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重慶地理環境書

重慶地理環境書

發布時間: 2021-03-12 09:42:15

㈠ 重慶地理知識

重慶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0°11'、北緯28°10'~32°13'[14]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地界渝東、渝東南臨湖北省和湖南省,渝南接貴州省,渝西、渝北連四川省,渝東北與陝西省和湖北省相連。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轄區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總面積的2.39倍,其中主城建成區面積為647.78平方千米。

地勢重慶地處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其北部、東部及南部分別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有「山城」之稱。重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為主,東北部靠大巴山和東南部連武陵山兩座大山脈。[15]氣候重慶市年平均氣溫16~18℃,長江河谷的巴南、綦江、雲陽等地達18.5℃以上,東南部的黔江、酉陽等地14~16℃,東北部海拔較高的城口僅13.7℃,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4~8℃,採用候溫法可以明顯地劃分四季。重慶市年平均降水量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左右。重慶市年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80%,在中國屬高濕區。年日照時數1000~1400小時,日照百分率僅為25%~35%,為中國年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僅佔全年的35%左右。重慶市的主要氣候特點可以概括為: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空氣濕潤,降水豐沛; 太陽輻射弱,日照時間短;多雲霧,少霜雪;光溫水同季,立體氣候顯著,氣候資源豐富,氣象災難頻繁。重慶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重慶多霧,素有「霧重慶」之稱。重慶霧多,是由於重慶地理環境形成的。

㈡ 重慶地理環境條件

重慶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重慶多霧,素有「霧重慶」之稱。內
年平均氣候在容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炎熱,七月每日最高氣溫均在35度以上。極端氣溫最高43℃,最低-2℃,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說,有山水園林之風光。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其北部、東部及南部分別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有「山城」之稱。
流經重慶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等。長江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公里,橫穿巫山三個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該峽位於湖北省境內),即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長江、嘉陵江穿過重慶市的主城區。

