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術中哪個最重要
❶ GIS(地理信息系統)學科的哪門課程最重要或比較重要
我知道!
最主要的三門,地理信息系統概論、遙感概論、地理信息二次開發。
一般來說考研(當然是為了以後好找工作)的話最好的方向是 遙感 和 地理信息軟體開發(這是就現在找工作而言。如果想做專心做研究,就是3S集成,數字地球,虛擬現實、遙感反演)。
你說的C語言和C#是地理信息二次開發高手必須學會的。二次開發入門的話可以用Visual Basic 6.0 + MapObjects 2.X。想成為開發高手進入大的軟體開發公司的話就要用C#語言,開發平台是 Visual Studio 2008 + ESRI ArcObjects 9.X。
如果喜歡遙感的話,數學和數字圖像處理一定要學的相當好,同時,遙感物理也要學好,最好把電磁波也學好。學好遙感的話,可以進中科院遙感所或者進大公司。
這個專業的水很深,想掙到大錢的話,就一口氣把博士給拿下,這樣不論是考公務員,還是當老師,還是進企業,都有優勢。
如果本科畢業的話,勸你轉行干別的!!!
因為你只能幹野外工作或者對著電腦數字化地圖,沒有前途!
❷ 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地理信息技術
地理信息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數字地球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處理、管理的對象是多種地理空間實體數據及其關系,包括空間定位數據、圖形數據、遙感圖像數據、屬性數據等,用於分析和處理在一定地理區域內分布的各種現象和過程,解決復雜的規劃、決策和管理問題。
通過上述的分析和定義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殼是計算機化的技術系統,它又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如數據採集子系統、數據管理子系統、數據處理和分析子系統、圖像處理子系統、數據產品輸出子系統等,這些子系統的優劣、結構直接影響著GIS的硬體平台、功能、效率、數據處理的方式和產品輸出的類型。
2、GIS的操作對象是空間數據,即點、線、面、體這類有三維要素的地理實體。空間數據的最根本特點是每一個數據都按統一的地理坐標進行編碼,實現對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這是GIS區別於其它類型信息系統的根本標志,也是其技術難點之所在。
3、GIS的技術優勢在於它的數據綜合、模擬與分析評價能力,可以得到常規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統難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實現地理空間過程演化的模擬和預測。
4、GIS與測繪學和地理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地測量、工程測量、礦山測量、地籍測量、航空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為GIS中的空間實體提供各種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數;電子速測儀、GPS全球定位技術、解析或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等現代測繪技術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動地獲取空間目標的數字信息產品,為GIS提供豐富和更為實時的信息源,並促使GIS向更高層次發展。地理學是GIS的理論依託。有的學者斷言,「地理信息系統和信息地理學是地理科學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說GIS的興起和發展是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把鑰匙,那麼,信息地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將是打開地理科學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門,必將為地理科學的發展和提高開辟一個嶄新的天地」。GIS被譽為地學的第三代語言——用數字形式來描述空間實體。
遙感
遙感是以航空攝影技術為基礎,在本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開始為航空遙感,自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衛星後,標志著航天遙感時代的開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資源環境、水文、氣象,地質地理等領域,成為一門實用的,先進的空間探測技術。
遙感是利用遙感器從空中來探測地面物體性質的,它根據不同物體對波譜產生不同響應的原理,識別地面上各類地物,具有遙遠感知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飛機、飛船、衛星等飛行物上的遙感器收集地面數據資料,並從中獲取信息,經記錄、傳送、分析和判讀來識別地物。
遙感技術主要特點:
1、可獲取大范圍數據資料。遙感用航攝飛機飛行高度為10km左右,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達910km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范圍的信息。
2、獲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於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
3、獲取信息受條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條件極為惡劣,人類難以到達,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嶺等。採用不受地面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4、獲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據不同的任務,遙感技術可選用不同波段和遙感儀器來獲取信息。例如可採用可見光探測物體,也可採用紫外線,紅外線和微波探測物體。利用不同波段對物體不同的穿透性,還可獲取地物內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層、水的下層,冰層下的水體,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還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全球定位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種結合衛星及通訊發展的技術,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簡稱GPS) 是美國從本世紀70 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 余年,耗資200 億美元,於1994 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陸空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的新一代衛星導航與定位系統。