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內聚性的地理環境

內聚性的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12 16:27:56

⑴ 什麼是分布式系統

分布式系統是一個硬體或軟體組件分布在不同的網路計算機上,彼此之間僅僅通過消息傳遞進行通信和協調的系統。

正是因為軟體的特性,所以分布式系統具有高度的內聚性和透明性。因此,網路和分布式系統之間的區別更多的在於高層軟體(特別是操作系統),而不是硬體。

(1)內聚性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分布式系統系統優點

1、經濟:微處理機提供了比大型主機更好的性能價格比

2、速度:分布式系統總的計算能力比單個大型主機更強

3、固有的分布性:一些應用涉及到空間上分散的機器

4、可靠性:如果一個機器崩潰,整個系統還可以運轉

5、漸增:計算能力可以逐漸有所增加

⑵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重要區別是()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重要區別是:計算機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下,工作方式不同。

分布式系統與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區別不在它們的物理結構上,而是在高層軟體上。分布式系統是一個建立在網路之上的軟體系統,這種軟體保證了系統高度的一致性與透明性。

分布式系統的用戶不必關心網路環境中資源分布情況,以及連網計算機的差異,用戶的作業管理與文件管理過程是透明的。

(2)內聚性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特點:

無主從區分;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資源共享;相互協作完成一個共同任務。

通過多路傳輸數據點線,將主機和若乾颱外圍處理機聯成一個整體,共同擔負整個計算功能的系統。主機專門從事計算量大的數值計算,外圍處理機則承擔系統的控制操作。其優點是:

1、加快了機器的運算速度。

2、簡化了主機的邏輯結構。

3、使操作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簡化。故現代大型武器系統的設計,常採用分布式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特點: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和網路軟體組成的。在網路系統中,硬體的選擇對網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1、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2、互連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連網的計算機既可以為本地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遠程用戶提供網路服務。

3、連網計算機之間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⑶ 內聚性的相關信息

模塊獨立性指每個模塊只完成系統要求的獨立子功能,並且與其他模塊的聯系最少且介面簡單,兩個定性的度量標准――耦合性和內聚性。
耦合性也稱塊間聯系。指軟體系統結構中各模塊間相互聯系緊密程度的一種度量。模塊之間聯系越緊密,其耦合性就越強,模塊的獨立性則越差。模塊間耦合高低取決於模塊間介面的復雜性、調用的方式及傳遞的信息。
無直接耦合;數據耦合;標記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內容耦合(低――高);
1.無直接耦合;
2.數據耦合指兩個模塊之間有調用關系,傳遞的是簡單的數據值,相當於高級語言的值傳遞;
3.標記耦合指兩個模塊之間傳遞的是數據結構,如高級語言中的數組名、記錄名、文件名等這些名字即標記,其實傳遞的是這個數據結構的地址。
4.控制耦合指一個模塊調用另一個模塊時,傳遞的是控制變數(如開關、標志等),被調模塊通過該控制變數的值有選擇地執行塊內某一功能。
5.公共耦合指通過一個公共數據環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塊間的耦合。公共耦合的復雜程序隨耦合模塊的個數增加而增加。
6.內容耦合:這是最高程度的耦合,也是最差的耦合。當一個模塊直接使用另一個模塊的內部數據,或通過非正常入口而轉入另一個模塊內部。

⑷ 國家需要具備哪些特徵

地域性無疑是國家的主要特徵。任何國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地緣關系基礎之上,在一定的地理空間和既定的人文地理環境內確立自己統治秩序的。所以,國家的地緣條件先天就決定了國家的安全環境,影響著人們對國家安全環境的認識和判斷,並進而對國家的邊疆經營戰略乃至國防戰略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處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西南是高山大川,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西部,北面是茫茫大漠和高原,東面、東南和南面則是浩瀚的大海。廣闊的陸地空間的存在,以及四周天然屏障造成的限隔,使得中國既有腹心地帶即黃河、長扛等主要河流中下游的廣闊平原,以及分布於大河流域的大小不等的河谷地帶,又有著一望無際的高山、草原、大漠等構成邊緣,地形通達性良好,具有極強的內聚性,形成一個連續統一的地緣結構。同時,氣溫呈南北遞減而降雨量呈東西遞減,又造成了中國的東部和南部人物繁富,農業發達,而西部和西北、北部則依次為廣大的半乾旱、乾旱、高寒地區,人口稀少。而且,農牧分界線清楚,秦長城以北成為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業的自然分界線。