㈢ 重慶環境調查報告

重慶市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報告

一、生態環境現狀
(一)土地
重慶市幅員總面積822.69萬公頃,其中陸地面積97.01%,水域面積2.99%。土地構成為:農用地292.94萬公頃,林地297.39萬公頃,居民點、工礦及交通用地55.01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50.61萬公頃,其中農用地、林地所佔比例較大,未利用土地不足20%。根據市國土部門提供的動態數據顯示,與1997年比較,2000年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積減少;而園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及水域面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面積顯著增加。
1、耕地截止2000年,重慶市耕地總面積為252.29萬公頃,人均耕地僅0.082 公頃,低於全國人均水平(0.106 公頃)。其中15度以上坡耕地佔48.2%,25度以上的坡耕地佔16.1%。重慶市中低產田佔耕地面積的60%-80%不等,其中中部、東部、東南部的區縣大多佔80%左右。重慶市耕地墾殖指數為30.74%,大足等5個縣(市)的墾殖指數大於50%,渝西地區的墾殖強度大於渝東地區,西部地區的土地後備資源更為貧乏。與1997年相比,減少耕地1.84萬公頃,每年減少耕地面積0.61萬公頃。在減少的耕地中,城鎮建成區向外圍拓展與交通建設佔用良田沃土的情況比較突出。
2、牧草地 2000年重慶市有牧草地23.86萬公頃,在未利用地中擁有荒草地34.27萬公頃。與1997年相比,重慶市草地面積增加了0.04萬公頃。退耕還林還草及林地退化可能是草地面積增加的重要原因。重慶市牧草地的理論載畜量為670萬羊單位,而1999年草場實際載畜量為250萬羊單位,表明我市的畜牧業整體上還有發展潛力。但是,草地的生態保護工作相對滯後,受鼠害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草地退化面積接近草地總面積的19%。
3、林地 2000年,重慶市林地面積為297.39萬公頃,占幅員面積的36.53%。其中有林地面積177.92萬公頃,占重慶市林地面積59.83%,森林覆蓋率為23.1%。林地分布極為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東部與南部的中、低山區,中部平行嶺谷區。與1997年相比,林地面積減少0.02萬公頃。村鎮與交通建設佔用林地、毀林開荒、林地衰退等是導致林地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
4、水土流失 1999年重慶市水土流失面積52130.27平方公里,占重慶市幅員面積63.26%。其中,輕度侵蝕25.11%,中度侵蝕48.42%,強度侵蝕19.41%,極強度侵蝕5.80%,劇烈侵蝕0.26%。平均土壤侵蝕模數每年每平方公里4261噸,重慶市土壤侵蝕總量為每年2.22億噸,年侵蝕耕地厚度約7.5毫米,相當於全重慶市2.3毫米的表層被侵蝕殆盡。與1987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積擴大3226.73 平方公里,侵蝕面積上升3.78個百分點,年擴展速率為0.42%。因重點流域進行治理,強度侵蝕面積下降12.15個百分點,極強度侵蝕與劇烈侵蝕的面積得到有效控制,但中度侵蝕面積增加幅度大,凈增11.62個百分點。
5、礦產資源開發 據初步調查,重慶市擁有各類礦山企業6474個,礦產開發歷年破壞土地總面積320012公頃,其中林地102246 公頃、耕地31641公頃、草地135851 公頃、其它類型50274 公頃,造成7995 公頃的土地受到污染,被破壞的土地僅2.8%得到恢復。
(二)水環境狀況
1、水資源 境內各類水資源合計4624.42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資源量3981.3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當地地表水資源量511.4億立方米。在空間分布上,西部丘陵地區水資源相對貧乏,東南部山地相對較豐。在季節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中小河流在伏旱期及冬季斷流現象時有發生。
2、地表水水質 2000年,除黃草峽斷面外,長江、嘉陵江水質都基本保持1995年水平。2001年2-3月,烏江220公里河段水質已出現嚴重的富營養化現象。在重慶市68條次級河流、160個水質監測斷面中, 16.9%水質優於水域功能要求,20.0%滿足水域功能要求,63.1%不滿足水域功能要求。西部地區永川、大足等8區(市)縣次級河流水質已受到嚴重污染,不能滿足水域功能要求,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不斷加劇,一些地方已出現嚴重的水荒。
3、水面養殖 1999年,重慶市水產養殖面積54750公頃,占重慶市水域面積的20.74%。污染嚴重的水庫、池塘面積10601公頃,為水產養殖面積的19.27%。網箱、圍欄養魚的不合理發展,引起塘、庫與河道富營養化問題日趨嚴重。自1986年以來,嚴重污染的面積以每年遞增20%的速度擴展,部分水庫、河道水質已不能滿足水域功能要求。
4、濕地 市域內濕地面積共計1006469 公頃,以人工濕地為主體,占濕地總面積83.25%。
(三) 生物多樣性
1、物種 在市域內分布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2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25種,分別佔全國同類植物62.5%、4.1%、23.1%。珍稀瀕危植物主要分布於南川、江津、巫溪、巫山,占重慶市珍稀植物種數的85.4%。在市域內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6種;其中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3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43種。受三峽水庫影響的陸生植物物種涉及120科、358屬、550種。以數量計,影響最大的是禾本科、菊科、大戟科與薔薇科植物。三峽庫區移民搬遷、人類活動區間沿淹沒線上移,對土地的墾殖增加,部分動物的棲息環境受到破壞。
2、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 重慶市已建自然保護區31個,總面積606992.4公頃,占重慶市幅員面積7.3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有各類風景名勝區42個,總面積449290公頃,占重慶市幅員面積的5.46%,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3個。森林公園49個,總面積60613公頃, 占重慶市幅員面積的0.74%。
(四) 農業生態環境
1、化肥 1999年重慶市化肥使用水平445.5公斤/公頃,年使用的化肥總量(折純)為71.03萬噸。從80年代開始,無機化肥的使用成直線上升。無機化肥使用增加了90%,但糧食增產不足30%,其中增加的糧食產量僅9%左右來自化肥的貢獻。由於作物吸收及土壤吸持力有限,全年有17.63萬噸氮素、磷素從農田流失,造成面源污染。
2、農葯 1999年重慶市農葯使用水平10.01公斤/公頃,使用總量為7361噸,折純量為2544.6噸。
3、農膜 1999年重慶市農用塑料薄膜使用總量為1.86萬噸。其中地膜使用量為1.28萬噸,使用面積為152358 公頃, 使用水平為84.01公斤/ 公頃。
4、畜禽養殖 據統計,1999年產生畜禽糞便9263萬噸。其中,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或專業戶153戶年產生畜禽糞便167.8萬噸。大量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成為我市主城郊區次級河流被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5、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 主城區近郊部分土壤受到Pb、Cd、Hg等重金屬污染,引起部分糧食、蔬菜產品的重金屬含量超出食品衛生標准。但郊區以外的農田未受到明顯的污染,尤其市域外圍的山區具有發展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的良好條件。
6、農村能源 農村生活用能的主要途徑是薪柴與秸稈直接燃燒。從農村能源構成調查來看,秸稈直接燃燒佔37.22%,小煤窯佔31.78%,小水電佔17.04%,薪柴佔12.32%,生物能源-沼氣佔1.63%。
二、生態環境的主要問題
(一) 水土流失嚴重,土地退化,河道淤塞
水土流失仍然嚴重。與1986年比較,水土流失的總面積仍在增大,侵蝕總量仍在增加,治理速度趕不上擴展速度。由水土流失引起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土地退化加劇。水土流失導致表層土壤被侵蝕,土層變薄,岩石出露增加,嚴重的地方表土被沖失殆盡,出現"石化"現象,尤其25°以上的坡耕地最為突出。重慶市石漠化面積已達2903 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3.53%。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壤營養物質的流失,土壤肥力逐年降低,土地的生產力下降。如涪陵區土壤有機質含量由1958年的2.0-5.0%下降到目前的1.3%。二是水利工程受損,河道淤塞嚴重。水土流失使水利工程壽命縮短,工程效益降低。我市不少河流淤積現象嚴重,造成河床抬高,過流斷面縮小,洪水位抬高,洪水危害次數增加。
(二) 森林質量下降,林地分布不均,生態功能降低
--重建設輕保護,生態建設的部分成果被抵消。由於人為破壞與其他原因,林地破壞與退化速度大於植樹造林速度,林地面積正在減少。由林地→灌木林→草地的逆向演替,是部分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衰退的重要標志。
--森林覆蓋率上升但質量不高。由於重慶市約70%森林面積為馬尾松林,有林地以中幼林為主,雖然我市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但林地質量不高,防護效益與森林抗逆力差。
--林地分布不均勻。重慶市林地相對集中於海拔500米以上的低、中山區,各地區之間的生態環境質量差異很大。人口密集的城市(鎮)周遍地區的林地較少,對人居環境質量的調節作用較低。
(三) 次級河流污染嚴重,水的供需矛盾突出
長江、嘉陵江、烏江水質基本穩定,但次級河流污染嚴重,主要以Ⅳ類、Ⅴ類水質為主,部分河段出現劣Ⅴ類水質,約63%的監測斷面不符合水域功能要求,導致我市西部地區水的供需矛盾不斷加劇,一些地方 "水荒"頻繁發生。
