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地理信息公司全球多少家
❶ 目前世界上有多少家跨國公司
找了兩個文章你湊合著看能不能用上一點,分就不用了,這個東西看來你只能靠自己了:
就在中國入世槌聲敲響的前幾天,世界零售巨人沃爾瑪從中國東南沿海揮師北上,與北京的合作夥伴簽約,計劃在北京開5家店,與此同時,包括北京物美集團,西單商場等13商家在內的北京商業連鎖集團橫空出世,為的就是打造「航空母艦」結群而御,新一輪競爭山雨欲來。
其實,北京商界的硝煙只是中國商業戰場上的冰山一角,沃爾瑪也只是國際商界大鱷的一員。據統計,從1992年中國零售業對外開放至今,實際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業已達300多家,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的地盤不斷擴大,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已經有70%在中國「搶灘登陸」,知名的有美國的沃爾瑪、法國的家樂福、德國的麥德龍、日本的伊藤洋華堂等。
世界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預言,在未來3至5年:中國零售業60%的市場將由3~5家世界級零售巨頭控制,30%的市場將由國家級零售巨頭控制,餘下不到10%的零售市場零頭則掌握在區域性零售巨頭手中,雖然這個預言是否屬實未知,但足以說明零售市場競爭的激烈。
權威機構調查顯示:入世後,零售業將是受沖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在感慨生不逢時的同時,中國零售業應該怎麼辦?坐以待斃不行,我們需要認清自己,我們需要分析對手,更重要的,我們要行動!要向「狼」學習。
第一,要學習世界著名零售集團的戰略眼光。
世界著名的零售集團為了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和發展戰略,不惜花費重金進行市場調查。據說沃爾瑪進入中國之前花費1000萬人民幣對中國市場進行分析調研,最終選擇了深圳,放棄了在美國已經成熟的折扣店和倉儲商店業態,堅持了天天平價的經營理念,迎合了工薪階層這一目標客戶群,取得了初步成功。雖然目前進入中國的零售集團還處於不盈利狀態,但由於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所以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都充滿了信心。我們有些零售企業缺乏戰略眼光,當百貨店熱時,他搞百貨店,當超市熱時,他發展超市……這種企業是不會成功的。
第二,要學習定位意識。
世界著名零售集團有著很好的定位意識。他們善於與對手合作,而不是擠垮他。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努力形成與對手差異化的互補性,把整個市場蛋糕做大,而不是擠在一個業態,一個商圈進行惡性競爭。例如,家樂福開辦大型超市,目標顧客是家庭主婦,滿足家庭主婦對家需用品一次性購物的需求;麥德龍發展倉儲商店,將機關團體和中小商人作為自己的目標顧客;而7—11便利店則把市場鎖定在年輕人,特別是男士身上。沃爾瑪購物廣場與家樂福大型超市有交叉競爭關系,他們就在商圈選擇上適當區別。
相反,我們許多零售企業仍然處在盲目發展的階段,業態不清,定位不準,自然難以形成特色,惡性競爭難免。
第三,要學習規模化發展。
進入中國的著名零售集團都是規模化多店鋪發展的。這是他們既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又可以減少店鋪運營費用,從而在價格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到2000年底,沃爾瑪已經有4000多家店鋪,1923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世界500強的第二位。世界零售100強中的大多數企業店鋪數都超過1000家,最多的日本伊藤洋華堂已超過30000家,位列第100位的銷售額也達40億美元左右。2000年,中國百強連鎖企業平均店鋪數僅為76.85家,最多的上海聯華為1000家,銷售額為111億元人民幣,僅相當於世界零售百強第100位的三分之一。中國零售業急需做大規模。
第四,學習多條腿走路的方針。
縱觀世界著名零售集團規模優勢的實現,採取了四條腿走路的方針:自建店鋪、全資店鋪、特許店鋪、購並店鋪。沃爾瑪和家樂福至少運用了其中的三條腿。沃爾瑪初期以自建店為主,在20世紀60年代,每年僅開2~3家店鋪;1970年股票上市,加快自建店速度,70年代平均每年開26家店;進入80年代,沃爾瑪採用自建和並購兩條腿走路的方針,10年中每年開店數達到100餘家;進入90年代,沃爾瑪採取了三條腿走路的方針,成立合資公司擴大規模,每年店鋪數以平均200家的速度遞增。家樂福和普美德斯過去一直在世界零售企業排行七、八位左右,兩家合並而成為僅次於沃爾瑪的世界零售巨頭。 在世界零售業的發展上,後來居上者常常是採用了迅速擴張的發展模式,而非費盡心機自己開店。中國零售企業迅速做大規模,也必須多條腿走路`,特別是要利用特許經營和購並的方式。
第五,學習先進的管理制度和營銷策略。
中國零售企業要提高,首先要在基礎管理上下功夫,特別是連鎖業,統一是最重要的。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采購,統一核算,這幾個統一如果都沒有做到,根本就不能稱為連鎖企業。還有信息技術的應用,像POS(收集銷售數據)和MIS(管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等,這都是必須的。
以上是我對入世後中國零售業的一些看法。零售業是和廣大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行業之一,願中國零售業一路走好.
