地區以畜力為主。
剩下還有很多,可以到網路上搜索。網址:
7. 七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徵
歐洲:
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與我國面積差不多
國家:多經濟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義大利……歐洲共45個國家和地區
人種:白色人種
地理環境:位於東半球,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 ,東與亞洲大陸相連。大多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一小部分為地中海氣候,這里夏天比較涼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較多,比較潮濕。約7.28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
地理集錦
多瑙河——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亞速海——最深處14米,是世界上最淺的海。
埃特納火山——世界有記錄的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
俄羅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07萬平方千米。
梵蒂岡——世界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面積僅0.44平方千米。
摩納哥——人口密度約為16 00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自然資源: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 9 % ( 包括俄羅斯全部) 。佔世界總面積的23 % 。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亞洲:
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
人種:黃色人種
地理環境:亞洲(Asia)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洲。其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傳統上被定義為非洲-亞歐大陸的一部分。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基本特徵是大陸性氣候強烈,季風性氣候典型,氣候類型復雜。在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2000年人口達36.72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5%。
自然資源:
礦物資源:亞洲礦物種類多、儲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鐵、錫、鎢、銻、銅、鉛、鋅、錳、鎳、鉬、鎂、鉻、金、銀、岩鹽、硫磺、寶石等。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總面積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開發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發展。俄羅斯亞洲部分、中國的東北、朝鮮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廣闊的針葉林地區,蓄積量豐富,珍貴用材樹種很多。中國的華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別豐富,除普通闊葉樹種外,還有棕櫚、蒲葵、杉屬、水杉屬等。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恆定、豐富的植物群落著稱。其主要樹種是龍腦香科,還有樹狀蕨綱、銀杏、蘇鐵等「活化石」。亞洲草原總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5%。
水力:亞洲各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達26 000億度,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
海洋漁業: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盛產鮭、鱒、鱈、鰹、鯖、小黃魚、大黃魚、帶魚、烏賊、沙丁魚、金槍魚、馬鮫魚以及鯨等,著名漁場有舟山群島、台灣島、西沙群島、北海道島、九州島等島嶼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國沿海漁場面積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近1/4。
非洲:
面積: 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
人種:黑色人種
自然環境:非洲位於亞洲的西南面。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與歐洲相望,東北角習慣上以蘇伊士運河為非洲和亞洲的分界。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度24分,北緯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度02分,南緯34度51分),西至維德角(西經17度33分、北緯34度45分),北部至吉蘭角(東經9度50分、北緯37度21分)。南北約長8,000公里,東西約長7,403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自然資源:非洲礦物資源豐富,不僅種類豐富,而且儲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銅、金、金剛石、鋁土礦、磷酸鹽、鈮和鈷的儲量在世界上均佔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國,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奈及利亞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估計佔世界總儲量12%左右。銅主要分布在尚比亞與扎伊爾的沙巴區。非洲南部的黃金和金剛石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首位。金主要分布在南非、迦納、辛巴威和扎伊爾,金剛石主要分布在扎伊爾、南非、波札那、迦納、納米比亞等地。此外還有錳、銻、鉻、釩、鈾、鉑、鋰、鐵、錫、石棉等。森林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21%。
北美洲:
面積:2422.8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
人種:白色和黃色人種混居
自然環境:北亞美利加洲,簡稱北美洲(North America)位於西半球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
自然資源: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已經過勘查。主要礦物是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鎳、鈾、鉛、鋅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30%,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產達格拉斯黃杉、巨型金針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紅杉、鐵杉等林木。草原面積佔全洲面積14.5%,約佔世界草原面積的11%。北美洲可開發的水力資源蘊藏量約為24 800萬千瓦,佔世界水利資源蘊藏量的8.9%,已開發的水利資源為5 360萬千瓦,佔世界的34.7%。
北美洲沿海漁場的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20%,西部和加拿大東部的邊緣海區為主要漁場,盛產鮭、鰈、鱈、鯖、鰻、鯡、沙丁、比目、薩門等魚類,在加拿大東部邊緣海區還產鯨。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極熊等。
南美洲:
面積: 約1797萬平方千米
人口: 32 500萬
人種:白色和黃色人種混居
自然環境: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南部,東面是大西洋,西為太平洋。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與南極洲相望。總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含附近島嶼),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里。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
氣候: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像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由於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側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尚未很好勘探,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鉍、銻、銀、硝石、鈹和硫磺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錫、錳、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森林資源:森林面積約92 000萬公頃,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44 000萬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
水力資源:水力蘊藏量估計為46 7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已開 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漁業資源: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鱸、鯔、鯷、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大洋洲:
面積: 89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人口: 2900萬人,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
人種:黑色和白色人種混居
