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區域與地理環境

區域與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3-09 18:09:07

Ⅰ 四大地區地理環境的異同

(抄1)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襲環境差異很大.A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西北地區,該區域的自然特徵是乾旱; (2)四個區域內,降水最豐富的是南方地區;夏季氣溫最低的是青藏地區; (3)B地區與C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該界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 故答案為: (1)西北;乾旱; (2)C;D; (3)秦嶺、淮河.

Ⅱ 地理填空,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1)季風區、高原、非季風區(2)秦嶺——淮河
(3)按順序填寫,先左右後上下版
1. 溫帶季風權氣候2.一年一熟或者兩年三熟3.小麥、大豆
4.平原、丘陵、高原、盆地5.亞熱帶季風氣候6.一年兩熟或者兩年三熟7.水稻
8.高原9.高原山地氣候10.一年一熟11.青稞
12.盆地,山地、高原13.溫帶草原氣候14.玉米、大豆

Ⅲ 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有哪些

地球上不同的地區,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不同,分別形成內具有一定的熱量容和水分組合。不同的氣候,又產生了與之相應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類型,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寬度、呈帶狀的陸地自然環境,如森林、草原和荒漠。這就是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表現為由赤道向兩極的差異、由沿海向內陸的差異、山地的垂直地域差異和地方 性差異 規律。

Ⅳ 地理環境和中國區域文化的關系 以客家為例

客家人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它以自己的語言、建築、風俗、文化性格與心理等多方面的獨特性與其他漢族民系相區別,是漢族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客家從時間而言,當以趙宋為起點。客家居地,大體言之,以福建西南部、江西東南部、廣東東北部為基本住地,而後及於所再遷之各地。
由於南遷較晚,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已被其他民系占據,客家人只能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大片山地、丘陵地帶尋求發展,和畲、瑤等少數民族雜居在內陸閉塞貧瘠的山地。客家人在閩、粵、贛邊區繁衍生長,這里地理范圍狹小、資源貧乏、人口和環境之間的矛盾很大。俗話說:「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山。」山區的地理環境是客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基礎。閩、粵、贛邊區大三角地帶不只有跨越贛南、閩西的武夷山脈,有橫貫贛南的五嶺和羅霄山脈,還有閩西境內的玳瑁山脈、彩眉山脈、博平嶺山脈、松毛嶺山脈及五嶺余脈,粵東境內的有項山山脈、陰那山脈、鳳凰山脈、釋迦山脈等。這些山脈的最高峰一般在海拔1000―1500米。高峻延綿的山脈和低矮起伏的丘陵地帶交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盆地。因此,閩、粵、贛邊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客家人的聚居地與畲、瑤相鄰。畲、瑤住在大山上,客家住在大山邊的丘陵地區,通常也叫山區。這樣的地理位置,用今天的話來說,叫「老、少、邊、窮、山」。相對而言,這樣的自然環境有這樣一些非常不利的條件:一是物產不豐富;二是交通不便,訊息閉塞;三是耕地有限;四是容易遭受自然災害。就是這樣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客家人的文化性格。

Ⅳ 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根據其所受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的差別,自然環境又可分為天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指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地方,如極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澤、熱帶雨林、某些自然保護區以及人類活動較少的海域等。人為環境(次生自然環境)指受到人類直接影響和長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地方,如農業、工礦、城鎮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場和采育的林地,雖然它們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條件和狀態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屬於人為環境。

經濟環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由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主要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形成的地域生產綜合體的經濟結構,包括工業、農業、交通和城鄉居民點等各種生產力實體的地域配置條件和結構狀態。

社會文化環境包括人口、社會、國家、民族、語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徵和組織結構關系,而且涉及社會各種人群對周圍事物的心理感應和相應的社會行為。社會文化環境是人類社會本身所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上述三種環境在地域上和結構上又是互相重疊、互相聯系的,從而構成統一的整體地理環境。

(5)區域與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在區域發展初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制約因素較少,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也比較微弱,區域內部人地關系基本協調。在這個階段,區域內往往城鎮很少,空間結構比較簡單。

在區域發展的成長階段,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開發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和工業區迅速向外擴展,區域內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呈現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產業由集聚走向擴散。在這一階段,人地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出現明顯的不協調。

成長階段後期,隨著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加重、地價上漲,以及勞動力價格提高等,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 ,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益降低。區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應減弱,導致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並帶來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嚴重社會問題。區域產業必須進行調整,尋求新的發展。

Ⅵ 區域文化和區域地理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區域地理環境影響區域文化,區域文化是區域地理環境的一面鏡子。

Ⅶ 描述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要素

答地理題目是有技巧的。
首先注意到問題是自然地理環境要素,那麼社會經濟因素就不要答了。

描述區域自然環境要素
1.答氣候(最根本)
2.再根據當地氣候分析降水、氣溫,常見的有: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乾燥,降水充沛,熱量充足)。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平均,溫暖濕潤)。地中海氣候(冬季低溫多雨,夏季高溫少雨)。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乾旱少雨,年溫差大)。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乾旱)。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雨季降水充沛,降水集中)
3.答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不同的地形適宜發展的農業不同,例如平原適宜商品穀物農業,山地適宜林業
4.答自然資源,如河流湖泊、礦藏資源(石油煤炭有色金屬)、森林資源
5.地理位置,如深居內陸還是瀕臨海洋,主要從交通是否便利回答。如果瀕臨海洋的話還要注意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然後就是小角度了,不是特別常見,如土壤類型(如紅壤貧瘠,黑土肥沃)、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生物(植被覆蓋率、生物多樣性程度),一般不用答

區域地理,就是掌握基本的地理要素,再綜合各地區相類似的情況,分析當地地理環境,說白了就是要回舉一反三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與你交流地理問題

純手打,原創非粘貼,望採納

Ⅷ 如何描述氣候特徵和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Ⅸ 城市地域形態與地理環境關系

1.從人教課標版高中地理角度講,城市地域形態有3類即團塊、組團、條版帶,影響因素主要權是地形、河流、交通線,平原容易發展為團塊,如華盛頓;山區受地形、河流等因素影響容易發展為組團狀,如重慶;受交通線,河流走向影響,城市沿交通線延展,可發展為條帶狀,如重慶。按人教老教材講,分兩類即集中緊湊式、分散疏鬆式,主要包括四種形式:組團、團塊、放射、條帶,學者、教材不同,劃分方式不同,而不論哪種教材,城市是建在自然環境中,要受自然環境影響:河流、地形,城市是人類活動的場所,城市形態要受人文因素的影響:交通,決策者的主觀因素。
2.另外不同的地域形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同
團塊狀城市 優點:便於行政領導和管理,並節省市政建設投資,便於集中設置較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方便居民生活,缺點:環境污染較集中
組團式城市 優點:生產生活上分散可減輕了環境污染 缺點:用地分散,聯系不便,市政建設投資也相對較高
條帶式 優點:各部分接近郊區,近自然,環境污染小 缺點:集中於兩個方向,建設投資大,不便於行政管理,
放射狀 各部分接近郊區,接近自然,環境污染小 缺點:
集中於多個方向,各部分聯系不便,建設投資大

Ⅹ 什麼是區域的地理環境它和純粹的地理環境有什麼區別

那這區域的地理環境,我覺得他和純對他的地理環境還是有區別的,所以我們大家使用的時候才能給我們大家帶來更好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