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皮納圖博火山地理位置

皮納圖博火山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3-13 03:38:05

① 皮納圖博山位於哪個火山地震帶上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1991年6月15日的爆炸式大噴發是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噴出了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火山噴發使山峰的高度大約降低了300米,並向平流層中噴射了兩千萬噸二氧化硫,進入平流層的二氧化硫減少了地球上的10%的陽光,結果導致了地球進入了兩年的火山冬天。

② 皮納圖博火山的介紹

皮納圖博火山(Pinatubo)位於菲律賓呂宋島,東經120.35°,北緯15.13°,海拔1486米。1991年6月15日的爆炸式大噴發是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噴出了大量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火山噴發使山峰的高度大約降低了300米,並向平流層中噴射了兩千萬噸二氧化硫,進入平流層的二氧化硫減少了地球上的10%的陽光,結果導致了地球進入了兩年的火山冬天。

③ 哪一年皮納圖博火山發生大爆發

坐落於菲律賓呂宋島的皮納圖博火山,海拔為1486米。在1991年前,該火山並不出名,因為在當地,沒有人經歷過火山噴發,所以也沒有發現關於該火山噴發的歷史紀錄。直到1991年6月15日,這座不為人注意的火山爆發了,它的爆炸式大噴發是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火山噴發使山峰的高度大約降低了300米。

呂宋島火山

④ 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前進行了哪些監測

1991年4月2日,皮納圖博火山這座長時間不被人注意的休眠火山終於爆發了。它首先發生了蒸汽爆發,向人們暗示了一場災難的到來。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接到報告後,開始對皮納圖博火山進行地震和光學觀測。但觀測不為順利的是,因為這是人們首次對皮納圖博火山進行監測,沒有先前的地震活動背景資料,所以很難區分正常地震活動和異常地震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震群頻繁出現,蒸汽不斷噴發時,人們確認並相信了事態的嚴重性。於是在菲律賓火山專家的邀請下,4月23日,3名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加入了皮納圖博火山監測的隊伍,他們帶去了先進的儀器,檢測活動進入正式狀態。

⑤ 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的爆發造成了哪些影響

此次火山噴發使得皮納圖博火山頂端被削去了約250米,形成了一個直徑約2.4千米的新塌陷破火山口。堆積的火山灰厚度達約5厘米,覆蓋方圓約3884平方千米的區域,造成大部分農作物慘遭掩埋,房頂則披上一層厚厚的塵衣。究其原因,是台風帶來的降雨增加了火山灰的重量,台風和山頂倒塌造成的地震最終讓屋頂崩塌。在成功的預報下,統計大約有350人死於這場災難,而死亡的真正原因是房屋倒塌。