經過近十年我國測繪等部門的使用表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特點,成功地應用於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測量、工程變形測量、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取得了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由三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星座(GPS星座是由24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其中21顆是工作衛星,3顆是備份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 信號接收機。
1、空間部分
GPS的空間部分是由24 顆工作衛星組成,它位於距地表20 200km的上空,均勻分布在6 個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4 顆) ,軌道傾角為55°。此外,還有4 顆有源備份衛星在軌運行。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 顆以上的衛星,並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幾何圖象。這就提供了在時間上連續的全球導航能力。GPS 衛星產生兩組電碼, 一組稱為C/ A 碼( Coarse/ Acquisition Code11023MHz) ;一組稱為P 碼(Procise Code 10123MHz) ,P 碼因頻率較高,不易受干擾,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國軍方管制,並設有密碼,一般民間無法解讀,主要為美國軍方服務。C/ A 碼人為採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後,主要開放給民間使用。
2、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個主控站,5 個全球監測站和3 個地面控制站組成。監測站均配裝有精密的銫鍾和能夠連續測量到所有可見衛星的接受機。監測站將取得的衛星觀測數據,包括電離層和氣象數據,經過初步處理後,傳送到主控站。主控站從各監測站收集跟蹤數據,計算出衛星的軌道和時鍾參數,然後將結果送到3 個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顆衛星運行至上空時,把這些導航數據及主控站指令注入到衛星。這種注入對每顆GPS 衛星每天一次,並在衛星離開注入站作用范圍之前進行最後的注入。如果某地面站發生故障,那麼在衛星中預存的導航信息還可用一段時間,但導航精度會逐漸降低。對於導航定位來說,GPS衛星是一動態已知點。星的位置是依據衛星發射的星歷—描述衛星運動及其軌道的 的參數算得的。每顆GPS衛星所播發的星歷,是由地面監控系統提供的。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否正常 工作,以及衛星是否一直沿著預定軌道運行,都要由地面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地面監控系統 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顆衛星處於同一時間標准—GPS時間系統。這就需要地面站監測各顆衛星的時間,求出鍾差。然後由地面注入站發給衛星,衛星再由導航電文發給用戶設備。 GPS工作衛星的地面監控系統包括一個主控站、三個注入站和五個監測站。
3、用戶設備部分
用戶設備部分即GPS 信號接收機。其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後,即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解調出衛星軌道參數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接收機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進行定位計算,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信息。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 數據的後處理軟體包構成完整的GPS 用戶設備。GPS 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部分。接收機一般採用機內和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源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源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源時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數據丟失。目前各種類型的接受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使用。
全球定位系統具有六大特點:第一,全天候,不受任何天氣的影響;第二,全球覆蓋(高達98%);第三,七維定點定速定時高精度;第四,快速、省時、高效率;第五,應用廣泛、多功能;第六,可移動定位。
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統一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其核心思想是用數字化的手段來處理整個地球的自然和社會活動諸方面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並使普通百姓能夠通過一定方式方便地獲得他們所想了解的有關地球的信息,其特點是嵌入海量地理數據,實現多解析度、三維對地球的描述,即"虛擬地球"。通俗地講,就是用數字的方法將地球、地球上的活動及整個地球環境的時空變化裝入電腦中,實現在網路上的流通,並使之最大限度地為人類的生存、可持續發展和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服務。
嚴格地講,數字地球是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頻網路為紐帶運用海量地球信息對地球進行多解析度、多尺度、多時空和多種類的三維描述,並利用它作為工具來支持和改善人類活動和生活質量。
地理信息技術是個比較有專業針對性的科目類別。
近幾年來在地球物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擴展至:高分辨地震勘探、岩石圈地球物理測量和數據處理、油氣藏描述與油氣藏表徵、復雜油氣田物探、地震波場模擬、基於模型的深度域地震成像、地球物理井間電磁測井及層析成像、水資源與工程環境勘查以及非地震探測、海洋地球物理勘察、復雜油氣田物探石油和地球探測信息分析。
總之前途無量哦。