這一地緣條件對於中國傳統的邊疆經營的影響是多重的。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是在一個相對封閉和安全的「國際」環境中經營自己的邊疆的

在人類文明史上,無論早期國家、封建帝國時代還是民族國家時代,外部世界對國家邊疆的穩定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這就使本為「內政」的邊疆問題,往往在一定意義上成為當時「國際關系」的反映。人類歷史上各個文明中心與帝國均曾因世界范圍的民族遷徙的沖擊,導致邊疆的動盪甚至於政權的更替。而域外帝國的建立與存在,對國家的邊疆也會造成這樣那樣的影響。如強大的阿拉伯文化的大食帝國,就曾使西域從晚唐到宋末的近三百年中幾乎與中土隔絕。

但總體而言,地理上與外部世界的隔絕,使中華帝國在邊疆經營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方面,地理屏障使古代中國的疆域成為一個相對獨立和安全的地理空間。比如西部的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脈等高山大川以及大漠戈壁,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阻斷了外部勢力的入侵,無疑發揮著重要的戰略屏障作用,成為中國內陸安全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地理屏障還構成中國多民族國家形成的自然條件,使古代中國不曾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樣處在民族遷徙的交通要道上,因而有一個民族關系相對穩定的客觀環境。同時,作為地理上與其他文明中心相對隔絕的東亞唯一的強國,歷史上的中華帝國在經濟、政治文明和文化層次上又長期高於周邊地區,幾乎沒有任何周邊國家強大到足以威脅到中國的地步。比如,盡管漢朝時西方有羅馬帝國,唐朝時西方有大食(阿拉伯帝國)崛起,與東方的中華帝國遙相對立,但因距離遙遠,均未構成對漢、唐帝國東亞主導地位的挑戰。

於是,在這一地理空間內處理與周邊「夷狄」的關系,將其納入大一統的政治秩序,成為歷代邊疆經營的主要任務。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歷史上中原王朝將帝國邊緣的非漢族一概稱之為「夷」,不過其間還是有所區別的。在古人看來,中原之外的「四夷」邊疆問題,仍在「四海」之內,屬於「內邊」的范疇。與之相應,「外邊」則是指中國最大疆域之外的周邊國家如倭國(日本)、印度、大食(阿拉伯帝國)等。對「外邊」之「夷」,中原王朝雖有義務擴大中華文明的影響,將其納入「天朝禮治體系」,維持由中國主導下的和平「國際秩序」,但這些畢竟不屬於中原王朝邊疆經營的范圍。而「內邊」之「四夷」則正是邊疆經營的重心所在,是經理「天下」的分內之事,中央政府絕不能允許其分裂割據和游離於大一統之外,以挑戰「中華一體」的大一統政治秩序。

邊疆的開拓、治理和鞏固與農耕文明的推進相輔相成

中國天然的近乎封閉的地緣環境之內,以青藏高原為中心,有幾道山脈向東延伸,它們是,青海的祁連山脈、寧夏的賀蘭山脈、內蒙的陰山山脈,直到遼寧、吉林的大興安嶺。而在高原的東南部,也有幾道山脈向南延伸,如由四川西部伸向雲南北部的橫斷山脈等。這一北一南的兩列山峰及其鄰近的高地,在地理上如同一雙有力的臂膀,屏障著我國的腹心地區——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肥沃的平原和盆地。而山脈和高地所在的地區,即東起大興安嶺南段,北以長城為界,西抵河湟地區再折向南方,沿青藏高原東部直達雲南西北部的地區,構成了一個「新月形地帶」。

這「新月形地帶」以內,是一個有著天然疆界的優越空間。一方面,獨特的地緣環境使中華文明天地廣闊,發展餘地大,其中,被稱作「天下之中」的「中原」,作為中國地緣的腹心和樞紐,氣候溫暖,土地肥沃,適宜發展精耕細作的農業。古代中國的農業區正是從狹義的「中原」——黃河中下游,緩緩而自然地向四周擴散,不僅華北平原及其北部,而且長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也漸次得到開發,然後是珠江流域和東北平原。到了中華帝國的最後兩個朝代明、清,則「遍地無閑土,處處有耕作」。所以,和世界文明史上出現過的其他帝國如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的侵略擴張相比,中華帝國基本上是靠著對天然疆界以內的周邊地區的不斷開發而發展起來的。

