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羌族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環境

羌族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10 22:29:13

Ⅰ 羌族的祖先生活在那裡

先居三苗(洞庭湖、鄱陽湖一帶)
後遷三危(敦煌一帶)
現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汶川、理縣等、綿陽市的北川縣、平武縣等。

《詩地理考》曰:「羌本三苗之後,居三危,今疊(甘肅迭部)、宕(甘肅宕昌)、松(四川阿壩)諸州皆羌地。」《史記·五帝本紀》雲:「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後漢書·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

望採納

Ⅱ 羌族有哪些生活特徵

作為一個現代羌族人,感覺羌族文化正在現代經濟文明沖擊下,逐漸褪變成一種民族文化的形式表演。
所以樓上朋友在網頁中復制來的一些對羌族特色的標准化概括,在現實中也慢慢成了羌族旅遊文化村的復制模式。實際上羌族文化豐富多樣,羌族民間諺語:「隔山不同衣,隔水不同俗。」遠遠不是標准答案能概括的!
現代的羌族人民,正拚命吸收著現代文明,已經放眼世界。如果要了解羌族,最好到羌族地區生活體驗,多多考察,這樣i才能完整的了解羌族!了解羌族的過去、現在、將來!

Ⅲ 羌族人的生活習俗

1、服飾

無論男女,都穿棉布或錦緞(過去為自製土布或麻布)長衫,右衽,比較寬松,形似旗袍。

男衣過膝,女衫有的到腳背。色彩因年齡不同有所變化,中老年人多為單一的藍色、黑色,年輕姑娘則喜歡艷麗的色彩。衣領、袖口和對襟有扎花,斜襟部嵌有一至三指寬的花紋,有的鑲梅花形銀飾,皆手工細作。

2、飲食

羌族飲食豐富。主食是玉米、洋芋、小麥、青稞,輔以蕎麥、油麥和各種豆類,蔬菜品種多樣。傳統的飲食有攪團、玉米蒸蒸、「金裹銀」或「銀裹金」、洋芋糍粑、煮洋芋、豬膘肉。

3、出行

羌族地區山高谷狹,交通險阻,羌族人憑智慧架起了竹索橋、「懸筒渡索」的溜索和木架的挑橋,開鑿了棧道。索橋在古代稱「笮」,是將竹繩系在河谷兩岸堅固的物體上,不用鐵釘,沒有橋墩,只是用多條竹索,並排橫跨江面,上鋪木板,以通人畜。

4、舞蹈

羌族舞蹈舞風古樸典雅,粗獷優美。主要分為自娛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禮儀性舞蹈、集會性舞蹈四類,基本動作較為一致而各具特色。自娛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種有「莎朗」和「席步蹴」,與節日、喜慶活動密切相關。

5、婚嫁

新中國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懷抱婚」、「童子婚」、「買賣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有轉房、入贅、搶婚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自主婚姻逐漸居多。但傳統的禮儀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隨著羌寨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儀式更增添了新的內容。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將羌族的傳統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Ⅳ 羌族人現在在什麼地方生活

羌族
自稱「爾瑪」或「爾咩」,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等縣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其餘散居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綿陽市的平武縣以及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江口縣和石阡縣。大多數羌族聚居於高山或半山地帶,少數分布在公路沿線各城鎮附近,與藏、漢、回等族人民雜居。

Ⅳ 古羌族生活的地域和現在的羌族一樣么

一個古老民族。現在中國官方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部、綿陽市的北川縣、平武縣等地。現有人口約30.6萬人(2000年)。羌族地區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萬物有靈,多種信仰的靈物崇拜。