❸ 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環境中的應用,各種技術的優點是什麼
一、遙感的優越性 :①提高研究工作的 傳統的工作方法 從 ,節省人力、財力,內提高效率。 實地觀容測 面上的分析研究 目標物 收集、 傳輸信息 遙感地面系統 成果 遙感技術 從 研究入手 分析 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 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 、從靜態到 、從過程到 ②遙感信息作為重要的信息源,為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從定性到 的轉化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全球定位系統的優點:提供精密三維坐標(精度、緯度、高度)、速度、時間,具有全能性(海陸空)、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特點。
三、地球信息系統的優點:①城市規劃和管理——利用GIS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工程選址等;②城市基礎設施管理——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電力、自來水、燃氣等部門的工程設計、日常維護、應急搶修等;③城市環境管理——利用GIS進行城市環境規劃,城市環境監測與評價,城市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決策分析等。
❹ 重要的地理信息技術有幾個
地理信息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版數字地球技術。
地理信權息技術的核心是3S技術,但是並不局限於3S技術,還包括虛擬環境,網路GIS等其他技術。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查詢感興趣企業的地理位置、周邊同類型企業的分布情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地理分布等。
❺ 地理信息技術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80%以上的信息與地球上的空間位置有關。GIS的出現是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地理信息系統萌芽於上世紀的60年代。1962年,加拿大的Roger F. Tomlinson提出利用數字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地圖數據,並建議加拿大土地調查局建立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CGIS),以實現專題地圖的疊加、面積量算、自然資源的管理和規劃等;與此同時,美國的Duane F. Marble在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利用數字計算機研製數據處理軟體系統,以支持大規模城市交通研究,並提出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思想。70年代是地理信息系統走向實用的發展期。美國、加拿大、英國、西德、瑞典和日本等國對GIS的研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到1972年CGIS全面投入運行與使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運行型的地理信息系統;在此期間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展了50多個地理信息系統,用於獲取和處理地質、地理、地形和水資源信息;1974年日本國土地理院開始建立數字國土信息系統,存儲、處理和檢索測量數據、航空像片信息、行政區劃、土地利用、地形地質等信息;瑞典在中央、區域和城市三級建立了許多信息系統,如土地測量信息系統、斯德哥爾摩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規劃信息系統等。但由於當時的GIS系統多數運行在小型機上,涉及的計算機軟硬體、外部設備及GIS軟體本身的價格都相當昂貴,限制了GIS的應用范圍。
80年代是GIS的推廣應用階段,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價格迅速下降,特別是工作站和個人計算機的出現與完善,使GIS的應用領域與范圍不斷擴大。GIS與衛星遙感技術相結合,開始用於全球性問題的研究,如全球變化和全球監測、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區評價、厄爾尼諾現象及酸雨、核擴散及核廢料等(李德仁,1994);從土地利用、城市規劃等宏觀管理應用,深入到各個領域解決工程問題,如環境與資源評價、工程選址、設施管理、緊急事件響應等。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代表性的GIS軟體,如ARC/INFO、GENAMAP、SPANS、MAPINPO、ERDAS、Microstation等,其中ARC/INFO已經愈來愈多地為世界各國地質調查部門所採用,並在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礦產資源與環境評價、礦產資源與礦權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90年代為GIS的用戶時代,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建立和數字化信息產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成為了一個產業,投入使用的GIS系統,每2~3年就翻一番,GIS市場的增長也很快。目前,GIS的應用在走向區域化和全球化的同時,己滲透到各行各業,涉及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與此同時,GIS也從單機、二維、封閉向開放、網路(包括Web GIS)、多維的方向發展。
我國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工作始於80年代初。地理信息系統進入發展階段的標志是第七個五年計劃的開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作為政府行為,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開始了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科學研究、應用實驗和工程建設工作。許多部門同時展開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工作。1994年中國GIS協會在北京成立,標志中國GIS行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九五期間,國家將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應用作為重中之重的項目予以支持,1996年,為支持國產GIS軟體的發展,原國家科委開始組織軟體評測,並組織應用示範工程。這一系列的舉措極大的促進了國產GIS軟體的發展與GIS的應用。1998年,國產軟體打破國外軟體的壟斷,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25%。同年,在抽樣調查25個省市19個行業的1000多個單位中,全部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統(秦其明、袁勝元,2001)。地理信息系統在資源調查、評價、管理和監測,在城市的管理、規劃和市政工程、行政管理與空間決策、災害的評估與預測、地籍管理及土地利用,在交通、農業、公安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GIS的應用系統由五個主要部分構成,即硬體、軟體、數據、人員和方法。