(四) 野生動植物豐富區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由於毀林開荒嚴重,大量森林資源被破壞,再加上長期大量使用農葯以及污染物向環境中排放,使生態脆弱區域的物種受到威脅,不少資源逐漸處於瀕危狀態甚至消失絕跡。
--新建自然保護區質量不高。近年來,作為自然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地,我市自然保護區建設發展迅速,但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的現象比較普遍,開發力度較大,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質量不高,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受到威脅。
--三峽庫區瀕危物種保護進展緩慢。2003年,三峽工程開始蓄水發電,庫區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遷地保護工作尚未有實質性的進展,大量瀕危物種、漸危物種仍處於易遭受人類活動干預的狀態。
(五) 農村面源污染失控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養殖業快速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糞便的直接排放,成為我市主城郊區的次級河流被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加重了地表水與次級河流的污染,畜禽養殖專業戶及企業逐步成為新的污染大戶。尤其是水產養殖快速發展,由於大量投放富含氮、磷的飼料、化肥及畜禽糞便進行肥水養魚,池塘、水庫、河道污染面積呈高速發展之勢,地表水富營養化問題日益嚴重。由於缺乏正確引導與監督不力,農用化學物品不合理使用,尤其大量化肥的有效養分流失進入環境,加重了三峽庫區水體污染,並且使我市的部分農產品受到污染,同時還影響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六) 礦產資源開發不合理,礦山地質環境受到破壞
由於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礦山生態破壞嚴重,造成地表失穩、塌陷、地裂、崩塌,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塘枯竭,局部地區居民用水困難、農業灌溉用水短缺。大量排放的礦坑水、洗煤水造成導致地下水水質超標,形成局部區域的惡性水循環體系。水土流失與泥石流、水石流使基岩大面積裸露,石漠化現象加劇,危及鐵路、公路、航道的安全運行。
三、生態破壞的後果
由於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養殖污染、礦山資源開發破壞等生態問題,導致重慶市遭受了洪澇乾旱、滑坡崩塌、病蟲害等各種自然災害,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1999年因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達39.43億元,2000年上升至59.98億元,分別占同年重慶市國民生產總值的2.64%與3.77%。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計算未包括基因、物種消失等許多難以測算的間接經濟損失,而直接經濟損失僅僅是生態破壞中很小的一部分。據初步估計,我市的生態損失與西部地區平均水平相當(13.07%)。從掌握的調查資料來看,自五十年代以來,自然災害總體上呈上升趨勢。70年代以後水災影響面積顯著增大,旱災與病蟲害影響面積上升趨勢更為明顯。同時,說明我們為抵抗自然災害所付出的經濟代價也日益增大,嚴重的自然災害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生態破壞的原因分析
(一) 人口對生態環境形成沉重的壓力
1999年重慶市人口密度374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位於西部地區12省(直轄市、自治區)之首。從糧食水平來看,近15年來重慶市人均擁有糧食346-385公斤,低於糧食自給自足標准(人均400公斤),現有人口已超出土地承載力。由耕地的承載能力來看(其標准為最低耕地面積0.048公頃),由於耕地的質量較差,養活一個農村人口需要耕地面積0.13-0.17 公頃,耕地的實際人口承載量已超過其人口容量。
(二) 對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1、重資源開發,輕生態保護。少數地方、部門、單位與個人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借發展經濟、保吃飯或脫貧致富為由,為增加收入往往偏重於資源的開發利用,甚至是高強度掠奪式的開發利用,忽視了生態保護與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2、重生態建設,輕生態保護。在處理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的關系方面,缺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合力。在實際工作中,生態建設部分項目建設沒有將生態要素、生態環境問題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有機結合起來;重生態環境破壞後的恢復與重建,輕破壞前的保護與預防,呈現邊建設邊破壞的局面;重項目建設,輕項目完成後的管理。
(三)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加大了環境壓力
冶金、建材、採掘業等對自然資源依賴性很強的行業在重慶市GDP 中占較大的比例,不僅增加了自然資源的稀缺程度,也加重了環境壓力。1999年重慶市萬元GDP能耗為2.20噸標煤,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93噸標煤/萬元,1998),遠大於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
(四) 宏觀決策機制不健全
生態保護是按環境要素實行各部門分工負責的資源管理體系,鑒於資源經營管理與執法仍集於一體,各行業的政策導向仍然是重開發輕保護,不利於生態保護,難以對具有有機整體性很強的自然生態系統實施有效的統一監督管理。由於生態保護缺乏制度保障,我市目前仍然有許多開發建設項目缺乏生態保護的制約措施。決策前期無生態保護評估、咨詢,決策過程中未充分考慮生態保護,決策實施缺乏生態保護監督,實施後無生態保護審計或回顧性評價制度。
(五)政策法規不健全,執法不嚴
我國頒布的一系列資源法大都是針對自然環境中的某一特定要素制定的,沒有考慮到自然環境的有機整體性與各自然要素的相互依存關系,因而出現了開發一種資源卻影響與破壞了其他相關資源,造成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現象。
在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我國尚未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體系,現行的生態保護政策不能滿足實際管理的需要。我國缺乏鼓勵對保護生態環境進行長期投資的金融政策;沒有建立起生態補償政策體系,目前已有部分省、市開始徵收生態環境補償費,但我市還缺乏具體的徵收、使用政策,更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缺乏有利於生態保護的科技投入政策機制;環境保護法規對破壞生態環境的法人具有較強的約束力,而對於個體約束力較軟弱,尤其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承包或轉包的現象,一旦生態環境破壞行為發生後,責任人易逃避有關法規的處罰。
在生態保護執法方面,普遍存在有法不依與執法不嚴的現象,致使生態破壞的違法案件得不到應有的處罰與制裁。不少地方普遍存在以罰款代替執法的現象,影響了執法的效果與執法監督作用。其次,還表現在執法力量薄弱,執法手段落後,執法隊伍素質不高,監測、取證、破案技術不能適應保護工作的要求,以及許多生態破壞案件因公訴人環境意識低而得不到合理處置等。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行政嚴重干預生態保護執法的問題。
(六)投入不足
重要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生態示範區等生態保護缺乏資金投入保障,是生態破壞趨勢難以得到有效遏制的關鍵。
五、 對策與建議
(一)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生態系統學的觀點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要充分認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緊迫性、長期性、艱巨性,增強生態環境的憂患意識與危機感,認真貫徹落實江總書記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國務院《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以及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決定》,站在全局與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列為重慶市必須著重解決的重大戰略性問題,妥善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惡化是重工程建設(包括生態建設)、忽視生態保護的結果。因此,要從思想上糾正邊建設邊破壞與克服重建設輕保護的傾向,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生態建設與生態保護並舉"與"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政策,控制生態破壞程度與范圍不再擴大,是遏制生態破壞趨勢的關鍵。生態保護主要運用生態系統學的觀點,以維護生態系統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為宗旨,而不能只依靠工程建設,不能單純追求植被覆蓋率。
(二)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