⑥ 世界四大火山帶分布在哪

1.環太平洋火山帶
環太平洋火山帶,南起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脈,轉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向西南延續的是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群島,全長4萬余公里,呈一向南開口的環形構造系。環太平洋火山帶也稱環太平洋火環,有活火山512座,其中南美洲笠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的30餘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為加勒比海地區,沿太平洋沿岸分布著著名的火山有奇里基火山、伊拉蘇火山、聖阿納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北美洲有活火山90餘座,著名的有聖海倫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爾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島上最著名的是卡特邁火山和伊利亞姆納火山。在堪察加半島上有經常活動的克留契夫火山,向擊千島群島和日本列島山島弧,著名火山分布在日本列島,如淺間山、岩手山、十勝岳、阿蘇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噴發的活火山。琉球群島至台灣島有眾多的火山島嶼,如赤尾嶼、釣魚島、彭佳嶼、澎湖島、七星岩、蘭嶼和火燒島等,都是新代以來形成的火山島。火山活動最活躍的可算菲律賓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納圖博火山、塔勻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發生過多次噴發。
環太平洋帶,火山活動頻繁,據歷史資料記載全球現代噴發的火山這里佔80%,主要發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島、日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被稱為火山之國,南部包括蘇門答臘。爪哇諸島構成的弧-海溝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這里僅1966-1970年5年間,就有22座火山噴發,此外海底火山噴發也經常發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島嶼出露海面。
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岩漿噴發的產物,形成了鈣鹼性系列的岩石,最常見的火山岩類型是安山岩,距海溝軸150-300公里的陸地內,安山岩平行於海溝呈弧形分布,即成所謂的安山岩線。另一特點是,自海溝向陸地方向岩石有明顯的水平分帶性,一般隨與海溝距離的增大,依次分布為拉斑系列岩石、鈣鹼性系列岩石和鹼性系列的岩石。這里的火山多為中心式噴發,火山爆發強度較大,如果發生在人口稠密區,則往往造成嚴重的火山災害。
2.大洋中脊火山帶
大洋中脊也稱大洋裂谷,它在全球呈W形展布,從北極盆穿過冰島,到南大西洋,這一段是等分了大西洋殼,並和兩岸海岸線平行。向南繞非洲的南端轉向NE與印度洋中脊相接。印度洋中脊向北延伸到非洲大陸北端與東非裂谷相接。向南繞澳大利亞東去,與太平洋中脊南端相邊,太平洋中脊偏向太平洋東部,向北延促又進入北極區海域,整個大洋中脊構成了W形圖案,成為全球性的大洋裂谷,總長8萬余公里。大洋裂谷中部多為隆起的海嶺,比兩側海原高出2-3公里,故稱其為大洋中脊,在海嶺中央又多有寬20-30公里,深1-2公里的地塹,所以又稱其為大洋裂谷。大洋內的火山就集中分布在大洋裂谷帶上,人們稱其為大洋中脊火山帶。根據洋底岩石年齡測定,說明大洋裂谷形成較早,但張裂擴大和激烈活動是在中生代到新生代,尤其第四紀以來更為活躍,突出表現在火山活動上。
大洋中脊火山帶火山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多集中於大西洋裂谷,北起格陵蘭島,經冰島、亞速爾群島至維德角群島,該段長達萬余公里,海嶺由玄武岩組成,是沿大洋裂谷火山噴發的產物。由於火山多為海底噴發,不易被人們發現,據有關資料記載,大西洋中脊僅有60餘座活火山。冰島位於大西洋中脊,冰島上的火山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島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0餘座,人們稱其為火山島。據地質學家S、Thorarinsson(1960)統計,在近1000a內,大約發生了200多次火山噴發,平均5a噴發一次。著名的活火山有海克拉火山,從1104年以來有過20多次大的噴發。拉基火山於1783年的一次噴發為人們所目睹,從25公里長的裂縫里溢出的熔岩達12公里以上,熔岩流覆蓋面積約565平方公里,熔岩流長達70多公里,造成了重大災害。1963年在冰島南部海域火山噴發,這次噴發一直延續到1967年,產生了一個新的島嶼-蘇特塞火山島,高出海面約150m,面積2.8平方公里。6a之後,在該島東北32公里處的維斯特曼群島的海邁島火山又有一次較大的噴發。這些火山的噴發,反映了在大西洋裂谷火山噴發的特點。
在太平洋中脊,於南緯6-14的太平洋東隆的軸部,新生代以來的裂隙噴發,形成了寬40-60公里,長800公里的玄武岩台地,發現的活火山僅有14座,其活動強度與頻度都不如大西洋裂谷火山帶。
印度洋,據查有三列走向近SN的海底山脈,即海嶺,僅有部分火山出露海面而成火山島嶼,如塞席爾群島和馬爾克林群島,它們都是現代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
在大洋中脊以外,僅有一些零散火山分布,它們是以火山島嶼的形式出現,如太平洋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有夏威夷群島,即通常所說的夏威夷一中途島的火山鏈,有關島、塞班島、提尼安島、貝勞群島、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及薩摩亞群島等。在大西洋,如聖赫勒拿島、阿森松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也都是一些火山島,南極洲的羅斯海中的埃里伯斯火山也屬該種類型。這些火山島嶼都由玄武岩構成,與大洋裂谷帶內的火山岩基本相同。
3.東非裂谷火山帶
東非裂谷是大陸最大裂谷帶,分為兩支: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中部,至紅海北端,長約5800公里,再往北與西亞的約旦河谷相接;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喀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阿爾伯特湖,至阿伯特尼羅河谷,長約1700公里。裂谷帶一般深達1000-2000m,寬30-300公里,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如衣索比亞高原東側大裂谷帶中的阿薩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0m,是非洲陸地上的最低點。
自中生代裂谷形成以來,火山活動頻繁,尤其晚新生代以來更為盛行,據統計,非洲有活火山30餘座,多分布在裂谷的斷裂附近,有的也分布在裂谷邊緣百公里以外,如肯亞山、乞力馬扎羅山和埃爾貢山,它們的噴發同裂谷活動也密切相關。東非裂谷火山帶火山噴發類型有兩種,一種是裂隙式噴發,主要發生在衣索比亞裂谷系兩側,形成了玄武岩熔岩高原(台地),占衣索比亞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二,熔岩厚達4000m,它是30-50萬a以來上百次玄武岩漿沿裂隙溢流形成的。在肯亞西北部,也形成了厚達1000m的熔岩台地,其形成時間晚於衣索比亞的熔岩台地,大約形成於14-23萬a間,在更晚些時候形成的是響岩,在11-13萬a間形成了長達300公里的響岩熔岩台地。第二種是中心式噴發,多分布在裂谷帶的邊緣,主要的活火山有扎伊爾的尼拉貢戈山、尼亞馬拉基拉山、肯亞的特列基火山、莫三比克的蘭埃山和衣索比亞的埃特爾火山等。有的火山噴發只生成了爆裂火口,或成火口窪地,或是火口湖,如恩戈羅恩戈羅(坦桑)火口窪地直徑達19公里,面積304平方公里。
現代火山活動中心集中在三個地區,一是烏干達-盧安達-扎伊爾邊界的西裂谷系,自1912-1977年就有過13次火山噴發,尼拉貢戈火山至今仍在活動;二是衣索比亞阿費爾(阿曼)坳陷的埃爾塔火山和阿夫代拉火山,自1960-1977年曾發生過多次噴發;三是坦尚尼亞納特龍(坦桑)湖南部的格高雷(Grgory)裂谷上的倫蓋(坦桑)火山,自1954到1966年曾有過多次噴發,噴出岩為碳酸鹽岩類,有較高含量的碳酸鈉,為世界所罕見。位於肯尼圖爾卡納湖南端的特雷基火山在80-90年代間也曾多次噴發。現代火山活動區,溫泉廣泛發育,火山噴氣活動明顯,多為水蒸氣和含硫氣體,這是火山現今的活動跡象。
4.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
該火山帶分布於橫貫歐亞的緯向構造帶內,西起比利牛斯島,經阿爾卑斯山脈至喜馬拉雅山,全長10餘萬公里。這一緯向構造帶是南北擠壓形成的緯向褶皺隆起帶,主要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在該帶火山分布不均勻,緯向構造帶的西段,由於南北擠壓力的作用,在形成緯向構造隆起帶的同時,形成了經向張裂和裂谷帶,如其南側的縱貫南北的東非裂谷系,順兩構造帶過渡段,因斷陷而形成了內陸海-地中海、紅海和亞丁灣等,這里的火山活動也別具特色,出現了眾多世界著名的火山,如義大利的威蘇維火山。埃特納火山、烏爾卡諾火山和斯特朗博利火山等等,愛琴海內的一些島嶼也是火山島,活動性強,據義大利歷史記載的火山噴發就有130多次,爆發強度大,特徵典型,世界火山噴發類型就是以上述火山來命名的,岩性屬於鈣鹼性系列,以安山岩和玄武岩為主。中段火山活動表現微弱,在東段喜馬拉雅山北麓火山活動又加強,在隆起和地塊的邊緣分布著若干火山群,如麻克哈錯火山群、卡爾達西火山群、涌波錯火山群、烏蘭拉湖火山群、可可西里火山群和騰沖火山群等等,共有火山100多座,其中中國的卡爾達西火山和可可西里火山在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曾有過噴發,岩性為安山岩和鹼性玄武岩類。
上述內容就是《世界四大火山帶分布在哪?》,相信大家在掌握了這部分知識點後,我們的知識儲備會更及完善,從而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地理問題。