Ⅵ 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地理環境


北川羌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座標:北緯31° 35'~31° 38 '02'',東經104° 26'15''~104° 29'10''。東接江油市,南鄰安州區,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幅員面積 3084平方公里。縣政府駐地永昌鎮,距綿陽28公里,距省會成都130公里。 縣境大地構造為揚子准地台與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結合部。以桂溪—曲山—蘇保一線(即北川大斷裂通過地段)為界;東南面屬揚子准地台西北邊緣龍門山—大巴山台緣凹陷西部的龍門山褶斷帶;西北面屬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系巴顏喀喇冒地槽褶皺帶東緣的茂汶—丹巴地北斜(即後龍門山褶皺帶)。
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山脈大致以白什、外白為界,其西屬岷山山脈,其東屬龍門山脈,境內插旗山的最高峰海拔4769米,最低點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對高差4229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平均每公裏海拔遞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別匯集於湔江、蘇保河、平通河、安昌河,順山勢自西北向東南奔流出境。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北川縣常住總人口160301人,其中:曲山鎮21513人,擂鼓鎮18009人,通口鎮7595人,香泉鄉7845人,陳家壩羌族鄉12879人,桂溪鄉11644人,都貫羌族鄉6598人,禹里羌族鄉14186人,漩坪羌族鄉9364人,白坭羌族鄉4842人,小壩羌族藏族鄉15652人,片口羌族鄉6872人,開坪羌族藏族鄉3875人,壩底羌族藏族鄉11603人,白什羌族藏族鄉3618人,青片羌族藏族鄉4206人。
2012年末總人口24.13萬人,其中:女性11.71萬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16.30萬人,佔67.5%,非農業人口7.83萬人,佔32.5%。年末總戶數85925戶。2012年人口出生率8.69‰,人口死亡率5.84‰,人口自然增長率2.84‰。年末常住人口20.12萬人,比2011年末增加0.21萬人。
2013年末總人口24.11萬人,其中:女性11.71萬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15.87萬人,佔65.8%,非農業人口8.24萬人,佔34.2%。年末總戶數86912戶。當年出生人口1708人,死亡人口147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02‰。年末常住人口20.32萬人。 2013年前三季度北川實現生產總值24.5億元,剔除價格因素比2012年增長9.5%,增速居全市第6位。完成奮斗目標的69%,完成率居全市第6位。在縣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9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6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0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25%、30.7%、44.3%,分別拉動GDP增長0.7、5.8、2.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對GDP的貢獻率為18.6%,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1.2:46.6:32.2。
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21億元,增長11.9%,實現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5.53億元,增長15.1%。 2013年前三季度,北川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4.96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輕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52億元,增長41.2%,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1.44億元,增長5.6%。
北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戶,規模企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1億元, 同比增長12.2%,增速列全市第5位。北川規模工業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4.5億元,增長12.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9億元,增長11.0%;實現稅金5663萬元,增長24.4%。 2013年前三季度,北川實現服務業增加值 9.0億元,增長9.1%,增速居全市第5位,比全市增速高0.1個百分點,比2012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
北川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居全市第4位。其中批發業完成1.23億元,增長106%,零售業完成5.34億元,增長0.2%,住宿業完成1.52億元,增長47.9%,餐飲業完成1.71億元,下降4.6%。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47億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可比增長48.3%。
北川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45.84萬人次,比2012年同期增長42.5 %;實現旅遊收入15.04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69.0% 。

Ⅶ 西羌第一村的地理環境

從西北草原向岷江河谷的大遷徙,是一種生存選擇。自從遷到宜農不宜牧的河谷地區後,羌族人開始從游牧轉向定耕農業。岷江河谷原來已居住著戈基人,羌人到來後,通過戰爭將戈基人趕走,佔有了戈基人的地盤,規定了「長年下雨之處,我居之;長年落雪之處,葛居之」,這「葛」就是戈基人了。但是,在戰場上羌人打敗了戈基人,而在文化上他們卻不得 不向戈基人學習了。
從游牧轉向農耕,羌人的文化結構也相應產生了變化最為明顯的一點就體現在住屋上,從游牧時期的「羊毛帳篷架河邊」,到慢慢取來泥土、亂石、木料,依山修建三層平頂住房,後來又逐漸走向漢 式的人字架住房和平頂房結合的新形式。
羌族的寨子大都處於河邊的半山坡上,依山傍水,以山上碎石塊作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但是離水源又遠了點,取水極為不便,從 地形看,是完全可以建得低一點,離水源更近一點。像這第一寨就極為典 型。後來才知道,羌人的村寨,尤其是歷史比較悠久的老寨,寧可取水不便,也大多選擇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建寨,有著明顯的軍事防禦的功 能。這一點可能與古羌人是遷徙而來,經常處於戰亂狀態之中,生活秩序 不太穩定有關。每個村寨都有一座高高聳立的碉樓也可證明這一點。有羌寨的地方,就有碉樓,而且碉樓特別顯眼。在外形上,有四角及多角或單 碉、雙碉等形狀,但以四角和單碉最多。這些碉樓,聳立在羌寨中,成了這一地區獨特的文化景觀。在歷史上,碉樓的作用極大,但只能作為一種歷史文化保存著,供人參觀和研究了。
反而倒是那飛架於岷江之上的鐵索橋依然在發揮著自身的功能作用,不但有觀賞價值,而且起交通作用。從地理條件上看,由於岷江河谷處於高山包圍之中,河谷地帶狹小,而坡度又較大,羌族多居於半山,對外交通只能沿河而行。俗語說,隔山不算遠,隔水千里遠,過河就只能依靠橋了。川西的地勢從東而西上升的幅度大,河流的落差也大,水流急,岷江 就不用說了,在這樣的河流上架設橋梁,架橋的技術條件和物質條件受到限制,難度極大,採用鐵索橋就是最為科學及簡便的方式了。幾乎在河谷地中的每座羌寨都有一座鐵索橋與對岸相連著。

