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
⑴ 印度人文,自然地理分別概括
1、世來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世自界文明古國,人口11.3億,居世界第二位.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百力.因此,印度政府推選計劃生育政策.
2、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印度自推行「綠色革命」以來,糧食不僅能夠自給,而且還有度一定的余糧可供出口.主要家產品為水稻和小麥,水稻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及沿海平原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及德干高原西北部.
自然地理
1、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ºN——30º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2、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4、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一年回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答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盤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⑵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表現 陸地環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而是作為整體一部分發展變化著的。在景觀上它們總是力求保持協調一致,與環境的總體特徵相統一。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境的改變,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首先,地理環境中這一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這一要素的變化影響到另外要素的變化。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及信風帶控制的大陸中心和大陸西岸,由於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因此,氣候極其乾燥。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淺或全無,物理風化強烈,風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礫漠,植被稀疏,動物則因食物不足而相當貧乏。以上各要素之間是一環扣一環,一個要素影響另外的要素。當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時,其它要素因受其影響,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如人類在沙漠地區引水灌溉,改變水這個要素,就會使其它因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沙漠中的綠洲。 又如,在赤道兩側,一般是熱帶雨林地區,但在赤道兩側的安第斯山脈和東非高原,由於地形這個要素發生了變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個地理環境也發生變化。安第斯山脈地理環境呈垂直分布,而東非高原則屬熱帶草原景觀。另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原因和結果經常交換位置。如赤道兩側低平地區,由於全年高溫多雨,因而生長茂密的熱帶雨林,地面發育著磚紅壤,森林內生活著多種動物,在這里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是原因,茂密的熱帶雨林等是結果。但在某些熱帶雨林地區,由於人為的濫伐,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反過來也會影響氣候、土壤、動物等,使整個地理環境發生變化,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顯然,在這里植被的變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變化卻成了結果。 其次,地理環境中,這一部分會影響到另外的部分,這一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另外部分的變化。如北美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的西風帶,歐洲位於亞歐大陸的西側,北美洲位於兩大洋之間,但歐洲氣候海洋性顯著,而北美洲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北美西部高山高原地區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濕西風深入內地,使太平洋的影響僅局限於太平洋沿岸一帶,而對東部廣大地區的影響則很小,完全不可能同大西洋對歐洲氣候的影響相比。由於氣候不同,導致兩洲地理環境差異顯著,這說明北美高山高原地區對整個北美地理環境特徵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 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地理環境不同:東部蓋亞那高原及奧里諾科平原為熱帶草原地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雨林區;東部亞馬孫平原為熱帶雨林區,同緯度西側為熱帶草原及熱帶荒漠區;南緯40°以南,西側為溫帶森林區,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則為溫帶半荒漠及荒漠區。顯然,安第斯山脈對南美東、西部地理環境的分異起著重要作用。即安第斯山脈這部分影響了它東西兩側的部分。再如,在地質史上存在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大量地表水以冰層的形式被固結在陸地上,由此引起海平面下降,大陸架露出海面,結果使陸地面積擴大,輪廓發生變化,陸上動植物分布也發生變化。同時,海平面下降還引起流入海洋的河流侵蝕基準面下降,河流下蝕作用加強,河谷下切更深,陸地地形分割劇烈;間冰期,固結在大陸上的冰層消融返回海洋,海平面上升並淹沒了大陸架,陸地面積縮校同時,海平面上升,提高了陸地河流的侵蝕基準面,河流下切力減弱,陸地地形分割也不厲害。 以上表明大陸部分冰川的伸展與退縮,影響范圍擴及全球。在這里,顯然冰川的擴大與收縮是原因,其影響是結果,但另一方面,冰川的伸縮又是許多原因造成的。這里,同樣也可以看出地理環境各要素及各部分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互換位置的。 再次,全球大小各級自然綜合體內部,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整體的制約。自然綜合體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其內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單獨改變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難的。當然,在人類強有力的影響下,地理環境也會發生局部的變化,如由於人工灌溉、沙漠地區可以出現局部綠洲;由於人為濫伐,熱帶雨林可以局部出現草原及半荒漠景觀,但一旦人類的影響停止,讓其自然發展,只要大氣環流形勢不變,最終地理環境仍然要恢復它原來的面貌。這表明任何一個要素和部分的發展變化都要受到地理環境整體的制約。 以上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內部聯系密切、具有相對一致性,外部具有獨特性的整體。其中部分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體,反之,整體也制約著部分要素的發展變化。