另一方面,廣闊的地理空間之內天然疆界和地緣核心的存在,又使中國在地緣上具有極強的整體統一性,也就是內聚性。因為在中國天然疆界之內,既有著整個空間的地緣核心(中原),又有著與之相連的地區性中心。各地區之間雖有間隔區域,但總體而言地理通達,往來無阻。這不僅利於中原地區的統一,使得中華文明容易產生向心力,而且中原地區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還成為一種自然凝聚力,對周邊地區的各民族產生極大吸引力。畢竟,在東、南瀕海,北有沙漠,西部和西南為高山大川阻塞的地理條件下,周邊少數民族向內地發展比向外發展更為容易,因而形成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向中原輻輳之勢。這種自然的內向性與建立於物質基礎上的凝聚力的結合,成為各民族聯系的紐帶。因此,兩千多年來各民族之間盡管有時互相攻伐,兵戎相見,但總的趨勢是聯系越來越強,越密切,越不可分離,反映在政治上則是一種內向運動,即各民族都以統一中原為政治活動成功的關鍵。在此過程中,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才得以不斷發展。

於是,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式表現為中心與周邊的良性互動。中原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對周邊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先進的農耕文明不斷輻射並紮根於邊疆地區,而邊疆各族在向中原凝聚的過程中,既學習到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文化禮儀,又以自己的優秀傳統和文化豐富著中原文明。所以中華文明的發展並不僅僅限於核心區域向四周的運動,而是同時存在著由四方向核心的凝聚運動,是以向心凝聚為主流,外向輻射運動與內向凝聚運動相統一的互動過程。

這一發展方式是獨具特色的。因為盡管世界文明史上的各大文明中心都產生於大河流域,都遇到過民族移動問題,不過其他幾個文明則產生於開放型的大河流域,缺乏地緣條件上的整體統一性,故而其文明運動主要是「平流」,離心力相對突出。比如古代歐洲就缺乏地理條件上的這種優越性,歷史上的古希臘因為連綿不斷的山脈將陸地隔成小塊,因而,「那種可作為地區合並基礎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臘人是沒有的」。同樣,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雖有「內湖」地中海連接帝國各地,但也因為點狀分布的地緣結構而缺乏地緣上的通達性,成為難以維系持久的大一統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反,發祥於封閉型大河流域的中華文明,以中原為中心的各種文化的對流和互動,使得中國的歷史過程和文化發展具有獨一無二的連續性,在這一過程中,國家版圖不斷擴大,大一統的封建帝國成為最顯著的政治形態,而經營邊疆作為內部大一統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一直被視為維護大一統的題中應有之義。

⑸ 中國環境最好的大學

清華 書裡面都寫啊
廈門 靠海哦 還可以和同學去海邊烤肉 嚮往啊
雲南大學 昆明天天是春天!!!
河北工程大學 來了你一定會砍我的

⑹ 地理環境對我國歷史上民族關系的影響

地理環境對民族關系的影響

歷史的面貌與發展方向,一向與自然地理條件有密切的聯系。中國的長期統一和各民族的內聚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受益於東亞的自然環境。中國的地理環境,由於其天然特點而自成一個半封閉的、內向型的區域。這種環境一方面阻隔著同這一區域之外的交通,另一方面又保證著這一區域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密切交往。中國雖然多次分裂,但最終總能歸於統一,而且每次統一的版圖都大體相似,與地理環境有密切關聯。總之,這個地理區域的環境特點促成了多元文化的產生,又使多元文化在發展中逐漸走向一體,走向統一。

中國北方有遼闊的蒙古高原,高原上以草原為主要景觀。草原被橫亘於中間的大沙漠、戈壁和陰山分割為內蒙古(漠南)和外蒙古(漠北)兩片;在蒙古高原的北方,則是東西向綿延數千公里的山脈,山脈以北就是寒冷的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南部,與蒙古草原相鄰的山地中,有一些零星的部落居住在一些向陽的山坡和谷地中,如古代的丁零、黠嘎斯(柯爾克孜人的祖先)等部。他們世世代代千方百計地向南發展,以圖進入平坦遼闊、水草豐美的蒙古草原。蒙古草原上則相繼有北狄、匈奴、鮮卑、突厥、回紇和蒙古等部,盤馬彎弓,四處游牧。他們嚮往長城以內的富庶與繁榮,欽慕中原的文化,一直具有南下的趨勢。