Ⅷ 羌族的地理位置和名族風情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中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秦漢以來,古代羌人中的冉、(馬+龍)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帶。唐時,一部分羌人同化於藏族,另一部分同化於漢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

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已的語言。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

刺綉、挑花、編織是羌族人民的傳統工藝。

羌族的禁忌有: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 羌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面饃),中午就在地里吃,稱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經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將玉米粉放在甑子內蒸成顆粒狀,即可當飯食用,有時將洗凈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將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稱為「金裹銀」或「銀裹金」。用小麥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饃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許多地區的羌族還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連(米+查)漿水發酵,蒸成豆泡子饃饃,或將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饃饃。用麥面片加肉片煮熟稱為「燴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狀,稱為「面湯」,繼續加玉米粉攪稠,以筷子可拈起為度,稱為「攪團」,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攪團時,要同時吃用白菜、圓根(蕪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湯,能開胃。常用玉米、小麥、豆類先炒熟,再磨製成炒麵,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時食用。在食用馬鈴薯時,羌族民間喜將馬鈴薯整個煮熟,然後去皮,再舂成泥狀,做成糍粑,稱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後,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湯吃。

因吃鮮菜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蘿卜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樑上熏烤製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食用時一是與蔬菜同煮,熟後撈起豬膘,切成長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將生腌豬膘切成小塊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豬膘代油,還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殺年豬時,羌族喜將豬血等充填到豬大腸內,煮熟後稱為血腸。血腸也是宴客吃酒時的一種上餚。有的還將豬血與蕎麥和在一起做成血饃饃食用。羌族還常把新鮮的豬肉放在新宰的豬肚子里加鹽、花椒等扎緊、風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壞。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茂縣羌語稱「日麥希」,意為羌人酒。咂酒的製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麴,封入壇內,發酵7—8天後即可飲用。羌族飲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將酒壇開封,用一根細竹管咂吸,咂飲時以長幼為序,輪流咂飲,並不斷地注入涼開水,直到味淡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點,常在火塘上支起一個鐵三足,做飯時將鐵鍋放在上面加熱,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鐵三足還要在上面鑲制銀飾。

節日、禮祭食俗 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 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正如一首羌諺所雲:「無酒難唱歌,有酒歌兒多,無酒不成席,無歌難待客」。結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陽節釀制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種被稱為蒸蒸酒的飲料是將玉米面蒸熟拌酒麴釀制而成,飲用時既有酒香又能頂飯,類似漢族的醪糟。無論年節或待客,羌族都以「九」為吉,故宴席時都要擺九大碗,菜餚與川菜相同。燉全雞,習慣於用竹簽撐起雞頭,使之昂起。以雞頭饗上賓(如舅父等)。

農歷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蕎麥粉做成一種餡為肉丁豆腐的蕎面餃,有的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次日,設家宴,請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進行各項節日活動。祈禱豐收的祭山會是全村寨的一種祭祀活動,除已婚的婦女不準參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帶上酒、肉和饃去赴會。會首由全寨各戶輪流擔任。屆時會首要備好1隻黑公羊、1隻紅公雞、1壇咂酒、3斤豬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饃和香蠟、爆竹、紙錢等,按規定擺好,由「許」(巫師)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壽年豐,並將山羊宰殺後煮熟,連同其他食品分給各戶,稱「散分子」。最後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嘗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備好「回門酒」,親友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即在回門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給新郎用四尺長的筷子,而且還要在筷子的後面加幾個用馬鈴薯做的筷子墜,要新郎使用這種筷子,隔著幾盞油燈去夾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為筷子長,夾不起菜,或油燈燒著下巴,就要被罰酒,這種活動既是節日聚餐,也是一種娛樂。

典型食品 羌族特別講究葯膳,較為典型的葯膳菜有:羊肉附片湯;羊歸湯;豬肉加杜仲1—2兩清燉。以上三種都能補腎。黃芪燉雞或黃芪(當歸、黨參也可)加上幾兩燉豬肉也能補血益氣。蟲草燉鴨,能滋陰補肺益腎。

羌族信仰自然原始 多種神 善歌舞 舞蹈通常粗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