自然環境: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其狹義的范圍是指東部的波利尼西亞、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成為亞非之間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大洋洲有14個獨立國家,其餘十幾個地區尚在美、英、法等國的管轄之下。在地理上劃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六區。
自然資源:
礦物:礦物以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和鳥糞石等較豐富。鎳儲量約4 600萬噸,居各洲前列;鋁土礦儲量46.2億噸,居各洲第二位。
森林與草原:森林面積約占總面積的9%,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產松樹、山毛櫸、棕櫚樹、桉樹、杉樹、白檀木和紅木等多種珍貴木材。草原佔大洋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6%。
水利:水力蘊藏量約為13 500萬千瓦,佔世界水力總蘊藏量的4.9%;已開發水力280萬千瓦,佔世界總開發量的1.8%。估計年可發電2 000億度,約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的2%。
漁業:美拉尼西亞附近海域、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及紐西蘭附近海域為主要漁場,盛產沙丁魚、鱈、鰻、鯖和鯨等。
南極洲:
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
自然環境: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太空中觀看白天的南極洲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南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南極大陸98%的地域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冰蓋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米—2500米,最大厚度為4800米,它的淡水儲量約佔世界總淡水量的90%,在世界總水量中約佔2%。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將升高60米,我國東部的經濟特區將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極洲距離南美洲最近,中間隔著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峽。 距離澳大利亞約有3500公里;距離非洲約有4000公里;與中國北京的距離約有12000公里。
南極洲是由岡瓦納大陸分離解體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橫貫南極山脈 將南極大陸分成東西兩部分。這兩部分在地理和地質上差別很大。南極洲冰山世界東南極洲是一塊很古老的大陸,據科學家推算,已有幾億年的歷史。它的中心位於南極點,從任何海邊到南極點的距離都很遠。 東南極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東南極洲有南極大陸最大的活火山,即位於羅斯島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個噴火口。
西南極洲面積只有東南極洲面積的一半,是個群島,其中有些小島位於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島嶼都被大陸冰蓋所覆蓋。較古老的部分(包 括有瑪麗.伯德地南部、埃爾斯沃思地、羅斯冰架和毛德皇後地)有一由花岡岩和沉積岩組成的山系。該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極半島的中部。西南極洲的北部,即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紀地質時 期的火山運動所造成的。南極洲的最高處——文森山地(5140米)位於西南極洲。
南極洲分布有眾多的淡水和鹹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鹽度極高,每升 湖水含鹽量可達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 水也不結冰。南極洲還有一種表面結冰、湖底 高溫高鹽的湖,如較有名的萬達湖和邦尼湖。 這種湖,表面結著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極少,湖水的含鹽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底水的含鹽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湖水的溫度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氣溫-20℃的環境中,湖底水溫可高達25℃南極洲冰山。
自然資源:礦物 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銅、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 南極洲干谷
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面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蘊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 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里伯斯火山儲有硫磺。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才來到現今的位置。 生物 南極洲腹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裡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植物和一兩種昆蟲。但是,海洋里卻充滿了生機,那裡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綿,大海里還有許許多多叫做磷蝦的微小生物,磷蝦為南極南極洲水下的企鵝
洲眾多的魚類、海鳥、海豹、企鵝以及鯨提供了食物來源。
氣候嚴寒的南極洲,植物難於生長,偶能見到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夏天,企鵝常聚集在沿海一帶,構成有代表性的南極景象。海獸主要有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大陸周圍的海洋,鯨成群,為世界重要的捕鯨區。由於捕殺過甚,鯨的數量大為減少,海豹等海獸也幾乎絕跡。南極附近的海洋中還有極多營養豐富的小磷蝦。南極周圍海洋中還盛產磷蝦,估計年捕獲量可達10.5億噸,可供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 後經植物學家考察,發現南極洲僅有850多種植物,且多數為低等植物,只有3種開花植物屬於高等植物。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種,苔蘚370多種,藻類130多種。植物的品種和數量,不僅不能與其他大陸相比,就是同北極地區相比也相差甚遠。北極地區雖然也是寒風凜冽,最低氣溫在-60℃以下,大部分南極磷蝦地區屬於永久凍土帶,但那裡生長的植物品種及數量都比南極洲多,僅開花植物就有100多種,地衣達2000多種,苔蘚500多種,還有一些南極洲沒有的植物。
在南極大陸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發現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們面北朝著太陽生長。生物 學家在大陸的邊緣及附近的島嶼,已經發現約400種不同的苔蘚植物。在南極洲最溫暖的南設得蘭群島以外和南極半島的北部,也發現了兩種粉紅色的顯花植物。在夏天解凍的池塘里,還發現了200種淡水藻類。在雪地上也有藻類生長。
水資源;南極洲是個巨大的天然「冷庫」,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
根據近30多年在南極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所獲得的資料和依據板塊構造理論對有親緣板塊拼接的結果證實,南極洲存在著豐富的煤、鐵、石油與天然氣。煤資源主要存在於南極橫斷山脈,為二疊紀煤,貯相較淺,煤塊呈凹凸狀。鐵礦貯存於東南極的因德比地到威爾科斯地之間的地區,但是最大的鐵礦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其范圍綿延數十千米 ,此外,南極洲還有金、銀、鉑、鉻、錫、鉛等多種金屬礦藏。
南極洲原是古岡瓦那大陸的核心部分。大約在1.85億年前古岡瓦那大陸先後分裂為非洲南美洲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並相繼與之脫離。大約在1.35億年前非洲南美板塊一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大約在5500萬年前澳洲板塊最後從古岡瓦那大陸上斷裂下來飄然北上,於是只剩下了南極洲。東南極與西南極在地質上截然不同。東南極是一個古老的地盾,距今約30億年。而西南極是由若干板塊組成,在地質年齡上遠比東南極年輕。
8. 七大洲的地理位置
亞洲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 ASIA,陸地面積佔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西亞的分區是本網站創作的) 東亞 : 中國、蒙古國、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汶萊、柬埔寨王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尼西亞共和國、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聯邦、菲律賓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泰王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南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不丹王國、印度共和國、馬爾地夫共和國、尼泊爾、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斯里蘭卡 中亞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西亞 阿拉伯半島 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 西亞低地國 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 西亞山國 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北亞 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東部) 歐美國家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 Near East;將阿拉伯半島、波斯灣沿岸稱為中東 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西伯利亞等地稱為遠東 Far East。