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的地理知識
❶ 請簡述井岡山旅遊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低山(山地)丘陵;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小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版;以紅壤為主.
地形權:低山(山地)丘陵;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中小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
土壤:以紅壤為主
❷ 關於井岡山的霧地理知識
井岡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2度,一月份專為最冷月,平均屬溫度3.2度,七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僅為23.9度,極端最高溫度也只有34.8度;年平均降雨量1856.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年平均日照1511小時,平均霧日96天.茨坪因海拔高度和四面環山的地形影響,具有冬長、夏短、秋早、春晚的特點.
❸ 井岡山在哪個城市 地理方面
江西省西南抄部,地處湖襲南省江西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屬江西省井岡山市,市設立在廈坪鎮。井岡山最高峰海拔2120米,風景秀麗,林木繁茂,有高山幽壑,飛瀑深澗,岩洞雲海之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1982年,這里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全市現轄21個鄉鎮場和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4.97萬餘人,總面積為1308.58平方公里。井岡山山勢雄偉,境內平均海拔381.5米,市內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市。
井崗山與中國現代共產主義革命有密切的聯系。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中國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里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道路,因此井岡山有「革命搖籃」之稱。
❹ 井岡山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井岡山山勢雄偉,境內平均海拔381.5米,市內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井岡山具有輝煌的歷史,綺麗的自然風光,革命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是一個集風光旅遊、傳統教育於一身的理想旅遊避暑勝地
十里杜鵑長廊:登上筆架山,只見左右兩側的山脊上,生長著高大而挺拔的杜鵑花樹,形成長達十餘里的杜鵑林帶。這里集生著猴頭杜鵑、江西杜鵑、紅毛杜鵑、鹿角杜鵑、三葉杜鵑以及馬銀花杜鵑。每年春夏之交,杜鵑花盛開,千姿百態,奼紫嫣紅,把整個山巒裝點得如同彩龍玉帶。
十里台灣松:筆架山上素有「十里杜鵑十里松」的說法。沿著杜鵑長廊走,有成片的台灣松。這些松樹平展、剛勁、挺拔、捲曲、盤旋,似鳳凰歸巢,如飛龍人海,有的像蘑茹,有的似大、小松島更是奇松集中的景點。一棵棵台灣松如巨龍起舞,凌空飛騰。
凌空看日出:清晨,遠處天邊霞光萬道,朝陽漸漸露出臉來,似娥眉,似金盤,似火球,金光燦爛,照耀著千山萬水,阡陌田園,充滿詩情畫意。
觀十里雲海:碰上陰雨天氣,可觀數十里的大雲海。有時茫茫無際,猶如波濤萬里的大海;有時雲霧在山頭繚繞,在山谷中翻騰,座座峰巒,似星島,又似航船;有時雲霧峰擁而至,又突然跌落深谷,形成洶涌澎湃的瀑雲;有時朵朵白雲輕輕飄拂,彷彿孤帆遠影。
珍稀植物:筆架山的植被,屬亞熱帶植物群落,這里除杜鵑林、台灣松外,還生長著許多珍稀的木本樹種,有國家一線保護植物香果樹、二級保護植物鐵杉;還有珍貴的冷杉、白豆杉、紅豆杉、福建柏、綉毛含笑、井岡厚皮香等。特別是冷杉、福建柏成片生長,絕大部分已有二三百年歷史。
茨坪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中心,主要景點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革命斗爭舊址群、挹翠湖公園、南山公園、五馬朝天、蘭花坪、桂花坪等,這里以山清水秀為容,以綠地鮮花為貌,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山城花園
水口彩虹瀑,人稱天下一絕,瀑高近百米,每當春夏之交或秋冬之交的上午九、十點中,在太陽光下,可以看見兩道大彩虹和無數小彩虹,周圍異花怪石、奇峰聳立,更有潺潺流水,配以繚繞雲霧,猶如瓊林仙境,讓人耳目一新。
在竹木蔥蘢的黃竹坳下,民居建築散落分布,黃牆黛瓦,古香古色,古樸典雅,乍一看頗有一點廟宇寺院的味道,但是紅色的門標又明顯的顯露出與眾不同的色彩。這古老而簡朴的建築是按照原貌修葺一新的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開國元勛的住地,當時的井岡山前敵委員會及軍械處、公賣處、紅軍被服廠、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紅四軍軍部等也重建在這里。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茨坪北山北岩峰上,由紀念堂、碑廊、雕塑園、紀念碑四大部分組成,從舊址群乘車很快就到了。進入寫有「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九個燙金大字的橫式牌坊園標所組成的園門後,經過花壇園庭,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109級台階,而威嚴肅穆的紀念堂就矗立於山間。寬闊的平台台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87年建成。
❺ 井岡山的自然地理特徵
井岡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2度,一月份為最冷月,平均溫度版權3.2度,七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僅為23.9度,極端最高溫度也只有34.8度;年平均降雨量1856.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年平均日照1511小時,平均霧日96天.茨坪因海拔高度和四面環山的地形影響,具有冬長、夏短、秋早、春晚的特點.
