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屬於地理位置
① 陝西的地理環境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部,地處東經105°29′~111°15′和北緯31°42′~39°35′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新亞歐大陸橋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8個省市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西部的區位之便。陝西省最東位於榆林市府谷縣黃甫鎮,最西位於漢中市寧強縣青木川鎮,最南位於安康市鎮坪縣華坪鄉,最北位於榆林市府谷縣古城鄉。
計算成果表明,陝西省行政區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最長為878.0千米,東西最寬為517.3千米。各地市中,行政區域南北最長是榆林市,為312.0千米,南北最短是銅川市,為86.6千米;東西最寬是榆林市,為346.4千米,東西最窄是銅川市,為82.6千米。 海拔坡度 陝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500米到2000米之間,面積約佔全省的90%。陝西省平均海拔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寶雞市,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為675米。
坡度計算格網單元為25米×25米。計算成果表明,陝西省25°以上坡度段面積最大,佔全省38%;3°-8°坡度段面積最小,佔8%。陝西省平均坡度為19.9°;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為28.4°,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為9.3°。 地勢特徵 陝西地勢的總特點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時,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特點也很明顯。北山和秦嶺把陝西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陝北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區。 主要山脈 太白山海拔高度3767米,化龍山2917米,首陽山2719米,終南山2604米,華山2160米,白於山1823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嶺1400~1600米。 地貌類型 按照地貌類型劃分指標,將陝西省劃分為風沙過渡區、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區、秦嶺山地區、漢江盆地區和大巴山地區六個地貌類型區域。
陝西省各地貌類型面積中,黃土高原區面積最大,佔40%,漢江盆地區面積最小,佔5%;各地貌類型區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嶺山地區,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關中平原區,為546米。 境內氣候差異很大,由北向南漸次過度為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氣溫13.0℃,無霜期218天左右。復雜多樣的氣候特點和地形地貌,孕育出萬千物種和世間珍奇,堪稱自然博物館,有「小中國之稱」。
陝西省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整體屬大陸季風性氣候,由於南北延伸很長,達到800公里以上,所跨緯度多,從而引起境內南北間氣候的明顯差異。長城沿線以北為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陝北其餘地區和關中平原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陝南盆地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山地大部為暖溫帶濕潤氣候。
陝西溫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氣溫在7~16℃。其中陝北7~12℃;關中12~14℃;陝南的淺山河谷為全省最暖地區,多在14~16℃。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陝北-10~-4℃,關中-3~1℃,陝南0~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陝北21~25℃,關中23~27℃,陝南24~27.5℃。春、秋溫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溫差小,冬季南北溫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遞減,受山地地形影響比較顯著。春季少於秋季,春季降水量佔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佔全年的1%~4%。暴雨始於4月,於11月結束,主要集中在7~8月。關中、陝南春季第一場320.0毫米的降水過程一般出現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現在6月下旬後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間,暴雨相對集中,關中、陝南地區出現洪澇災害較多。
② 陝西在中國那個位置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地處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居於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我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全省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70公里,東西寬200至500公里。
全省以秦嶺為界南北河流分屬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涇河、洛河、無定河和漢江、丹江、嘉陵江等。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陝南和關中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調解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
全省土地面積為2058.0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中耕地面積405.8萬公頃,園地面積70.4萬公頃,林地面積1034.7萬公頃,草地面積307.1萬公頃,其它農用地30.3萬公頃,未利用土地面積130.8萬公頃。
全省土地按地形分,其中山地面積741.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36.0%;高原面積926.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5.0%;平原面積391.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9.0%。
③ 陝西在歷史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麼
陝西,春秋戰國時為秦國地;秦代為內史及漢中郡、上郡;漢屬司隸、和並、益州專;唐屬關內屬、山南等道;宋初置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為陝西省。甘肅,古為雍、梁二州地;春秋戰國時屬秦和西戎;秦置隴西部,西部屬月氐;漢為涼州;元屬甘肅和陝西行省;清置甘肅省。青海省古為西戎地;漢為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為吐番地;清代東北部屬甘肅省西寧府,北為青海蒙古部,南為玉樹等土司地;1928年建青海省。寧夏秦屬北地郡;漢屬朔方;宋為西夏和秦鳳路地;元置寧夏路;明清置寧夏府;1928年置寧夏省。新疆漢屬西域都護府;唐設北庭和安西都護府;宋為遼西地;清置新疆省。
④ 陝西在地理上屬於中國的什麼位置
按行政區域劃分,為西北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⑤ 陝西地理位置與氣溫有什麼關系
陝西省地處中緯地區,從太陽輻射糧的特點上,決定了其在氣候熱量帶中的位置。同時,因東亞季風的影響破壞了行星風帶的正常分布,從而在世界其他地區多為荒漠的同緯度地帶,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東亞季風區這塊「綠洲」。
由於陝西省位置偏於內陸,海洋水氣輸送受到限制,所以其降水量不如東南沿海那麼充沛,夏熱冬冷的大陸性特點也比較突出。
因此可以說,地處中緯度東亞大陸所具有的特定輻射、環流和海陸相對位置,在根本上決定了陝西氣候具有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和半乾旱、季風氣候的特徵。表現為:四季分明,分配不均。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季升溫較快,秋季降溫迅速;干濕季節分明,秋末冬春少雨,夏季初春多雨。
(5)陝西屬於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陝西省橫跨三個氣候帶,南北氣候差異較大。陝南屬北亞熱帶氣候,關中及陝北大部屬暖溫帶氣候,陝北北部長城沿線屬中溫帶氣候。
氣候總特點是:春暖乾燥,降水較少,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多風沙天氣;夏季炎熱多雨,間有伏旱;秋季涼爽,較濕潤,氣溫下降快;冬季寒冷乾燥,氣溫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氣溫9—16℃ ,自南向北、自東向西遞減:陝北年平均氣溫7—12℃,關中年平均氣溫12—14℃,陝南年平均氣溫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陝南為濕潤區,關中為半濕潤區,陝北為半乾旱區。
⑥ 陝西在中國的地理緯度位置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地區東部的黃河中游,地處北緯31°-39°35』東京105°29』-111°15』,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接壤。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70公里,東西寬約200-500公里,土地總面積20.5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145%。因位於陝原以西,故名「陝西」。
陝西境內山塬起伏,河川縱橫,地形復雜。其本特徵是:南北高,中間低。以北山和秦嶺為界,全省可分為陝北高原、關中平原和秦巴山地三大地貌區。 陝北黃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約佔全省總面積的45%。畜牧業較為發達,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
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平均海拔520米,東西長360公里,面積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9%。是全省的精華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陝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嶺、巴山和漢江谷地,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6%。秦嶺在省境內東西長400-500公里,南北寬120-18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巴山們於本省最南部,長約300公里,海拔1500-2000米。秦巴山區是林特產的寶庫,漢江谷地土質肥美,農產豐富。陝西地處內陸中緯度地帶,形成顯著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從北到南跨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三個氣候帶。
⑦ 陝西省地理位置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位於中國內陸腹地,黃河中游,地處東經內105°29′~容111°15′,北緯31°42′~39°35′之間。東鄰山西、河南,西連寧夏、甘肅,南抵四川、重慶、湖北,北接內蒙,居於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我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⑧ 陝西的地理位置
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