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農生產與地理環境

農生產與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10 03:16:54

㈠ (高考)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具體點

1、農業:森林減少,水土流失嚴重;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鹽回漬化;土壤污染、水體污染;答生物多樣性減少,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
2、工業生產創造出巨大的社會財富,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並深刻影響了人與環境的關系。工業生產對原材料的需求與自然界中有限的資源、能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類對資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夜會造成酸雨等嚴重的工業污染,並直接破壞環境。

㈡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

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相互依賴的關系。地理環境可以決定當地農業的一切,比如種植的植物和當地所生活的動物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和動植物的特性。

㈢ 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什麼

農業生產是人類利用土地進行食物獲取的活動,生產手段使用對象是土地。專土地存在於自然屬界,但不是自然形成的土地。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要經過人類的改造改良,這樣就會使地球地表的形狀發生改變,使地表形態從自然形狀變為改造後的形態。因此,有些人把農民叫做修理地球的人。農業生產除了土地這個基本要素,還必須要有水源。水是一種自然資源,也是人類和地球其它生物的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存在。在農業生產中,水也是極為重要的基礎,沒有水談不上農業生產。為了保障農業生產,人類為了利用水源,產生出許多改變自然水源舉措,比如修建水庫,把原來的地表自然流水加以人為控制,以滿足農業生產之需,還有用電力機械提取地下水來澆地,保障農業生產。所有這些舉措,在保障農業生產,為人類提供食物的同時,對自然地理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比如水源的利用,在農業生產中會消耗轉移大量的水,尤其是對地下水的開采利用,可以使一個地區的水資源快速消失,引發地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惡化。

㈣ 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農業生產在改變人類食物來源和結構的同時,也強烈地改變了地理環境。農業生產的發展會引起自燃植被、地表環境及地表輻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環等發生改變。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會給地理環境帶來不利影響;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大大增加了農作物產量,同時也會對生態環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
1、水土流失
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由於不利的自然因 素和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地面的水和土離 開原來的位置,流失到較低的地方,再經過坡 面、溝壑,匯集到江河河道內去,這種現象稱 為水土流失。
由於農業生產時會大量的砍伐植物,誰將會沒 有阻擋,造成流失。水土流失是在濕潤或半濕 潤地區,由於是植被破壞嚴重導致的。因為植 被破壞嚴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沖刷,導 致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的覆蓋率,可以保持水土, 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發生。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簡單地說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 退化,狹義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態系 統下,由於人為過度的活動,破壞其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區出現了類似沙漠景觀的環 境變化過程。 如果是在乾旱地區的植被破壞,會導致沙塵 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3、土地鹽鹼化
壤鹽鹼化是指土壤含鹽量太高(超過 0.3%),而使農作物低產或不能生長。 由於農業之中劣質化肥的過度使用,破 壞了土地,使土地酸鹼度失調,造成土 地鹽鹼化 。 危害:不利於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 物生長。
4、土地板結
土壤表層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結 構破壞、土料分散,而乾燥後受內聚力 作用的現象。土壤的團粒結構是土壤肥力的重要 指標,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 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 板結。 由有機化肥的錯誤使用造成
5、水污染
由有害化學物質(harmful chemical)造成 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污 水中的酸、鹼、氧化劑,以及銅、鎘、汞、 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 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 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 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響魚類 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後, 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 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㈤ 農業生產活動有什麼特徵它與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工業生產活動有哪些特徵為什麼工業生產分布集中

農業生產對自然來氣候、地源理位置,土壤要求較高,有季節性,需要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因此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聯系緊密。

工業生產活動一般設在接近原材料、交通方便和靠近市場的地方。工業生產一般要求協作分工,提高效率,因此一般分布集中。

㈥ 希望朋友們幫幫我:分析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在此為謝!~

答: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有重要影響,如
氣候(光照、熱量、水分)——決定作物種類分專布、復種制度、產量屬
地形(類型、海拔、坡向)——影響作物種類分布、規模化生產
土壤(肥力、鹽鹼性)——影響作物的產量、宜種作物
水源(灌溉條件)——是半乾旱、乾旱地區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

㈦ 如何復習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

地圖總是混,氣候類型背不過。

說實話,如果對地理沒興趣,就只有死記硬背,但是一定要告訴自己:我可以背過,不要說自己不行,心理上要給自己暗示。試著去自己畫圖,一定要記得一點:相信自己能背過;氣候類型什麼的,你就按照老師劃分的,分門別類的一類類加上地理位置的背,背完一類就默寫,可以給父母或者同學背,一定要記住,背過後給去找地圖看。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我的經驗了。

