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地理知識
A. 阿根廷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部,面積次於巴西,是拉美第二大國。東瀕大西洋,西同智利以安第斯山脈為界,北部和東部與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烏拉圭接壤。邊界線總長2572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為3693.8公里;東西最大距離1460公里。
阿根廷地勢由西向東逐漸低平。西部是以脈綿延起伏、巍峨壯麗的安第斯山為主體的山地,約佔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北部主要是格蘭查科平原,多沼澤、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
阿根廷氣候多樣,四季分明。除南部屬寒帶外,大部分為溫帶和亞熱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1.6攝氏度,南部6.3攝氏度,首都17.7攝氏度。
(1)阿根廷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阿根廷的國家象徵:
1、國名
阿根廷全稱阿根廷共和國,在西班牙語中,「阿根廷」與「拉普拉塔」兩詞意義相同,均為「白銀」。1527年,西班牙探險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領一支遠征隊到達南美大陸後,從一個寬闊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內地。
2、國旗
長與寬之比約為5:3。自上而下由淺藍、白、淺藍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長方形中間是一輪「五月的太陽」。太陽本體酷似一張人臉,是阿根廷發行的第一枚硬幣的圖案,沿太陽本體圓周等距離分布著32根彎直相間的光芒線。
3、國徽
阿根廷國徽為橢圓形。橢圓面上藍下白,為國旗色,上端有一輪「五月的太陽」,寓意同國旗。橢圓形中有兩只緊握著的手,象徵團結;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徵權利、法令、尊嚴和主權;竿頂為紅色的「自由之帽」。橢圓形圖案由綠色的月桂樹葉環繞,綠色象徵忠誠和友誼,月桂樹葉象徵勝利和光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根廷
B. 地理問題--高考地理知識點匯總阿根廷大牧場放牧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1、亞熱帶季風抄濕潤性氣候,溫暖襲濕潤,牧草茂盛
2、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
3、地廣人稀,地價低,為大規模經營提供條件
4、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5、商品率高
6、專業化程度高
7、市場廣闊
8、當地加強培育良種牛,預防病害
9、冷凍保鮮技術和遠洋冷凍船的發展
C. 關於阿根廷的地理知識
位於南美洲南部,面積27804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000餘公里,為拉丁美洲(除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其他美洲國家的統稱)的第二大國,僅次於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維亞、巴拉圭,東北部與巴西和烏拉圭為鄰。地勢由西向東逐漸低平。西部是以綿延起伏、巍峨壯麗安第斯山為主體的山地,縱貫南 北3,000餘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北部主要是格蘭查科平原,多沼澤、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主要山脈有奧霍斯·德薩拉多山、梅希卡納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為南美洲萬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長4700公里,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別德馬湖。 北部屬亞熱帶濕潤氣候,中部屬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溫度在16-23℃之間。東北部降水豐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為250毫米;夏季雨水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長5,580公里,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烏拉圭河等國際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區多冰蝕湖。著名的烏馬瓦卡峽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傳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稱為「印加之路」。阿根廷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和銀等。 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22%。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著名的農牧產品出口國。 阿根廷領土居世界第八位
D. 阿根廷的地形特點是
阿根廷地勢由西抄向東襲逐漸低平。西部是以脈綿延起伏、巍峨壯麗安第斯山為主體的山地,縱貫南北3,000餘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北部主要是格蘭查科平原,多沼澤、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主要山脈有奧霍斯·德薩拉多山、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22%
http://ke..com/view/4484.html?wtp=tt#2
E. 阿根廷的地形(山脈),地勢特點,氣溫,降水分布