流通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企業利潤和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作為流通產業中的零售業,是國家向外資試開大門的行業之一。隨著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的速度加快,我國批發零售貿易企業已成為接受外資商業挑戰的行業。
外資大幅度進入我國零售業無論是對我國零售商品市場,還是對零售企業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從零售市場運行軌跡看,外資的進入已由原來區域性發展、單一業態轉向全國性、全方位較量,外資企業已順利渡過磨合期,正向高速擴張期發展。外資企業的不斷湧入,對國內零售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與生存危機,也對國內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外資進入中國國內流通業市場帶來的結果是挑戰與機遇並舉
對於中國流通業而言,外資企業的進入意味著機遇和挑戰並存。從總體上看,外資零售業搶灘中國市場有利有弊,如何趨利避害,適時適地的引導將是吸引外資的關鍵,也是我國零售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從積極的方面看,有六大影響:
第一,提升了流通業技術水平,加快了我國流通業的現代化進程。外資的進入,帶來了國內分銷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短缺的資金,也帶來了先進的營銷理念、營銷策略和科學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國傳統的零售業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國內商業業態單一,過於集中的布局,使之更加合理,也更加貼近和方便居民的生活,大大推進了零售業市場化進程和整體水平的提高。外資的進入,還加快了我國商業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帶動了高檔商業設施的發展,增強和改善了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投資環境。
第二,活躍了國內經濟,帶動了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開放零售業導致跨國零售企業增加在中國的采購,一些跨國零售企業還把采購中心轉移到中國,增強了中國在其全球化經營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據統計,外資零售企業所銷售的商品中,90%-95%來自國內的農業和製造業。不僅拉動了內銷,而且還帶動了內地消費品的出口。此外,通過進入中國的外資零售企業將中國商品輸入其全球經營體系范圍內的其他國家,也可以增加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隨著外資零售企業的擴張,「中國製造」將加速進入跨國零售企業的全球供應鏈,並使得房地產、交通運輸、郵電通訊、能源及多種服務行業都從中受益。
第三,提高了國內同行的競爭力。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外國著名零售集團進入我國內地將更為暢通。國內零售企業將面臨世界上更多的大零售集團的競爭挑戰,其直接結果必然是迫使內地零售業進行徹底的改造與重組,從而塑造出真正能與國際零售集團抗衡的企業,從而也為國內的零售業進入世界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第四,增加了就業。據估算,跨國零售集團在中國采購的300億美元,將創造 1300個就業機會。進入世界500強的零售集團每年的采購額近1.5萬億美元,以高效率的大型業態為主的外資零售業的進入將加速淘汰中國低效率的零售業,但不會對就業產生收縮式的影響。外資零售業所使用的本地人力資源不僅是一般的營業員,而且還有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無疑增加了當地高級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
第五,多樣化的業態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外資零售業進入中國已有十多年,已從初期的磨合適應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其業態和運作模式也更加成熟。各家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業態。毋庸置疑,外資企業將發展自由的多業態,適應不同人群,並實現規模化。這對於豐富國內零售業態,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群體需求,促進零售市場的不斷繁榮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六,外資大規模進軍西部,促進了西部地區零售市場的繁榮。近年來,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零售業的進一步開放,以往把主要目標放在東部的跨國零售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相對貧瘠而又廣袤的西部。大量外資零售業進入西部,將先進的業態和技術管理引入西部,對於改善落後的西部零售市場,發展滯後的西部流通業將起到內資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負面影響看,外資企業的快速進入,使得內地企業面臨了極大挑戰。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經營管理優勢的挑戰。國外零售業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最先進的現代管理技術與手段,以及很高的商業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而且,在硬體和軟體上,他們也具有別人難以簡單模仿的競爭優勢。