要知道,基礎最重要,各種概念、區域劃分、特徵之類的一定要記牢。

但是提高的話,我就講講經驗吧。

地理分為自然;人文;區域。

總的來講,自然是要一章章啃,那個要多做題,一般的書沒什麼用,講的都是套話,推薦買些高考模擬題做做那個《三年高考五年模擬》,好像是叫這個名字,要不就是《三年模擬五年高考》,還有《十年高考》,有錯題不管簡單還是難,一定要去問老師千萬不要留死角;
啃得時候要多看圖,記住所有的大體內容,三圈環流氣候地形,都是圖;教你一招,學畫地圖,要快速畫經緯網與世界地形輪廓,找特殊點並且一定要讓輪廓與經緯度吻合,最終在大腦里形成一張圖,自然地理你就沒問題了;

人文則不是太難,自己感覺關鍵在於記概念,特別是各類分類,一定要記牢。剩下的就是多看些材料,亂七八糟世界各地。

區域的話按照老師講的來,事實上老師不是很重視區域地理,而且復習到這時你的基礎應該很牢固了。此時做模擬題吧……做各類卷子吧,區域地理還是做開始我推薦的書就行。政治和歷史基本上就是靠抓關鍵點。

這樣的話,文綜應該沒問題。

當然了,我也只是介紹經驗,還地看你自己。

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高三地理需要復習的內容多而雜,其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又分散覆蓋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能中。學生往往是學了新的,忘了舊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復習,是每個高三老師都要面臨的問題。下面是本人在近幾年的高三復習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體會,僅供同行借鑒或參考。
一、制定整體教學復習計劃
高三復習大體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抓好基礎知識的復習,也就是對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復習。第二階段,精選一套有價值的復習資料,做好學科內綜合練習,同時在復習過程中穿插進行一些必在的測試,測試的試題要注意精選。第三階段,編寫具有一定綜合性的練習試卷,進行模擬測試。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考試心理訓練,教給他們一定的應試技巧。
二、全面復習,突出重點
從近幾年的地理高考來看,試卷並不注重強調知識的覆蓋面,尤其是今後的試題,逐步以知識立意轉化為能力立意,著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三、做好學習和復習方法的指導
好的學習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整個高三復習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重點地讀書,讀自己認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夠的部分。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歸納總結,及時反饋,及時糾錯,從而在心理方面為高考做好准備。同時,還要讓學生注意總結解題經驗,探索解題規律,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審題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較好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才會主動、輕松,才有針對性,學習效果才會提高。
四、精講精練、講練結合
要堅持講解與練習有權機結合的原則。講,要有針對性,除重點、難點外,側重講解復習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注意知識的綜合,突出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應變能能。練,以限時訓練為主要形式,逐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使之逐漸適應高考的要求。訓練的試題既要遵循教學大綱又不拘泥於教學大綱,要注重能力型和應用型,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審題和解題能力、科學的思維能力、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知識的滲透能力。評,教師要做到趁熱打鐵,及時講評,講評越及時效果越好。因為時間過長,逐漸淡忘,學生就失去了積極性和學習動力。講評要注意突出重點,重在指導,不應只作簡單的重復,不能以題論題。
五、提高課堂45分鍾的效率
教師必須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准備,盡可能使課堂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動的語言表達,理論聯系實際,講練結合,使直觀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
六、建立「改錯本」
在高三復習的過程中會經常測試,而學生在每次測試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錯誤,因此建立「改錯本」是復習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考生在考試中所犯的錯誤通常在腦子中印象很深,為避免同一錯誤的再發生,建立「改錯本」是十分必要的。老師每講完一份試卷,讓考生在「改錯本」上將錯誤訂正,並作正確的分析、歸納、總結。每次考試前,重新檢查一下自己所做的錯題以及錯誤的原因,充分加以重視,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這樣,經多次反復,加強記憶,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做題時認真思考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強化訓練
從資訊理論的原理來看,學習是由信息的輸入、貯存與輸出三個過程組成。信息輸入包括聽課、閱讀和理解,信息的貯存靠記快實現,信息的輸出是指知識的再現和運用。三個過程關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試主要是通過信息的輸出來實現。因此,要想提高考試的成績,平時就必須加強對知識輸出的訓練。加強訓練是一種高度的知識訓練,通過訓練能大大提高學生輸出知識的能力,提高成績。
八、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把握正確,方法明確,針對性強,復習效率才會提高。因此,必須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師要重視對《考試大綱》的研究,重視對歷年高考地理試題的分析和比較,從中發現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和變化趨勢,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題的有關信息,研究復習教學的對策,准確地進行復習,避免盲目性,提高復習的效果。
如果認為我回答的好記得給贊哦。
kcliadakvd75480050182016-12-23 11:16:58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