⑶ 跪求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歐洲【概況】名稱 歐羅巴洲,簡稱歐洲。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亞洲的西面。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亞洲分界,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范圍: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東經66°10′,北緯67°46′),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36′,北緯36°00′),西至羅卡角(西經9°31′,北緯38°47′),北至諾爾辰角(東經27°42′,北緯71°08′)。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地理區域:歐洲有44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南歐指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包括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大西洋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北歐指歐洲北部的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 【居民】 人口 7.2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人口分布相對均勻。絕大多數國家人口密度為50人/平方千米,僅北歐地區相對稀疏。民族: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在各大洲中,種族構成相對比較單一。全洲大約有70個民族,絕大多數民族的人口均達到一定數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較為少見。多數國家的民族構成也較單一。民族構成較復雜的國家有俄羅斯、瑞士等。語言:歐洲各國語種很多,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宗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自然環境】海岸線 大陸海岸線長37 900萬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多半島、島嶼和港灣。半島和島嶼的總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1/3(其中半島面積約24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面積的24%;島嶼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7%)。此外還有許多深入大陸的內海和海灣。地形:歐洲地形總特點是以平原為主,冰川地貌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其中海拔在500? 000米的僅佔15%,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山僅占約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東至烏拉爾山,綿延數千里,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地勢比較平緩,沿岸多深入內陸、兩岸陡峭的峽灣。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氣候:歐洲絕大部分地區氣候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徵。大陸南北跨緯度35°,包括附屬島嶼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島嶼屬寒帶、南歐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外,幾乎全部都在溫帶。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歐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過700千米,而東部距海洋最遠的地方可達1 600千米,因此歐洲從西向東由海洋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又由於平原遼闊,從浩瀚的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能無阻地深入內陸,濕潤的空氣調節了氣溫,北大西洋暖流使整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地區更為溫暖。最冷月廣大地區在0?16℃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多在8?4℃之間。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況是由於距大西洋的遠近和盛行風向的不同而有差別。你好近大西洋的向風坡,年平均降水量達1 000毫米以上,廣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000毫米之間,南歐三大半島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約佔全年降水的30?0%。水系:歐洲河網比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豐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間有運河連接。外流區域約佔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羅的海)流域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68%;流入北冰洋的約佔12.5%;內流區域約佔19.5%,大多注入裏海。主要河流是伏爾加河、多瑙河、烏拉爾河、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訥河、泰晤士河等。歐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奧爾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歐洲湖泊眾多,且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但分布很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爾卑斯山地區。歐洲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阿爾卑斯山麓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磧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自然資源】礦物 歐洲的地質勘探進行較早,大部分地區已勘查。目前,石油的探明儲量約124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約37萬億立方米(多集中在原蘇聯,其次在荷蘭、英國和德國);硬煤探明儲量4.7萬億噸(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和捷克之間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煤田、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皆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鉀鹽儲量約640億噸(多集中在原蘇聯、德國);鐵礦儲量3 400億噸(主要集中在原蘇聯、法國、瑞典、英國和德國);銅礦金屬儲量約7 100萬噸(其中50%以上集中在原蘇聯,其次分布在波蘭);鉻礦儲量約3.5億噸。褐煤、鉛、鋅、汞、硫磺也較豐富。阿爾巴尼亞盛產瀝青,世界馳名。森林與草原:歐洲森林面積達8.74億公頃,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其中以原蘇聯森林面積最廣大。草原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15%。水利: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為18 000億度,約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的18%。海洋漁業:歐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32%。盛產鯖、鯷、鱈、鮭、鰻、沙丁魚和金槍魚等。著名漁場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歐洲捕魚量約佔世界30%,捕魚量最多的國家為俄羅斯和挪威,其次為西班牙、丹麥、英國和冰島等。【經濟簡況】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於世界較領先地位。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其中北歐、西歐和中歐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南歐一些國家經濟水平相對較低。 工業 歐洲煤、鐵開采量佔世界總開采量的30%以上,汞、鉀鹽均佔60%以上,其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機械、化學、食品。汽車、船舶、飛機、發電設備、農機、電子器材等產量佔世界40?0%,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生產規模巨大。此外瑞士的鍾表和精密儀器、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重型機器、德國的光學儀器、西班牙的造船、瑞典的造船和礦山機械等在國際上素有盛譽。農業:歐洲農業為次要生產部門。農牧結合和集約化水平高為重要特點。主要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亞麻等,小麥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50%,大麥、燕麥約佔60%以上。園藝業發達,主產葡萄和蘋果。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歐洲已形成了龐大的綜合運輸網路,各種運輸方式高度發展,鐵路、公路、海運、航空等都非常發達。運輸業居世界各洲之首位。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rydizaggth1282161774
2013/2/28 4:41:23
⑷ 從某一個方面論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怎麼寫啊!