❻ 有關井岡山的資料
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北面與永新毗鄰,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
❼ 井岡山地理位置
井岡山地處湘東贛西邊界,南嶺北支、羅霄山脈中段。距吉安市中心城區吉州區內約130公里,距井容岡山市新城區(紅星街道)35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3°49』到114°23』,北緯26°27』到26°49』。
井岡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2度,一月份為最冷月,平均溫度3.2度,七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僅為23.9度,極端最高溫度也只有34.8度;年平均降雨量1856.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年平均日照1511小時,平均霧日96天。茨坪因海拔高度和四面環山的地形影響,具有冬長、夏短、秋早、春晚的特點。
❽ 毛澤東為什麼選擇井岡山做根據地原因地理原因和社會原因~
安源工人運動的輝煌歷史
林 玲 馬里安
1922年9月14日,由毛澤東策劃,李立三、劉少奇組織和指揮的震動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
罷工爆發了。安源路礦工人革命運動從1921年秋天開始逐漸興起,在中國工人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
一、必然選擇
安源工人運動輝煌的歷史向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為什麼安源路礦會被毛澤東選擇作為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從對安源工運的歷史考察中,我們得到如下認識:
第一,從歷史大背景來看。20世紀初,世界工人運動日益高漲,這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的中國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產階級的斗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那時中國工人階級還沒有自己的政黨,所以在五四運動以前,工人的斗爭還是自發的、不成熟的,大多屬於為了增加工資、縮短工時、減輕勞動強度、改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的經濟斗爭,尚提不出本階級的獨立要求和政治綱領。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一批進步的知識分子深入工農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並進而為成立工人階級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做思想上的准備。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決定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毛澤東出席黨的一大後回到湖南,任中共湖南支部書記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安源位於湘贛兩省邊境,安源工運隸屬於湖南黨組織領導,因而安源理所當然地被毛澤東選擇為工人運動的策源地。
第二,從地理位置和社會矛盾來看。與安源礦區相聯結而被合稱為安源路礦的株萍鐵路和萍鄉煤礦,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中國、尤其是在湘鄂贛3省和長江中下游的社會經濟政治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就其社會矛盾狀況來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典型。因而,路礦所處的湘贛兩省邊境,也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矛盾最尖銳的地區,決定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在全國革命運動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安源煤礦是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互相勾結的產物,工人所受的壓迫和剝削,是中華民族受苦受難的典型縮影。礦工們每天工作12至14小時,有時甚至連續兩個星期不能出井,他們所創造的價值每月約70塊錢(舊幣),而工資每月僅3塊錢,最多不過9塊錢。礦工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勞作,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據史料記載,1908年12月一次事故死了100多人,1917年8月12日一次事故死了90多人,1920年1月一次事故死了39人,至於被反動派殘害致死和被飢餓、疾病奪去生命的,從1893年建礦到1937年的36年間就達8000餘人。煤礦當局規定,死一個工人發撫恤金16塊錢,而當時買一匹馬則要50多塊錢。「安源工人工作既如是之苦,壓迫既如是之重,待遇既如是之虐,剝削既如是之深,故『組織團體,解除壓迫,改良待遇,減少剝削』之口號一出,即萬眾景從,群焉歸附」。據此,毛澤東分析道:「中國無產階級深受三種壓迫……而那些壓迫的嚴重性和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見的;因此,他們在革命斗爭中,比別的任何階級來得堅決和徹底」(《毛澤東選集》合訂本第607頁,人民出版社,1968年,北京)。這就是毛澤東把安源作為工人運動策源地的主要原因。