❻ 測繪科技獎與地理信息科技獎 哪個含金量大
協會頒發的獎是沒有級別的。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科學技術部批准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設立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獎。
❼ 地理信息技術是什麼
即"3S"技術,包括--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數字地球技術。
地理信版息技術的核心是3S技術,但是並不權局限於3S技術,還包括虛擬環境,網路GIS等其他技術。
現在是地理信息技術與IT其它技術集成的時代:
1、GIS RS GPS=3S
2、GIS 多媒體技術
3、GIS 資料庫技術
4、GIS 辦公自動化技術
5、GIS 移動通信技術
6、GIS Internet技術
可見,地理信息技術的核心是3S技術,但不限於三大技術。
❽ 地理信息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有何區別簡要回答
地理信息技術是主要用於區域地理環境研究的現代技術,主要是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三大類。也就是說地理信息系統是地理信息技術中的一種。另外,地理信息系統是主要用於分析空間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
❾ 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是做什麼的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測繪與地理信息專門人才,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回線,堅持「工學結合,產學答合作、工學交替」,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測繪基礎理論知識和扎實的空間信息技術知識,同時具備熟練應用地理信息軟體、解決具體問題的應用能力。
培養從事測繪、地質、礦山、水利水電、建築、鐵路和公路建設、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關企事業的工程測量、地理信息應用與維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9)地理信息技術中哪個最重要擴展閱讀
就業方向
在地理信息系統企業從事地理空間數據的採集、處理、分析、制圖與建庫工作;在國土資源、房地產部門從事地籍測量與地籍資料庫建設、管理及房地產信息管理工作;
在測繪部門從事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管理階段的各項常規測繪工作;在城鄉規劃、城市建設部門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在農田水利部門從事工程測量和環境監測、土地資源調查與利用等工作;在政府機關從事與空間位置信息有關的信息交流、環境信息管理等工作。
❿ 關於「地理信息技術」
我國的GIS研究工作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以1980年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成立全國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室為標志J.縱觀其發展歷程,也可以歸納為四個階段:
1籌備階段(1978~1980)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加快了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學術與技術交流,此時,地理信息產業被引進中國,但是由於人才、技術、設備、資金等方面的原因,發展GIS條件還不成熟,因此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輿論宣傳,提出倡儀,組建隊伍、組織個別實驗研究等等。
2 起步階段(1980~l985)
從1980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成立全國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室,我國GIS開始步人正式發展階段,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探索和區域性研究,制定了國家地理信息系統規范.截至1985年國家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實驗室成立.幾年間,我國在GIS的理論探索、硬體配置、軟體研製、規范制定、區域實驗研究、局部系統建立、初步應用實驗和技術隊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 發展階段(1985~l995)
這一時期,GIS的研究作為政府行為,正式被列入國家科技公關計劃,開始了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的科學研究、應用實驗和工程建設工作.GIS進人了快速發展時期,全國建立了一批資料庫;開發了一系列空間信息處理和制圖軟體;建立了一些具有分析和應用深度的地理模型和基礎性的專家系統;在全國范圍內出現了一批GIS的專業科研隊伍,建立了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完成了一批綜合性、區域性和專題性的GIS系統.同時出版了有關GIS理論、技術和應用等方面的著作,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全球性GIS的討論和實驗。
4 產業化階段(1996年以後)
「九五」期間(1996~2000),原國家科委將GIS作為獨立課題列入「重中之重」科技攻關計劃,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支持,技術發展速度明顯加快,GIS基礎軟體技術支持得到了全面的加強,出現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版權的國產GIS軟體,如北京超圖公司的SuperMap、武漢吉奧公司的Geogtar、武漢奧發公司的MapGIS、北京大學的Citystar(城市之星)、北大方正的方正智繪等等,我國的GIS產業化模型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