第二,經營規模優勢的挑戰。目前,進入內地商業領域的外資企業大都是一些跨國公司,資本實力雄厚,經營規模龐大,具有強勁的資本運作能力。入世後使僅有的商業保護壁壘被徹底打破,並意味著對內地商業資本營運能力的極大挑戰。
第三,經營業態的挑戰。外國零售商針對自身的優勢及目標顧客的需求,准確地選擇業態,以鮮明的特徵搶占市場,以搶奪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並在抓住現有顧客的同時,還把目標瞄準我國潛力巨大、數量眾多的潛在顧客。這些業態的選擇,反映了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透徹了解和深遠思考。
第四,營銷方式的挑戰。外資企業按照顧客光顧不同類別商品的頻率和時段,巧妙地採用「價格組合」的營銷方式,吸引和誘導顧客最大限度地實現潛在的購買慾望。這種靈活的營銷方式綜合了對顧客的年齡、職業、階層、收入水平和消費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遠遠勝過內地常用的打折促銷,購物贈券,贈禮品等低級促銷方式。
第五,價格優勢的挑戰。外資企業採用大批量買斷方式進貨,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也可以保持穩定的進貨渠道(因為供應商降低了風險),使低價購進有長遠的保證。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外資企業的低價位不僅來自於采購環節,而且還來自於管理和信息的綜合性服務。這種既降低成本,又獲得收益,並以收益沖減成本的雙重策略,使外資企業的價格優勢更為明顯。
第六,科技、網路優勢的挑戰。外資企業依靠高科技支持,形成了以網路為輔助的自動化商業,從而改變了傳統零售業的運作方式。使顧客資料的搜集與分析、銷售資料、補貨系統、營銷手段的調整等都可用現代化的電子技術進行管理。
第七,品牌優勢的挑戰。國外商業企業,特別是世界級的零售集團,在企業的內部管理、商品結構確定、服務、購物環境等方面形成了普遍的社會認知,早已名聲卓著。憑借這一優勢,外資企業加大了吸引和爭奪我國消費者的力度,形成了對國內商業企業的威脅。
外資正在加大力度拓展中國國內流通業市場
根據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當人均收入達到250美元至600美元時,以連鎖商業為代表的現代零售開始出現;當人均年收入達到600美元至800美元時,大規模、國際化的連鎖零售便會迅速發展起來。並且經濟發展程度越發達的地方,其現代零售業態在零售業中所佔市場份額也越大。
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已超過1300美元,沿海地區,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人均收入水平更高。因此,現代零售業的蓬勃發展也就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並且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零售業將會在零售市場上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
外資選擇進入中國市場,正是看重中國龐大的零售市場和巨大的成長潛力。按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國商業領域過渡期已於2004年12月11日結束,對境外企業的准入已基本取消地域、股權和數量限制。目前大型跨國商業企業已做好在我國市場進行全面競爭准備,並確定了以大型綜合超市及專業店、便利店作為主要業態的發展戰略。過渡期一旦結束,他們將加快在全國布點並建立相應配送體系,短期內外資企業在這些業態方面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上升。
未來幾年,隨著外資進入我國零售業在企業設立形式、數量、地域、股權比例等方面的限制陸續取消,零售業將會形成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以及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競爭的格局,內資零售業將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上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
外資參與競爭的主要業態,目前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但已開始向西部等地區發展。從發展趨勢看,不排除向中小店鋪發展的可能。
在經營商品領域,外資企業還將進軍多種重要商品的零售連鎖業,將對我國傳統的以攤位制銷售方式為主的商品交易市場形成有力的沖擊。
預計在未來幾年,外資商業企業對二三級市場的進入可能更多的使用並購手段,而近幾年中國的外資連鎖企業則更樂於選擇並購方式,迅速擴大其影響力。那些擁有豐富的網點資源的內資零售企業,將成為外資收購的重點對象,同時因經營不善和競爭失利而選擇退出的外資連鎖店,也為並購提供了大量機會。
理性面對挑戰,從四個方面做強做大國內零售業企業
應該看到,大規模開放後外資企業必然會獲取一定市場份額,這是難以避免的。外資進入國內市場並不斷擴大在中國零售業中的份額,必然會對中國的本土零售企業產生影響,但我們應客觀地分析這種影響。外資零售業代表了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它們的進入必然導致中國企業的模仿、競爭和跟進。第二,沒有理由相信外資就一定會輕易佔領中國市場。目前外資流通企業在全國市場中的整體份額並不高,不超過5%。外資在個別業態(大型綜合超市)中的份額略高,但銷售額本身占國內零售市場的份額並不高。加上國內潛在市場巨大,外資零售企業主要集中於東部的大中城市,二、三線城市和廣大農村的有效市場還沒有開發,而國內零售企業在這些地區還處於壟斷地位。因此,外資零售企業的市場份額還不足以控制國內零售業。我們對此要有清醒認識和足夠的心理准備。國內企業要盡快適應這一新的市場環境,先做模仿者或合作者,再做競爭者,並在競爭中擺正自己的定位,進而做大做強。