中國的東北,西有興安嶺與蒙古草原相隔,東邊則是浩淼的太平洋,北邊東西向橫列著外興安嶺,把中國的東北與千里冰封的東西伯利亞劃分為兩個區域。在這片由山海隔出的地域內,有遼闊的東北平原與丘陵地帶。這里森林密布,沃野千里,北部宜於狩獵放牧,南部可以農耕。相繼有東胡、肅慎(滿族祖先)、烏桓、鮮卑(錫伯族祖先)、室韋(蒙古族祖先)、契丹和女真等族居處。東北與華北大平原之間,沿著渤海之濱,有一條狹長的走廊,由長城東端的山海關控扼其間。幾千年來,起源於東北的民族,有的西向越過興安嶺,進入蒙古草原,如鮮卑、室韋;但更多的則相繼沿著這條走廊南下,向溫暖富庶和更為遼闊肥沃的中原發展。

中國的西北邊陲,古稱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中亞地區。新疆由一系列祟山峻嶺和難以逾越的荒漠戈壁構成天然的屏障。其北方是唐努山與阿爾泰山,阻擋著西伯利亞的寒流;西邊是蔥嶺和海拔 4000米以上的帕米爾高原;南邊是巍巍喀喇昆侖山,阻斷了與青藏高原的交通。可見,這里是一個南北西三面環山的區域,只有東邊敞開,向東北可進入蒙古草原,向東南沿河西走廊可直達甘、青地區和富庶的關中平原。這里自古相繼有塞人、烏孫、月氏、匈奴、突厥、回紇和蒙古准噶爾部等部居處。這些古代的部落與民族,或來自於蒙古草原(匈奴、突厥、回紇、蒙古),或來自於河西走廊(烏孫、月氏),在此定居之後,也都以東部的中原和蒙古草原為主要的交流和發展方向。

蔥嶺以西的中亞河中地區(今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地),在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古代,也曾經長期是中國的疆域。它處於平行流入鹹海的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由一些山間盆地和綠洲組成,居住著粟特等經商務農的民族,這里是一個單獨的地理區域。由於其西、北兩邊是乾旱的草原與荒漠,活躍著強悍的游牧民族,南邊是高山雪嶺,為了經商和獲得軍事上保護的需要,使得粟特人自古以蒙古草原和中原為主要外出活動的區域。

中國的西南邊界,則由世界最高的一列山脈,海拔5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和谷深水急的橫斷山脈連接而成,構成世界上最難以逾越的天險屏障。在古代,這里是中國交通最不方便的區域——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由千山萬壑組成的雲貴高原。在這片區域中,自古就生活著吐蕃(藏族祖先)、門巴、羌、白、苗、傣等幾十個民族。受西南方天塹屏障的阻擋和中原的吸引,這些民族活動和發展的方向也都是東北方的中原。

中國大陸的東南,則由一萬余公里的海岸線組成,東南方的滔滔大海,長期被古代祖先們視為陸地的盡頭。

中國這種變化多樣而又具有內聚型的地理環境,對各民族的歷史面貌都產生了明顯的影響,造就了文化各異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明顯差距的各民族。如北方的游牧族,東北的狩獵族,天山以南的綠洲文化,西南藏、羌等民族半農半牧的高原文化。而連接著中國各地的江河水網,山間草原上的自然孔道,日益發達的交通工具,又把各地區和民族日益緊密地聯結起來。

自古生活於中原四邊的少數民族,一方面他們向外發展受到各種天然屏障和自然環境的阻隔與限制,另一方面中原溫和的氣候,遼闊肥沃而平坦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和物產,特別是先進的文化,對他們有無限的吸引力。於是,幾千年來,中國四邊的少數民族,他們各種重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的活動,都是向著中原的方向,即黃河與長江中下游流域發展。這種地理環境因素,產生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斷內聚的總體趨勢。

⑺ 全國大學環境條件排名

呵呵,我知道北師大珠海分校不錯,亞洲最美學校哦 在河北是二本, 大概550

⑻ 為什麼「新月形地帶」以內,是一個有著天然疆界的優越空間

一方面,獨特的地緣環境使中華文明天地廣闊,發展餘地大,其中,被稱作「天下之中」的「中原」,作為中國地緣的腹心和樞紐,氣候溫暖,土地肥沃,適宜發展精耕細作的農業。古代中國的農業區正是從狹義的「中原」——黃河中下游,緩緩而自然地向四周擴散,不僅華北平原及其北部,而且長江中下游、四川盆地也漸次得到開發,然後是珠江流域和東北平原。到了中華帝國的最後兩個朝代明、清,則「遍地無閑土,處處有耕作」。所以,和世界文明史上出現過的其他帝國如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帝國的侵略擴張相比,中華帝國基本上是靠著對天然疆界以內的周邊地區的不斷開發而發展起來的。