閱讀阿根廷相關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0分)
阿根廷地勢西高東低,氣候北熱南冷,中部溫和,大部分地區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糧倉和肉庫」
之稱。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區,畜牧業現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運輸發達,以首都為中心形成了放射狀的交通網路。
(1)簡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徵。(4分)
(2)分析潘帕斯草原成為世界著名牧區的優勢自然條件。(4分)
(3)位於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東臨大西洋,但氣候卻十分乾燥,分析其原因。(2分)
(1)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脈,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跨熱帶、亞熱帶、溫帶三帶,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4分)
(2)位於東部平原,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降水適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點即可得4分)
(3)地處西風帶,西南緊靠安第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豐富水汽;部分越過安第斯山脈的氣流,沿背風坡下沉,氣溫升高,難以形成降水。(2分)
試題分析:
(1)某地區的地理位置一般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等方面描述,注意讀阿根廷地理位置簡圖,看清圖例中各個鄰國的序號、名稱及其在圖中的位置,同時回顧南美洲地形圖、政區圖等。綜合以上可以推斷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脈,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跨熱帶、亞熱帶、溫帶三帶,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
(2) 影響農業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由圖可知潘帕斯草原位於東部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稍少,夏季氣溫稍高,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稍大,呈現出大陸性氣候特點,適宜牧草生長;土壤肥沃;牧草茂盛。
(3)注意圖中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地理位置,結合地形、大氣環流等進行分析。由圖可以推斷巴塔哥尼亞高原地處西風帶,西南緊靠安第斯山脈,位於山脈的背風坡,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豐富水汽;部分越過安第斯山脈的氣流,沿背風坡下沉,氣溫升高,難以形成降水,因而氣候十分乾燥。
F. 阿根廷的地理位置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部,面積次於巴西,是拉美第二大國。東瀕大西洋,西同智利以安第斯山脈為界,北部和東部與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烏拉圭接壤。邊界線總長2572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為3693.8公里;東西最大距離1460公里。
地勢西高東低,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是安第斯山脈最高峰,也是南美第一高峰。山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號稱「世界糧倉」,集中了全國70%的人口、80%的農業和85%的工業;北部查科平原,多沼澤窪地,有大面積森林;南部是有名的巴塔哥尼亞高原。
海岸線5000多公里,大陸架面積近100萬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是拉普拉塔河(最寬處達220公里)及其上游的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巴拉圭河。
(6)阿根廷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阿根廷地勢由西向東逐漸低平。西部是以脈綿延起伏、巍峨壯麗的安第斯山為主體的山地,約佔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北部主要是格蘭查科平原,多沼澤、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
主要山脈有奧霍斯·德薩拉多山、梅希卡納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為南半球和西半球最高峰。
阿根廷氣候多樣,四季分明。除南部屬寒帶外,大部分為溫帶和亞熱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1.6攝氏度,南部6.3攝氏度,首都17.7攝氏度。年降水量很不均勻,東北角高達1000毫米以上,中部和北部為500-1000毫米,西部在200毫米以下,巴塔哥尼亞地區也在200毫米以下。
根廷還有十分巨大的非常規油氣儲量。據美國能源署2013年公布的全球頁岩資源綜合評估,阿根廷頁岩氣儲量居全球第二,頁岩油儲量全球第四,頁岩氣儲量佔全球總儲量10%以上。
阿根廷最大的頁岩油氣儲藏在內烏肯盆地,其中,巴卡穆埃爾塔地區最為豐富,擁有6610億桶石油和33.4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資源。
G. 阿根廷的地理位置特徵及其意義