國內外的經驗和教訓證明,流通業不是可有可無的小行業,而是國民經濟整體提升的關鍵環節;流通業也不是政府可以放手不管,任其發展的一般性服務業,而是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全力發展的先導產業。
第一,應盡快研究制定一整套支持流通產業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要建立大型超市開店的聽證制度,充分論證大型店鋪開設的合理性。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商業立法進程,最大限度去開發商業資源,使我國商業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發揮;規范企業的市場行為,合理整合資源,避免惡性競爭,避免因重復建設而導致資源被浪費。
第二,重新整合國內流通企業。按照做大企業集團規模的要求,以優勢業態和知名品牌為龍頭,推進相同業態、相同行業之間的聯合,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企業集團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整合小型流通企業,提高中國流通企業的組織化程度,獲取規模經濟優勢和范圍經濟優勢,同時提高流通業整體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經營的水平。
第三,積極開拓兩個市場,推進流通產業的國際化,參與國際競爭。我國流通業需大力提高自身實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搶佔有利地形。在鞏固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可利用特有優勢和「入世」後種種優惠,到外商「後方」去開拓國際市場,實施跨國經營。
第四,加強流通模式研究和人才培養。商業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目前,嚴重阻礙我國商業企業規模化發展的原因之一是商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的嚴重短缺。必須抓緊人才培養,建立與現代商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培養適應大流通模式、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的經營人才。
❷ GS的公司信息
GS公司從LG集團分離出來後,第一年就取得了良好業績,銷售額增長了20%,達到27.6萬億韓元,純利潤增長了18%,達到1.59萬億韓元。GS公司的目標是「追求價值第一」,為此GS公司通過不斷追求價值的增長、誠信的經營和國際合作的挑戰,在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成為堅定不移的價值先導企業。 GS公司的經營理念是「與顧客一道憧憬未來,並創造新的生活價值」。GS公司的發展方針是把顧客滿意、提高生活價值、尊敬與關懷、熱情與活力、自豪等作為共有的價值,使企業發展成為最佳企業。
■構築GS品牌
為構築GS的品牌,公司把3400個GS加德士加油站、加氣站、2100個GS便利店以及國內外約150多個建設工地都用GS這一體現企業品牌的形象統一起來。為弘揚GS品牌,公司大力進行宣傳,並且充分發揮子公司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長處,使GS品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成功。
GSRetail的店名更改為GS25便利店之後,並未影響其品牌,取得了連續7年銷售額位居第一的驚人成績。GS電視購物也是新名,但也沒有影響公司的品牌。去年GS品牌在電視購物領域均獲得「韓國產業顧客滿意度」、「國家商標競爭力指數」和「國家顧客滿意度」第一。
GS公司在2005年成立的第一年,就成功地確保了認知度及親近感,今年公司計劃將系統地管理品牌,以確保GS的特有形象。為在2010年實現公司「品牌價值的最高值」,公司將鞏固品牌的正體性,並通過培育,確立商號、商標的使用標准,防止品牌的亂用,保護好品牌的價值。
❸ GPS GS GIS的聯系和區別,急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縮寫,意即全球定位系統。是一個全球性、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導航定位和時間傳遞系統。GPS定位精度可達15米,測速精度0.1米/秒,是一個軍民兩用系統,提供兩個等級的服務。GP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其在導航、定位、測繪等應用領域有很大的優勢。
GIS:地理信息系統(GIS)是近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應用系統,它能把各種信息向地理位置和有關的視圖結合起來,並把地理學、幾何學、計算機科學及各種應用對象、CAD技術、遙感、GPS技術、 Internet、多媒體技術及虛擬現實技術等融為一體,利用計算機圖形與資料庫技術來採集、存儲、編輯、顯示、轉換、分析和輸出地理圖形及其屬性數據。這樣,可根據用戶需要將這些信息圖文並茂地輸送給用戶,便於分析及決策使用。 GIS應用遍及金融、電信、交通、國土資源、電力、水利、農林、環境保護、地礦等國民經濟各領域。權威的統計資料和研究報告都表明,國民經濟信息數字化的80%以上都構築在地理信息系統之上,GIS產業已達到幾十億美元的規模。
GS就不清楚了,沒用過,我用過的GPS是一種機器,是用於採集地理信息的儀器。GIS是一種軟體,是用於處理各種信息數據的一種軟體。
❹ 全世界有多少家公司
少說也有幾十萬家。你問這幹嘛?