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分工負責,建立部門對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目標責任制,逐步形成由多部門的分散管理協調到統一監督管理的軌道。各區縣(自治縣、市)政府要加強生態保護工作,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形成由市級環保、計委、農業、林業、水利、國土等部門以及區縣(自治縣、市)政府齊抓共管的局面。
建立環境保護黨政"一把手"負責制。黨政"一把手"要對本轄區內生態環境質量負責,將生態環境質量作為對黨政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獎懲。
實行重大決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自然資源開發及生態建設等非污染性項目,必須進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對於可能造成生態環境破壞與不利影響的項目,必須做到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措施與資源開發與建設項目的同步設計,同步檢查驗收。對可能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項目,應嚴格評審,堅決禁止。
(三)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生態環境監督管理
加強立法,盡快制定《重慶市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管理辦法》、《重慶市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重慶市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規,健全生態保護的法律體系。制定相應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標准,以彌補現有自然資源法中生態保護的不足。
從嚴執法,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重大生態破壞案件的查處力度,尤其要加大嚴重影響城市、風景名勝區環境質量的開山取石行為的查處力度,嚴格控制重慶市大中型水庫的肥水養魚,遏制水產養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迅速擴展的趨勢。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在重慶市范圍內嚴禁收購、出售、運輸國家級瀕危動植物與市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嚴厲打擊盜獵、倒賣野生珍稀動植物的違法行為。
(四)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
盡快作好重慶市生態環境功能區劃,統一編制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及其配套的專項規劃。根據重要生態功能區、重點資源開發區與生態環境良好地區三種不同類型區域的生態特點與保護要求,實行分類指導、分區推進,指導自然資源開發與產業合理布局,推動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健康發展。
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在生態脆弱的礦區、林區及重要生態功能區分期分批劃定一批禁采區、禁伐區,限制不合理的開發活動。加強旅遊資源開發的環境管理,嚴禁開展破壞生態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與污染環境的旅遊,強化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環境監督,在重點風景名勝區推進創建ISO14000國家示範區的活動。按照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礦產資源開發對耕地、草地、林地、水土保持造成的破壞,采礦單位與個人應採取回填、復墾、植樹種草等措施進行恢復。強化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引起生態破壞的環境監督。
堅持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並重的原則,加強天然林保護及坡耕地退耕還林(草)。充分利用我市水熱資源條件豐富、生物初級生產力大的優勢,著重加強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區域以及重要交通干線、庫岸、水土流失重點監控區、重大項目建設區域進行重點植樹造林。同時,通過加強生態保護,限制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恢復植被,減輕水土流失,以有限的生態建設資金盡快恢復生態功能,避免生態建設項目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推動生態農業建設,合理施用農葯與化肥,開發與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加強農膜的回收與再利用,積極推廣可降解地膜;加強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肥水養魚,規范養殖場的污染物排放行為;大力推廣農村沼氣、小水電等能源工程,減少生活對新炭林的採伐,逐步減輕農村環境壓力。
在生態環境惡化的區域,將單純的經濟扶貧模式轉向生態移民與扶貧脫困的有機結合,加大生態移民的力度,積極引導農民進入城鎮,改善其生活、生產條件,減輕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五)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健全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
按照投資多元化,運用市場機制,多渠道、多層次籌集保護與建設資金,切實增加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投入,尤其要解決生態保護的投入問題。逐步提高其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並建立相應的考核檢查制度。把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投資列入預算,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專項資金。除了重點加強天然林保護工程外,還應當重點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示範區與生態監測的投入。
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實行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逐步徵收土地、水體、物種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的資源開發補償費與生態補償費,對受到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進行合理補償;對從事採集、采礦者實行許可證制度,並徵收資源開發稅,運用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限制資源開發的無序活動。
(六)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廣泛開展生態保護的宣傳教育,重視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加強生態環境警示教育,努力提高重慶市人民的生態保護意識,真正把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變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充分依靠各級人大、政協的監督作用,增強各級領導的使命感,圍繞生態保護的重點,有針對性地作好各項保護工作。深入開展環境國情、國策教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培訓。
(七)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時編制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建議書,充分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信息、人才及管理優勢,推進重慶市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特別是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生態災害防治等方面的合作。
(八)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生態環境問題
1.加強庫區生態環境問題的研究。鑒於2003年三峽工程蓄水後,庫區淹沒區的生物資源、地理環境等將發生重大變化,搜集淹沒區的生態環境基礎數據的機會將永遠消失,必須盡快展開全面調查、監測及搶救工作,建立庫區綜合的生態環境現狀基礎資料庫,同時加強成庫後水環境容量及庫區江段污染物允許排放量、水體富營養化、水庫對重慶主城區大氣環境的影響、水庫對人群健康的影響等問題進行重點攻關研究。建議國家重點支持三峽庫區盡快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以及研究庫區生態環境的演變趨勢。
2.加強庫區生態經濟補償政策的研究。重點研究因三峽工程建設,重慶庫區所付出的經濟代價及生態損失。建議市政府將庫區生態經濟補償政策的研究作為重大研究課題,由市科委、市社科院、市環保局、市移民局等共同完成。根據"污染者付費、開發者補償、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建議國家出台三峽工程受益地區以及三峽工程發電收益對重慶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政策。
3. 目前,重慶市生態環境脆弱性研究、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等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生態環境現狀、存在問題以及對策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開展,有待於市級有關部門落實資金,給予支持。