(共20分) (1)位置: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脈,南內與南容極洲隔海相望;跨熱帶、亞熱帶、溫帶三帶;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每點1分,共4分) 意義:緯度跨度大,地表熱量迥異,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生長;與多國接壤,利於與鄰國的交往與合作;海岸線長,利於海洋資源開發與海洋運輸;成為南極科學考察休整、給養補充的基地。(4分。任答兩點即可) (2)為眾多河流的發源地;是太平洋流域和大西洋流域的分水嶺(河流向山脈東西兩側分流)。(4分) (3)甲地為內流區,河流多具季節性,乙地為外流區(或甲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乙地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4分);甲地河流夏季水量稍豐,乙地河流冬季水量稍豐(4分)。
H. 阿根廷的基本概況地理高一
位置境域
西半球最高峰—阿空加瓜山
位於南美洲南部,面積2,780,400平方千米(不包括與英國有主權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以及南極地區,下同),領土居世界第八位,為拉丁美洲的第二大國,僅次於巴西。東瀕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維亞、巴拉圭,東北部與巴西和烏拉圭為鄰,陸上邊界線長25,728公里,海岸線長4,000餘公里。
地形
阿根廷地勢由西向東逐漸低平。西部是以脈綿延起伏、巍峨壯麗的安第斯山為主體的山地,約佔全國面積的30%;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農牧區;北部主要是格蘭查科平原,多沼澤、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主要山脈有奧霍斯·德薩拉多山、梅希卡納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為南半球和西半球最高峰。
氣候
阿根廷氣候多樣,四季分明。除南部屬寒帶外,大部分為溫帶和亞熱帶。年平
均氣溫北部21.6攝氏度,南部6.3攝氏度,首都17.7攝氏度。年降水量很不均勻,東北角高達1000毫米以上,中部和北部為500-1000毫米,
西部在200毫米以下,巴塔哥尼亞地區也在200毫米以下。
水文
巴拉那河全長4700公里,為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長5580公里,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烏拉圭河等國際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區多冰蝕湖。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別德馬湖。
I. 有阿根廷的地理環境介紹嗎
100字還真不能講明白!北部屬亞熱帶濕潤氣候,中部屬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北部降水豐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為250毫米;夏季雨水較多。
J. 關於阿根廷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阿根廷共和國(ReDublic of Arclentina)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面積:278萬平方千米
人口:3626萬(2001年)
民族:阿根廷人佔87.8%,其他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德國人和印第安人。
語言: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貨幣:比索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南北長3700千米。東西最寬處為1500千米,最狹處僅20千米。東部為大片沖積平原。但其中高聳著一座阿空加瓜山,海拔6964米。為南美洲第一高峰。中部和東南部為潘帕斯大草原。北部為格蘭查科平原。南部是巴塔哥尼亞高原,東北沿岸為平原地區。火地島是南美洲最大的島嶼。高山終年積雪。阿根廷北部屬於亞熱帶氣候,最北端的大峽谷地區因有南回歸線的穿越,呈熱帶性氣候;南部因靠近南極,氣溫較低。最南端的火地島氣溫最低,年均氣溫僅為5.3℃。
橫貫南北的安第斯山脈氣溫相差懸殊。海拔1500~2500米地帶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海拔2500~3500米地區乾燥而溫和,日溫差大;海拔3500~4500米地區干寒,夜間有冰凍;海拔4800米以上地區終年積雪。
阿根廷國名的由來
由拉丁語Arqentun(白銀)一詞演變而來,直譯為「白銀之國」,而從內容上看意思是「拉普拉塔河之國」。
「南美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首都,全國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拉普拉塔河西岸。布宜諾斯艾利斯包括附近的22個衛星城鎮。面積3885平方千米。為南美洲第二大城。始建於1536年,1880年被定為阿根廷共和國永久首都。全國最大的製造業中心,集中全國工業產值的2/3,對外貿易佔全國的3/4。全國陸、空交通中心。有40多所大學,其中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創建於1821年。還有許多博物館和圖書館。5·25廣場是城市的核心。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個美麗的城市,名字本身是「空氣清新」的意思,上世紀30年代。是西半球僅次於紐約的城市。一直享有南美巴黎的美譽,雕塑多是這座城市的特色。
「世界第三大劇院」:科隆大劇院
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內,始建於1889年。歷時近10年,這個劇院以其精湛的雕塑技藝以及豪華的現代化設備被稱為世界第三大劇院。僅次於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和義大利米蘭的拉·斯卡拉劇院。科隆大劇院是阿根廷著名劇院。這個劇院以其精湛的建築技藝和豪華的現代化設備而著稱於世。
大劇院的中心部分——劇場大廳面積7050平方米,呈馬蹄形,可容納觀眾4000人。劇場內設置了會議廳、排練場、練功室、藝術家休息廳、觀眾休息廳、宴會廳等多個廳室。在這些廳室里,都有世界著名作曲家、音樂家、樂隊指揮的塑像。在連接廳室的走廊兩側掛有一些著名劇照、名畫和其他藝術品。劇院內,除了劇場外,還設有舞蹈、音樂等專業學校,以及藝術博物館、戲劇圖書館、音樂檔案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