❺ 全球做到六西格瑪水平的企業有多少家
其實六西格瑪是一個目標,每個組織都可以通過定義與自己的過程相關的指標,並推動各種改進活動,使過程的缺陷控制能力達到六西格瑪水平。個人聽到過的也是航空公司的例子。另外,部分製造業按照DPMO計算的一些過程也能達到六西格瑪水平。
❻ 全球百年以上歷史的企業有多少家
雲南白葯 19世紀末,雲南名間神醫曲煥章發明配方,取名「曲煥章百寶丹」;解放後其家人獻給政府,由昆明制葯廠生產,改名為「雲南白葯」;作為我國中葯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2005年前三季度凈資產收益率為23.03%,在醫葯類上市公司名列前茅,公司在醫葯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優勢突出,品牌價值凸顯。雲南白葯自1993年上市的12年間公司主營收入增加了32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3%;凈利潤增長了13倍,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4%。
片仔癀 據說在東南亞地區華僑中,一些老人重病或即將離世的時候,家人都會給他服用片仔癀。因為他們認為,如果連片仔癀都無法救治的話,恐怕就真的沒有其他辦法了。可見這一葯品在當地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如,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片仔癀」這個神秘的「國寶名葯」的來歷。
相傳,片仔癀是明朝太醫院秘方「御用良葯」,由於外形如條索,用時切一小片內服或外敷片刻見效,所以叫做「片仔癀」。萬曆年間,宮廷政變,一位閩南籍的太醫,攜帶葯方出逃,至璞山岩廟削發為僧。明朝動亂中,檔案盡皆流失,包括明時太醫的秘方都不見經傳。唯獨可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對三七的記載中獲知一二,書中記載三七產於南方深山,既稀又貴,用三七入葯傳入宮廷,再配置成方,用特殊工藝製作成片仔癀,後定為宮廷秘方。時間為一五五六年,並未記載葯方的真實面目。由於葯方得上述機緣隨太醫流落民間,民國時期,片仔癀秘方為漳州「馨范茶莊」所得,並生產「僧帽牌片仔癀」應市,片仔癀才從佛門傳到民間。解放後片仔癀也曾擔任著小角色,經歷10年冬眠時間,知者少,用者微。今天我們能見到這一「國寶名葯」,實屬幸運;而其葯方的廬山真面目流傳到今,仍未被全面揭開。
片仔癀與雲南白葯一樣,二者作為我國中葯的兩大獨家生產絕密品種,其特效配方及獨特工藝受國家絕密保護。今天,我們僅能從片仔癀的產品說明中了解到它的四大主要成分:麝香3%,牛黃5%,田七85%,蛇膽7%。這四種成分均為我國名貴中葯,其中麝香的來源——麝,已被列為國家瀕危物種。
張裕 1892年,著名的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為了實現"實業興邦"的夢想,先後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台創辦了"張裕釀酒公司",中國葡萄酒工業化的序幕由此拉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張裕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1997年和2000年張裕B股和A股先後成功發行並上市,2002年7月,張裕被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評為"最具國際競爭力向世界名牌進軍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權威機構聯合進行的2004年度企業競爭力監測中,張裕綜合競爭力指數居位列中國上市公司食品釀酒行業的第八名,成為進入前十強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業。面對市場機遇和葡萄酒行業的激烈挑戰,張裕確定了未來三年的發展戰略目標:到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15億元,進入世界葡萄酒酒業前10強,成為國際著名的葡萄酒企業集團。
瀘州老窖 瀘州酒業,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發展在新中國,與之一脈相承的瀘州老窖集團是響譽海內外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名酒企業,是在明清36家古老釀酒作坊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有大型骨幹釀酒集團。