大洋洲的范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僅指太平洋三大島群,即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除三大島群外,這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島,共約1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現在一般指廣義而言。大洋洲又稱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人們在南半球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一直通到南極洲的陸地,便取名「澳大利亞」。後來才知道,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之間還隔著遼闊的海洋。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八億。 非洲現有53個獨立國。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非洲是熱帶大陸,氣候高溫、少雨、乾燥。但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甚至四季如春。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frica4.gif 非洲海岸線平直(海岸線還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流入印度共和國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9. 整理七大洲地理概況,包括地圖自然環境,人文環境
即使是作業也不是幾句話能講完的,建議對照地圖,把每個大洲的自然和回人文地理狀況答按照:地形、氣候、河流湖泊、礦產、人口、農業、工業、交通、城市,這樣的順序整理一下吧。這樣做作業也有效果,總之這些基礎知識你早晚是要記住的
10. 七大洲的地理范圍、地形特徵、河流分布、氣候特徵
1、亞洲
地理范圍: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地形:
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緣地區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又有世界最低的窪地死海和遼闊的平原。
河流:
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於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恆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葉尼塞河、勒拿河等。
內流河主要分布於亞洲中西部乾旱地區,有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約旦河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臘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氣候: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主要特徵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
2、非洲
地理范圍: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維德角,北至吉蘭角。
地形:
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稱為「高原大陸」。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脈。
河流:
非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
氣候: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
3、歐洲
地理范圍:
歐洲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地形: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主要平原有東歐平原、中歐平原(波德平原)、西歐平原;地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冰川地形廣布;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河流:
歐洲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奧德河等。此外主要河流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盧瓦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窩瓦河、第聶伯河、烏拉爾河、英國境內的泰晤士河、義大利境內的波河等。
氣候:
歐洲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是世界面積排行第六的大洲,面積為1017萬平方公里。
4、北美洲
地理范圍:
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東北面隔丹麥海峽與歐洲相望,地理位置優越。
大陸東至聖查爾斯角,南至馬里亞托角,西至威爾士王子角,北至布西亞半島的穆奇森角。
地形:
北美洲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為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地。
河流:
北美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88%,其中屬大西洋流域的面積約佔全洲的48%,屬太平洋流域的約佔20%。除聖勞倫斯河外,所有大河都發源於落基山脈。落基山脈以東的河流分別流入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
內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12%,主要分布在美國西部大盆地及格陵蘭島。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長度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為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和格蘭德河等。
氣候:
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
5、南美洲
地理范圍:
南美洲東至布朗庫角,南至弗羅厄德角,西至帕里尼亞斯角,北至加伊納斯角。面積約1784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地形:
南美洲地勢西高東低,也可分為三大地形區:西部為高大山系,東部是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波狀起伏的高原(呈相間交錯分布)。
河流: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以及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
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6、大洋洲
地理范圍:
大洋洲跨南北兩半球,從南緯47°到北緯30°,橫跨東西半球,從東經110°到西經160°,東西距離1萬多千米,南北距離8000多千米
地形:
澳大利亞大陸也可分為三個地形區:東部山地,大分水嶺縱貫南北,海拔約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平緩;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廣闊的高原;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處是埃爾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豐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河流:
大洋洲河流顯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且水量較少,雨季水量暴漲,旱季有時會斷流,大多不利於航行。主要河流有澳大利亞的墨累河及支流達令河和馬蘭比吉河、羅珀河、吉爾伯特河、弗林德斯河、紐西蘭的克魯薩河、曼伯拉莫河等。
氣候:
大洋洲陸地面積不大,但有眾多的島嶼,散布在遼闊的太平洋海域上,南北所跨緯度因而各地氣候差異明顯,類型多樣。
7、南極洲
地理范圍:
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南極點。
地形:
第一,南極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蓋著很厚的冰層,冰層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層下面有各種不同地形,在羅斯海與威德爾海之間有一條低地,把大陸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是高原,西部分布著一系列褶皺山脈。
氣候: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多烈風、降水稀少。南極洲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大陸,幾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
(10)七大洲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七大洲的人文情況為:
1、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 41.6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2、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10.32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
3、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5.28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4、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5、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6、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
7、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