㈣ 重慶的地理環境

重慶地處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其北部、東部及南部分別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有「山城」之稱。地圖輪廓形似漢字「山」。
重慶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為低山和丘陵相間排列的重慶平行嶺谷;東北部靠大巴山和東南部連武陵山兩座大山脈。 山地地形面積占重慶的70%,最高的山峰是位於巫溪縣的陰條嶺(海拔2797米)。 重慶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8℃,長江河谷的巴南、綦江、雲陽等地達18.5℃以上,東南部的黔江、酉陽等地14~16℃,東北部海拔較高的城口僅13.7℃,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4~8℃,採用候溫法可以明顯地劃分四季。重慶市年平均降水量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左右。
全市年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80%,在中國屬高濕區。年日照時數1000~1400小時,日照百分率僅為25%~35%,為中國年日照最少的地區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僅佔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氣候特點可以概括為: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空氣濕潤,降水豐沛;太陽輻射弱,日照時間短;多雲霧,少霜雪;光溫水同季,立體氣候顯著,氣候資源豐富,氣象災難頻繁。
在地形和氣候雙重作用下,重慶多霧,素有「霧重慶」「霧都」之稱。重慶年平均霧日是104天,有世界霧都之稱的英國倫敦年平均霧日只有94天,遠東霧都的日本東京也只有55天。重慶壁山區的雲霧山全年霧日多達204天,堪稱「世界之最」。 截至2012年,重慶已發現礦產6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54種,涵蓋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稀散元素、冶金輔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礦種。現實優勢礦產有天然氣、鍶礦、煤、鋁土礦、錳礦、毒重石、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岩、鹽礦、地熱等。
已發現並開採的礦產68餘種,約佔世界已知礦種的27%,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主要有煤、天然氣、鍶、硫鐵、岩鹽、鋁土、汞、錳、鋇、大理石、石灰石、重晶石等。特別是煤、天然氣、鋁土礦、鹽礦、鍶礦、錳礦和鋇礦等的儲量、品位在中國都有明顯優勢。 重慶市有維管植物2000種以上,僅號稱「巴渝峨眉」的縉雲山,亞熱帶樹木就達1700多種,至今還保留著1.6億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樂樹、飛蛾樹等世界罕見的珍稀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川金佛山,是重慶市的天然植物園之一,有名貴樹種30多種,有喬木1000多種,竹類17種,尤以「金山四絕」銀杉、杜鵑王樹、大葉茶、方竹筍聞名中外。具有原始森林特色的江津四面山自然保護區植物資源頗為豐富。
重慶還是中國重要的中葯材產地之一,大面積的山區生長著數千種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葯材,在中國產量最大的有黃連、五倍子、金銀花、厚朴、黃柏、杜仲、元胡等。重慶市有栽培植物560多類,其中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薯4大類,尤以水稻居首。經濟作物名優品種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葉、蠶桑、甘蔗、黃紅麻、煙葉等。果樹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
重慶地區有各類動物資源380餘種,其中野生珍稀動物主要有毛冠鹿、林麝、大靈貓、水獺、雲豹、獼猴、紅腹錦雞等;飼養動物有60餘種,生豬、羊、牛、兔是優勢畜種,榮昌是中國著名的種豬基地,石柱縣是中國著名的長毛兔飼養、加工和出口基地。重慶市有江河魚類120多種,魚類養殖遍及各區縣,長壽湖、大洪湖是重慶的魚類養殖基地。 (數據統計至2000年) 抗戰期間,大量人口內遷,淪陷區1000餘萬人遷往西南,西北地區,其中有700萬人內遷渝川地區,其中遷至重慶地區的達100萬人。1944年,重慶市區人口突破百萬。1945年抗戰勝利時,重慶人口已達至125萬餘人。抗戰勝利後,隨著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大量工礦企業、機關學校遷離,重慶人口規模逐步萎縮。但重慶作為西南經濟中心的基礎已奠定,人口仍保持在百萬以上,成為當時全國第七大城市。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3016.55萬人,比上年增加25.15萬人。城鎮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3371.84萬人。全市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2.3,出生嬰兒性別比為109.9。 重慶是中國唯一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轄市,轄4個自治縣、1個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優惠政策的區(黔江區)、14個民族鄉。2010年,共有少數民族人口1937109人。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該地區少數民族人口1769259人。
重慶人口以漢族為主體,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壯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為193萬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萬人,其次苗族約4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重慶市人口的5.8%。域內各少數民族仍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習俗。

㈤ 一本介紹重慶歷史、地理、風俗特色的書

《攜程走中國.旅遊系列叢書:西藏.四川.重慶》
《萬曆野獲編》 《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按民間誕生禮俗、民間飲食習俗、民間灶火、民間工藝美術、民間喪葬習俗、民間諺語謎語等分輯成冊)
都是不錯的選擇!

㈥ 重慶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重慶的地理環境:

1、位置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

2、地勢

重慶北有大巴山,東有巫山,東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婁山。重慶主城區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間。市內最高峰為巫溪縣東部邊緣的界梁山主峰陰條嶺,海拔2796.8米;最低為巫山縣長江水面,海拔73.1米。

3、氣候

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8℃,長江河谷的巴南、綦江、雲陽等地達18.5℃以上,東南部的黔江、酉陽等地14~16℃,東北部海拔較高的城口僅13.7℃,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6~29℃,最冷月平均氣溫4~8℃,採用候溫法可以明顯地劃分四季。

4、水文

重慶的主要河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阿蓬江、酉水河等。長江幹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流程長達665公里,橫穿巫山三個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峽、巫峽和湖北的西陵峽,即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6)重慶地理環境書擴展閱讀:

重慶的主要自然資源:

1/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重慶共發現礦產6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54種,涵蓋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稀散元素、冶金輔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等礦種。

2、生物資源

重慶有6000多種各類植物,其中有被稱植物「活化石」的桫欏、水杉、禿杉、銀杉、珙桐等珍稀樹種,森林覆蓋率20.49%。僅號稱「巴渝峨眉」的縉雲山,亞熱帶樹木就達1700多種,存留著1.6億年以前的」活化石」水杉及伯樂樹、飛蛾樹等世界罕見的珍稀植物。

3、水資源

重慶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在5000億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積全國第一,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438.28萬千瓦,可開發量750萬千瓦,重慶每平方公里擁有可開發水電總裝機容量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慶