瀘州老窖源遠流長,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以眾多獨特優勢在中國酒業獨樹一幟。擁有我國建造最早(始建於公元1573年)、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1573國寶窖池群,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作為川酒和我國濃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於2006年 5月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行業唯一擁有「雙國寶」的企業。瀘州老窖特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1915年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1952年中國首屆評酒會上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唯一蟬聯五屆獲得「中國名酒」的濃香型白酒。其瀘州」牌注冊商標是中國首屆十大馳名商標。「國窖牌」商標在2006年獲得白酒類唯一的國家「馳名商標」。
❼ 全球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截止2007.3.14,中國A股1419家,B股111家
這只是中國的情況
幾乎每天都有新公司上市,或者有上市公司退市
你這個問題我想沒人能回答你了
❽ 全球共有幾家跨國公司
截至2007年底,全球共有跨國公司7.1萬家,擁有90萬家海外分支機構,這些海外機構的全球銷售額高達45萬億美元。
❾ 全球企業2000強,美國有多少家中國有多少家
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中國國有銀行首次包攬前三位。
中文名
2014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
類別
排名
范圍
全球
類型
企業
榜單前十 聽語音
在最新的2014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上,中國企業破天荒地一舉拿下榜單的前三甲,而且在全球十強企業中佔到五席。國有控股的中國工商銀行連續第二年獲得冠軍,中國建設銀行奪得亞軍,而中國農業銀行的排名上升五位,成為季軍。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的最後一家——中國銀行,也闖入十強,排名第九。 美國摘得十強企業中的其他五席,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公司分別是蘋果、埃克森美孚、谷歌、微軟、伯克希爾哈撒韋。
上榜國家 聽語音
從上榜企業的數量看,美國依然傲視群雄,總共有564家企業入榜。日本緊隨其後,有225家企業上榜,不過相比2013年的數字減少了26家。中國上榜企業(包括大陸和香港)增加25家,超過其他所有國家,總數則達到207家。
上榜地區 聽語音
亞洲地區憑借674家上榜公司輕松奪魁,北美(629家)和歐洲(506家)緊隨其後。相比11年前的情況,變化是顯而易見的,那時候北美地區的上榜企業數量比亞洲全部上榜企業的數量還要多出50%以上。新興市場地區,尤其是中東和中南美地區,也在過去十年中取得巨大進步,上榜企業數量分別增長265%和76%。非洲仍然是墊底的地區,雖有進步,但速度緩慢,上榜企業只增加七家。而且這其中有四家新上榜非洲企業是來自奈及利亞,使得該國上榜企業總數達到五家。
行業指標 聽語音
銀行和多元化金融以467家上榜企業穩穩保住第一集團的地位,這要歸功於這些企業的龐大營收和總資產。其他三大行業則分別是石油天然氣(125家上榜)、保險(114家上榜)和公用事業(110家上榜)。從增長情況看,半導體行業以11%的銷售額增幅領先所有其他行業;多元化金融則在利潤增長一項中奪魁,增幅達到驚人的90%;建築行業摘得資產增長的頭名,增速達到18%。
受益於這輪曠日持久的大牛市,到4月1日我們數據統計的截止期,有四個行業的市值增幅超過了30%,分別是航空航天和軍工(增長36%)、IT軟體和服務(增長35%)、耐用消費品(增長35%)、酒店餐飲和休閑(增長32%)。包括金屬和采礦在內的原材料行業連續第二年拖後腿,整體利潤下滑64%,市值下滑19%。這是不是意味著大宗商品的「超級上升周期」已接近尾聲?從這份榜單所反映出的各種跡象看,我們只能回答說「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