第四,從安源工人的抗爭精神和革命傳統來看。安源工人從建礦的那天起,就不斷地為反抗壓迫和剝削而進行斗爭。據史料記載,從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後進行了7次大規模的反抗斗爭,包括破壞機器、同工頭清算工資、罷工、搗毀洋人住宅、痛打華洋監工、驅逐外國不法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直至參加1906年12月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同盟會發動和領導的萍、瀏、醴起義,充分體現了「安源路礦工友性質俱十分激烈,不畏生死,重俠好義,極能服從」的特點。上述抗爭與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囂張氣焰,開創了中國工人階級參加大規模武裝起義的先河,所以得到以解放勞苦大眾為己任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們的重視。
第五,從組織領導角度看。當時,安源煤礦是江南最大的煤礦,又有株萍鐵路相聯,共有產業工人17000餘人。1908年,官僚買辦盛宣懷將安源煤礦、株萍鐵路、大冶鐵礦組成聯合企業稱漢冶萍煤鐵礦有限公司,資本總額為2000萬元(舊幣),工人及家屬約有10萬之眾,是當時官僚買辦資本中最大的工業企業。安源路礦工人「團聚一處,聲息相通」,「團結力十分充足」,便於組織領導。安源路礦工人革命運動發生發展的地區范圍,除橫跨湘贛兩省3縣(醴陵縣、湘潭縣、萍鄉縣)的路礦之外,還涉及湘贛邊境5個縣(上述3個縣加蓮花縣、宜春縣)的廣大城鎮農村,參加運動的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人民群眾,便於形成工農運動相結合的局面,因此特別受到毛澤東等革命領袖的關注。
二、輝煌業績
安源路礦工人革命運動的歷史,是無比輝煌的。
(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初期結合提供了光輝範例。
從1920年11月下旬到1922年9月初,毛澤東曾先後5次到安源煤礦,向工人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為罷工斗爭制定了「積極准備,堅決斗爭,保障工人利益」的方針和「哀兵必勝」、「哀而動人」的策略。在此期間,李立三執行毛澤東的指示,在安源路礦創辦了第一所工人補習學校(1922年1月),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產業工人中的第一個支部——中共安源路礦支部(1922年2月),成立了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籌備委員會(1922年3月26日),籌建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安源地方委員會(1922年6月20日),創辦了第一個工人消費合作社,實行股份合作制(1922年7月),參與發起成立湖南勞動立法同盟(1922年8月),擁護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的勞動立法運動,使安源工
人有了明確的斗爭綱領。為了加強對罷工斗爭的領導,中共湘區委員會於1922年9月派劉少奇來安源,參與即將爆發的路礦工人大罷工。劉少奇一身是膽,舌戰強敵,率領工人迫使安源路礦當局簽訂十三條協議,取得了罷工斗爭的勝利。第一次罷工勝利後,毛澤東根據中央所定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以及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制定的工農暴動奪取政權、完成土地革命的總策略,又先後4次到安源指導工作,使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從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發生發展的軌跡可以看到,從最初以中共黨組織為核心組織起來,依次經過第一次大罷工,「二七」慘案後的堅持和發展,實行國共合作,團結農民和其他民眾,開展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直接和間接地配合廣東革命政府北伐,武裝進攻長沙和據守安源,秋收暴動,創造工農武裝割據,支持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的斗爭,直到1930年大舉參加紅軍,將工人運動的主力轉移到農村和戰場,這就是安源路礦工人階級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逐步改造社會,不斷成長和前進的大致過程。這一過程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發展的基本進程即「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創立共產黨——統一戰線——農民運動和其他民眾運動——革命戰爭——工農武裝割據」是一致的。
(二)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為中國工運史和革命史譜寫了重要篇章。
安源路礦工人的斗爭,是遵循劉少奇所說的「(一)使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養成無產階級支配社會的潛伏勢力;(二)實行奪取政權,由政治的力量消除一切階級的壓迫——人的壓迫;(三)在產業公有制度底下以極大的速力發展實業,減少人類自然的壓迫」發展的。安源工運經歷的前兩步中,在工人的組織與斗爭方面,在黨的建設、統一戰線、武裝斗爭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並且對全國的革命運動做出開創性的重大貢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前,安源工運是按照劉少奇所說社會改造的第一個步驟,即「使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養成無產階級支配社會的潛伏力量」進行的。運動初期,經過先進知識分子深入工人群眾,宣傳科學社會主義思想,進行組織准備工作,成功地將路、礦兩局工人團結起來,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產業工人中的第一個支部,形成了以人數眾多、組織嚴密和戰鬥力極強著稱於世的路礦工人俱樂部。在此基礎上,出色地實現了粵漢湘贛各省工團的產業聯合和地區聯合,有力地推動了工團的全國聯合。「二七」慘案後,由於黨的堅強領導,劉少奇等同志的卓越指揮,工人的齊心奮斗,並採取了靈活的斗爭策略,安源工運繼續高漲,安源工人俱樂部成為公開存在的革命堡壘、培養人才的學校、創造經驗指導工運的基地、復興工運和組織全國總工會的重要支柱,為全國的工人運動樹起了一面旗幟。
