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國地理位置
Ⅰ 日本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1)海陸位置
日本處在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環繞,是一個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隔著日本海同俄羅斯、朝鮮和韓國相望。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
(2)緯度位置
日本大致處在23°N~46°N之間,國土南北狹長,大部分處在北溫帶。
日本的領土
作為島國,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組成,它們和周圍眾多的小島一起組成了日本群島。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其中本州島面積最大,首都東京。
日本的地形特點
(1)日本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且多位於沿海。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風景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一座活火山。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2)日本火山、地震頻繁。因為日本處在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形成世界最大的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了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日本的傳統民居多採用質地較輕的材質建築。
(3)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這對於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貿易十分有利。日本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日本的氣候與資源
(1) 氣候
日本屬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海道島及本州島北部屬溫帶季風氣候,本州島以南、四國島和九州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首都東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與亞洲同緯度地區相比,四季不分明,冬暖夏涼,降水豐富。海洋性特徵明顯。夏秋季節多台風。
(2)資源
礦產資源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主要進口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森林、水能資源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日本的經濟
(1)發達的經濟
日本經濟發達,是世界經濟強國,也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日本的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金融業在國際金融中所佔比重很大,日本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
(2)發展經濟的條件
①不利條件:
a.國內礦產資源貧乏,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進口;
b.國內市場狹小。生產出的產品絕大部分出口到國外。
②有利條件:
a.豐富的人力資源;
b.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
c.充分利用島國多優良港灣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海上運輸,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3)經濟特點
①經濟特點:「進口——加工——出口」型的加工貿易經濟,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
②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的東亞和東南亞以及西歐。
③日本兩個對外貿易港口:神戶、橫濱。
(4)工業
①工業特點: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居世界先進行列。
②工業分布及其原因: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近年來,日本工業向國土南北兩端發展。
原因:
a.日本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這種兩頭在外的經濟主要依賴國際市場,將工業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於原料的輸入與產品的輸出,從而節省運費。
b.該地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
c.工廠靠近碼頭,交通便利。
③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化學、紡織、電子、家用電器、精密機械。
④工業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
⑤五大工業區:京濱工業區(東京——橫濱)、阪神工業區(大阪——神戶)、名古屋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
⑥主要產業:加工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金融業和信息產業。
(農業和漁業
農業: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
日本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於世界前列,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在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
交通運輸業
日本交通運輸業發達,國際貨運以海運為主,國際客運以航空為主,國內沿海航運和告訴公路運輸佔有重要的地位。穿過津輕海峽,連結本州青森與北海道函館的青函海底隧道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隧道。
日本的城市
5)圖日本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
東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日本最大城市,築波為新興的科學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遊城市。橫濱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日本的文化
(1)文化特點
古代,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很大。近現代,歐美文化廣泛影響日本社會。日本文化既有傳統民族的內容,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特色。
解日本經濟特徵分布及原因
(2)通用語言
日本居民通用日語。
(3)民族
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
人種屬黃色人種。
(5)民居建築
「傳統與現代」並存,既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物,又有傳統的民居。
(6)傳統服裝
Ⅱ 日本和美國在地理上有哪些異同
都在溫帶,屬於中緯度地區。
都東西沿海。
都濱臨太平洋。
Ⅲ 從地理位置看,日本,美國屬於亞太地區嗎為什麼
廣義定義,亞太可以包括整個環太平洋地區。太平洋東西兩岸的國家和地區,即包括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等南北美洲的國家和太平洋西岸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韓國、中國、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東盟各國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
狹義上,指西太平洋地區,主要包括東亞的中國(包括港澳台地區)、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東南亞的東盟國家,有時還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
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學者持第一種看法,我國大多數學者多持有狹義的觀點。
也就是說,美國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認為不是
Ⅳ 日本,美國各自的自然環境與地理特徵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根據1998年的最新測量,包括北方四島(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群島)在內,日本國土總面積377880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俄羅斯的1/45,中國和美國的1/25。 日本的國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4個大島和6848個小島組成,東西寬300公里,南北長3500公里。 日本的國土習慣上自北向南分為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九州等8個地區,不是行政上的劃分。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於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潟縣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規模6級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歸屬存在爭議)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氣候顯著。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氣候
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泛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
大臉盆地區和哥倫比亞河高原則是乾旱而極少降雨的地區,最乾旱時平均降雨量少於15英寸(38厘米)。美國西南部是乾旱的沙漠,夏季時最熱的數個禮拜溫度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8度)。西南部和大臉盆地區也會受到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季風影響,偶爾會帶來少見的大雨。加利福尼亞州大多數區域都屬於地中海氣候,有時會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發強烈暴雨,而其他月份幾乎全無降雨。瀕臨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區則終年豪雨不斷,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脈吸收了充足的濕氣,降雨量和降雪都相當沉重。喀斯喀特山脈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降雪不多。
Ⅳ 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國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西、北隔東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
Ⅵ 日本,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巴西,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地形特點(以哪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鉻鐵礦1.24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鋅589萬噸,銅352萬噸,鉛136萬噸,石灰石684.77億噸,磷酸鹽8100萬噸,黃金86噸,石油8.96億噸,天然氣697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雲母、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為21.9%。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蘊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資源還有鐵礦、錳、雲母、鐵礬土、鈦礦、鉻鐵礦、天然氣、石油、鑽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經濟以傳統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但是,印度的資源利用率很低,開發利用不高。據統計為15-30%左右。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1707.54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東西最長為9000公里,南北最寬為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38064公里。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5℃,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礦產資源:煤、石油、天然氣、鐵、錳、銅、鉛、鋅等。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南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組成。澳四面臨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峽與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相望。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海岸線長36735公里。雖四面環水,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等。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海岸線22,680公里。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西部沿海地區分布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鉀鹽、磷酸鹽等礦物儲量居世界前列。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東南沿海。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Ⅶ 比較中國、美國、日本的地理位置
中國和日本在東亞 美國在北美中部
中國東部靠海 日本四面環海 美國東西靠海
中國日本美國都是溫帶氣候為主 具體經緯度 可以翻查地圖··http://www.9654.com/m/world.htm
這個網站可以看到
Ⅷ 地理 關於日本美國 急急急急急!
