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理環境人文
❶ 江南人文文化源
人文 :
江南地域博大,文化上也有些區別,其中人文江南多指的便是蘇南的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皖南的蕪湖、池州、銅陵、宣城、黃山、馬鞍山,浙北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和寧波以及直轄市上海。有時地處江北的安徽安慶和江蘇揚州也被歸納到江南文化的范疇。從唐宋起所賦予江南的文化,讓江南從一個地理名詞真正變為一個包含著美麗、文氣與富庶,被世人不斷嚮往和憧憬的詞。在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中,江南地區也逐漸取代中原地區,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經濟已經成為全國經濟最重要的核心地位,而如今的長江三角洲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江南不僅素以魚米之鄉、風景秀麗著稱,重文也是江南的傳統之一,這也鑄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江南文化算是一種情義綿長的代表,被廣為傳頌的才子佳人等佳話則是對文化底蘊的另一贊美。白牆青瓦小橋流水式的經典江南建築風格也別有一派恬靜內秀的韻味。咸鮮潤甜的精緻菜餚也可以作為部分江南的一種代表。
❷ 古江南地區的地理環境和現在有什麼區別嗎
區別復就是以前洪水泛濫,地制質災害頻繁,地形改造幅度較大。很多以前的湖泊因泥沙不斷沉積,湖泊面積不斷消失。
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我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和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泰伯開泊瀆、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
❸ 江南水鄉的地理位置及它的自然環境、特點
江南水鄉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版憶江南?」這首詩,總權是把人們的思緒牽到風景如畫的江南。長江以南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江西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區,即江蘇南部和浙北、皖南、贛東北地區,自古就享有人間天堂之美譽。這里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古鎮小城、田園村舍、如詩如畫;古典園林、曲徑迴廊、魅力無窮;吳儂細語、江南絲竹、別有韻味。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蘇州園林,江南古鎮,杭州西湖,黃山
❹ 江南有什麼特點
一、江南文化特點:
1、江南山川秀美氣候溫暖水域眾多,人性普遍較靈秀穎慧,利於藝術。
2、在長期的征服江河海洋的過程中,江南居民又養成剛毅的品性,形成心胸曠放、豪邁勇武的氣質
3、江南文化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徵,社會普遍崇尚文教,重視文化教育。
4、江南文化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的特點
二、地形特點:
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
(4)江南地理環境人文擴展閱讀:
代表城市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揚州、鎮江、湖州、杭州、紹興、嘉興、上海、寧波、蕪湖、宣城、黃山、馬鞍山、池州、銅陵、安慶、九江、上饒、景德鎮等。
氣候條件
江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的區域。雖然歷史上江南區域的氣候也並非一成不變,如有資料顯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發展的突然中斷,實際上是與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發的特大自然洪災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不少良渚文化遺址如吳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層上都普遍覆蓋著一層泥炭層,說明此地曾被洪水覆蓋過。另外,據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書,中國的氣候也有著從暖濕逐步變得冷乾的總趨勢。但總體上,江南區域的氣候變化幅度要較其他區域小。
❺ 中國南方人文地理環境
南方地區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其中熱帶季風氣候為全年高溫。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台灣火燒寮為全國「雨極」,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東部沿海地區夏秋季節受台風影響大。冬季氣溫在0度以上。雷州半島,雲南和台灣南部以及海南在15度以上。雲南,廣東,海南,台灣受寒潮影響小。
南方地區地勢東西差異大,主要位於第二、三級階梯,東部平原、丘陵面積廣大,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平原,河汊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國最大的丘陵,大多有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間分布;南嶺地區岩漿岩分布廣泛;西部以高原、盆地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又被稱為聚寶盆)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雲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區,山間「壩子」是當地主要的耕作區;橫斷山脈和秦嶺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❻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以南,
地理上的江南即廣大長江以南地區,而文化上的江南是指具有溫婉秀麗的特點的地區,文化江南反映了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人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狹義的江南是指以蘇州、杭州為核心的蘇南浙北皖南地區