中共四大以後,運動開始轉入劉少奇所說改造社會的第二步,「實行奪取政權」。在這一步,安源路礦工人階級的任務是:團結農民和其他民眾,組織統一戰線,准備和配合革命戰爭,以推翻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建立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權。安源路礦工人階級出色地執行了這一任務:一是大批工人分赴湘鄂贛各地,尤其是廣東革命政府北伐必經的湘贛邊境和湘粵大道的廣大農村,開展農民運動和其他民眾運動;二是有1000餘名工人參加國民革命軍,有更多的工人同上述各地工人群眾一起,大舉協同國民革命軍作戰,從民運和軍事兩個方面有力地推動了革命統一戰線的發展,准備和配合了北伐戰爭;三是在上述地區的許多鄉村推翻了地主的統治,實現了一切權力歸農會,建立了縣一級革命政權,為接著而來的工農武裝割據准備了條件;四是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同附近各縣工農群眾、革命兵士和知識分子一道,組織自己的軍隊,舉行武裝起義,開赴井岡山建立了全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
(三)安源路礦工人是湘鄂贛3省樞紐地帶的革命運動的主力軍。
毛澤東在談到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的時候指出,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長期地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年和1927年兩年大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群眾的組織和斗爭有過廣闊發展的地方。經過這次大革命,「准備好了紅軍的種子,准備好了紅軍的領導者即共產黨,又准備好了參加過一次革命的群眾」。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夠在湘鄂贛3省革命發展的樞紐地帶——湘贛邊和湘粵大道建立,並長期地存在和發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第一次大革命過程中和以後的一段時間內,這里的民眾革命運動最為發達,紅色政權的上述3個方面最為充分和出色。安源工運不僅是這一地帶革命運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一直是其中的主要支柱。
湘贛邊界秋收暴動是在安源的張家灣策劃的,是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前奏,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實際開端。這次暴動發生和發展的地點是安源、修水、銅鼓3個軍事集結點和爆發點,還有工農群眾暴動的粵漢、株萍兩條鐵路線,以及由這3點兩線聯結著的一大片城鎮農村。而在這3點兩線一大片中,安源是賴以進行暴動的軍事准備的主要陣地,是中共湖南省委指揮暴動的軍事中心,以
❾ 井岡山的地理環境
井岡山植物、動物區系復雜,區系成分繁多,生物資源豐富。距今約6000萬年前遺留下來的,比較古老而又完整的新生代第三紀型森林生態系統,已查明有高等植物280科800餘屬3400餘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的植物有10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的有38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有67種,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23種。在中國特有種子植物460種中,井岡山特有種子植物20種,還有列入省級保護的78種。
井岡山市已查明脊椎動物有307種,其中哺乳類42種,鳥類162種,爬行類41種,兩棲類29種,魚類35種。昆蟲類種類達21000種,區內分布有多種珍稀瀕危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有13種,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有17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有37種,在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38種中,井岡山有特有動物25種。代表動物有黃腹角雉、猴面鷹、藏酋猴、水鹿、穿山甲、烏梢蛇、百花蜥、水鯢(娃娃魚)、虎紋蛙、棘胸蛙等等。 截至2013年,據地質勘測資料和群眾報礦,井岡山市有瓷土、稀土、砂(岩)金、鈾、鎢、錫、鋁、鋅、鎂、銅、硫鐵、螢石、石墨、水晶、石棉、花崗岩、鈮鉭礦等10餘個礦種,其中瓷土礦、稀土礦儲量豐富,為兩大優勢礦種,其他均以小型礦點出現。七里船、西眉山一帶,下庄至行洲一帶的山嶺中,發現的鈮鉭礦,在江西省尚屬首次。
井岡山市的瓷土主要分布在東上鄉的高涼寨,荷花鄉的大廟、大倉,葛田鄉的下古田等地。總儲量為2500萬噸。稀土主要分布於大塘、下古田、東上、龍市、睦村等地。據初步探明儲量約為1200噸,其中大塘礦區儲量415噸,下古田礦區309噸,龍市礦區173噸,東上礦區176.6噸,睦村礦區85.6噸。鎢主要分布於東上鄉泥湖、七里船、白石坳一帶,含鎢礦體8條,礦脈走長約3710米,平均為463.7米,脈幅平均1.68米,總厚度12.93米,礦體為石黃脈型。下七、長坪儲量約3萬余噸,純度達65%。葛田鄉有螢石礦,荷花鄉有葛藤窩、樟樹坡2個砂金礦點,東源水河床及兩岩也有發現。在錫坪、桐木嶺和白銀湖地域查明有金、銀、硫磺。拿山鄉岩前村有石灰岩。長坪、拿山、東上有大理石。煤鐵主要分布在拿山、廈坪、盆地的周邊低山丘陵地層之中,品位不高,儲量不大。
❿ 井岡山站的地理位置
井岡山站站址在江西省井岡山市拿山鄉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