㈦ 重慶地理教材用的什麼版本

人教版的, 版本有幾個版本的 最近用的2011年的
分 上 中 下冊 (123)

㈧ 重慶地理概況有哪些

重慶概況重慶,位於長江、嘉陵江交匯處,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工商業重鎮,也是中國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轄市。她是在懸掛於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有標注的中國四大城市之一。全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107萬。

重慶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公元前11世紀,巴國就在此建都。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王後登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為國民政府戰時陪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慶於1950年成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成為中央經濟計劃單列市。1997年3月,全國人大第八屆五次會議批准重慶設立中央直轄市。

重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煤、天然氣、鍶、鋁土、錳、岩鹽和鋇等礦產資源的儲量、品位在全國占明顯優勢;列入國家保護的野生珍稀動物近100種,珍稀植物達50多種;重慶還是中國生豬、烤煙、葯材、蠶桑、柑桔、長毛兔的重要生產基地。

重慶人文、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古代石刻文化、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蜚聲中外,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璀璨迷人的山城夜景聞名遐邇。

重慶擁有完善的水陸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郵電通信網路。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水路通江達海,110餘條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將重慶與全國和世界連接,外國人入境可在機場直接辦理落地簽證。通郵國家和地區達160多個。

重慶擁有產業門類較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汽車摩托車、化工醫葯兩大支柱產業不斷壯大;食品、建築、旅遊等新的支柱產業正在形成發展中。面對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重慶將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環保工程三大高新技術先導產業。重慶市場網路完備,周邊輻射人口近3億。

重慶對外開放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狀態。加拿大、日本、英國在重慶設有領事機構。目前已與17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合作關系,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8家落戶重慶;加拿大豐業和香港寶生、香港匯豐、日本住友、東亞等銀行,日本安田、美國利寶、加拿大永明等保險公司及香港蘇江葉冼律師事務所都在重慶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奧地利等國的商會也在重慶設有辦事機構。2002年4月在重慶召開並發表了《重慶宣言》的亞洲議會和平協會第三屆年會、2004年7月由美國《商業周刊》在重慶主辦的有數位國際知名政要出席的國際總裁會議以及將首次在中國重慶召開的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已經並將進一步提升重慶對外開放的形象。

自中央批准為直轄市以來,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2665億元,比1996年增長1.51倍;固定資產投資1610億元,增長4.9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9221元、2535元,均比直轄前增長60%以上。近年來,重慶市對外經濟貿易迅速發展,2003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38.6億美元,比1996年增長1.8倍,其中出口20.9億美元,增長2.48倍,各類外貿經營企業達到1485家。特別是近年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外商投資環境正日趨完善。截至2004年底,全市累計批准「三資」企業3748家,合同外資金額68.41億美元,實際吸收外資36.41億美元;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金額12.85億美元,派出人員31311人次。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開發,為重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轄市的設立,開辟了重慶發展的新天地;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揭開了重慶加快發展的新篇章。

重慶各族人民正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代表大會繪制的宏偉藍圖,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正按照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規劃,努力構建以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為代表的「三大經濟區」,為把重慶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而奮斗著。

今天的重慶,在地理、人文和社會環境上,正在形成越來越強的磁場,產生著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顯其氣度恢宏、激情飛揚的魅力。

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豐姿綽約!

共和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正在催生著無盡的現代神話!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山水城市正不斷地創造人間奇跡!

重慶——嶄新的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正邁步走向世界!

㈨ 重慶地理概況有哪些

重慶地理概況重慶,位於長江、嘉陵江交匯處,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工商業重鎮,也是中國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轄市。

她是在懸掛於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僅有標注的中國四大城市之一。全市幅員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107萬。

重慶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

公元前11世紀,巴國就在此建都。

公元1189年,宋光宗在此先封王後登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為國民政府戰時陪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慶於1950年成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改為四川省轄市,1983年成為中央經濟計劃單列市。1997年3月,全國人大第八屆五次會議批准重慶設立中央直轄市。

重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煤、天然氣、鍶、鋁土、錳、岩鹽和鋇等礦產資源的儲量、品位在全國占明顯優勢;列入國家保護的野生珍稀動物近100種,珍稀植物達50多種;重慶還是中國生豬、烤煙、葯材、蠶桑、柑桔、長毛兔的重要生產基地。

重慶人文、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古代石刻文化、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蜚聲中外,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璀璨迷人的山城夜景聞名遐邇。

重慶擁有完善的水陸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郵電通信網路。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水路通江達海,110餘條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將重慶與全國和世界連接,外國人入境可在機場直接辦理落地簽證。通郵國家和地區達160多個。

重慶擁有產業門類較全、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汽車摩托車、化工醫葯兩大支柱產業不斷壯大;食品、建築、旅遊等新的支柱產業正在形成發展中。面對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重慶將重點培育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環保工程三大高新技術先導產業。重慶市場網路完備,周邊輻射人口近3億。

重慶對外開放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狀態。加拿大、日本、英國在重慶設有領事機構。

目前已與17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合作關系,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8家落戶重慶;加拿大豐業和香港寶生、香港匯豐、日本住友、東亞等銀行,日本安田、美國利寶、加拿大永明等保險公司及香港蘇江葉冼律師事務所都在重慶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奧地利等國的商會也在重慶設有辦事機構。

年4月在重慶召開並發表了《重慶宣言》的亞洲議會和平協會第三屆年會、2004年7月由美國《商業周刊》在重慶主辦的有數位國際知名政要出席的國際總裁會議以及將首次在中國重慶召開的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已經並將進一步提升重慶對外開放的形象。

自中央批准為直轄市以來,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年全市生產總值2665億元,比1996年增長1.51倍;固定資產投資1610億元,增長4.9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9221元、2535元,均比直轄前增長60%以上。近年來,重慶市對外經濟貿易迅速發展,2003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38.6億美元,比1996年增長1.8倍,其中出口20.9億美元,增長2.48倍,各類外貿經營企業達到1485家。特別是近年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外商投資環境正日趨完善。截至2004年底,全市累計批准「三資」企業3748家,合同外資金額68.41億美元,實際吸收外資36.41億美元;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金額12.85億美元,派出人員31311人次。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開發,為重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轄市的設立,開辟了重慶發展的新天地;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揭開了重慶加快發展的新篇章。

重慶各族人民正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代表大會繪制的宏偉藍圖,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正按照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規劃,努力構建以都市發達經濟圈、渝西經濟走廊、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為代表的「三大經濟區」,為把重慶建成長江上游經濟中心而奮斗著。

今天的重慶,在地理、人文和社會環境上,正在形成越來越強的磁場,產生著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顯其氣度恢宏、激情飛揚的魅力。

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豐姿綽約!