❼ 江南丘陵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
中國長江以南、南來嶺以源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東丘陵的總稱。也是傳統地理、人文學上的江南地區,包括江西、湖南兩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蘇西南部、浙江西部邊境。低山、丘陵、盆地交錯分布,以湘江、贛江流域為中心。盆地中的白堊系和下第三系紅色地層廣泛出露,形成紅色盆地,這些紅色地層被河流切割成丘陵,則稱為「江南紅色丘陵」,海拔200~600公尺左右。盆地丘陵周圍為海拔1,000~1,500公尺的低山,安徽南部的黃山、九華山,江西東部有懷玉山、雩山,江西、湖南之間有幕阜山、九嶺山、羅霄山、武功山,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
❽ 江蘇的人文 地理環境咋樣
基本概況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和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西北與河南接壤,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海岸線長1000多千米。江蘇,得名於清朝江寧府和蘇州府二府之首字,簡稱「蘇」。省會城市為南京。
江蘇傍江臨海,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萬人。連綿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擁抱著約980萬畝的黃金灘塗。江蘇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在此橫卧,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江蘇歷史悠久。這里是中國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數十萬年前南京一帶就已經是人類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公元3-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有所謂「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說法,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公元14-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繅絲、紡織、麵粉、採煤等近代工業, 在無錫、南通、蘇州、常州、徐州等地陸續興起。此後,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一直名列前茅。
江蘇人文薈萃。以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這里還產生過眾多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如書畫家顧愷之、龔開、米芾、唐寅、邊壽民、鄭板橋、龔賢,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現代散文家朱自清、詩人柳亞子、當代作家蘇童、黃蓓佳、范小青、畢飛宇。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劉田依(劉田一)、徐悲鴻、劉海粟、陳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亞明、言恭達、湯永、宋文治、傅抱石、錢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劉繼青、肖嫻為代表的書畫藝術大師享譽世界;源於江蘇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崑曲更有「百戲之本」的稱譽;蘇州刺綉、南京雲錦、無錫惠山泥人、淮陰剪紙年畫、揚州漆器玉器、南通風箏、宜興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工藝精品。
江蘇省正式建制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江南省析分為江蘇,安徽兩省>,自1983年起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現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揚州、鎮江、連雲港、徐州、鹽城、淮安、泰州、宿遷13個省轄市,下轄52個縣和縣級市,54個市轄區。
❾ 蘇南蘇北地理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介紹,不是百度百科上的啊,謝謝!
蘇錫常之地為吳文化區,徐連之地為漢文化區,鎮江不知,南京文化較為雜亂,為諸文化合雜之地,蘇北鹽城淮安合泰州揚州又屬江淮文化區,又稱淮揚文化,諸如中國六大菜系之淮揚菜,而南京由於大多蘇北人的遷移之故,再加上南京也有江北之地,故淮揚特徵濃重.
江蘇江南地方與蘇北之揚州又是經典的江南文化之區.
江南文化以小橋流水,風流才子佳人為主要意形特徵.江南文化概念源於隨唐,發展宋,明清時為之最.
隋唐時以江都和揚州為主,時揚州為中國四大都會之一,至宋時,由於宋室南遷,才造就了浙江杭州加入江南的行列.明時,太湖流域的繁榮成就了江南文化的發展,才子佳人更成為就一時期的特點.明四家,秦淮烈女亦功老不小.清時的揚州八怪,瘦西湖的風情萬鍾,讓揚州再次聲名舉起.
江北淮安與揚州,包括鹽城通泰,本為淮揚文化之發源地,與江南一樣,歷來是國家財稅的主要來源地.特別是鹽稅的收益.漢時的七國之亂,晉時的八王之變,諸國之所以能與中央一較高下,淮揚財稅的支持可見一般.由於揚州府的江南特徵.淮安地方似乎更多承擔了淮揚文化的重任.兩方隔閡較為嚴重.如淮劇的延生則將揚州排除在外.揚州通泰人的蘇中情結,使得原來淮揚文明有撕烈之憂.
漢楚文化主要在徐州,這也是徐州的城市名片.漢兵馬俑也是佐證,楚漢名人故里也大多在徐州.徐州位居五省交際之地,也是本地區的惟一集文化交通經濟人口為一體的大城市.然不知何故,嘴上叫得很歷害,又是打造這個,又是打造那個.但經濟卻難以成為江蘇一極,隨自命淮海經濟區的領袖,經濟確有被鹽城超越的危險.
鹽城,江蘇最大的地方,但城市確並不算大,比之徐州,難以相較,但經濟卻使得徐州有點害怕.屬於淮揚文化區的鹽城,淮劇是鹽城的首發,包括淮劇能夠在上海占劇一席之地,也多為鹽城人的功勞.且戲劇界之最高獎,不乏鹽城淮劇人.鹽城,顧名思義為鹽之城,中國海鹽文化的代表.有中國海鹽博物館.鹽城的生態是江蘇最大的資源.奇怪的是鹽城有一些可貴的標志資源.鹽城有國花牡丹(枯枝牡丹),國鳥丹頂鶴,有傳說中的四不象,東方神鹿糜鹿.有趣的是常看到洛陽和山東荷澤說自己是牡丹之城.而擁有牡丹一絕枯枝牡丹的鹽城確少而入境.黑龍江齊齊哈爾以丹頂鶴為城標,並因此,而顯露一翻,而鹽城確少而入境,而神鹿糜鹿曾一時從中國絕跡,整個中國也鹽城是最多的了.此三寶如下確未能帶給鹽城多大經濟文化效益,實為可惜.