另一方面,廣闊的地理空間之內天然疆界和地緣核心的存在,又使中國在地緣上具有極強的整體統一性,也就是內聚性。因為在中國天然疆界之內,既有著整個空間的地緣核心(中原),又有著與之相連的地區性中心。各地區之間雖有間隔區域,但總體而言地理通達,往來無阻。這不僅利於中原地區的統一,使得中華文明容易產生向心力,而且中原地區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還成為一種自然凝聚力,對周邊地區的各民族產生極大吸引力。畢竟,在東、南瀕海,北有沙漠,西部和西南為高山大川阻塞的地理條件下,周邊少數民族向內地發展比向外發展更為容易,因而形成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向中原輻輳之勢。這種自然的內向性與建立於物質基礎上的凝聚力的結合,成為各民族聯系的紐帶。因此,兩千多年來各民族之間盡管有時互相攻伐,兵戎相見,但總的趨勢是聯系越來越強,越密切,越不可分離,反映在政治上則是一種內向運動,即各民族都以統一中原為政治活動成功的關鍵。在此過程中,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才得以不斷發展。

⑼ 談中國地理環境因素對民族關系的影響有哪些

歷史的面貌與發展方向,一向與自然地理條件有密切的聯系.中國的長期統一和各民族的內聚趨勢,在一定版程度上受益於東亞的自然環境.中國的地理環境,由於其天然特點而自成一個半封閉的、內向型的區域.這種環境一方面阻隔著同這一區域之外的交通,另一方面又保證著這一區域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密切交往.中國雖然多次分裂,但最終總能歸於統一,而且每次統一的版圖都大體相似,與地理環境有密切關聯.總之,這個地理區域的環境特點促成了多元文化的產生,又使多元文化在發展中逐漸走向一權體,走向統一

⑽ 家居裝修的設計理念有什麼講究

1、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整體照明與局部照明的關系

人們習慣於一間房間有一般照明用的「主體燈」,多是用吊燈或吸頂燈裝在房間的中心位置。另外根據需要再設置壁燈,台燈,落地燈等做為「輔助燈」,用於局部照明或者輔助照明。所謂「主體燈」與「輔助燈」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條件下,功能也會發生置換。

2、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室內照明風格布局原則

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人們因文化層次的高低,業余愛好以及年齡,職業的不同,確定布燈時的格調也不同。因此設置燈飾要從實際出發,並根據個人愛好,才能獲得燈飾特定的風格與效果。

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不同職業的布燈要求: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一般愛清靜,喜歡看書,設計繪圖,研究信息等,他們需要燈飾設置多樣化,台燈便於工作,落地燈有助閱讀,床頭燈用來閱覽報刊信息。

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老年人:老年人生活習慣簡朴,愛靜,所用的燈具的色彩,造型,要襯托老年人典雅大方的風范。主體燈可用單元組合宮燈形吊燈或吸頂燈。為方便老人起夜,可在床頭設一盞低照度長明燈。

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中年人:中年人是家庭的主導,也是事業上的棟梁,對飾造型,色彩力求簡潔明快。布燈既要體現出個性,也要體現主體的風格,如用旋臂式台燈或落地燈,以利學習工作。

青年人:青年人對燈飾要突出新,奇,特。主體燈應彰顯個性,造型富有創意,色彩鮮明。壁燈在造型上要求以愛情為題材,光源要求以溫馨,浪漫為主(特別是女孩)。

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兒童:兒童燈飾最好是變幻莫測,突出一個奇,增加少兒的想像力,有利於智力開發。燈飾造型,色彩,既要體現童趣,又要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主體燈力求簡潔明快,可用簡潔式吊燈或吸頂燈,做作業的桌面上的燈光要明亮,可用動物造型台燈,但要注意保證照度,由於兒童好奇心強,好動,故燈飾絕對保證安全可靠。

3、室內設計圖之照明設計原則--燈飾的實用性與裝飾性

燈具的實用性:能保證室內照明用光,確保用光衛生,保護眼睛,保護視力,光色無異常心理或者生理反應燈具牢固,線路安全開關靈活。還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燈具的裝飾性也就是實用性,否則,裝飾性問題就無從談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