共和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正在催生著無盡的現代神話!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山水城市正不斷地創造人間奇跡!

重慶——嶄新的長江上游經濟中心正邁步走向世界!

世界各國及地區面積、人口、首都概況我國是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除漢族外,有五十多個少數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6.6%,分布在我國總面積50—60%的土地上。

國家或地區面積(平方公里)人口(千人)首都或首府亞洲中華人民共和國約 9600000 1239292 北京蒙古國 1566500 2353 烏蘭巴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22762 22000 平壤大韓民國 99237 44850 首爾日本國 377800 125940 東京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236800 4605 萬象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329556 75900 河內柬埔寨王國 181035 10400 金邊緬甸聯邦 676581 44740 彬馬納泰王國 513115 60400 曼谷馬來西亞 329758 21169 吉隆坡新加坡共和國 641 3100 新加坡汶萊達魯薩蘭國 5765 296 斯里巴加灣市菲律賓共和國 299700 70267 馬尼拉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1904443 199000 雅加達東帝汶 14874 748 帝力尼泊爾王國 147181 18491 加德滿都錫金 7200 406 甘托克不丹王國 46000 700 廷布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143998 120000 達卡印度共和國 2974700 938000 新德里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65610 17890 科倫坡馬爾地夫共和國 298 238 馬累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796095 128010 伊斯蘭堡阿富汗伊斯蘭國 652300 17690 喀布爾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1645000 66727 德黑蘭科威特國 17818 2090 科威特城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2240000 17400 利雅得巴林國 706.5 586 麥納麥卡達國 11437 641 多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83600 2377 阿布扎比阿曼蘇丹國 312000 2018 馬斯喀特葉門共和國 531869 15800 薩那伊拉克共和國 438217 20370 巴格達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185180 16000 大馬士革黎巴嫩共和國 10452 3110 貝魯特約旦哈希姆王國 91390 4291 安曼巴勒斯坦國 11500 5750① 耶路撒冷以色列國 14900 5760 特拉維塞普勒斯共和國 9251 823 尼科西亞土耳其共和國 780000 61600 安卡拉烏茲別克共和國 447400 23130 塔什干哈薩克共和國 2717300 16590 阿斯塔納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 198500 4604 比什凱克塔吉克共和國 143100 5865 杜尚別亞美尼亞共和國 29800 3782 埃里溫土庫曼 488100 4659 阿什哈巴德亞塞拜然共和國 86600 7566 巴庫喬治亞 69700 5400 第比利斯歐 洲冰島共和國 10300 269 雷克雅未克法羅群島(丹) 1399 43 曹斯哈恩丹麥王國 43094 5220 哥本哈根挪威王國② 386958 4369 奧斯陸瑞典王國 449964 8838 斯底哥爾摩芬蘭共和國 338145 5116 赫爾辛基俄羅斯聯邦 17075400 147500 莫斯科烏克蘭 603700 50893 基輔白俄羅斯共和國 207600 10235 明斯克摩爾多瓦共和國 33700 4319 基希訥烏立陶宛共和國 65200 3708 維爾紐斯愛沙尼亞共和國 45200 1464 塔林拉脫維亞共和國 64600 2485 里加波蘭共和國 312683 38620 華沙捷克共和國 78866 10321 布拉格匈牙利共和國 93031 10214 布達佩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356970 81539 柏林奧地利共和國 83858 8047 維也納列支敦斯登公國 160 31 瓦杜茲瑞士聯邦 41284 7062 伯爾尼荷蘭王國 41526 15493 阿姆斯特丹比利時王國 30528 10130 布魯塞爾盧森堡大公國 2586 415 盧森堡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242000 58395 倫敦直布羅陀(英愛爾蘭 70282 3621 都柏林法蘭西共和國 551602 58500 巴黎摩納哥公國 1.95 29 摩納哥城安道爾公國 468 64 安道爾城西班牙 505925 39210 馬德里葡萄牙共和國 92072 9900 里斯本義大利共和國 301277 58138 羅馬梵蒂岡城國 0.44 1 梵蒂岡城聖馬利諾共和國 60.6 24 聖馬利諾馬爾他共和國 316 370 瓦萊塔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56538 4780 薩格勒布斯洛伐克共和國 49000 5380 布拉迪斯拉發斯洛維尼亞共和國 20256 1983 盧布爾雅那波斯尼亞和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簡稱波黑馬其頓共和國 25713 2079 斯科普里塞爾維亞共和國 88361 9900 貝爾格萊德黑山共和國 13812 650 波德戈里察羅馬尼亞 237500 22600 布加勒斯特保加利亞共和國 110994 8384 索非亞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28748 3300 地拉那希臘共和國 131957 10350 雅典非 洲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1002000 61400 開羅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1759540 5110 的黎波里突尼西亞共和國 164150 9000 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2381741 29550 阿爾及爾摩洛哥王國 459000 27130 拉巴特西撒哈拉 266000 160 阿尤恩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1030000 