地理位置:所處來緯度相當且均為北半球自。
資源:這沒比得,美國的資源還算豐富,日本則資源貧乏。
人口:都是人口大國,日本一億多,美國大概三、四億。
城市分布:日本:多分布在本州東部平原上,當然其他地方的也不少。美國城市主要分布在美國東部(尤其東北)、中部大平原和西部太平洋沿岸。
Ⅸ 分析比較中國、美國、日本的地理位置
美國地理位置
美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
地形
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5個地理區: 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 200米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阿巴拉契亞山脈位於大西洋沿岸平原西側,基本與海岸平行,長約2300多公里,一般海拔1000~1500米,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 內地平原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長的美國與加拿大邊界,南達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蘭德河一帶。 西部山系由西部兩條山脈所組成,東部為落基山脈,西部為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舊褶曲運動後的產物。內華達山脈的惠特尼峰海拔4418米,為美國大陸最高點,喀斯喀特山脈的雷尼爾山海拔4392米,僅次於惠特尼峰。 西部山間高原由科羅拉多高原、懷俄明高原、哥倫比亞高原與大峽谷組成,為美國西部地質構造最復雜的地區。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迴曲折、錯綜復雜的山峽和深谷組成,氣勢雄偉,岩壁陡峭,為世界上罕見的自然景觀。 美國河流湖泊眾多,水系復雜,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 凡位於落基山以東的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602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 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包括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稱,其中密歇根湖屬美國,其餘4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氣候
美國的氣候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氣溫適宜、降水豐富。由於本土范圍遼闊、地形多樣,氣候變化比較復雜。佛羅里達半島南端屬熱帶。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緯60至70度之間,屬北極圈內的寒冷氣候區;夏威夷州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氣候。美國東北部沿海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溫度為-6℃左右,夏季溫和多雨,7月份平均溫度為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 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帶屬亞熱帶森林氣候, 溫暖濕潤,植物繁茂。因受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氣候溫暖濕潤,1月份平均溫度為96℃,7月份平均溫度為24~27℃,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毫米。 美國中部平原地區呈大陸性氣候特徵,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溫度為-14℃左右,夏季炎熱,7月份平均氣溫高達27~32℃。年平均降水量為 1000~1500毫米。西部內陸地區高原冬季乾燥寒冷,夏季乾燥炎熱,屬內陸性氣候,高原上年溫差較大,科羅拉多高原的年溫差高達25℃。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高原荒漠地帶降水量不到250 毫米。 太平洋沿岸地區的北段全年濕潤多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但夏季卻乾旱無雨。這一區域冬暖夏涼,雨量充沛。1月份平均氣溫在4℃上,
7月份平均氣溫在20~2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毫米左右。
日本地理位置
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資源:
資源貧乏,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資源蘊藏量為:金礦689.6萬噸,銀礦1689.7萬噸,鐵礦62.1萬噸,煤826.5萬噸(以上數字為2000年統計)。鉛礦為4317.9萬噸(1992年統計),銅礦為1155.3萬噸(1996年統計)。石油100%依靠進口。核能開發較早,截至2002年8月,擁有53所核能發電站,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590.7萬Kw(千瓦)。森林面積2521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木材52%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Kwh(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於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量近年逐漸下降。
中國地理位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它位於北半球,在全球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的東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遠。
中國國土大部分地處中緯度,最北境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北緯53°34′),最南境在廣東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3°51′),南北延伸5500公里,跨緯度約50度。
由於緯度不同,南北之間太陽入射角的大小和晝夜長短差別很大。由此導致輻射能和溫度的差異。從南到北,全國(除青藏高原高寒區外)跨越了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南)溫帶、中溫帶和寒(北)溫帶等6個溫度帶。其中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者的面積佔全國面積的70%。又因位於大陸東部,季風氣候顯著,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夏季風的影響,夏半年雨熱同季,溫度和水分條件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優越條件。特別是佔全國面積26%的亞熱帶地區溫度高而降水豐沛,天然植被為亞熱帶季雨林與常綠闊葉林,適宜種植水稻和多種亞熱帶經濟作物,這與大陸西部同緯度地區在回歸高壓帶控制下降水稀少的荒漠景觀迥然不同。在距海遙遠、夏季風難以到達的中國西北內陸和青藏高原則為乾旱地區。
中國國土最東境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會合處(東經135°05′),最西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附近)。東西距離5200公里,跨經度將近62°。時差在4小時以上。在世界標准時區中,中國國土分屬東五區至東九區的五個時區。目前中國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統一以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時間作為全國的標准時間,並稱其為「北京時間」。
中國國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15,亞洲面積的1/4。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的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居第3位。
中國陸地疆界長2萬多公里。同中國陸地接壤的鄰國:東北有朝鮮,北有俄羅斯和蒙古,西和西南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南有緬甸、寮國和越南。
中國東部面臨海洋,海岸線總長度為3.2萬多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至北侖河口,長達1.8萬多公里。環繞中國大陸邊緣的海,自北至南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與太平洋連成一片(見中國的近海)。中國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近86%分布在杭州灣以南的大陸近海和南海之中。台灣島東部海岸及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的海岸直接瀕臨太平洋(見中國的島嶼)。
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東有韓國、日本,東南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