❿ 江南的地理環境
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江南地域廣闊,狹義多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南岸等地區。其中包括江蘇長江以南地區,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上海市,浙江省錢塘江以北地區。
廣義的江南包括了上海、江西、湖南、浙江全境,以及江蘇、安徽、湖北、上海三省一市長江以南地區。與唐代的江南道相比,少了涉及貴州省的部分。福建北部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廣義的江南面積博大,地貌多樣,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這與氣象學中的江南范圍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四大名樓都處在大江南的范圍。該區域囊括了著名的三山三江三湖——黃山錢塘江與太湖、廬山贛江與鄱陽湖、衡山湘江與洞庭湖,這三處山江湖流域分別是吳文化、贛鄱文化、湖湘文化的發祥地。 大江南的定義始於古代的區劃(江南道),也常有文學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是寫在長沙的事。天氣預報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為廣義江南地帶。
從元代開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詞還有被用於行政區劃,清初時期江南省,即今江蘇、安徽和上海市的統稱江南,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江寧、杭州、嘉興、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時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明清時期江西省境內的饒州府、九江府、南昌府 和安徽省境內的池州府、太平府、寧國府、徽州府等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江南地區。 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丘陵;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陽湖和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泰伯開泊瀆、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
在這樣的氣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著和北方顯著的不同。古人是這樣去描繪的: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最傑出的寫景小品之一,其對自富陽至桐廬的自然風光的描寫,頗能反映出江南自然風光的秀美: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陶宏景《答謝中書書》更是將江南地區譽為「欲界之仙都」,其文字同樣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世說新語·言語篇》亦載:「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而到了唐代,隨著江南經濟文化的發展,文人游歷江南者進一步增多,詩歌中對江南山水風物發表現就更為充分了:
楊柳閶門外,悠悠水岸斜。乘船向山寺,著屐到人家。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江天詩境好,回日莫令賒。(張籍《送從弟戴玄往蘇州》)
顧渚山邊郡,溪將罨畫通。遠看城郭里,全在水雲中。(鄭谷《寄獻湖州從叔員外》)
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無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杜牧《潤州二首》之一)
而近代汪辟疆先生則認為:「江浙皆《禹貢》揚州之域,所謂天下財富奧區也。其地形,蘇則有南北之殊,而皆瀕海貫江,山水平遠,湖沼縈回;浙則山水清幽,鄰贛閩者,亦復深秀。」 以上所引文字充分展示出了江南山水特有的清曠靈秀之美。
江南丘陵
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和天目山以西、雪峰山以東,包括中國湘、贛兩省南部和浙西、皖南地區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總稱江南丘陵。介於北緯25°~31°,東經110°~120°,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
中生代以來南部抬升,北部斷裂沉陷,形成向北傾斜的地勢。主要部分可視為湘贛兩省毗連的大窪地,東南西三面均有山地盤踞,地表徑流分別通過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和鄱江、信江、撫河、贛江、修水等河流注入洞庭湖和鄱陽湖,然後北入長江。東北部浙皖邊區的山地丘陵與浙贛交界的山地丘陵相連,成為長江和浙閩獨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嶺。區內許多中山和低山均為東北—南西向排列,新華夏構造體系清晰。山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局部可達1500~2000米。主要山脈有:湘贛交界的幕阜山脈、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和諸廣山,浙西的天目山、仙霞嶺,閩贛界上的武夷山脈和皖南的黃山等。其中廬山、衡山、黃山、九華山、天目山和井岡山等均為著名旅遊勝地。
金衢盆地
金衢盆地是浙江省為數不多的盆地、平原地形,包括金華、衢州兩大地級市,自古以來為富庶之地,擁有「浙江聚寶盆」之美譽。為錢塘江發源地,河水清澈,為浙江人民的母親河。 全國一級氣象地理區劃分說明:
江南地區:長江至南嶺間所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南部)、江蘇、上海、和福建北部(從南嶺向東延伸)等地。
全國二級氣象地理區劃分說明:
江南地區:南北向基本浙贛和湘黔兩條鐵路線為界分為南部和北部,東西向基本以江西省東北部與浙江交界的南北延伸線和江西與湖南交界線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樣,江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的區域。雖然歷史上江南區域的氣候也並非一成不變,如有資料顯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發展的突然中斷,實際上是與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發的特大自然洪災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不少良渚文化遺址如吳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層上都普遍覆蓋著一層泥炭層,說明此地曾被洪水覆蓋過。另外,據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書,中國的氣候也有著從暖濕逐步變得冷乾的總趨勢。但總體上,江南區域的氣候變化幅度要較其他區域小。黃今言主編的《秦漢江南經濟述略》一書認為秦漢時期江南的氣候條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氣溫高,日平均溫度大於0℃的農耕期、大於5℃的生長期、大於10℃的植物活躍生長期、大於15℃的喜溫作物水稻的適宜生長期長;二是降水豐富,長江、錢塘江以北的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1600毫米,長江丘陵地區大於1600毫米,為各種作物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且雨熱同季。秦漢之後的江南地區,雖然在具體的氣候指數上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的特點變化並不大。相比北方的乾冷,嶺南的濕熱,人體在江南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是非常舒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