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
組成環境版的各個要素,總是力求整體的權一致性
某一要素發生變化,會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體發生相應改變 1、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水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生產功能:指自然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的實現主要依賴於光合作用,屬於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
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功能,需要依靠多個地理要素共同完成,即單一地理要素不具備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4、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⑸ 印度的地理位置特點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5)印度東部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擴展閱讀: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不含焦煤),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
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
⑹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並舉例說明
(1)自然地理環來境主要由地貌、源氣候、水文、生物、土壤五要素組成,各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他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組成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8分)
(2)舉例: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及來自內陸的信風控制,氣候極其乾燥(氣候)。由於水分不足,地表徑流很少或全無(水文),風化作用強烈,形成大片沙漠(地貌、土壤),動植物極少(生物)。(12分)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⑺ 簡述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思想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簡單來講,自然地抄理環境的整體性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之間,經過長期不休止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自然地理綜合整體(自然地理系統),系統中任何一種的成分或環節的變化,都將影響到其它成分甚至整個系統的變化。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想經歷了三個階段,即:
(1)自然綜合體學說階段,其特點是從要素具有相互聯系來認識整體性;
(2)地理系統學說階段,特點是從地理環境的結構和功能來認識整體性;
(3)耗散結構理論階段,特點是從地理環境是一個非平衡有序開放系統的角度來認識系統的整體性。
⑻ 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徵、氣候特點)
位置:(1)大部分位於北緯10度---北緯30度之間,主要位於熱帶(2)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版北,東瀕孟加拉灣,西瀕阿權拉伯海
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一年分三季
⑼ 地理:什麼是環境整體性原理詳細解釋,舉例!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1.組成陸地環境各要素(氣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2.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表現:
⑴、地理環境各要素與環境總體特徵協調一致
⑵、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制約,牽一發而動全身。
⑶、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一個區域的變化會影響到其他區域。
[承轉] 地理環境整體性是地球各圈層間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圈層相互作用主要是通過圈層間的能量交換和物質運動來實現的。其中,能量是維持地表系統正常運行的動力,也是岩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的橋梁和紐帶。
舉例
1、(正常年份,由於東南信風吹拂,赤道太平洋表層海水向西流動,秘魯沿岸海區上升流強烈,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形成著名的秘魯漁場)
[歸納] 秘魯漁場的形成?
秘魯漁場的形成反映出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生物、水文、氣候)之間的密切聯系,與環境總體特徵協調一致,它們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發展變化著。
2、 厄爾尼諾現象對當地地理環境有何影響?
(反常年份,東南信風減弱,赤道表層海水由西向東倒流,秘魯附近海區上升流減弱,營養物質減少,魚類大量死亡,數以萬計的海鳥因失去食物而餓死。與此同時,秘魯沿岸荒漠地帶暴雨成災、洪水泛濫。
[歸納] 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3、 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其它地區的地理環境有何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世界許多地區都會出現氣候異常,甚至發生自然災害。如赤道西太平洋沿岸的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出現乾旱少雨等。我國的氣候與厄爾尼諾現象也有關系)
[歸納] 地理環境整體性還體現在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一個區域的變化會影響到其他區域。
⑽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主要表現在哪些
自然各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自然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綠地自然地理環境旅遊統一的演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