⑦ 皮納圖博火山的噴發歷史

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火山學家對皮納圖博火山的爆發做出了預測,從而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然而,猛烈的火山噴發還是造成了1202人死亡和50億比索損失 。
皮納圖博火山未發現火山噴發的歷史記載,地質學家對皮納圖博火山沉積碎屑進行年齡測探,其中最年輕的為1450±50年。根據上述年齡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把皮納圖博火山劃為活火山。
1991年4月2日,發生了蒸汽爆發。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接到報告後開始對皮納圖博火山進行地震和光學觀測。但糟糕的是,這是人們首次對皮納圖博火山進行監測,沒有地震活動背景資料,很難區分正常地震活動和異常地震活動。當地震群頻繁出現,蒸汽不斷噴發,人們才確認了事態的嚴重性。在菲律賓火山專家的邀請下,4月23日3名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加入了皮納圖博火山監測的隊伍,並帶去了先進的儀器。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宣布進入最高警戒,同時提出一個20公里的疏散半徑。大約有25000人從離火山最近的村莊撤走,有約14500名家屬和隨從人員從火山附近的美軍克拉克軍事基地搬走。
1991年6月15日下午,正當台風經過時,皮納圖博火山最強烈的「普林尼式」噴發開始,火山碎屑流沉積填滿河谷,一個巨大的火山灰和氣體煙柱進入大氣圈,使得台風強度迅速減弱,並形成了一個直徑2.5公里的火山口。為了預防更強烈的噴發疏散半徑增加到40公里。然而,台風和雨使火山灰又濕又重,降落到人口稠密的地區,約200人死在壓塌的屋頂下。台風加劇了火山泥流,增加了死亡人數。

⑧ 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於1991年什麼時候

1991年6月9日 皮納圖博火山爆發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