2400 努瓦克肖特塞內加爾共和國 196722 8300 達喀爾甘比亞共和國 10380 1020 班珠爾馬利共和國 1241238 10760 巴馬科布吉納法索 274200 10046 瓦加杜古維德角共和國 4033 390 普拉亞內幾亞比紹共和國 36152 1200 比紹內幾亞共和國 245857 7500 科納克里獅子山共和國 72326 4500 弗里敦賴比瑞亞共和國 111370 2640③ 蒙羅維亞象牙海岸共和國 322463 14700 亞穆蘇克羅④迦納共和國 239460 18300 阿克拉多哥共和國 56600 4130 洛美貝南共和國 112622 5600 波多諾伏尼日共和國 1267627 8750 尼亞美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 923768 105000 阿布賈喀麥隆共和國 475422 13400 雅溫得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28051 436 馬拉博查德共和國 1284000 6279 恩賈梅納中非共和國 622984 3500 班吉蘇丹共和國 2505813 29130 喀土穆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1103600 56600 亞的斯亞貝巴吉布地共和國 23200 520 吉布地市索馬里共和國 637657 9100 摩加迪沙肯亞共和國 582646 30500 內羅畢烏干達共和國 241038 19300 坎帕拉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 945087 30400 達累斯薩拉姆盧安達共和國 26338 7550 基加利蒲隆地共和國 27834 6400 布瓊布拉扎伊爾共和國 2344885 45570 金沙薩剛果共和國 34200 2780 布拉柴維爾加彭共和國 267667 1015 利伯維爾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 1001 128 聖多美安哥拉共和國 1246700 11600 羅安達尚比亞共和國 74 9650 盧薩卡馬拉維共和國 118484 9800 利隆圭莫三比克共和國 799380 18000 馬普托葛摩伊斯蘭聯邦共和國 2235 4970 莫羅尼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627000 13126 塔那那利佛塞席爾共和國 455 75 維多利亞模里西斯共和國 2040 1130 路易港留尼汪島(法) 2512 642 聖但尼辛巴威共和國 390759 11800 哈拉雷波札那共和國 581730 1590 哈博羅內納米比亞共和國 824269 1620 溫得和克南非共和國 1221037 41244 比勒陀利亞⑤史瓦濟蘭王國 17363 938 姆巴巴納賴索托王國 30344 2050 馬塞盧聖赫勒拿島和阿森松島等(英) 412 6 詹姆斯敦、喬治敦等厄利垂亞共和國 125000 3500 阿斯馬拉大洋洲澳大利亞聯邦 7682300 18239 堪培拉紐西蘭 270534 3660 惠靈頓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 461893 4227 莫爾斯比港索羅門群島 29785 367 霍尼亞拉萬那杜共和國 12190 168 維拉港新喀里多尼亞 19103 183 努美阿斐濟共和國 18272 803 蘇瓦吉里巴斯共和國 810.5 77 塔拉瓦諾魯共和國 24 11 亞倫區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700.8 110 帕利基爾馬紹爾群島共和國 180 54 馬朱羅北馬里亞納群島自由聯邦(美) 457 53 塞班島關島(美) 549 143 阿加尼亞吐瓦魯 26 9.5 富納富提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 274 14 馬塔烏圖西薩摩亞獨立國 2934 164 阿皮亞美屬薩摩亞 197 58 帕果帕果紐埃(新) 258 2 阿洛菲諾福克島 34.6 2 金斯敦帛琉共和國 458 16 科羅爾托克勞(新) 12.2 1.6 法考福庫克群島(新) 240 18 阿瓦魯阿湯加王國 699 98 努庫阿洛法法屬波利尼西亞 4167 213 帕皮提皮特開恩群島(英) 4.5 0.1 亞當斯敦北美洲格陵蘭(丹) 2175600 55 戈特霍布(努克加拿大 9970610 29800 渥太華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法) 242 6 聖皮埃爾市美利堅合眾國 9372614 263000 華盛頓百慕大群島(英) 53.3 59 哈密爾頓墨西哥合眾國 1967183 93000 墨西哥城瓜地馬拉共和國 108889 10620 瓜地馬拉城貝里斯 22963 211 貝爾莫潘薩爾瓦多共和國 21393 5780 聖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共和國 112492 5800 特古西加爾巴尼加拉瓜共和國 121428 4310 馬那瓜哥斯大黎加共和國 51100 3191 聖何塞巴拿馬共和國 75517 2631 巴拿馬城巴哈馬國 13939 278 拿騷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 430 23 科伯恩城古巴共和國 110860 11070 哈瓦那開曼群島(英) 259 33 喬治敦牙買加 10991 2510 金斯敦海地共和國 27750 7180 太子港多明尼加 48464 7900 聖多明各波多黎各自由邦(美) 8959 3690 聖胡安美屬維爾京群島 354 102 夏洛特?阿馬里英屬維爾京群島 153 18 羅德城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 267 42 巴斯特爾安圭拉(英) 96 10 瓦利安地卡及巴布達 441.6 72 聖約翰蒙特塞拉特(英) 102 11 普利茅斯瓜德羅普(法) 1780 387 巴斯特爾多米尼克國 751 74 羅索馬提尼克(法) 1100 371 法蘭西堡聖露西亞 616 145 卡斯特里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389 140 金斯敦巴貝多 431 265 布里奇頓格瑞那達 344 100 聖喬治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 5128 1300 西班牙港荷屬安的列所 800 189 威廉斯塔德阿魯巴(荷) 193 78 奧拉涅斯塔德南 美 洲哥倫比亞共和國 1141748 37100 聖菲波哥大委內瑞拉共和國 916700 21844 加拉加斯蓋亞那合作共和國 214969 770 喬治敦蘇利南共和國 163265⑦ 479 帕拉馬里博法屬蓋亞那 91000 115 卡宴厄瓜多共和國 281341 11700 基多秘魯共和國 1285216 23940 利馬巴西聯邦共和國 8547403 155820 巴西利亞玻利維亞共和國 1098581 7760 蘇克雷智利共和國 756626 14210 聖地亞哥阿根廷共和國 2776889 34700 布宜諾斯艾利斯巴拉圭共和國 406752 4970 亞松森烏拉圭東岸共和國 176215 3173 蒙得維的亞馬爾維納斯群島(英)⑧ 約12173 2 斯坦利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